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fā)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研究與觀察(長期更,超長警告)
回復
收藏
150
贊
91
研究與觀察(長期更,超長警告)
樓主:
81845
|
查看:
5457
|
回復:
48
樓主:
81845
[知識科普]
研究與觀察(長期更,超長警告)
簡潔模式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2 02:16:17
|
2020-10-2 02:27編輯
接下來我要引用一本蘇聯(lián)學者卡洛爾寫的《積雪》里的東西,來談論一下積雪常見的性質(zhì)。雪晶有很多種命名和分類法,這個之后會講到。根據(jù)一位日本學者(名字忘了,下次補上)的調(diào)查研究,雪晶再零下15攝氏度左右會形成最為豐富的圖案。當溫度非常低的時候,地面附近也會形成一些小冰晶,看起來就好像冰針是從晴空下落下來的。
當溫度低于零下50攝氏度時,人或著牲畜呼出的水汽會直接凝華,變成冰晶或者微小的雪花。
這些細小的冰晶,相互碰撞時,會發(fā)出一種特殊的聲音,
就像揉搓紙的簌簌聲,或者電火花的噼啪聲,亞庫梯人稱之為“星星的低語”。
著名的(??)冰雪學者道布羅伏爾斯基在日記里提到過,南極的冬天,內(nèi)衣一脫下來里面就會結冰,是皮膚散發(fā)的水汽附著冷凝形成的。一般在溫度0攝氏度左右,天氣平靜的時候,會形成大雪花,0.2-0.5g,有的可以到1g。然而一般的雪花非常輕,根據(jù)研究,
一般的星狀雪花平均質(zhì)量0.0001g-0.0003g,3000-10000個雪花,才有1g的質(zhì)量
。然而,星狀雪花比平常那種和紙差不多薄的雪花重10-15倍,而冰片比冰針要重幾倍呢。
深一米的積雪覆蓋在一平方米的地上,就包含幾十億顆雪花。
一般來說,風速在2m/s及以上時,風就能把雪吹走,這個在曠野的路上叫做
風吹雪災害
,有時會形成
雪阻
,破壞交通,通常用挖雪壕或者架設雪反射板來防止。由于風的原因,積雪可能會呈現(xiàn):1.起伏狀(又叫雪浪)2.波紋狀 3.沙丘狀 4.柱狀等。
起伏狀積雪的脊通常與盛行風向垂直
(
而盛行風向可以幫助判斷地形方位
)苔原和雪原上的居民,就利用這些起伏的雪浪來判斷方向,尋找道路,完成數(shù)千公里的長途跋涉。經(jīng)常,由于低吹雪,積雪表面會有一層灰白色堅硬的被稱為
凍雪外殼
的東西,晴朗嚴寒的天氣里,由于融化再凍結形成的
太陽冰殼
,則是呈現(xiàn)灰暗色,比凍雪外殼要暗一些。雨水落在疏松的雪上,會在積雪內(nèi)部形成許多深溝,溝壁上結著冰,這樣冰殼上就會出現(xiàn)多孔的結構。如果出現(xiàn)鱗狀冰殼,那么恭喜,
春天要到了(蘇聯(lián)的春天比我們的冷,他們是春天)
(
或者根據(jù)融雪情況判斷
),
鱗片呈傾斜狀排列著,隆起的一面朝向南方
。
忘了說一位研究雪的著名(真?)氣候?qū)W家——
沃耶伊科夫教授,他是世界科學界公認的,“雪的理論之父”。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3 03:11:41
|
2020-10-16 01:25編輯
發(fā)帖際遇
今天我們來說說和水有關的。先來說一個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陽光下的礦泉水瓶,瓶后透過的陽光形成了一條條交錯的光線,同樣還有水下,陽光照射到水底,投下一片片光斑。這樣的現(xiàn)象被稱為
焦散線
。焦散線是指:
光經(jīng)過彎曲的玻璃或者水波的反射與折射后,投射到一個表面的點狀,弧形,波浪形的光線
。
在玻璃杯的周圍,光“
彈射
”起來并沿著幾何形狀的邊界形成凝聚的線條,或者沿著邊緣形成光譜效果,
在玻璃的投影中焦散線密集出現(xiàn)
。
焦散線的形狀是以
玻璃體表面的彎曲形狀
決定的,彩虹本質(zhì)上也是焦散線。
當太陽光被水表面的波紋向下折射時,就產(chǎn)生了焦散效果。波浪將焦點集中在起伏不平的海床上或者水下生物的背部。
焦散效果不會出現(xiàn)在超過約6m(20英尺)深的水下
,而且這種現(xiàn)象只在天氣晴好的時候發(fā)生。
焦散反射可以由小波浪向上反射,這一點
在威尼斯建筑的向下面經(jīng)常可以看到
(比如拱形石門的頂部)。
同樣,焦散反射也可以出現(xiàn)在凹陷的閃光物的內(nèi)側,比如,明亮的陽光下,空的咖啡杯的底部會出現(xiàn)腎形的焦散線(
原理參考心臟線的參數(shù)方程
)。要觀察焦散效果,只需要讓陽光穿透曲面玻璃,或者從金屬表面反射回來,就可以輕松看到了。
(更新了一張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
加入學院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5 03:16:47
|
2020-10-5 03:21編輯
發(fā)帖際遇
抱歉鴿了一天,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溪流相關的研究。首先,我們還是從水面看起。但是容我先介紹一個我學過的概念和公式,概念是
水力半徑
,是水力學中的一個專有名稱
,指某輸水斷面的過流面積與水體接觸的輸水管道邊長(即濕周)之比
,
與斷面形狀有關
,常用于計算渠道隧道的
輸水能力
。溪流屬于明渠流,計算水流流速常用
曼寧公式
,這個就不詳細介紹了,為什么要介紹這個?因為在觀察流速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到對應的危險性,而且
從粗糙度中可以判斷是否適合甲殼類動物棲居
。
還是回到水面上來,一開始我們先講講靜水的觀察。都說水平如鏡,但是只有以一個淺角觀察時水面才像是一面鏡子,隨著角度增大,進到水里的光的百分比也增多了。(全反射)所以說,當站在水邊時,抬頭遙望天空,尤其是看向天際,相比之下水面顏色要深得多。
因為照到水面的一部分光進入水中,沒有被反射,所以淺色物體在水中顏色要深得多
(
這個我感覺可以出個小謎題什么的
)如果有大塊巖石擋住了反射光線(尤其是河底的),那么顏色就會顯得深得多。(
很適合藏東西
)另外,如果泥沙雜物多的話,反射的光更多,也就更像鏡子。
一般來說,河邊常常會有風(可以用比熱容解釋),風會帶來漣漪,漣漪會扭曲倒影,
但只是水平方向上的,豎直線沒有被干擾,所以更多的細節(jié)會體現(xiàn)在豎直線上
。約翰羅斯金說過:"所有水的動作拉長了反射物,然后把它們?nèi)舆M混亂的豎直方向。"
水面很臟的情況下,黑色會變得淺的多或變成棕色。很多畫作表現(xiàn)大雨后的戶外,比如黃昏后的河面,剛下過大雨,河水污濁不堪,這時的反射能力最強,就像一面鏡子。有一個古老的繪畫準則:不要畫深水上的投影。因為
深水中一般有很多沉積物,沉積物多投影就會顯得不夠真實,而且邊緣會非常模糊,因為光線被水中的物質(zhì)漫反射和散射了
。
順便推薦一個人和他的書,Tristan Gooley,他寫的《how to read nature》《how to read water》《nature navigator》等書都很詳細地介紹了他所進行的自然觀察,我也從他那里學了很多(但百科中還沒有引用過他寫的東西,不過很快就會用到)。如果不喜歡看英文書,可以看看《水的導讀》《野游觀察指南》,是他的書翻譯過來的名字。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6 13:37:49
今天我們來討論山間溪流,山間溪流和低地溪流以及湖泊的流動方式不同,溪水通常清澈見底,而且由于存在高度差(梯度下降),通常流速很快,所以撞擊在巖石上會水花四濺,破碎成一片片白色的水花,并且會激起很多白色泡沫。溪流極速向前,有時波紋叢生,有時漩渦密布(漩渦這個很復雜,和湍流有關,
不過根據(jù)目前柯爾莫哥洛夫的理論,大的漩渦會破碎成小的漩渦,并向小漩渦供能,最終轉(zhuǎn)化為耗散的能量
),樹枝、干草也漂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
如果在晴朗的日子觀察小溪,就會發(fā)現(xiàn)水面下的顏色比水面上的顏色要豐富的多。水可以過濾顏色(
在水下找東西看不清可以拿一個礦泉水瓶,透過瓶子看
),水下的石頭就由此變成了深色,而水面上同樣的石頭則正好相反(
還有就是水填平了石頭表面的凹陷,減少了滿反射
,就和拖地之后地好像變黑了一樣)。1m以下的水中,顏色變得更藍了,而水中物體的輪廓也越來越不清楚。淺灘處由于有部分沒有水,還有水對光的吸收不是很多,多呈現(xiàn)一種暖色調(diào)。
流速很快的地方,根據(jù)伯努利定律和亨利定律,會形成很多氣泡,水下有的地方顏色很深,有的則很亮,
泡沫翻到水面上時,就會形成一團團的泡泡圈
。這些泡泡很快就會散開不見,在廣闊的海面上航行的輪船的尾跡有時也能看到這樣的效果。
在山間,溪流的水位會很經(jīng)常明顯地跌宕起伏(由于降水的原因,水庫等大型蓄水構筑物一般不會很頻繁,但是以年為單位一般也會有一個大的波動,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
最高水位線與最低水位線之間基本上不長植物
,光禿禿的,我們叫這個
消落帶
)。暴雨過后,即使是晴朗的日子里,幾個小時后,小溪的水位也會下降好幾英寸。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7 02:23:44
發(fā)帖際遇
接著我們主要來說說水下的顏色。光在水中穿行,水平與豎直方向效果相同,在約5m深的水中,顏色都是差不多的單調(diào)沉悶。
紅光主要是在3m處被吸收完全,橙色和黃色主要是在7m左右,最后只剩一個藍色投影
,更深的地方,只剩下可見光的紫色波段和紫外線了。
一般來說為了還原水中物體的色彩,一定要使用閃光燈,
閃光燈的優(yōu)點是可以提升暖色調(diào),但是又不會照的很遠
,一般在繪畫中水下的描繪就使用的閃光燈效果。一般來說,潛水的海洋爬行動物身上主要是灰藍綠三色,然而如果考慮淤泥,則又帶上了一些棕黑色。在夏季,藻類爆發(fā)的時候,水體通常會呈現(xiàn)墨綠色。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8 02:30:51
|
2020-10-8 02:34編輯
今天我們來講講日光束。當空氣中充斥塵埃,尤其是太陽光被云層遮擋,陽光破云而出時形成
云隙光
,我們可以看到壯觀的景象。午后的樹林,由于存在蒸騰作用,葉間也會彌漫水汽,我們可以看到陽光穿過葉隙,投射到地表,
形成橢圓形的光斑
。日語中稱為木漏れ日(komorebi)。
一般來說,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會形成日光束:
1.
在有遮蔽性很強的云彩和葉子或者一座通透性的建筑物的附近
。建筑物必須擋住大部分陽光,這樣背景暗下來才能看到。
2.空氣中彌漫著塵土,水汽,煙或者煙霧。
3.視線朝著太陽的方向。在空氣中懸浮的較大的顆粒以小角度將光線散射,當視線從光源處挪開,就幾乎看不到日光束了。
距離透過光線的縫隙越遠,光線走過的路徑就越長,邊緣就越模糊。一般來說,這個縫隙都是不均勻的,所以立體光束的橫斷面也是不規(guī)則的,光束的密度和邊緣形狀也變換不定。
日光束對物體投影的色值影響很大,甚至超過了有光一側的色值。
同理,也存在
陰影束
。陰影束通常出現(xiàn)在當噴氣式飛機軌跡與光線平行時,將有軌跡的投影想象成有邊界的暗氣體束。被照亮的臨近空氣色值略淺,天空有薄霧的時候,才能看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
加入學院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9 02:16:52
|
2020-10-9 11:22編輯
接著上面這張圖來講,最后來講一講光斑,剩下的會在之后的大氣光學現(xiàn)象中提到。
夏日的午后,陽光掃過樹梢,穿過葉隙,在地上投射下
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光斑
。逆著光看過去,重重疊疊的綠葉仿佛也變得透明了,能看見部分脈絡,這是發(fā)生了
表皮下散射
。
這些光斑大多有著相同的形狀,實際上光線呈一個錐面穿過縫隙投射過來,而地表像一把切割刀,切出了圓形或者橢圓形。這些光斑并不均勻分布,取決于頂上枝葉間縫隙,當風吹過,光斑也隨之移動。如果有云彩遮擋,光斑不會立刻消失,而是會變暗。這些光斑可以看作是小孔成像的太陽的像,如果發(fā)生日食,我們就可以看到光斑缺了一塊了。
說到這里,我們有了一種方法來估計日地距離。根據(jù)小孔成像原理,我們拿一張紙,讓太陽光投射過小孔,在地上形成光斑。這里存在一個相似三角形,于是,只要我們知道太陽的直徑,就可以由比例關系估計出日地距離,或者已知日地距離估計太陽的直徑。
既然提到了樹葉的觀察,我們說說畫家的看法。在繪畫上,以前的畫家其實是具有綠色偏見的,尤其是150年前。因為
綠色在光照下,尤其是非自然光投射光照(舞臺光之類的)下會比較嚇人
,旗幟也只有約16%含有綠色,而相對的居然有79%含有紅色。阿瑟杜蘭德就批判過綠色偏見,他斥責說畫了太多的秋天景色。其實,綠色在植物上具有豐富的層次感。春末夏初,這是一年之中最為欣欣向榮的時候,葉子還沒有長出柔嫩的表皮層,而且葉綠素也是黃綠色,當陽光穿過葉片,顏色并不是很令人愉快,畫家們?yōu)榱吮憩F(xiàn)這種顏色,調(diào)制了一種叫做蔬菜綠的顏色,一種鮮亮的黃綠色,專門用來畫綠葉。還有一種技法,是把粉紅色或者紅灰色放在調(diào)色盤上,再加上綠色。畫家斯特普爾頓 卡恩斯稱這種方法為走私紅。
(以上為觀察導論,講了很多自然現(xiàn)象,接下來要正式進入觀察部分了
)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10 04:35:21
|
2020-10-10 16:11編輯
觀察,其實我們?nèi)巳硕紩m然觀察以利用視覺為主,但是視力不好的人依舊可以觀察,觀察實際上是利用我們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析我們得到的情報,再加以推斷的過程。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其他感官,所以我們可以做一些其他感官的訓練,比如在國外很火的抱樹運動,算是一種減壓的方式,我們閉上眼睛,用手撫摸樹皮,把自己內(nèi)心的壓力告訴樹木,慢慢感受探索的感覺,就好像樹木在聆聽一般,其實通過這項活動,我們也可以鍛煉我們的觸覺,感受樹皮的粗糙度,我們指尖的靈敏度也得到了訓練,同理還有閱讀盲文。聽覺可以通過閉上眼睛通過聽聲音來辨位,其他的感官都可以通過削弱視覺的影響來訓練,可見視覺是如此霸道,在各方面都能左右我們的思維。所以學會觀察,視覺一定要利用好,我們不能泛泛地去看,而要有重點,畢竟如果視覺上攝入太多信息,我們可能會忽略來自其他感官的更重要的信息。
在戰(zhàn)場上,曾經(jīng)有一種被稱為
哈里森反應
的現(xiàn)象,指的是在戰(zhàn)場上性命危急關頭,敵人射出的子彈似乎變慢了,我們射擊的精度提高了,這種被稱為
坑道視覺
,直接放棄了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當然這是極端例子,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借鑒信息篩選的方法。
以下是我軍偵察兵教材中教的觀察技巧:
當我們刻意去集中視線,除非是緊要關頭,往往效果不是很好,偵察員為了集中注意力,應讓視線在物體上呈八字形運動,將物體包入,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單兵偵察,這對人的觀察能力記憶力很有要求,其實就是觀察技巧的實戰(zhàn)應用,除此以外還有獵人,追蹤者,間諜特工等,都會培訓相關技能。接下來會頻繁引用軍事上的偵察技巧,包括追蹤術和特種兵技巧。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12 02:40:03
|
2020-10-12 02:44編輯
發(fā)帖際遇
下面我們來講一講觀察戰(zhàn)術。首先還是視覺上的觀察。前面提到我們很難把視線一直聚焦在一處進行觀察,所以提出了單個物體八字眼動法觀察。那么如果是在開闊地帶,比如需要觀察對方兵力部署,武器類型,或者進階版,根據(jù)對面野戰(zhàn)灶臺數(shù)量估計人數(shù),進而根據(jù)復雜計算算出戰(zhàn)力,這些都是偵察兵要干的工作。面對如此龐大的數(shù)據(jù)量,怎樣減少思維的負擔?美軍,我軍,日軍的野戰(zhàn)條令上都給出了方法。首先,我們觀察是一個扇區(qū),由于觀察哨設置一般要避免有大的動作,而且望遠鏡鏡片容易出現(xiàn)反光,且收光性比眼睛好,
一次觀察時間超過20min就會損壞眼睛
,所以我們要盡量減少使用望遠鏡時的大動作。所以,在近處,
為了保證安全性,我們首先使用肉眼觀察,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視野,將扇區(qū)劃分成一條一條的區(qū)域(像年輪蛋糕一樣),在每一區(qū)域從右到左進行觀察,遠處則使用望遠鏡
。這是通過科學分析得出的觀察技巧。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直線觀察,
首先利用簡易測距術(比如跳眼法)將你與目標間的距離劃分成50m為單位的線段,對這50m為單位,由于近大遠小,近處我們可以沿著直線掃視,可重復,遠處則使用八字眼動法
。這一點來自美軍的單兵作戰(zhàn)指南。
當然,也可將觀察物體放在中心,由四周向中心螺旋形觀察掃視
。
另外就是夜間觀察,這是一個狙擊技巧,
當我們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觀察物體,可以向左約10°左右斜視物體,這就是著名的左斜視原理
,利用的是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對光線敏感度的不同。
(補充說明,螺旋形觀察與直線觀察,還有扇形法,這些在搜索搜救上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一致縱隊搜索,螺旋狀搜索什么的,
其原理都是搜索論數(shù)學模型,用最大發(fā)現(xiàn)概率衡量的
。不過
觀察時還要考慮視覺疲勞,如果感到疲勞,注意活動眼球,轉(zhuǎn)眼珠或者極目遠眺都可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
加入學院
81845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0-10-15 02:07:47
不好意思鴿了兩天,我們繼續(xù)說點軍事上的應用。不過在此聲明:這可不算是泄密,都是些小技巧罷了。
夜間行軍的時候是最考驗觀察力的時候,因為如果開了燈,有可能會被敵人偵查的飛機拍攝到,所以汽車后期一般采用防空燈,其實就是車燈燈碗遮住了上方一半,等于燈光是打在地面上的,由于地表凹凸不平,光產(chǎn)生了漫反射,而且
由于粗糙度較大(這里說句題外話,粗糙度可以用凸起的平均高度來衡量,這也是河道粗糙度的衡量方法,思想來自水力學中的尼古拉茲實驗)
,
法線方向不是很密集(這一部分在計算機圖形學中得到了應用,BSDF模型)
,光線在表面有效能量損失比較大,可以減少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
但是,防空燈發(fā)明之前,我們只能摸黑趕路(聲音這個不用擔心,戰(zhàn)場的噪聲非常大,一架飛機產(chǎn)生的噪聲完全可以掩蓋一支隊伍的行進聲,而且還有各種炮聲什么的)。于是發(fā)明了
閉燈駕駛
這一特技。口訣如下:
走灰不走白,遇黑停下來。
1.無月光的晚上,路面為深灰色,路外為黑色。
2.有月光的時候,路面為灰白色,積水為白色,路外為灰褐色。
3.雨天的夜晚,路面為灰黑色,坑洼或泥濘地為黑色,積水為白色。
4.雪天的夜晚,車轍為灰白色,但通過較多車輛后變成灰黑色。
在燈火管制地區(qū),如果我們要快速通行,這個技術可以嘗試學一下。(雖然沒什么機會用)
返回版塊
1
2
3
/ 3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zhuǎn)到最后一頁
發(fā)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