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槍痕彈跡及檢驗
回復
槍痕彈跡及檢驗
樓主:
150788
|
查看:
6311
|
回復:
6
查看:
6311
|
回復:
6
[知識科普]
槍痕彈跡及檢驗
簡潔模式
150788
發表于 2021-7-19 09:57:10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1。彈匣口痕跡:子彈裝入彈匣時,彈殼體表面受到托彈板的頂力,用手推裝子彈,或由閉鎖器頂推子彈,彈殼體就和彈匣口的兩側(雙排子彈的彈匣、只能接觸一側)棱邊發生了磨擦,于是在彈殼體和彈底座的棱邊上,會留下兩條平行、且有一定間隔(相當于彈匣口的寬度)的線條狀擦痕,有時肉眼就能風見到,有時在顯微鏡下能察見。不同 彈匣口的痕跡,其寬度和細小特征均不相同。但應注意,有時此種痕跡不一定遺留下來,有時又因多次裝彈,殼體上留下了多條的彈匣口痕跡,均要仔細地識別。
2:槍機下表面痕跡:子彈上膛時,槍機必須后退,此時,彈匣內的子彈,受到托彈板的上頂,就與槍機下表面發生了接觸和磨擦。但因槍機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彈殼體則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長線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彈匣口痕的中間部位。
3:彈底窩下邊緣(或推彈突筍)痕跡:子彈上膛時,射擊人用手拉住槍機后退,(包括發射后槍機自動后退)當槍機退到一定位置,子彈在彈匣中即被頂起,此時,槍機又受復進簧的作用,向前回進,彈底窩下邊緣或推彈突筍,就推頂匣內最上面的一顆子彈上膛,于于是就在彈殼底面,在擊針痕跡的上方,形成了橫“一”形的或者兩邊緣呈角點形的“”,面積不大的彈底窩下邊緣或推彈突筍的痕跡。 4:拉殼鉤前端痕跡:子彈上膛時,彈殼底座進入彈底窩,此時拉殼鉤端點經撞擦彈殼后邊緣、棱邊、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時可留下拉殼鉤前端痕跡。但一般不易見到明顯的特征。 5:彈膛后切口痕跡:彈膛后切口,包括拉殼鉤切口,子彈入膛的孤形切口。它是為了使子彈上膛閉鎖時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彈移動而在槍管后部彈膛口沿上開設的專為咬合拉殼鉤鉤端突起或使子彈平穩上膛而鑄成的切口。當子彈上膛時,有時會在殼口、殼體的近底槽處、底座棱邊附近,留下彈膛后切口的痕跡。
6:指示桿痕跡:有些槍支裝有彈膛指示桿,即信號銷。(如中國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槍),平時靠指示桿簧的作用,使桿端突出在彈底窩表面。當子彈上膛以后,彈殼底面就同指示桿端頂抵,此時,就會在彈殼底面擊針頭痕的正上方,留下指示桿痕跡。(槍機后座會加深這種痕跡)各種槍支指示桿的形狀、大小與擊針的距離等都不一 樣,其反映的痕跡也不相同。 發射過程中留下的痕跡特征
一、擊針頭痕跡
:擊針頭的一般形狀,(園的、橢園的、方形的、錐形的,平面的)擊針頭的“舌痕”是擊針頭痕的次生痕跡。一般留在擊針孔痕邊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兩側。形成擊針的舌痕,必須具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槍管活動,它被結合軸連結在底把上,發射時槍管發生活動;另一個是擊有強制作用。即擊打擊擊針后,還能緊貼擊針不立即縮回,因而形成了“舌痕”。有時留下明顯的舌痕,有明不明顯。
二、彈底窩痕跡
(即:后膛痕跡)是生產加工和使用、擦拭等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痕跡特征。(屬于印壓作用形成的)。彈底窩上的痕跡,有時也會產生次生痕跡,這是由于彈殼底面與彈底窩發生印壓作用后,還產生了微小的滑動,次生痕跡留在上層,初生痕跡留在下下層,應注意識別。
三 、膛內壁痕跡:
子彈擊發后的高溫高壓,使彈殼體受熱膨脹,就會同彈膛內壁脹緊。此時,彈膛內壁如有生產加工的特點或使用、擦拭、銹蝕等條、塊點狀特征,就會在發射過程中形成印壓的痕跡。
四、煙垢特征 拋殼過程中留下的痕跡特征
一、拉殼鉤痕跡:子彈在上膛和排殼的時候,拉殼鉤就與子彈底座的棱邊、后邊緣、前邊緣、底槽等部位發生抓拉的作用而留下了拉殼鉤痕跡的 要特征。有的呈長凹形,有的呈凹點形,有的呈點塊形。
二、拋殼挺痕跡:也叫排除器痕跡。當彈殼被拉退到拋殼挺所在位置時,在彈底面邊緣某處,就與拋殼挺碰撞,彈殼就被拋出,同時留下了拋殼挺痕跡。拋殼挺痕跡是印壓作用形成的,一般比較明顯。可以用來檢驗的特征有:位置、(左方的,左下方的,右方的,右下方的,下方的,上方的)形狀和大小(直角形的,園孤形的),銳角形的,長方形的,斜方形的,括號形的的),拋殼挺痕跡各邊的長短,交角的大小,拋殼挺某部位的缺損,內部的凸凹,痕底、痕痕壁、痕跡口沿的細節特點。確定拉殼鉤、拋殼挺痕跡的互相位置,常用方法是:
(1)如果有擊針舌痕或指示桿痕,可將它們對準12時位;
(2)可在彈殼底面兩個不同的半園上去發現它們各自的位置。按物理作用的要求,拉殼鉤、拋殼挺的位置,大多數分布在不同的兩個半園上,便于拋殼。拉殼鉤痕多在上半園、右半園,拋殼挺痕多在下半園、左半園。所以找到一處痕跡后,便可在另半個園上找到另一處痕跡。
(3)放正拋殼挺痕跡的方位。拋殼挺痕跡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有一定的圖形,將其印壓的某一棱邊,直或平行放置后,使痕跡的圖形直立,常可在另半個園的彈殼底槽里、棱邊上,發現拉殼鉤痕跡。例如國產五一、五四手槍的射擊彈殼上,如果只見到擊針和拋殼挺痕跡,應將拋殼挺痕放正后置于8時位處能見到,少數的可留在4、12時位處。
(一)1:拉殼鉤痕跡在三時位,拋殼挺痕在八時位,向右排殼,拋殼挺痕呈倒直角三角形, 垂邊較長,如:中國的“五一”、“五四”。
2:拋殼挺痕跡留在近九時位,呈方、矩形,拉殼鉤痕在2~3時位,向右排殼,如中國“六四”手槍 。
3:拋殼挺痕跡留在六時位,呈“一”字形,拉殼鉤痕留在12時位,向嚇趴塹模 紜爸泄 奈澹笆匠宸媲埂*4拋殼挺痕跡留在8~9時位,呈三角形,矩方形,拉殼鉤痕留在12~3時位,向右排殼的,如中國的“五六”式步槍、沖鋒槍,“六三”式步槍。
5:拋殼挺痕跡留在8~9時位,呈半園形,拉殼鉤痕跡留在2時位,向右上排殼的,如中國的“五四”式沖鋒槍。
6:拋殼挺痕跡留在4~5和7~8時位,呈直角或半園形,拉殼鉤痕跡留* 在12時位,向上排殼的,如小口徑運動步槍,手槍。
7:拋殼挺痕留在7~8時位,呈銳角三角形,拉殼鉤痕跡留在2時位,向向右排殼的,如中國“六四”式微聲沖鋒槍,“七七”式手槍。 8:拋殼挺痕跡留在12時位,呈方矩形,拉殼鉤痕留在6時位,面積較大,且有半園形壓痕的,如中國“五六”式輕機槍。
9:拋殼挺痕跡留在9時位,呈長方形,拉殼鉤痕跡留在3時位,向右后轉向上排殼的,如:中國“五三”式步騎槍。
三。拋殼口痕跡
:彈殼在被排除時,一邊由拉殼鉤抓住殼底座迅速后退,一邊被拋殼挺頂撞底座邊緣,彈殼就向拉殼鉤一方傾斜,接著就被排出槍外。當彈殼最后脫離拉殼鉤時,殼身、斜肩、殼口附近等部位,都可能碰在槍機的拋殼口或蓋板兩邊沿或拉殼鉤另端的棱邊等處,以致留下了拋殼口的痕跡。這種痕跡,多呈橫斜形短線、點狀,留在拉殼鉤附近的殼體上。 對彈孔和射擊殘渣的分析
一、判斷洞孔是否為彈孔
(一)根據被射物上的痕跡特征來分析 如果子彈射在玻璃上,它就形成了明顯的槍擊彈孔,其特點主要有:
1:形成由入口向 出口逐漸擴大的喇叭形洞孔,出口一面玻璃屑層層剝落,呈坡面。
2:彈孔周圍輻射狀裂紋明顯、稠密、較短、彎曲度大。
3:同心園花紋密集于彈孔周圍,用膛線槍支射擊的,同心園紋更為密集、面大。用石子投擲、彈弓彈擊玻璃形成的特征就不同:
1:洞孔多呈不規則形,一般洞孔較大,有時不穿透,
2:輻射裂紋較長、較直、較稀少。
3:同園紋分布較少,有的還離孔較遠。
4:喇叭形口玻璃碎屑的剝落,相對少些,坡度也小。如果子彈穿射人體,會出現沖撞輪和擦拭圈特征。子彈貼近衣服射擊,還會出現擴裂和撕裂的特征。
(二)根據彈孔周圍有無射擊殘留物來分析:在彈孔入口的周圍,只要較近距離發射, 就會留下褐黑色的煙垢、火藥粒、金屬屑等射擊殘渣,這是別的械具不能遺留的。
二、在人體上射入口的主要特征有
:
(一)射入口通常呈園形,周緣比較光滑。如果彈頭變形或射進時翻轉,能造成不規則 形的射入口。
(二)因人體皮膚、肌肉等活體組織的韌性大,且有生活功能,當彈頭穿射人體時,與 皮膚撞擦,造成了表皮的擦傷,加上彈頭的旋轉射進,會在彈孔周圍邊緣,形成寬約約 一毫米齒形收縮的沖撞輪特征,又叫挫傷輪,皮膚邊緣縮卷,內凹。
(三)由于彈頭穿射皮膚時,彈頭外殼表面的煙灰、塵土、槍油等污穢物,在高溫下旋 轉穿入人體,致使沖撞輪內緣常出現一圈褐紅色的卷曲狀的血糊痕,這就是擦拭圈。這 種特征是傷口處氧化炭、硝煙和人體血紅蛋 白結合的顏色反映。
(四)近距離射擊時,在入口周圍甚至創道內壁,還可見到煙垢、火藥粒等射擊殘渣和 火藥灼傷特征。皮膚上多呈散在性點狀皮下出血,有時還可見到體表的毛發被燒焦。
(五)貼近射擊時,射入口常炸裂或擴裂,入口大于出口,入口部位呈囊狀創腔。但較 遠距離的射擊,由于皮膚機體的彈性收縮,一般的彈孔直徑稍小于彈頭直徑。
(六)射入口處,有時能發現毛發、肌體碎塊,衣服碎片等附著物。
(七)射入口處取得的射擊殘渣,其銅、鉛、鋇、銻等微量金屬無法元素的含量,較出 口處為多,可用原子吸收光譜檢驗,現代組織切片檢驗,也可見到殘渣分布和損傷變化 ,其出入口有異。
(八)射入口多呈彈孔缺損,難以合攏。 (九)槍口貼緊人體發射,有時可見到槍口的壓痕。
射出口的主要特征有:
(一)通常較射入口為大。(但貼近射擊,彈頭翻轉射出等除外。)
(二)彈孔出現缺損的較少,多呈星芒狀裂開。有時也可出現角形,條帶形出口,但多能合攏。
(三)常能見到血肉組織外流的現象,且流量較入口處多些。
(四)沒有沖撞輪、擦拭圈,一般見易不到射擊殘渣的反映。
(五)如果彈頭在體內炸裂或擊碎骨骼,有時可出現幾個出口,(其中有的是碎骨造成的次生洞孔)但形狀很不規整,大小不一,有時在出口邊緣處可見到骨屑。
(六)可結合骨骼上彈頭出入口的特征,綜合判斷。
三、在紡織物上 射入口的主要特點是
:
(一)彈孔邊緣擦帶較明顯,纖維斷裂,仍較正齊,略向內卷,多呈灰褐色。
(二)近距離射擊時,入口周圍有較明顯的射擊殘留物。接觸射擊時,不論衣服內層有無襯墊物,多形成“T十”字形的撕裂,有襯墊物時,裂紋較短些,裂紋的纖維多指向出口。 (三)彈孔中心多呈缺損,發射越近,槍支威力越大,缺損越明顯。
射出口的主要特點是
: (一)一般見不到擦帶和射擊殘留物;。
(二)裂紋的纖維向出口邊外翻卷曲,(但易受風力、人為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三)孔沿略有外突現象。如在較近距離射擊,在薄層紡織物的出口一面,易見到火藥 粒、金屬屑等“小尖”狀突起,指向出口。
四、在玻璃上 入口的主要特點是
:
(一)入口較出口明顯為小。
(二)入邊緣平整、光滑。
(三)輻射裂紋的斷面弓形紋匯集點,指向入口。
(四)輻射裂紋的末稍紋較短些。
出口的主要特點是
:
(一)洞口大、呈喇叭口。
(二)洞口邊沿玻璃屑剝落多。
(三)輻射裂紋的斷面上的弓形紋的散射端點指向出口。
(四)輻射裂紋的末稍紋較長。
五、在鐵皮上
: 射入口的特點是:
(一)彈孔邊緣光滑,略向內凹。
(二)口沿有時有些光澤,見不到細小裂紋。
射出口的特點是
:
(一)彈孔邊緣呈鋸齒形或花瓣形。
(二)口緣的鋸齒碎片外翹。
(三)在外翹屑端有時能見到彈頭撞擊痕跡。
六、在木板、竹片上
(一)入口周圍常能見到擦帶,近距離射擊時可看到射擊殘留物。
(二)入口一面的彈孔邊緣略向內凹。
(三)入彈孔較小,形狀一般較園整。
(四)出口一面彈孔面積大,不規整,孔緣呈明顯的崩裂狀。
(五)出口一面見不到擦帶和射擊殘留物; (六)出口處常能見到折裂的木(竹)薦屑外翹。
七、在骨骼上
(一)入口的彈孔面積小。
(二)入口的彈孔邊緣光滑,平整,如果呈放射塌陷形粉碎性損傷,則入口處凹陷較明顯。 (三)出口的彈孔面積大。
(四)出口的彈孔邊緣骨屑剝落多,呈坡面。
八、在厚紙上
(一)入口一面,能見到近距離射擊的殘留物。
(二)入口一面的彈孔小,邊緣較光滑。 (三)出口一面彈孔大,形狀不規正 。 (四)出口的邊緣比較毛糙,紙屑外擠。 (五)出口一面見不到射擊殘留物。
九、在橡膠制品上 除了車輪內胎一般可以見到彈孔缺損外,在較厚的橡膠上,不出現彈孔缺損特征
。在入口一面,常可見到稍淺色的擊點,入口中心略向內凹。出口處多能見到一小碎口,不呈缺損,碎口處有時還可見到微量的碎屑外出。
十、在磚塊石頭上 彈頭撞擊磚塊、石頭,常常崩裂和反跳別處。此時,除在擊點有時可見到彈頭滑擦過的金屬屑外,還易出現大塊裂口,形成錐形洞孔,錐底部位一般為彈頭擊點,入口、出口較易分辨。
如有不足點,請指出
19
55
分享
150788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1-7-24 12:11:43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
加入學院
177449
0
|
發表于 2022-5-21 10:53:30
|
來自小霸王手機
這,感謝分享
171383
0
|
發表于 2022-5-21 11:00:29
|
來自小霸王手機
感謝分享
170669
1
|
發表于 2022-5-21 12:56:37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64175
0
|
發表于 2022-5-21 13:04:06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67598
0
|
發表于 2022-5-21 13:14:4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