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淺談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方法

樓主: 142835 | 查看: 6188 | 回復: 6

發表于 2021-9-29 12:39:0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為了更好地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安全,有必要對刑事犯罪中危害性最大的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偵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犯罪信息收集難,涉案范圍大,偵查人員專業分析能力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偵破方法,例如完善犯罪信息處理系統,高效串并案件等。從而提高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效率。

關鍵詞:系列殺人; 犯罪心理; 信息收集; 串并案件; 偵破方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我國正處于社會矛盾凸顯、刑事案件高發的重要社會轉型時期,系列殺人案件的發案數量和惡性程度也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由于系列殺人案件社會危害性強,對群眾安全意識影響大,所以歷來是偵查實踐打擊的重點。雖然我國公安機關對于系列殺人等重大刑事案件一直抱著高度重視的態度,但由于在實踐偵破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的偵破方法,使得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一直處于“不破不報”的尬尬局面。所以研究系列殺人案件的特點,制定操作性強的偵破方法,對于提高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效率、增加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創建和諧社會,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系列殺人案件的概念與特點(一)系列殺人案件的概念

在實際操作中,對于系列殺人案件的概念,并沒有統一恒定的標準,以下是國內外學者對系列殺人案件概念的不同觀點:

1、國外學者觀點

    美國學者意識到了系列殺人案件發生的空間規律性和案犯的情感變化以及在系列殺人案件中存在的某種重復性的殺人模式。

    美國學者Holmes 和 De Burder建議用重復犯罪傾向性評估來代替目前根據犯罪次數進行的定義。他們提出以下列因素作為系列殺人的要件:(1)具有一種重復性的殺人模式;(2)每次殺人事件有一個被害人和一個攻擊者;(3)被害人和罪犯之間是陌生人或稍有相識;(4)殺人起源于心理上的原因;(5)缺少一個明顯的動機(雖然在外人看來難以理解但確實存在一種內在動機)。

    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約翰·道格拉斯認為系列殺人犯罪是發生在三個或更多獨立區域的三起或更多的獨立犯罪,且案犯伴隨有情感冷卻期。

2、國內學者觀點

    國內學者比較強調系列殺人案件的同一犯罪主體性以及系列殺人案件客觀呈現出的時間間隔性。

國內學者強調的同一犯罪主體,是事后的、靜態的、結果意義上的認識。他們認為系列殺人案件是指(1)由同一個或同一伙犯罪分子實施的、手段相同或相近的兩起以上的殺人案件;(2)在一段時間內,連續發生的一個或一伙人所作的多起殺人案件;(3)呈持續狀態的殺人犯罪,這是一種呈特殊形態的殺人犯罪,一般有一定的犯罪周期性、規律性。

此外還有一部分國內學者注意到了系列殺人案件客觀呈現出的時間間隔性。他們的觀點是系列殺人指(1)犯罪者在一特定期間內(未偵破前),不斷地殺害許多無辜者;(2)連續殺人,系指于一段時間內殺害至少3人以上而言,所謂一段時間,意指短則3天,長達數十年而言; (3)指一個特定個人蓄意地、惡意地殺害3名以上受害者,在每次犯案間有明確的時間間隔,而所有過程歷經30天以上。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系列殺人案件概念的觀點,從以偵破此類案件為目的的角度而言,系列殺人案件主要是與孤立的單一殺人個案相對,因此兩起相互關聯的殺人案件應當被納入系列殺人案件的范疇,系列殺人是指作案人在一定時期內有間隔地殺害多人的一種嚴重暴力犯罪。

   (二)系列殺人案件的特點

    就我國目前發生的系列殺人案件進行分析,此類案件具有以下特征:

   1、作案時間的相對穩定性

   作案人在作案前精心策劃犯罪計劃和選擇作案時間,或者是在初次作案后總結得出經驗,認為在某一時間段作案容易得手,以及得手后能夠安全快速地離開現場,從而在主觀意識上形成思維定勢,傾向于選擇某一特定時間段作案。作案人多在夜晚或凌晨作案,實施殺人犯罪的過程中,常會有被害人的呼喊聲廝打聲,所以作案人利用人們熟睡聽不到聲音和在夜間不敢出門“管閑事”的時間作案殺人后作案人身上難免會遺留下血跡和傷痕,選擇夜晚,街上行人稀少,夜色昏暗,不易被人發現而能迅速逃鼠此外,夜間警察較少,群眾性治安巡邏相對松弛,是治安防范薄弱的時間,作案人利用這些來逃避打擊。

   2、作案地點的規律性

   系列殺人案件的發生地點有明顯的規律性,作案人形成習慣性思維方式。作案人對問題或事物的分標思考方法和形式的不同,在某些情況下選擇什么樣的地點,達到什么樣的作案目的成為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作案人選擇作案后易于逃跑和易于逃避打擊的地點作案。作案人作案多選擇在省與省交界她地區與地區交界處和交通沿線處作案這些地區的侵害目標距離城鎮中心遠,治安防范薄弱,且作案后容易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逃竄,達到逃避偵查和打擊的目。但無論作案人如何變換作案地點,在分析研究系列殺人案件時要注意各個案發地點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該聯系是否與某些事、某條路線、某個地區有關,從中來查找各起殺人案件發案時到過作案地點的人,以及預測犯罪分子下一步可能作案的地點。

   3、作案心理的障礙性

   從系列殺人案件殘忍的手段以及異常的心理活動反映出系列殺人案件的作案人有一定的心理障礙。這類作案人的作案心理一般都有一個形成、發展的過程,同時由于不同的生活經歷,作案人的心理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特別是當作案人的心理受過傷害時,內心的沖突與幻想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從而爆發在行為上。這類犯罪人有強烈的報復心理,通過系列犯罪的形式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或把犯罪作為一種嗜好,通過系列犯罪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平衡。這種病態的障礙心理是作案人實施犯罪的主要內因。

   4、作案對象的特定性

   一起系列殺人案件中通常有多名被害人,而且這些被害人生前、死后的各個方面,如自身條件、背景、致死原因、傷口部位等通常又有著十分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從被害人的角度考慮,作案人在選擇作案對象上具有一定的特定性。作案人在選擇侵害對象時,往往將那些能滿足自己殺人犯罪和其他不法需求的對象納入自己侵害的范圍。

   5、作案手段的習慣性

   系列殺人案件中,作案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往往會使用同一種方法或同一種工具將被害人致死,這是因為他們的作案經驗告訴他們使用熟練的方法和得心應手的工具可以更順利地達到作案目的,所以通常現場上會發現這些系列殺人案件的被害人身上致命傷的位置、傷口、痕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作案人入室殺人搶劫時用鐵錘破壞門窗入室,有的用特制工具撥開門鎖入室,有的挖墻洞入室,反映了他們不同的作案技能。而且就其犯罪心理而言,系列殺人案件中作案人為了能夠達到殺人的目的,其殺人的手段、方法一般具有穩定性,因此,導致各被害人損傷的部位、程度、形態、數量、方向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從作案人作案手段的習慣性來分析、研究作案人的作案方法和職業特征,也可從作案工具的所屬關系上去發現作案人。 從犯罪現場的痕跡物證,包括現場手印、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字跡、血跡、唾液、毛發、精斑、毒物、爆炸物等這些犯罪現場勘驗的主要對象也可以反映了犯罪分子人身或其使用的兇器、工具、物品的習慣性。

   6、作案過程的持續性

   系列殺人案件最重要特點就是作案過程的持續性,也是刑偵部門串并工作的主要依據。作案人在持續實施犯罪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總結犯罪經驗,以更充分的達到犯罪目的和逃避打擊。在此過程中,一些被其認為是成功的犯罪經驗被其在后面的犯罪中繼續運用,從而在全案中表現出犯罪過程的持續性。并且他們也會更新和改進殺人犯罪的手段,當他們掌握了更可靠、更安全、更高效的殺人方法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采用新的方法殺人。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種殺人手段,在有關細節上,犯罪分子也會加以改進,表現出殺人手段和反偵查伎倆的日趨成熟,這也是此類案件在發展過程中一個持續漸進的特征。

二、系列殺人案件的產生原因和發展趨勢(一)系列殺人案件的產生原因

1、社會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期,由此帶來了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尤其是在新的價值體系的重建過程中,原有的社會基本倫理和道德觀念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經濟生活的反差,道德規范力量減弱,社會柔性控制水平降低,暴力亞文化的泛濫等問題,引發了心理沖突和行為失范,他們在社會的漏洞中尋找到了生存的空間,并且利用了社會存在的缺陷,或殺人越貨,或強奸殺人,或施虐摧殘,通過殺人手段滿足自己物欲、淫欲和變態心理。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的價值觀一直處于波動搖擺或模糊不清的狀態,人們對社會上的一些基本的行為規則、價值取向的錯誤認識,比如對金錢的迫切追求,對生命的冷漠輕視,對人格的隨意踐踏等。以至于出現了權力比生命重要、金錢比人命重要等漠視生命的可怕行徑。

2、主觀原因

    系列殺人案件的作案人通常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他們作案手段的殘忍并且心理活動的異常。這類犯罪人行為異常,有強烈的報復心理,以系列犯罪的形式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或把犯罪作為一種嗜好,以系列犯罪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通常作案人在情感上悲觀孤獨和抑郁,意志薄弱,并在認識上固執狹隘;其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重要心理過程遭到破壞,出現幻聽幻視、妄想思維紊亂、行為怪誕等病態心理,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與現實的生活環境保持協調一致。而且殺人犯罪的結果滿足了病態心理、強化了犯罪動機,導致新的殺人犯罪動機的產生。即犯罪行為的動力定型與犯罪病態心理是互動的,犯罪病態心理導致了犯罪行為的動力定型,而犯罪行為的動力定型又反饋至并加強了犯罪病態心理,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推動了作案人一次次犯罪的實施,進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殺人案件。

3、客觀原因

    目前我國的區域偵查協作機制尚不夠健全,表現在上層領導溝通多,基層聯系協作不夠,案件信息通報較少。此外,鄰近地區的刑偵協作格局尚未形成,這些都給系列殺人案的作案人提供了空間條件。案犯常會跨縣區或跨省市作案。雖然偵查機關在偵查實踐中均意識到,要想有效地串并案件,必須以完整的案件信息庫為基礎。但是我國現狀是各地區的偵查機關之間信息共享嚴重不足,數據庫信息不全。

   并且區域治安有待完善,雖然我國正在布置實施天眼工程,但還是有許多的死角是治安巡邏和監控錄像所觸及不到的。這些治安的冷僻區域就為系列殺人案件的產生提供了作案場所。

(二)系列殺人案件的發展趨勢

1、國外方面

   美國聯邦司法部估計(1983),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大約有35名系列殺人犯。但是,霍姆斯和德伯格估計(1988),在美國每年有3500一5000人被系列殺人犯殺害。希基估計,系列殺人的發生率為0.0002%。

   系列殺人犯罪似乎在急劇增長。在美國,據詹金斯(1988)的報道,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僅僅報道了2例系列殺人案件。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己經報道了40多件類似的案件。在英國,據格雷斯維爾和霍林1994年的報道,英國的系列殺人案件發生率平均為4起左右,1982-1991年間有196名被害人死十這類犯罪行為。詹金斯(1988)注意到,1940-1985年間英國的系列殺人案件占所有殺人案件的1.7%;在1973-1983年間,英國的系列殺人案件占所有殺人案件的3.2%。

2、國內方面

觀念上:我國公安部門在重大案件上對公眾的態度,從最初的設置障礙阻擾案件消息的外傳或者“無可奉告”的外交辭令及生硬態度,到及時主動地披露案件的相關信息,公安機關的這種轉變應當說是種觀念上的進步。

體系上:成立了專門的刑偵部門,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來從事系列殺人案件的研究。將系列殺人案件的案例統一入庫,以備案件的串并及系列殺人案件特點的歸納總結。已具備了較完備的針對系列殺人案件的處理體系。

三、系列殺人案件偵破中仍存在的問題
(一)犯罪信息難收集,涉案范圍大,區域協作差

1、犯罪信息難收集  

    在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過程中,由于其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信息收集難度較大。犯罪嫌疑人作為案件信息的產生根源,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這一渠道,將和案件有關的信息傳遞給被害人以及犯罪現場,完成信息源傳遞的過程。追本溯源,偵查人員通過被害人以及犯罪現場所采集的信息來索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但由于系列殺人案件是由多起殺人案件組成,往往具有多個現場以及多個被害人,所以采集來的信息比較零散,很難形成系統化的案件信息體系。

   偵查機關在偵查實踐中均意識到,要想有效地串并案件,必須以完整的案件信息庫為基礎。近年來,我國雖然也完善了相關工作機制,加強了案件信息系統的建設,對命案偵破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是由于系列殺人案件的空間范圍和時間范圍都比其他案件大,并且信息管理作為警方將要偵查的案件能否被破案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一般是要做到絕對的信息保密。偵查人員往往過于擔心案件信息披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害怕公開案件情況,害怕使有限的證據失去效力,害怕犯罪嫌疑人會停止作案,使偵查陷入僵局。但是案件信息不公開,就無法讓公眾了解從而提供相應的有效信息。這種阻斷了公眾與偵查機關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雖然使得案件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但也使信息的采集面變得狹窄,信息很難得到印證與擴充。

2、涉案范圍大,區域協作差

   系列殺人案件的做案人常會跨縣區或跨省市作案,涉案范圍大。這就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加強區域偵查協作。目前我國的區域偵查協作機制尚不夠健全,表現在上層領導溝通多,基層聯系協作不夠,案件信息通報較少。此外,鄰近地區的刑偵協作格局尚未形成,這些都給系列殺人案的串并增加了難度。

(二)作案人員反偵查能力強

      在系列殺人案件中,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法律制裁,進行自我保護往往會對對偵查機關和偵查人員的偵查措施采取較高水平的反偵查行為。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文化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系列殺人案件的作案方式日趨現代化,犯罪分子的反偵查能力不斷增強。例如:1、制造假象的手段不斷翻新。在系列殺人案件中,除了繼續使用傳統的碎尸、拋尸、掩埋和轉移尸體等手段外,還采用了殺人后,或放火焚燒現場,造成火災事故的假象;或殺人后擰開煤氣開關,造成煤氣中毒死亡的假象;或殺人后利用電器開關,造成觸電傷亡的假象;或殺人后將尸體放進汽車連同汽車一起推下公路或將尸體臥在鐵軌上,讓火車將尸體軋碎,造成交通事故傷亡的假象等。2、從被動型向主動型轉化。系列殺人案件的作案人在初次殺人后都是匆忙采取一些反偵查措施,緊急收拾現場,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因而其反偵查手段顯得不夠周密,甚至笨拙,容易被識破。而在再次作案時,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經驗,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就設計了種種反偵查方案,預先采取了種種反偵查行為,認為天衣無縫,萬無一失后,才實施犯罪。3、利用虛假身份作案,逃避打擊。近年來用假姓名、假身份證及其他假證件作案突出,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女扮男裝作案。偵查機關不得不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很長時間去查清作案人的真實身份。4、犯罪分子利用交通的便利條件,往往跨區域作案,每做一起案件就會逃竄其他區域,是偵查人員對其很難定位。

(三)偵查人員專業分析能力不足

在系列殺人案件的偵查中,除了堅持我國傳統的現場分析以外,還應當注重具有針對性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偵查人員的案件分析能力是指偵查人員對于搜集來的原始信息,經過加工整理生產出滿足偵查需求的增值情報所具備主觀條件和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一個綜合能力素質系統,包括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創造分析能力三個要素。而在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實踐中,偵查人員受傳統辦案模式的影響,往往形成了固定的案件分析模式,很難突破一般案件的邏輯推理思路,更不用說培養具有針對性的創造分析能力了。

四、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措施(一) 建立完善的犯罪信息處理系統

要提高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效率就必須處理好犯罪信息系統。加強對現場勘查中犯罪信息的綜合運用,提高現場勘查質量,保證犯罪現場信息來源的基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各種渠道綜合分析現場犯罪信息,從而發現多種犯罪信息和信息的多方面特征;加強現場勘查后期信息的科學管理,組建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網絡。

1、提高系列殺人案件現場勘查質量,是保證犯罪現場信息來源的基礎,是綜合運用犯罪信息的物質保證。

    目前,在系列殺人案件現場勘查過程中只看重指紋、足跡、尸體,而輕視其它痕跡物證的傾向比較嚴重,即使注意了現場痕跡的利用,也只是單一利用,未對犯罪信息進行綜合運用。一些技術員到達現場后忙于尸體拍照和尋找足跡、指紋,一旦有所收獲就認為萬事大吉,草草收兵,而沒有注意研究現場的綜合狀況,不能從中全面發掘、獲取到更多有用的犯罪信息,造成案件無法及時偵破。事實上,在系列殺人案件的現場中,作案人往往容易留下相似的痕跡物證,可以提取到其他個案現場有時得不到的痕跡物證。通過對犯罪信息資料的查詢、并串,可以連帶偵破一系列案件。對已被破壞的現場,通過全面、認真細致的勘查,仍可發現犯罪分了留下的蛛絲馬跡。偵查人員要對現場各類遺留物和痕跡進行立體化、綜合性的分析利用,從中學會從犯罪現場發掘犯罪信息,完成對犯罪現場的整體重建。

2、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各種渠道綜合分析現場犯罪信息,從而發現多種犯罪信息和信息的多方面特征。

    犯罪信息是以痕跡物證為載體的客觀存在,是具有多樣性的可知物。信息離不開物質載體,偵查人員就可以從物質載體的各種變化中認識和得到信息,根據各種痕跡物證分析出潛在的各種犯罪信息。例如在對系列殺人案件現場分析中,指尸體遺留的位置,案犯所使用的兇器痕跡的形成特點,犯罪地點的選擇,現場遺留物的發現等現場信息的分析,不僅能使檢驗結論更加準確,而且還可以分析作案時間、作案工具、侵害人的特征以及作案人的性別、身高、年齡、體態、職業特點、犯罪心理,慣用手法等,從而給犯罪分了進行準確畫像,為案件偵破提供明確具體的線索。 此外,刑事技術工作應該博采眾長,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保持密切的聯系,與各學科的專家組成網絡,學會運用多種渠道,運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付最猖狂的系列殺人犯罪。

3、加強現場勘查后期信息的科學管理,組建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網絡,是綜合運用犯罪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過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可以建立系列殺人案件的現場犯罪信息檔案數據庫,供計算機信息查詢和分析,如失蹤人口歸類、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其他類痕跡的管理和查詢,以及現場分析意見、現場筆錄、現場照片、現場錄像、現場圖(各類平面、剖面、立體、透視圖)、痕跡物證照片、輔助分析比對痕跡等信息的管理和查詢。通過網絡技術,建立起上下貫通的現場犯罪信息的信息網絡,并延伸到基層單位,使網絡中的任何一個工作站都能上網快速傳輸文本、指紋和照片等圖像信息,查詢犯罪信息數據,使現場勘查獲取的各類信息真正達到信息資源的快速溝通和高效率的共享使用。

4、科學合理的管理信息,對外有選擇性的公布信息,將偵查機關與公眾信息交流的這條路有效的利用起來,而不是百般的規避,讓信息原地不動甚至貶值。

(二) 分析案犯心理,高效串并案件

1、分析系列殺人案件中作案人的犯罪心理

系列殺人案件中作案人對于犯罪時間、犯罪地點、犯罪對象、犯罪手段的選擇都有一定的習慣性或者說呈現一定的規律,這是由于作案人在多次犯罪后形成思維定勢,認為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環境、選擇這樣的對象、運用這樣的手段可以輕易地完成犯罪目的而增加不被抓獲的可能。在作案人連續地實施犯罪行為時,其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會在實施犯罪時進一步地表現出來。作案人所特有的犯罪心理會表現在其犯罪所侵害的對象的選擇上、犯罪現場變化情況及現場變化特點、被害人的致死傷特點、現場痕跡物品之間的關系、作案時間、空間的選擇、作案的知識、經驗、技術特征、作案工具、手段、方式等一切與犯罪行為活動有關的因素。通過對這些現象和信息的分析來推斷出作案人的犯罪心理特征,縮小偵查人員的排查范圍,幫助偵查破案。重視運用犯罪心理畫像技術進行分析:犯罪心理畫像可以提供大量的關于犯罪人特征的描述,包括可能的年齡、性別、社會經濟地位、居住情況、交通方式、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工作背景、特殊的犯罪記錄、精神病史、服役情況、身體特征、習慣、組織水平、犯罪前行為、犯罪后行為以及存在共犯的可能性。

2、高效串并案件

     并案偵查是系列殺人案件偵查的總體思路,由于大部分系列殺人案件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因此并案偵查可以說是系列殺人案件偵查的總體思路。準確的并案條件是并案偵查的基礎。在并案偵查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偶然因素的存在、不確定因素的交織,會引起并案盲點和并案假象的問題,造成此種現象的常見原因有:作案手段的變化引起犯罪現場現象的變化;不同犯罪現場上痕跡物證、現場現象的不同引起并案依據的不確定性;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行為或偽裝;案情分析的局限性、偵查機制方面的原因等。此外,相當比例的系列殺人案件,是由惡性較低的其他類案件逐步發展而來或彼此相交疊的。這些案件由于被害人的幸存,對案犯的刻畫也就相對準確,線索也更加豐富。因此,我們在串并工作中,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將可疑的其他性質案件劃人串并工作范圍,從而擴大線索的來源。

    充分利用偵查人員的集體智慧,針對系列殺人案件的特點,同時實施多種偵查措施傳統偵查破案手段“從案到人”與刑偵改革后提出的新的偵破手段“從人到案”可以結合起來運用。系列殺人案件在時間、地點上往往有一定的規律性,利用其規律,傳統的蹲坑守候不失為一種好的偵破方法。系列殺人案件的作案人多為有前科的人員,從分析犯罪情報資料查對指紋檔案入手也是很必要的途徑。

    對一定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殺人案件作案人的行為特征、個性特征進行分析,找出相同的特征,據此進行串并案認定。包括行為特征串并法是對殺害對象、作案時間、地點、殺人手段等犯罪行為進行分析比較以發現共同點的方法;外在特征串法并是對犯罪分子的性別、身高、體態、衣著、相貌、口音、習慣動作、攜帶物品等進行分析比較以發現共同點的方法;心理特征串并法是通過犯罪心理畫像的方法,揭示犯罪分子的思維方式、犯罪動機、情感緣由和性格特點,以發現其中相似或相同的心理特征,為串并案認定提供佐證的方法。通過這種軟件串并法在沒有可以進行同一認定或種類認定的痕跡物證等硬件條件的情況下,從犯罪分子的行為特征、外在特征、心理特征和被害人特征等方面進行異同的比較,分析確定能否串并案件。在失蹤人口被害的案件中,失蹤人口自身的特征和整個失蹤過程的各種特征本身就是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據。如失蹤人口的年齡、職業(身份)、愛好、特長、生活作風、經濟條件、失蹤的時間、地點(場所)、同時失蹤的人或物等等。

   以不同犯罪現場的痕跡物證的檢驗鑒定結論為依據進行串并案的方法。即以不同犯罪現場的痕跡物證為具體工作對象,通過特征對照、特征重疊、特征接合或測量檢驗等方法進行同一認定或種類認定,為兩起或幾起殺人案件是否由同一個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為提供科學依據的串并案方法。依據是案件的特點串并案件,以系列殺人案件的各個特征指標作為串并系列殺人案件的重要依據。

   加強與公安系統內部的痕跡檢驗部門、法醫部門和技偵部門之間的配合,并且借助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技術監督、工商管理等社會上其他專業技術部門的科技資源。從而提高刑偵部門對犯罪活動的打擊能力。在偵破系列殺人案件的實踐中首先由各個屬地公安機關的刑偵部門組成的信息采集單元。對本地區殺人案件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根據信息研判單元制訂的信息上報標準將信息加以規范后上報,在信息研判單元的組織指導下,對確定系列殺人案件和疑似系列殺人案件進行偵查。其次是由較高級別公安機關專設的信息研判單元。對信息采集單元上報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研究判斷,并從中發現系列案件的特點和規律;將案件信息交由信息檢核單元進行核對認定,并收集核對的結果;將分析的結果和核對的結論反饋于信息采集單元開展工作,對于跨地區的案件,還要負責有關屬地公安機關的組織協調工作。根據分析掌握的案件規律向有關屬地公安機關發出預警。最后是由痕跡檢驗部門、法醫部門、技偵部門和系統外的專業技術部門組成的信息檢核單元。進行案件串并,進而認定系列殺人案件,并將情況反饋。  (三) 提高偵查人員專業分析能力

    偵查人員根據被害人、目擊人陳述,案件的侵害對象,案犯特征、人數、作案手段、發案時間、發案地域以及其他案件規律,通過主觀分析加工而進行的串并。能否敏銳、準確地對類似案件進行軟件串并,取決于偵查指揮員的責任心和經驗積累,是一名偵查人員業務素質的直接體現。而對于系列殺人案件破案前大量的隱案、漏案,說明了偵查人員的專業分析能力還有待加強,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提高。刑偵部門尤其是指揮員要認真分析刑事犯罪的形勢和組織好對每一起殺人案件個案的分析研究工作,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每一個偵查人員的聰明才智。

    偵查人員對于系列殺人案件現場應當建立一個多維分析的偵查模式:1、換位思考。對案件受害者的研究:在傳統的偵查思路中,當犯罪案件發生后,偵查員首先會考慮作案人的特征,進而梳理偵查思路。在系列殺人案件中,除以上角度進行分析外,偵查員尤其要注意變換角度進行思考(受害者為什么會被害?為什么會成為作案人侵害的對象?也就是從受害者的角度來看待整個案件。要觀察分析案件中的被害人,從而建立起受害者、犯罪現場、作案人三者之間的聯系。)2、心理分析。系列案件中的偵查人員必須盡力建立受害者的尸體、現場遺留證據與犯罪現場的聯系。3、橫向搜索。未破案件現場信息與本案有無關聯:刑事偵查活動的全過程,就是偵查信息的收集、提取、存儲、分析、綜合、傳遞、發散、反饋的過程。對案件信息的思考不僅限于單一的、線性的、邏輯的、平面的、縱向的思維活動,而且要擴充到多層次、多側面、寬領域、全方位、橫向的深化思考。4、順向思維。下一個作案目標會在哪里:偵查中的順向思維,是指從事物的現在狀態,分析推測事物未來發展狀態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善用順向思維,為正確判斷犯罪分子的去向和行蹤,布控、追蹤、抓捕罪犯打下基礎。

    系列殺人案件的偵查人員應該建立專業針對性強的思維分析模式。1、重視首尾案件的分析,系列案件的尾案由于距當前偵查最近,能較好地反映犯罪人近期的情況,可以作為及時調整偵查方向的直接依據。2、通過分析與系列犯罪相關聯的一系列的地點從而確定犯罪嫌疑人最可能的居住區域。3、系列殺人案犯在誘騙被害人的手法、選擇犯罪工具、選擇被害人類型、實施殺人計劃等方面,往往會形成一定的模式,偵查人員應認真分析案件,找出其中的犯罪模式,推進偵查。

    提高偵查人員的情報分析能力。1、觀察分析的能力:觀察是通過感覺器官或借助某些科學儀器,配合以積極的思維活動感受和認識事物現象的方法。有效地進行觀察,堅持全面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深入性原則。2、邏輯推理的能力:分析事物時,擺脫事物的自然行程,以理論的形式揭示事物發展規律,它以事物的結構聯系為依據,撇開偶然因素,直接探尋事物本質。3、創造分析的能力:將搜集來的零散的、無序的信息重新組合生產出增值情報。

    偵查情報分析人員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自身的分析經驗對情報進行分析。同時,情報分析人員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分析,加強創新研究,開創情報分析的新方法、新思路,豐富和完善情報分析理論。

五、結語:   進一步加強系列殺人案件的案件特點分析和具體的偵破方法的探究是提高此類案件偵破效率的有效方式,只有認真總結系列殺人案件所具有的特征,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偵破措施,增加偵破此類案件的經驗,將打擊、預防系列殺人案件的斗爭進行到底。

28

62

分享

1 | 發表于 2021-9-29 12:48:45 發帖際遇
支持
1 | 發表于 2021-9-29 21:12:1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支持!
| 發表于 2021-10-1 17:51:3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支持
| 發表于 2021-12-2 20:19:44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1-7 11:20:1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轉型期啊
| 發表于 2022-1-25 08:51:1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樓主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