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解讀犯罪心理

樓主: 88713 | 查看: 2118 | 回復: 9

發表于 2020-3-26 17:33:46 | 2020-8-25 16:18編輯 | 發自安卓客戶端
以行為證據分析法來說,所有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都是有目的的;每個犯罪人的行為和動機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同的犯罪可能存在類似的行為特征,但是原因則是不同的;沒有任何兩件案子是完全一樣的;人類行為的發展是獨立的,以回應環境與社會的變化影響。
犯罪人慣用的犯罪手段可能隨時間及多次犯罪經驗的積累而逐漸發展;一名犯罪人在多次犯罪的情況下,甚至只有一次犯罪時,均可能出自多種動機或擁有多重目的。
今天我們就重點解讀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什么是犯罪動機?犯罪動機是指引起和推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結構中的重要動力因素。
其形成一般經過萌發階段、過濾階段、定型階段和消失階段四個階段。
殺人犯罪,是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犯罪,是所有刑事犯罪中危害最嚴重的犯罪,是打擊的重點。
雖然殺人犯罪在我國犯罪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絕對數量卻相當驚人。
在殺人犯罪中,由于動機與目的的不同,因此殺人原因也就千差萬別。

根據殺人的動機,我們可以將殺人犯罪分為如下幾個主要類型:

一、圖財殺人。以圖謀公、私財物而殺人,被害人多為公私財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犯罪分子殺人,既是為了順利謀取財物,也有的是為了殺人滅口。在現實生活中,主要是盜竊殺人和搶劫殺人。

二、報復殺人。為了發泄內心的仇恨而殺人。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際關系中的矛盾、沖突不能夠及時、有效地化解,導致殺人。

三、強奸殺人。為了滿足畸形的性欲,而殺人。殺人動機主要是消除反抗、殺人滅口,或逃避打擊。

四、奸情殺人。男女之間因淫亂導致的相關人員之間的殺人行為。既有奸夫淫婦互殺,也有奸夫、淫婦殺死本婦、本夫,又有本夫、本婦殺死淫婦、奸夫等。

五、迷信殺人。是因迷信引起的心理障礙殺人或利用迷信作幌子圖財殺人。

六、變態殺人。
犯罪嫌疑人沒有明顯的殺人動機,與被害人之間沒有任何因果關系。
犯罪嫌疑人只是由于心理變態方面的原因,包括不正常的嗜好或誘因驅使去殺人。
變態殺人者的殺人目標通常是特定的一類人,有的專門殺“小姐”,有的專門殺流浪兒,有的則專門殺少年兒童。
與殺人過程相伴的劫財行為一般是順手牽羊,并非主要目的。
變態殺人者往往流竄作案,犯罪行為有很大的隨意性,變態殺人有增多的趨勢。
變態殺人是社會的公敵。變態殺人中,尤其以性變態殺人突出。
性變態犯罪嫌疑人在對被害對象實施變態性侵害的同時殺害被害人。
其主要特征是:性的侵害方式的特別,除了強暴被害人之外,還包括對性器官的損害。
性變態殺人者,犯罪存在系列性,如果不被抓獲,這種人還會繼續危害下去,對社會的危害相當大。性變態殺人者,存在雙重人格。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常人無異,人們一般很難發現其犯罪的端倪。
性變態殺人者,一般都存在著比較特殊成長經歷,此種經歷在其心靈中留下了特殊傷害。

根據對罪犯人格類型的現行研究,有兩種罪犯類型:智能型罪犯和弱智型罪犯。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如此,許多色情殺人罪犯兼有兩種類型的不同特點,因而是混合型的。
了解兩類罪犯行為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其作案時的性心理活動模式,可以為判斷犯罪的動機和心理動力是精神病的還是心理變態的提供依據。  

色情變態(性變態)心理的人格:
一個與社會道德規范和人際往來格格不入又毫無責任心的人很可能缺乏悔過與羞恥感,并帶有邪惡的沖動行為(常引發犯罪)和其它的嚴重人格缺陷。  

變態心理的特征:  
否認社會的共同行為準則;  
缺乏負罪感;  
不能從所受的懲罰中吸取教訓;  
尋求即時的滿足;  
持續的性實驗;  
常為外向性格的人;  
情緒不穩定;  
過分依賴別人。  

精神病的人格:主要是精神錯亂,個性處于十分嚴重的無條理狀態且在與現實接觸的過程中常常受到傷害。  
精神病的特征:  
性情孤僻;  
常處于自我孤立的隔離狀態;  
在人群中時刻感到不安;  
缺少人際交往的技巧。  

智能型罪犯  
智能型罪犯,常常智力超群,狡猾而富有手段,行動經過周密的考慮和計劃,犯罪地常遠離自己的居住地與工作地,很少能有輛性能良好的汽車,因而要比一般人活動范圍大。常比照幻想和儀式行事也是智能型罪犯的人格特征。他以自認為“正確”的方式選擇那些通過手法或武力可以控制的侵害對象,他們常常是些陌生人。大部分的受害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罪犯在社交方面十分內行,常使用語言技巧擺布受害者,從而控制主動權,直到他們進入了他的“安全地帶”。他對自己的罪行有充分的認識,并為能挫敗警方的調查而感到驕傲。他很注意有關案件的新聞報道并常常從受害者那里索取“紀念品”,以便重溫舊夢或繼續幻想下去。(當這些智能型罪犯回憶起那些驚險的情節時,這些“紀念品”就成了戰利品。)  
罪犯熱衷于殘暴地折磨受害者,從中獲得極大的刺激。他為了避免事后留下證據而常常自己攜帶武器。他熟悉警方的調查程序,常常轉移尸體,以防止被發現。  

弱智型罪犯  
這類罪犯,智商一般低于平均水平,常常是孤獨的未婚者,或單獨居住或與一名親屬共居,而且住得靠近犯罪現場,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常遇到挫折并被認為社會經驗不足。  
迫于精神上的壓力,他常行為沖動并在自己的住地周圍尋找襲擊對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罪犯沒有私人汽車,通常也避免與人接觸,被認為性無能,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性關系。他一般使用閃電式的突然襲擊,乘人不備掠獲目標。罪犯這種突然出于幻覺的一時沖動的行為是來不及事先周密計劃的,甚至不會有會被察覺的念頭。這就是為什么犯罪現場雜亂無章的原因。  
弱智型罪犯常常用毀容或重傷的辦法把受害者搞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性虐待狂行為都是在受害者死后干的,切割身體器官,以獲得性心理滿足。  
盡管智能型罪犯與弱智型罪犯有著顯著的區別,但并沒有跡象表明他們之間會互相排斥,兩種類型的殺人犯都能做出各種舉動。

七、報復社會殺人。這種殺人犯罪,是因果關系模糊的殺人。犯罪嫌疑人殺害被害人,完全沒有任何“充足”的理由。
由于犯罪嫌疑人所仇恨的社會是一個抽象體,而將仇恨轉嫁到社會中不特定的具體人身上。報復社會殺人,其犯罪手段特別殘忍,殺傷犯罪規模大。
報復社會的殺人犯罪嫌疑人,往往流竄作案,犯罪存在系列性。
什么是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主觀上通過實施犯罪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
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既密切相聯,又相互區別。
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都來源于行為人過于強烈的或不良、畸形的需要,是客觀世界對行為人產生消極影響的結果,也是行為人對不良社會環境因素的反映。
從對犯罪行為所起的作用看,二者都對犯罪行為有重要影響。
犯罪動機對犯罪行為主要起始動功能,犯罪目的對犯罪行為主要起導向功能,二者密切相聯。從表現形式看,犯罪動機往往表現為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也必然是犯罪動機的反映。即,在多數情況下,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轉化。如,財物犯罪產生盜竊、貪污、受賄等犯罪行為,以非法獲得金錢為目的。
因此,在具體分析案情時,可將二者結合起來考慮。
圖財殺人犯罪者會有哪些犯罪心理痕跡呢?圖財殺人犯罪分子,在圖財殺人犯罪后,一般來說,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恐懼不安,并極力掩蓋犯罪,因而產生諸多明顯的異常言、行及異常狀態,這些異常言、行及狀態,是恐懼、悔恨、心虛、僥幸、逃避等異常情緒交織作用的結果,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跡。

(1)失蹤
無故突然失蹤,是犯罪嫌疑人罪后異常行為的重要存在形式,是對偵查恐懼的一種逃避。犯罪分子作賊心虛,在非常緊張、恐懼的氣氛下,選擇“走為上”。選擇突然失蹤,逃避“是非之地”者,一般來說,都是那些重大犯罪(殺人、強奸)的初犯,因為,初犯心理承受力非常弱脆。而慣犯,則另當別論。突然失蹤,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跡。

(2)多疑
敏感多疑,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異常行為存在的重要表現。具體表現為:對案件異常關心,千方百計打聽,或者無緣無故的緊張不安,大汗淋淋,惡夢連連。對警笛、警車、警察等異常敏感。特別是初犯,或者是重大圖財殺人犯罪的初犯表現尤其突出,嫌疑人在犯罪后,特別的疑神疑鬼,甚至坐立不安。敏感多疑,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跡。

(3)反常
反常,是犯罪嫌疑人罪后重要的行為特征。反常包括:特別積極,特別消極。特別積極和特別的消極都是罪后異常行為存在形式,都是與常理背道而馳。為什么特別積極?特別積極,實際上是一種偽裝;為什么消極?特別消極是一種恐懼的流露。特別積極,特別消極,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跡。

(4)炫耀
吹牛炫耀,是少數殺人犯罪嫌疑人罪后的異常行為特征。有些圖財殺人犯罪分子,在實施了殺人犯罪后,由于罪行沒有得到及時揭露,他們沒有受到及時的懲處,久而久之,自鳴得意,忘乎所以。于是在狐朋狗友聚會時,在酒桌上炫耀,無意泄露了天機。吹牛炫耀,是少數得意忘形的犯罪嫌疑人,在特定背景下“個人英雄主義”的膨脹。吹牛炫耀,會給周圍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認知印跡。

(5)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是少數犯罪嫌疑人罪后異常行為特征。有少數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為掩蓋自己犯罪事實,轉移偵查視線,稼禍于人,自作聰明,結果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打自招的手法多種多樣。有的偷偷給偵查人員寫匿名信,有的則主動向偵查人員提供嫌疑人線索;有的發布“小道消息”,有的散布流言蜚語。不打自招,會給環境中的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認知印跡。

(6)行為突變
行為突變,是罪后犯罪嫌疑人的異常行為特征。行為方式,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習慣化了的行為上的方式方法。一般來說,已經形成習慣的行為方式,一般不會輕易改變,除非另有隱情。有些殺人犯罪分子,在實施殺人劫財犯罪后,由于內心緊張,或者為了掩蓋犯罪事實,或者因為對犯罪事實的“獨家掌握”,在無意識的作用下,嫌犯會不自覺地、無意地突然改變原有的行為方式,這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跡。回歸正題,從相互作用看,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這兩種心理因素是相互影響的。
一方面,犯罪動機在形成過程中出現動機斗爭時,勢必影響到犯罪目的選擇;另一方面,犯罪目的實現與否,也必定會對犯罪動機起強化或弱化作用。
同時,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又有很大的區別,二者產生的時間、作用等并不完全一致。
從產生的時間看,犯罪動機是犯罪目的產生的原因。即犯罪動機的形成在先,犯罪目的產生在后。
從意識水平看,犯罪動機是一種比犯罪目的更內在、蘊藏得更深的心理成分。犯罪人對其犯罪目的的意識必定是清晰的,而對犯罪動機的意識則未必清晰。
從對犯罪行為的作用看,犯罪動機向犯罪行為提供動力,回答為什么要實施犯罪行為的問題,起到推動犯罪行為的作用。
犯罪目的決定犯罪行為的方向,回答干什么的問題,引導犯罪行為向預期達到的目標運行。從相互作用看,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是一致的,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又不一致。兩者的關系并非單一,而是錯綜復雜的,有時同一犯罪目的可以來源于不同犯罪動機。
如,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目的,有可能出自金錢動機、報復動機、政治信仰動機等動機,但這些犯罪動機的強度須大體上與這一目的相適應。
在實施犯罪過程中,常因犯罪目的的實現,而使犯罪動機強化。而犯罪動機的強化,又促使犯罪目的發生遞進和不斷升級。
例如,由貪污數額小發展到貪污數額大;由一般的入室行竊發展到持槍搶動銀行等。  
總之,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犯罪行為之間,構成一種環環相扣的犯罪活動的鏈條公式,即,從犯罪動機出發,反映、推動、調整、監督著犯罪行為,使之向犯罪目的運行。
犯罪動機是指刺激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以達到犯罪目的的內心沖動或者內心起因。
行為人某種犯罪目的的確定,決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始終以一定的犯罪動機作指引的。
例如,對直接故意殺人罪來講,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是其犯罪目的,而促使行為人確定這種犯罪目的的內心起因即犯罪動機,可以是貪財、奸情、仇恨、報復或者極端的嫉妒心理等。
因此,如果不弄清犯罪動機,也就不能真正了解犯罪人為何追求某種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二者既具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
二者都是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心理活動,它們的形成和作用都反映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及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
犯罪目的以犯罪動機為前提為基礎,犯罪目的源于犯罪動機,犯罪動機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
二者有時表現為直接的聯系,即它們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于貪利動機實施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侵犯財產罪等。
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又是有區別,不容混淆的。
從內容、性質和作用上看,犯罪動機是表現他人為什么要犯罪的內心起因,比較抽象,起的是推動犯罪實施的作用;犯罪目的則是實施犯罪行為所追求的客觀犯罪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起的是為犯罪定向、確定目標和侵害程度的引導、指揮作用,它比較具體,已經指向具體犯罪對象和客體。
一種犯罪的犯罪目的相同,而且,除復雜客體犯罪以外,一般是一罪一個犯罪目的;同種犯罪的動機則住往因人、因具體情況而異,一罪可有不同的犯罪動機。
例如,盜竊罪的目的都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財務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但從犯罪動機上看,有的犯罪人是出于想追求腐化的生活,有的迫于一時的生活困難,有的是為了償還賭債,有的甚至是出于報復的心理。
一種犯罪動機可以導致幾個或者不同的犯罪目的,例如,出于報復的動機,可以導致行為人去追求傷害他人健康、剝奪他人生命或者毀壞他人財產等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種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時為多種犯罪動機所推動,例如,故意殺人而追求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可以是基于仇恨與圖財兩種犯罪動機的混合作用。
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在一些情況下所反映的需要并不一致。
例如實施從根本上危害國家安全的分裂國家犯罪行為,犯罪動機主要反映行為人物質的、經濟的需要,而犯罪目的即分裂國家則主要反映了行為人精神的、政治的需要。
一般來說,二者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犯罪目的的作用偏重于影響定罪,犯罪動機的作用偏重于影響量刑。
在實際辦案尤其是偵破兇殺案件的過程中,分析犯罪動機對于查明案情、擒獲兇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殺人的動機有因為戀情的、有為了金錢的、有為毒品的、有為了尋求刺激的,那么一起兇殺案件發生了,就要分析兇手為什么去殺人,他的動機何在?動機分析清楚了,就可以明確偵查方向。
與犯罪動機相關的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作案手法和作案特征。
作案手法就是犯罪分子是用什么手法來實施犯罪的,比如說縱火犯是用火柴點火的還是用煙頭點火的;作案特征與犯罪分子的心理和人格特點有密切關系,比如說幾起縱火案的現場發現都是用煙頭點的火,根據這一特征就可以推斷可能是同一犯罪分子所為。
作案手法一般會隨著犯罪分子作案次數的增多和作案經驗的增長而不斷變化,而作案特征則更多地帶有心理和感情方面的色彩,更有習慣性,輕易是不會變化的。

39

57

分享

| 發表于 2020-3-27 17:23:3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點個贊。
頭像被屏蔽
| 發表于 2020-3-30 17:33:4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一定贊
| 發表于 2020-3-30 20:42:1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已三連
| 發表于 2020-4-5 08:51:3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好細致,已經三連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