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2020年推理小說讀書筆記

樓主: 149591 | 查看: 1746 | 回復: 6

發表于 2023-1-30 16:52:15 浙江
《R.P.G》(宮部美雪)
游戲的溫情與現實的冷漠
在真正閱讀這本書之前,一度以為這本書和電子游戲有關,一方面作者宮部美雪確實創作過《勇者物語》這樣的游戲小說作品,另一方面,以經典游戲《勇者斗惡龍》為題材之一的《昨夜睡得還好吧》改編為日劇播出,ACG文化與小說作品聯動,讓人不免對這部作品有所期待。但讀了才知道,標題里的RPG雖然確實是指角色扮演游戲——但并非是我們所理解的《勇者斗惡龍》《最終幻想》這些電子游戲。

在小說中,去世的男性死者除了和女高中生出軌外,生前還在網絡世界里與他人共同建立了一個虛擬家庭,擁有網絡里的妻子,女兒和兒子,男人在現實中極其冷漠,卻在虛擬家庭里溫情地扮演著完美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在宮部美雪筆下,男人身上的迷霧被一層層剝開,但每深入一層,我們的感受也同樣更復雜一層。

如果說島田莊司的經典佳作堪稱“天上的詭計”,那么宮部美雪的作品就可以稱作“人間的溫情”,這部作品懸疑推理的成分并不濃,雖在結尾處有反轉,但算不上非常精彩,絮絮叨叨的創作風格也讓許多讀者不喜。固然作為推理小說算不上精彩,但這部作品全然沒有優點嗎?或許我們可以從中一窺當今后浪們的精神世界吧。正如宮部美雪借年長警察之口所說:

“這是如今的潮流嗎?人們全部都是自己、自己、自己。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尋求自我。于是有的人變得自負,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甚至不顧周遭人的感受,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吧?”

網絡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也讓這個世界更為復雜。有的男女會因為在游戲結緣而走進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有的人或許會因為在網絡上結怨而導致現實中的沖突,也有的人會像小說中的死者那樣,通過在網絡中玩過家家尋找精神寄托。網絡時代不可逆轉,也有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們試圖將網絡元素加入到創作中來,也許宮部美雪自己也會考慮讓男女主人公進入《勇者物語》展開故事吧。

在這本書里,宮部美雪還虛構了一部中國電影:

主人公是一個住在上海的年輕女孩,她男友的母親過世了,留下了一個發箍給她。這位母親原本非常反對兒子與女主角結婚,但不知為何她把自己年輕時珍藏的發箍留紿了她。這發箍好像是有著深刻回憶的紀念品。女主角覺得很不可思議,就和男友一起調查他母親的過去,發現男友其實不是他母親親生的,于是他們開始尋找男友的生母。后來他們發現那個發箍屬于主人公男友的生母,最后揭曉謎底時,他們終于知道男友過世的養母為何當初要反對兩人結婚。

據宮部美雪解釋,這部虛構的中國電影是根據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改編的,不過如果有人就這個故事改寫成懸疑小說,或許比較精彩吧——至少我就沒有想出養母反對兩人結婚的理由,難道是因為這個女孩長得太像男孩的生母嗎?

在這本書的最后,宮部美雪引用詩人西條八十的《蝶》,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

不知從何處飛來的白色蝴蝶棲在窗框上。菜粉蝶輕盈地飛了起來,宛如白色的花瓣被風卷走一般逐漸遠去。而偵訊室的地板上落滿了無數蝶翅般的情緒殘骸。那是從心中飛出來的心的碎片,充斥著虛假與真實。這幅畫面與輕飄飄的蝴蝶翅膀融合在一起,它們無依無靠而又孤獨,染出一片純白。

而當沉浸于網游世界的我最終離開,回歸現實過上閱讀寫作,跑步鍛煉的生活時,我的內心是否也一樣,是蝴蝶斑斕的一片純白呢?

5

4

分享

| 樓主| 發表于 2023-2-2 10:27:23 浙江
《替身》(西澤保彥)
推理要在啤酒后
在“設定系推理”諸多作家中,西澤保彥是口碑頗佳的一位,他的“SF推理”《人格轉移殺人事件》《死了七次的男人》和《完美無缺的名偵探》都是集推理和科幻雙重趣味于一身的享受,其另一系列“匠千曉系列”同樣是品質上佳的口碑之作。

近日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匠千曉系列的《替身》,頗有興趣地讀完后,感覺就像三伏天喝冰啤酒那樣愜意——西澤保彥自己喜愛喝啤酒,所以在本系列中,設置了喜愛喝酒,并且往往在喝酒后推理的四人組——堪稱是“推理要在啤酒后”了。

《替身》這本書的詭計和推理固然可以說比較有趣,但相比較那些推理神作感覺還是稍遜了一些。但這本書給人的整體感覺非常輕松愉悅,讓我不由得有些后悔在大學時代沒有一些可以喝酒的死黨,雖然我本身不喝酒,不過有高瀨千帆那樣的美女邀請,就當然例外了。

匠千曉系列的主要內容就是四個酒鬼大學生搞多方向頭腦風暴,主要特點就是只管盡情推理,不負責真相——和東川篤哉的《推理要在晚餐后》原著如出一轍。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匠千曉等人推理出來的就是謎題的答案,至于答案是好是壞,可以說是見仁見智,至少就這本《替身》來說,我的感覺是解答顯得草率了些,不是讓人很滿意——相比我讀過的《死了七次的男人》《人格轉移殺人事件》兩部作品,感覺掉了一個檔次。

當然,這本書讓人覺得舒服,很大程度是因為推理之外的內容,作者在書中用長篇大論的對話形式抒發了自己對于愛情、性格和人生的諸多感悟,比如書中一位刑警被害,這位刑警恰好又是匠千曉和高瀨千帆的同學,在之前的某事件中受到打擊的匠千曉被高瀨千帆拉來參加喪事,但這究竟能否讓匠千曉走出困境呢?書中借高瀨千帆的口說出了這么一段話:

說句不怕被誤解的話,如果不能達觀地把他人的死亡看做是毫無意義的事,人是沒有辦法振作起來的。我知道,人們無論如何都想從他人的死亡中找出意義,而且是絕對的、普遍的意義。但是稍微想想就能明白,意義只是相對性的東西。非要從那些事中追求絕對性,結果只能不可避免的把自己的意識導向虛無。
因此,匠千曉必須靠自己走出困境,而非逝去的同學帶給他某種力量。又比如這本書的導火索是一對冷戰中的夫妻,書中,西澤保彥也對丈夫的大男子主義加以抨擊:

不管是多親密的關系,哪怕是家人,不是都應該有一條各人需要守住的界限嗎?
不管是彼此多么相愛的戀人也好,廝守多年的夫婦也好,不是都應該有一條彼此不能逾越的界限嗎?
但是男人,尤其是在被女方示好以后,就會表現的仿佛界限這種東西完全不存在一樣。他們會在所有的事情上把自己的做法強加于人,只認同男人的理論和價值觀,而且就像理所當然一樣。
所以說,男人連跟女人認真吵架這種事都做不到,當意見出現沖突時不好好理論到底,中途就放棄了,還說什么女人總是感情用事無法理性思考,所以交談才無法進行下去。其實是因為他們是以女人應該無條件贊同男人這一前提來和女性接觸的,交談才進行不下去。

事實上,這本書中的一位被害者,也是這種類似大男子主義的受害者。不過除了這些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本書里也不乏有趣的內容,比如書里的人物常以外號互稱,像匠千曉叫匠仔,高瀨千帆叫高千,另外還有小兔、獅子頭等等。最有趣的是有兩個男生,一個外號是“早田隊員”,另一個則是“老爹”(也叫“隊長”),分別出自《宇宙超人奧特曼》和假面騎士系列(假面騎士中的立花老爹和《宇宙英雄奧特曼》中的村松隊長同為小林昭二扮演)。奧特曼等特攝作品對西澤保彥等推理作家的影響于此可見一斑。
| 樓主| 發表于 2023-2-2 10:30:04 浙江
《無人逝去》(白井智之)我們必須相愛否則不如死亡
這部作品是白井智之的《そして誰も死ななかった》,“無人逝去”是民翻網友給出的譯名,與阿加莎·克里斯蒂名作《無人生還》看似相似,但其實反差極大。這部作品雖然同樣安排了一個“全員逝去”的情景,但由于作者設定的某個元素,每一位死者都生還過來了。沒錯,這就是設定系推理。
整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有些類似在國內流行的“劇本殺”和“狼人殺”游戲。五位推理小說家(包括拿了父親未發表作品發表,其實并不會寫推理小說的主角)受邀來到某島后,發現尋找不到島主人,在島上的一天時間內,五個人輪流被襲擊,又依次復活。復活后的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推理(作為推理小說家的天職),指出自己所認為的兇手(不過都是偽解答)。在激動人心的推理合戰后,最終真相與兇手略顯荒唐的動機被揭曉——值得肯定的是,真相與動機都與作者的設定結合得很好,在最終解答之前的五重偽解答也頗具特色。
豆瓣網友“屍體和午餐”評論說:“幾個解答雖然質量高但并不長,一夜之間全員死亡,中途沒有加入新線索,完全靠實打實的伏筆取勝。這正是本作的精華所在,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本作所有的偽解答都不是錯的,只是‘不完全’,它們的切入點全都符合最后的真兇,在多重解答的設計上難度極大。試著做了下反向工程,發現看似隨意的布置,其實包括每個死者的死法和順序在內都精確到了變態的程度。”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部作品值得肯定的,也只有其精彩的設定和推理。整個故事給人的感覺,有一種將設定和推理簡單地擴充開來的感覺,就好像拿了劇本殺的劇本,再擴充成小說一樣。讀完全書后,讓人仿佛覺得作者一開始就先構思出了非常精彩的詭計,然后寶塔型地一層一層往上疊加偽解答,最后把線索和伏筆再組織擴充一下,就變成一部小說了。
我個人尚未想通的點在于,小說一開始就說明了主人公并不創作推理作品,他雖然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但卻是五位推理作家中比較差的(作者安排他擔任第一個偽解答,可能也是這方面的考慮),但在小說最后,主人公將精彩的推理一一道來,給人一種仿佛柯南和金田一附體的感覺。
另外,這本書里充滿了鬼畜、獵奇、重口等勸退元素,恐怕也很難被譯介入國內了。不過還是向推理迷們推薦這部作品,因為最后一層偽解答與真解答實在過于精彩,以至于讓人沉浸于作者狂氣沖天的才華之中,下意識忽略了這部作品的其他不足。
| 樓主| 發表于 2023-2-21 14:20:09 浙江| 2023-2-21 14:21編輯
《活尸之死》(山口雅也)

性愛與死亡親如兄弟

“生者可以死”是自然規律,但“死者可以生”卻只能存在于小說家的幻想之中。在《無人逝去》創作的三十年前,山口雅也就創作了類似設定,但將背景搬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東北部的推理小說《活尸之死》(也翻譯為《生尸之死》)。經營墓園的巴里科恩家族的老爺子史邁利病重,準備宣布遺囑,這一次,從未與這個家族有過接觸的朋克孫子格林也被找了回來。沒想到,剛認親不久他就死了。之后又死而復生,同時家族里又接連發生了命案,格林一邊靠化妝和注射防腐劑掩蓋自己的“活”尸,一邊調查是誰殺了自己和親戚們。

在書中的倒霉警探特雷西給出了人類視角的偽解答后,格林通過他“像已死的人一樣思考”,精彩地給出了真解答。如果說《無人逝去》是精彩的推理與詭計,配上蒼白的故事的話,《活尸之死》的故事內容則相當豐富(畢竟多了一倍的體量),但詭計與推理相比《無人逝去》顯得不那么刺激了。

當然,《活尸之死》本身的精彩和優秀毋庸贅言,它不但是日本設定系推理的開山之作(重要性相當于《兩分銅幣》《占星術殺人魔法》《十角館殺人事件》),而且在多個評選榜單中也位列前茅。作品的核心詭計、邏輯推演等等,都緊密圍繞著“死者可以生”這一設定,堪稱設定系推理的范本,同時小說本身也洋溢著濃郁的黃金時代氛圍,加上山口雅也一貫的朋克元素,讓人仿佛覺得這就是一部奎因和卡爾這個時代的美國推理小說家的作品,當然,眾多的歐美人名也確實讓人難以記憶。

宗教、社會運動、喪葬業的發展、朋克風格、黑色幽默……在作者精湛的炫學技藝和讓人覺得有些乏味的鋪墊后,這本書在末尾逐漸達到高潮,雖然直到復活的死者再度死去,我們也沒有搞清楚他們復活的原因,但作品對生死的探索,以及其構建的精彩布局,讓其除了在推理榜單上叱咤風云外,也足夠“出圈”,在百花繚亂的世界文學經典作品中占據其一席之地(對比同類型的“崩壞小說”《偵探一上來就死了》,就可以看出《活尸之死》的優秀程度)。不過豆瓣網友“奧蒂安斯”的評價“未必冠絕20年,卻和《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樣,是不會再有第二本的奇書”卻可能要改上一改,畢竟有了雖大相徑庭,卻同樣精彩的《無人逝去》嘛。

“人打從出生開始,每天都會死去一點。……日復一日的憎恨、生氣、傷心,甚至愛,都會損耗我們的身體。”
“我們大家都一樣,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思考誕生即思考死亡,思考死亡即思考誕生。這樣來看,我們不也都是活尸嗎……我們每一個人不過是得到緩刑的死囚罷了。”
這樣持續不斷的,關于生死的討論,最終在主人公格林死而復生后的真正死亡之前,找到了答案。在格林眼中:

“人的確失去了永恒的生命,卻換來了每個人的差異性。我們不再像細菌那樣,每個個體都完全一樣,而是有了雌雄之分、 男女之別。……如此迥異的我們相遇、相愛,結合在一起,這些收獲絕對可以與不死相匹敵,它們的意義等同于永恒。”
但有些諷刺的是,與《無人逝去》的設定中必須通過性愛獲得“不死”相反,《活尸之死》中復活的人們的身體依舊會腐爛,不得不把血液抽出,換成防腐劑。所以格林雖然得以不死,卻無法和深愛的女友結合。到了最后,格林再度死亡,只留給了我們“性愛與死亡親如兄弟”的感慨。

讓我們重新回到奧登的詩句吧,當我們已知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且我們每天都在死亡,每個人都猶如活尸一般時,我們會作何選擇,怎樣度過我們有限的生命呢?也許只能像星新一那樣創作吧,或許當作品還在讀者心中留下記憶,作者就沒有完全死去。這么說起來,作者也就是“活尸”啊。
| 發表于 2023-2-21 14:35:17 浙江
感謝分享
| 樓主| 發表于 2023-2-21 14:37:16 浙江
真夜中の探偵(有棲川有棲)
當世界開始顛倒
在閱讀了諸如死者復活、人格轉移之類的設定系推理作品后,機緣巧合下又找到了一本由推理愛好者肥斑馬翻譯自有棲川有棲的《真夜中的偵探》,這部作品并沒有火村英生和江神二郎登場(當然也沒有有棲川有棲),而是設定了一個架空世界。

在該世界中,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獨立成了日本共和國,和日本處于交戰狀態,部分歷史事件也變成了發音相似、字面意思相似的詞語,而最關鍵的是,這部作品中的偵探并不是柯南、金田一那樣的警方救世主,反而是被法律所否定的存在。


在這個架空世界中,法律并不允許偵探的存在,主人公的父親想要從事偵探工作,就必須以律師身份作為偽裝,然后通過中間人與客戶溝通。在這個“沒有人需要偵探”的世界里,偵探們的太陽已經下山,已經到了最為黑暗的夜晚。然而就在這樣的舞臺上,主人公仍然盡力去解決案件,選擇成為一名偵探,這也或許是推理小說主人公的宿命吧。

如果說這部小說發生于偵探的“真夜”,那么柯南、金田一等少年偵探的故事則處于太陽高懸的正午,也就是偵探們可以對警方指手畫腳,大出風頭的時代,這當然也是作者的設定,只不過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換言之,廣義的“設定系”推理,除了包括一些明顯顛覆人們觀念的死者復活、人格轉移、時空坍塌外,還包括對社會觀念的設定,而讀者為了看作為名偵探的主角大放光芒,也輕而易舉地接受了偵探作為主角的事實。

但當世界開始顛倒,偵探少年們還會一腔熱血地向案件沖刺嗎?還會抱著寧可違背法律,也要當偵探的執念嗎?真夜的背后,是破曉,還是永夜呢?也許只有設定了世界的作者才能回答吧。
| 樓主| 發表于 2023-2-21 14:38:47 浙江
折斷的龍骨(米澤穗信)
劍與魔法與推理
在《折斷的龍骨》后記中,作者米澤穗信將設定系推理作品比作捉摸不透的變化球,但如果把設定系推理作品分類的話,我們或許可以把《無人逝去》《活尸之死》《死了七次的男人》《人格轉移殺人事件》這些放到天平的左側,而與之對應的天平右側,我們可以放上《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和這部《折斷的龍骨》。

左側的作品雖然有諸多超現實的科幻設定,但本質上依舊處于推理小說的框架內,換言之,即便是因為作者的設定而使得小說發生“變異”,推理小說依舊是推理小說,只不過需要結合作者的設定來進行推理。而右側的作品除了有武功、魔法等同樣超越現實的奇幻、玄幻元素設定外,有別于左側之處在于它們既是推理作品,也是,或者說更加是一部武俠作品或者奇幻作品。


米澤穗信創作的這部《折斷的龍骨》將故事背景放在了劍與魔法的中世紀,在一個英國以北的北歐小島上,古老的敵人即將復蘇,小島已經瀕臨絕境。和《權力的游戲》《加勒比海盜》一樣,這些敵人已經失去作為生者的理智,雖然死去依舊可以行動。為了應對“不死”的敵人,小島的領主招募了多位來自不同地區的精銳傭兵,而來自某圣地的騎士與其扈從也來到小島,向領主發出了有幕后黑手意欲謀害其性命的警報。

然而就在當晚,領主不幸遇害,其女——也是小說的第一人稱敘事者,和騎士與扈從聯起手來,共同探求真相。在這一過程中,敵人入侵了小島……激烈的戰斗與精彩的推理交相輝映,小島的真相與案件的真相相互重疊,加上最后的二重轉折,可以說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雖然同屬于類型文學,但與推理小說的核心是可以在現實中檢驗的邏輯不同,奇幻文學和武俠文學都需要作者先設定一套在奇幻世界和武俠世界可用的邏輯。現實里破案不需要考慮魔法和武功,但楚留香和陸小鳳破案時,就不得不考慮到對方會不會是輕功或者暗器的高手,在《我的江湖日常》這本網絡小說中,嫌犯的武功更是成為能否解謎的關鍵所在。同樣,在這部 《折斷的龍骨》中,由于魔法的存在,對案件的邏輯分析就不得不多增加一分考量,對于讀者來說,雖然魔法作為線索已經被提前告知,但是否能接受魔法邏輯下的真相呢,畢竟最終的真相只能在魔法世界里成立。

不過雖然有魔法元素,作為一部推理小說, 《折斷的龍骨》依舊完美符合了推理小說必備的三要素:謎、偵探和嚴謹的邏輯推理過程, 作者通過其復雜的設定,巧妙地為故事的主謎題增加了保險。 在小說的設定中,有一個類似于《死亡筆記》的魔法設定,幕后黑手通過某些手段實施了該魔法后,魔法的作用對象——小說中稱其為“走狗”,會按照幕后黑手的要求去殺害某人。但這一行動不能與“走狗”的日常行為習慣相悖,而“走狗”在行動之外,與日常并無二致。

當我們知道小說中的領主是被一把利劍所害時,就可以把魔法殺人從懷疑列表中刪除了——雖然書中出現了可以讓人隱身的蠟燭、以一敵五的青銅巨人、被詛咒而無法長眠的海盜等魔法元素,但最終,這部作品還是回到了推理小說本身上來,精彩的偽解答和真解答也讓小說最終達到了高潮,理智也終于破解了魔法。從另一角度來看,本格推理小說中那些密室、不在場證明等詭計,不就是作者的“魔法”嗎?而推理小說,最精彩的,不就是用理性的邏輯推理,來戰勝那些“魔法”么?

作為米澤穗信的早期作品,《折斷的龍骨》固然有青澀之處,但也能看得出作者在厚重的資料背后,想要創作出類似島田流杰作的野心——作者在最終解謎章前,還借主人公之口,加上了一個奇幻版的“給讀者的挑戰書”。而早在這本書最初在網絡上發表時,就只有“問題篇”與讀者互動,后來重寫時經過再三考慮,修改了故事背景和設定的規則,讓小說更具趣味性。

如果說想要“吹毛求疵”,對這本書有更高的要求的話,那么只能說小說里出現的歷史背景、魔法元素并沒有帶來宏偉史詩那樣的浪漫厚重感,雖然有幾分類似《冰與火之歌》,但遠沒有后者的深度和廣度。米澤穗信下的一切功夫,都是為了讓他的推理能夠更加出彩,所以并不存在對魔法、對邏輯、對時代的思考和探討。作為推理小說,這部作品已經通過獲得推理作家協會獎證明了自己,但想要與《指環王》等奇幻文學名著打擂臺,似乎還有所不足。畢竟我們都知道,當謎題被解開,小說就已經結束,即便龍骨折斷,遠去的少年也無法再回來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