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定義

樓主: 1057 | 查看: 3090 | 回復: 1

發表于 2009-12-3 22:22:34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Stockholmsyndrome),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癥,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于他人。

西方心理學家這樣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們采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條件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征:
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象,但由于情節較輕,不被重視。通常有三個特征:
1、受害者感到害怕,產生嚴重的心里恐懼。
2、受害者最終安全的離開,沒有實際的身體上的傷害。
3、受害者對于類似情況始終不知所措。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害怕: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并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起源
1973年的斯德哥爾摩銀行劫案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與Clark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后,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后,因歹徒放棄而結束。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后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并對警察采取敵對態度。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并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這件事激發了社會科學家,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而后來的研究顯示,這起研究學者稱為“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事件,令人驚訝的普遍。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癥候群的例子見諸于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經驗。以人質為例,如果符合下列條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第1,是要你切實感覺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脅,讓你感覺到,至于是不是要發生不一定。然后相信這個施暴的人隨時會這么做,是毫不猶豫。
第2,這個施暴的人一定會給你施以小恩小惠,最關鍵的條件。如在你各種絕望的情況下給你水喝。
第3,除了他給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讓你得到,完全隔離了。
第4,讓你感到無路可逃。
有了這4個條件下,人們就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警方找來心理學家:三個人質為甚么在最后的性命關頭都幫匪徒逃命呢?專家深入研究,結論是:人性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當人遇上了一個兇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托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份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后變為一種崇拜,最后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這種屈服于暴虐的弱點,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癥候群”。一九七四年,美國報業大王赫斯的千金被美國的“新人民軍”綁架,最后自己也穿上了軍裝,參加搶劫銀行。

進化和心理分析學的解釋
關于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參看Capture-bonding(英文)
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綜合癥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是角色認同防衛機制的重要范例。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在《007》系列電影的第19集《縱橫天下》(TheWorldIsNotEnough),片中英國最大輸油管公司“金恩企業”的總裁羅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殺害,007奉命調查,意外發現金恩總裁的女兒伊莉翠幾年前曾遭同一個恐怖份子雷納綁架過,但自行脫逃。雷納打算要偷走钚元素以便炸毀油管,007發現后要阻止其陰謀,但伊莉翠因為被雷納綁過,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反而幫助恐怖份子,并阻撓007的行動。但最后007還是順利完成任務阻止雷納的計謀。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和邪教
在當今世界中,有一支最可憐的人群,他們是邪教群眾。他們多數過著群居生活(現在也有散居的,但是思想受到嚴格控制),許多人將自己的所有財產捐出,帶領一家加入了“教會”。許多人每天勞動十幾個小時,超出了常人所能忍受的限度,長期營養不良……
溫馨、親情、兒女呢喃……早與他們告別。兩情相悅、生死相許、柔腸寸斷……不啻海外奇談。理想、前途、夢想……一切與他們無緣。
他們的目光如待宰的羔羊怯生生,似乎在哀求:“我們沒有傷害你們,請你們放了我們,請你們讓我們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他們也極少哭泣,如果哭泣,那是因為他們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的瘟疫是恐怖主義,錯了!錯了!邪教在后面等著哩。它很有耐心。
由此看來,同樣都是精神癡迷狀態,然而“進入狀態”的途徑卻不同:斯德哥爾摩癥靠“當頭棒喝”——一次驚嚇就夠了,邪教則必須靠日日夜夜的修煉——無休無止地洗腦。除了特殊例子(如弗連克爾等),斯德哥爾摩癥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邪教卻能糾纏你終生。斯德哥爾摩癥的潛意識是戀世,邪教的潛意識是厭世。誰的害處大,不言自明。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于人性中的根源是人類本性中畏懼和崇敬強者的劣行造成的,也就是畏強凌弱的本性。

0

8

分享

| 發表于 2009-12-30 23:48:50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