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醞釀效應

樓主: 111242 | 查看: 827 | 回復: 0

查看: 827|回復: 0

[知識科普] 醞釀效應

簡潔模式
發表于 2020-4-13 09:29:57
醞釀效應,又稱為直覺思維,是指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由于某種機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現了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件事情束手無策,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是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但我們茅塞頓開的時候突然會有恍然大悟似的驚嘆,這時,“醞釀效應”就綻放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詩詞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這一心理的寫照。
不管是科學家還是一般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一現象。心理學家將其稱為“醞釀效應”。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就是醞釀效應的經典故事。
心理學家認為,醞釀過程中,存在潛在的意識層面推理,儲存在記憶里的相關信息在潛意識里組合,人們之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確的、導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狀態。因此,如果你面臨一個難題,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許答案真的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也就是說,在解決問題時會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時,如若干脆把該問題擱置于一邊而改做其它事,時隔幾小時.幾天,甚至長時間之后再來解決它,問題答案常可能較快地找到。這種效應產生的原因,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解釋是,原初的定勢不合適,致使問題得不到解決,后來通過暫時放下這個問題,不合適的知識結構得到消除,個體便能夠運用新的定勢去解決問題。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往往會由于某種機遇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
苯在1825年就被發現了,此后幾十年間,人們一直不知道它的結構。所有的證據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對稱,大家實在難以想像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怎么能夠完全對稱地排列、形成穩定的分子。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長期研究苯分子結構,但同樣對苯分子中原子的結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爐邊看書時,不知不覺打起瞌睡,做起了夢。這是一個化學史上最著名的夢,苯分子結構的秘密由此解開。凱庫勒自己是這樣描述的:“但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我的心想著別的事了。我把坐椅轉向爐邊,進入半睡眠狀態。原子在我眼前飛動:長長的隊伍,變化多姿,靠近了,連結起來了,一個個扭動著,回轉著,像蛇一樣。看那是什么?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輕蔑地旋轉。我如同受了電擊一樣,突然驚醒。那晚我為這個假設的結果工作了整夜,這個蛇形結構被證實是苯的分子結構。”這位化學家并不知道,他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是心理學上的醞釀效應。
醞釀效應是一種突發性的創造活動,一般是在對問題冥思苦想之后,在出其不意的時間或狀態下突然發生,因而表現為思維運動的突然飛躍,自發性是其又一基本特征,體現突發、突變和突破的特點。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就是在他提著箱子準備上火車之際突然閃現的;德國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長期未解出的一個數學難題也是在一次看戲時突然領悟的。醞釀效應是一種有非邏輯性和自發突變性的創造活動,它往往是一種突破性的創造活動,它不受形式邏輯的約束,能打破常規思路,產生驚人的成果突破和方法突破。它提示:當我們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在搜集了充分的資料并且經過深入探索仍然難以找到答案時,不應一條道跑到黑,而應把對該問題的思考從心中拋開,轉而想別的事情,或可以去散步、讀書等,等待有價值的想法、心象的自然醞釀成熟并產生出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拋開對問題的思索后,也就擺脫了長期的精神緊張,但頭腦中搜集到的資料是不會消極地儲存在那里的,它在按照一種所不知道的、或很少意識到的方式進行著加工和重新組織,進而產生了新的想法。我們平時所說的“靈感迸發”或者“恍然大悟”,就是經過這樣一個醞釀階段之后,突然出現的智慧火花。
在醞釀期間,個體雖在意識中終止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但其思維過程并沒有完全終止,而仍然在潛意識中斷斷續續地進行著。通過醞釀,最近的記憶和已有的記憶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勢的效應,并容易激活比較遙遠的思維線索,因而容易重構出新的事物,產生對問題的新看法,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2

6

分享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