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5月17號,我與哥哥分了家產,5月18號我殺了哥哥。5月19號,哥哥早料到我有這一手,早讓他朋友準備好了,把我弄死
1.除了最后一段話以外,包括引用的這段文字都不是以上帝視角,而是以“我”的口吻來寫作,那么是誰留下的敘述呢?可以想象這是“我”的可愛小日記,并且5月19號“我”沒死
2.引用中5月19號的記述中“把我弄死”在“讓他朋友準備好”之后,而且是用逗號連接,可以想象這是哥哥的計劃中的內容,而不是真實發生的事實(要有一個虛擬語氣就好說了)
3.哥哥沒有達到““我”和哥哥一同死去”這個結果的動機,所以結合1的結論哥哥本來是打算先下手為強但卻被“我”預判了預判領了盒飯,其朋友19號才開始行動但被“我”發覺并阻止了,因此“我”才能記錄下這些文字
4.5月18號的記述中用了“了”這個字,并且最后一段話由樓主上帝視角拋出的提問中也明示了哥哥已死,證實了上述猜想
結論:還有母親和朋友死了,“我”的計劃是完美的(這是一道高考語文題,迫真)
正解不知道是什么天馬行空的東西,其實我也是實在閑的沒事才碼這么多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