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暈輪效應:心理臆測出來的假象
回復
暈輪效應:心理臆測出來的假象
樓主:
117714
|
查看:
1523
|
回復:
5
查看:
1523
|
回復:
5
[知識科普]
暈輪效應:心理臆測出來的假象
簡潔模式
117714
發表于 2020-9-21 21:33:05
如果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或者帥氣的小鮮肉、又或者英俊成熟的大叔主動跟你搭訕,你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呢?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臉紅心跳,一瞬間內就像中了魔一樣,覺得對方說什么都好,對吧?
2017 年 8 月,22 歲的雷女士就在上海某地鐵站遇到了一個斯文又帥氣的小伙子搭訕。小伙子說,自己是來上海總部領獎的,途中發現錢包丟了,沒法回北京了,想借點路費。
于是,雷女士不僅借了 200 元現金給他,還加了該男子的微信。后來,小伙子又說要借錢買機票,并當著她的面,不停的打電話,十分焦急的樣子。
雷女士看了一下男子的微信朋友圈,展示的都是非常小資的生活,感覺挺有錢的,肯定不會還不起錢。于是又借給了他 3000 元。
本以為就這樣結束了。誰知兩人分開后沒多久,該男子又通過微信聊天,提出再借 300 元。等雷女士將錢剛轉過去,就被拉黑。
這時,雷女士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整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束,僅僅用了 12 分鐘。
最后,警方發現,該男子是一個專門在地鐵站「借路費」的詐騙團伙的成員。這個團伙的成員均是 25 歲左右的青年男子,外貌清秀,打扮時尚,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畜無害的「小鮮肉」。
當他們跟你搭訕的時候,你還以為你遇到了白馬王子,卻不知道自己掉進了他們早已挖好的陷阱里。
那么,話說話來,如果是一個長相很普通甚至是不好看的人,張口向你借 200 元,你還會借嗎?
我相信,面對一個陌生人的突然搭訕,從小酒杯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的我們,肯定警惕性還是比較高的,不會輕易的借錢給他。但是為什么雷女士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借給了一個陌生人 3000 多塊呢,是什么讓她警惕性降低的呢?
其實,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容易被忽視,卻又很重要的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犯罪心理學上有著名的八大心理效應,分別是:暈輪效應、破窗效應、責任分散、帕金森定律、習得性無助、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證人的記憶、武器聚焦效應。
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已經講過斯德哥爾摩了。剩下的 7 個心理學效應,我將會在接下來的課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叫做光環效應,是指我們對首次見面的人的某種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壞的第一印象后,根據這個判斷推論出對方的其他品質的現象。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第一眼覺得他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并被我們賦予他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我們覺得他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并被我們認為他具有各種壞品質。
一般來說,陌生人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并不僅僅包括外表,還有年齡、性別、穿著、談吐、甚至是出現的方式,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最終對此人的判斷。比如,老年人、或者年幼的孩子來尋求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回更容易相信他們是真的遇到困難了。但如果是五大三粗的人來尋求幫助,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對方不懷好意。
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很多拐賣婦女、詐騙、搶劫等犯罪,都是利用了老年人或者年幼的孩子來做誘餌,現在又出現了「美人計」、「美男計」等。
這就是利用了,我們對長相好的、或者是表現出人畜無害的老人、或者孩子,總是貼上好的標簽,進而自我臆想推測出此人可信的緣故。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可怕。
有些罪犯,就是利用了我們這種自我臆想的想法,來侵害我們的。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罪犯利用「老人計」、「孩子計」「美人計」、「美男計」等,來讓我們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然后讓我們放松警惕,最后實施犯罪行為。
前幾天在知乎上,就有看到一則關于拐賣大學生的事情。對于這件事的真實性,我們在這里不做評判。我要說的是,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罪犯是如何運用暈輪效應將三個女大學生拐賣的。
其中一個罪犯在高鐵上,偽裝成一個羞澀、不善言談、帥氣高冷的大學生形象,作誘餌。讓三位女生主動與其搭訕。并在搭訕的過程中,愛答不理,激起女孩子們的逗弄之心。等到站后,他又在同伙的配合下,利用接送和陪玩三天、以及害羞不愿合照等手段,一步步讓三個女生放下警惕心,最后將三個女孩迷奸,并賣到了深山老林之中。
所以,這里還是再特別提醒大家:不論是出門在外、還是在熟悉的城市,都不要被一時的好感沖昏頭腦,輕信他人。
保持警惕,就是保護你自己。
暈輪效應呢,不僅會傷害無辜的我們,同樣,也會給罪犯的未來帶來悲慘的命運,使他永遠游走在犯罪的邊緣,無法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這一點,解釋起來可能會比較復雜。因為暈輪效應,不僅僅會受到好的印象影響,壞的印象的影響,同樣也很嚴重。
這么說吧,一般用人單位,都希望雇傭的員工是勤快的,有責任心的,有能力的、有經驗的。
但一般刑滿釋放人員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并不強,再加上暈輪效應的影響,用人單位一聽到「刑滿釋放人員」這一身份,立馬就會引起重視,給他們打上「好逸惡勞」的標簽,認為雇傭他們要冒很大的風險,得不償失,就不會選擇雇傭。
而沒有正當職業,又被身邊所有人的排擠,最后就只能繼續游走在犯罪的邊緣,二進宮、三進宮,永遠都在罪惡的漩渦里。
不僅如此,暈輪效應,還會影響到大眾傳媒報道的真實性。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媒體會一邊倒的報道,尤其是對事件中的弱勢群體習慣性的予以情感傾斜。
2009 年 5 月,普通小販夏俊峰,由于執法糾紛,刺死了兩名城管,重傷一名,最終在因故意殺人罪執行死刑。在二審判決之后,媒體以及評論集中發聲,大打感情牌,為夏俊峰鳴冤,呼吁司法透明和公正。
其實,這些報道如同盲人摸象,摸到的是弱勢群體的地位低下、脆弱、易受侵害的部分、片面的特征,就進而擴大到弱勢群體的整體印象,并形成以點代面的報道內容。
當然,在這里說這個案件,并不代表我不同情夏俊峰。而是想借此來說,媒體不是要引起輿論,而是要客觀、公正,使用證據來為不平者鳴冤;作為大眾的我們,也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人云亦云。
上面呢,我們都講了罪犯的第一印象,是如何影響我們以及媒體對他的判斷。
但另一方面,其實我們給罪犯的第一印象也是會影響到罪犯的。比如說,測謊人員穿著隨隨便便,不修邊幅,或者顯得不夠莊重,會給被測人一個不好的印象。
由于暈輪效應,無辜的被測人可能會感到這次測試不夠認真,甚至會懷疑測試的準確性,而真正的涉案被測人可能會覺得,測謊人員是一個毛毛躁躁、糊里糊涂的人,這種測試沒有什么了不起,從而會降低他的緊張度,使他產生蒙混過關的想法。
因此,測謊人員一般會在測試時穿深色的西服、夾克等,給人一種穩重大方威嚴的感覺。這樣無辜被測人會覺得今天的測試很正規,來的是專家,肯定不會錯,而對于真正涉案被測人,則會增添他們內心的恐懼,感到不好糊弄。
所以,無論是對于罪犯來說,還是對于我們自己來說,暈輪效應,都會影響我們在評判時的認知,產生不正確的判斷。所以,警惕暈輪效應,保護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
加入學院
26
35
分享
139651
頭像被屏蔽
5
|
發表于 2020-9-21 22:06:2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但沒有那張帥氣的皮囊啊
139661
頭像被屏蔽
6
|
發表于 2020-9-21 22:11:50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我的顏不讓我靠臉吃飯啊
(想騙騙不到)
123384
1
|
發表于 2020-9-23 23:12:50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漲知識了,(自己屬于沒顏沒智商的那種)
137098
0
|
發表于 2020-9-24 23:53:18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所以因為我圓乎乎的臉,就老被別人認為很憨?
50314
0
|
發表于 2020-9-25 22:50:0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學廢了,這就宅在家里不出門。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