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系列殺人兇手的犯罪心理

樓主: 142835 | 查看: 3268 | 回復: 5

發表于 2021-10-7 11:44:0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夢里花落知多少》
“這個世界永遠存在著一些無奈,

而這些無奈,你永遠無法改變! ”


01  壹  

系  列  殺  人  兇  手


系列殺人犯的范圍,它是指犯罪人在一定時期內有間隔地殺害多名無辜者的一種嚴重暴力犯罪。犯罪人通常是男性,且犯罪活動一般具有預謀行。犯罪人嘗嘗殺害多喝以上的被害人,被害人一般為陌生人。被害人之間在身份、性別、地點、死亡模式等方面,常常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行為人都有病態人格傾向或者癥狀,他們享受殺人,對被害人的痛苦無動于衷,甚至從折磨被害人找那個獲得快感。行為人作案隱蔽,有很強的反偵察能力,極力避免被抓獲。因為,對這種犯罪的偵破率比較低。




系列殺人案件是指由同一個或同一伙犯罪人實施的、手段相同或相似的兩起以上的殺人案件。他們較一般犯罪分子更富有作案技巧和穩定心態,認為連續殺人或殘忍行兇是值得的,能滿足自己需求的。與有組織的罪犯的區別的是,他們一般是單獨做案,并且享受這種過程。他們平時的行為方式并不異于常人,甚至常常是因為性格內向,而表現為鄰居所贊許。在作案之后往往使人大跌眼鏡,比較難以發現和認識。后果的極其嚴重又讓這種犯罪發生地區的人民造成極大的恐慌和不安,假如犯罪人的流動作案、殺死的人又比較多的話,甚至會使很多地區陷入恐怖之中。所以,也引發很多國內學者的關注。




在美國,這類案件也時有發生。例如,美國歷史上最大連環兇殺案——“綠河殺手”加里·里奇韋案是美國的犯罪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在前后兩年間,綠河附近以及西雅圖、波特蘭等市的叢林里先后發現了48具被害者的尸體。這些被害者都是白人女性,她們不是在“紅燈區”工作的妓女和吸毒者,就是離家出走的年輕女子和流落街頭的他婦女。警方調查發現,罪犯的作案手法都是先與受害者發生性關系,然后將其勒死,于是斷定這一系列謀害婦女的案件都是同一個殺手所為。這一系列兇殺案的兇手也由此得名“綠河殺手”。警方從1982年案發后就開始立案調查,追查兇手,但卻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直到2001年11月30日,西雅圖警方宣布逮捕了一名與1980年代“綠河連環殺人案”有關的男子--加里·里奇韋,時年52歲,是華盛頓州奧本一家貨運公司的油漆工。他供認,過去20多年里,他先后殺害了48名婦女。他因此成為美國殺人數量最多的頭號系列殺人犯:“我殺害了那么多女性,連我自己都難以說清楚到底有多少受害人,”;“我希望盡可能多地殺死我認為是妓女的女性··....”




而在中國的文學人物中,深受人們喜愛的黑旋風李逵也被一些學者解構成一名典型的任意殺人的系列殺人犯:學者蕭瀚在評價李逵時,認為他:若由旋風輪雙斧,直教人間鬼畫符。然而這種解構確實又是那么的有說服力,盡管也許確實和讀者心目中的英雄相差太遠。


02  貳  

系  列  殺  人  類  型


霍姆斯和德伯格在他們合著的《系列殺人》一書中,概括了以下4種系列殺人類型:


1.幻覺型。這類系列殺人犯聲稱,他們的殺人行為是根據自己聽到的某些聲音的要求或視幻覺進行的。這類系列殺人犯往往被認為是精神病患者。
2.使命型。這類系列殺人犯堅信,在他們的一生中擔負著從社會中消滅某類人的使命。這類要消滅的人范圍很廣,可能包括老年人、兒童,特別是包括少數種族群體或性工作服務者。
3.享樂型。這類系列殺人犯從犯罪活動中獲得滿足,這種滿足可能既包括心理上的滿足,也包括經濟上的滿足,例如,獲取被害人的財物、金錢等。
4.力量/控制型。這類系列殺人犯的犯罪行為






希基根據系列殺人犯的流動性特征,將系列殺人犯分為3種類型:

1.旅行系列殺人犯。這類系列殺人犯往往到處流竄,在多個地方進行殺人活動,并借此逃避警察的追捕。
2. 當地系列殺人犯。這類系列殺人犯在自己居住的州、縣選擇被害人,進行系列的殺人活動。
3.就近系列殺人犯。這類系列殺人犯就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在工作場所進行系列殺人活動。


03  叁  

系  列  殺  人  犯  人  格  特  征


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有時也叫做犯罪性格,反社會人格,反社會性格,病態人格等相關或同義概念,它指的是行為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缺陷人格,以致危害社會或者給自己帶來損害的人,是行為人社會化障礙的結果。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青少年時期系列殺人犯的良好個性的并沒能形成,主要表現在認知偏離、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三個方面。隨著人年齡的增大,一方面是客觀存在滿足需求的必要,另一方面卻認為自身條件無法實現這種需求,于是形成了自身內在的認識矛盾,進而使人陷于自我對立的圈子,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由于這類人情感細膩而又不能和外界交流,具有精神情緒低落和心理承受能力低,以及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一遇挫折、困撓或其他刺激往往不堪承受而易失去控制,做出偏激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實施瘋狂的報復,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一般說來,系列殺人犯大都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性格內向陰冷、自私
由于心理上存在嚴重疾病,犯罪人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談論任何事情時都以“我”為主題詞,“我”的出現頻率極高。犯罪人從來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換位思考。這種性格缺陷特征是導致犯罪人看問題容易走進死胡同。思路比較單一,少思考,愛較真,不太容易與人溝通,思維方式與其年齡對不上號是所有這類犯罪人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以馬加爵案為例,在其被抓獲之后,他看著他的通緝令的時候竟然說:“沒想到我還值20萬。”顯然,在這個時候,馬仍然是在想自己是值多少錢的,而根本沒有意識到通緝令究竟是為誰發的。在作案的時候,馬加爵在用石錘砸唐學李的時候,唐嘟囔了一下,都沒說出話來,他接著就是第二錘、第三錘砸下去。那么殘忍地奪去了在一起學習生了四年的同窗好友年輕的生命,而在被抓住時想到的還是只是他自己。在被捕之后,馬加爵也沒有反省自己在和同學交往過程中,哪些問題導致同學對他的反感。

以自己為中心是很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缺陷,這使得他們和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首先想到別人怎么對不起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是否對不起別人。自尊心特別強,同時伴有一種強烈的自卑心理。同時,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而且粗暴。在作案過程當中,不會考慮到任何后果,而只考慮到自己的感受。為了發泄自己內心的壓抑和不滿,可以不顧法律的制約對被害人瘋狂加害。

由于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他們一般情感孤獨,不愿和別人交流感情,只是生活在自己所冥想的圈子里面,利用幻想來生存。經常表現為冷酷、執拗、陰沉、孤獨等。同時,這種性格的內向性,與其長期隱蔽的犯罪經歷聯系在一起,因此也就更加陰冷和內向。由于不善于排除不愉快的情緒,難以進行自我調節。系列殺人犯經常體驗到失敗感和排斥感,造成情感郁結,使得個體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強大的壓抑感,為了消除壓力,在他們看來,自負得太狠了。


2.情感細膩又無法和外界交流
家庭的解體,父母對孩子缺乏管教和管教方法的不當,父母自己的犯罪行為等等均會使得未成年人缺乏與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在成年之后往往對他人缺乏熱情、性格孤僻、表現為不信任他人,對社會敵視,仇恨,同時具有強烈的壓抑感。久之則極易釀成極端行為。系列殺人犯大都內心情感體驗細膩,情緒反應卻相當強烈;在外表上是一個相當壓抑的人,不擅長通過言語表達情感,平時表現比較溫和,不愛說話。常常會令鄰居或身邊人誤認為很正常。在案發之后常會給人感覺不可思議。由于其自身的缺陷,總不愿與人交流,不愿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因此,犯罪人在精神上往往一直是孤獨的。在缺乏正確引導,缺乏解決人際沖突的技巧教育時,他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家庭是人生活和成長的第一課堂,一個人的社會化進程始于家庭,基本技能的掌握、社會規范的接收、生活目標的確定、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社會角色的培養,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父母良好的樣作用有利于青少年成長成材,而父母的不良行為角色的培養,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父母良好的榜樣作用有利于青少年成長成材,而父母的不良行為的熏陶則容易導致青少年行為不端甚至違法犯罪。尤其是人的青少年時期,分辨是非能力弱,受暗示性強,而且具有強烈的模仿他人行為的傾向。而這些恰恰這些正是系列殺人犯所缺乏的。

系列殺人犯邱興華自幼喪父,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這種家庭出身使得邱在幼兒時期心靈就嚴重受到傷害,沒有機會去體驗親情,感受家庭的溫暖。邱興華自己也承認極度缺乏親情。正面的例子是他非常尊重小學老師。邱說,自己在逃亡途中,想起自己的小學老師鄧老師的時候哭了,我覺得對不起她。但是他的老師并不覺得自己對這個孩子有什么特別優待:我只不過將他跟其他孩子一樣看待而已。正是由于極度的缺乏母愛,又有著豐富細膩的情感,所以邱興華才會那么的受感動。人格上的缺陷,導致自己缺乏和外界交流的能力,無法建立其正常的感情聯系,內心情感體驗卻是豐富細膩,希望能得到尊重和愛。這種心理活動內外的不協調,是造成行為問題的重要因。


3.人格聰慧而異常,意志薄弱而堅強
由于系列殺人犯一般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受過嚴重的挫折或是家庭冷漠的教育方式對待。他們的一個特點是人比較聰明,卻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處于一種孤獨的狀態。因此,系列殺人犯大都心理比較穩定。同時,由于獨處而沒有條件通過與別人交往來緩解內心的挫折感。從內心來說,很自卑的,處于一種欲求不滿的狀態。由于缺乏情感的體驗,犯罪人對自己人生觀的問題,對生命的體會出現認識錯誤,通過嚴重暴力犯罪會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個強者,得到強烈的自尊感,外現出來就是意識有時顯得薄弱,在犯罪沖動面前,難以抑制犯罪欲望,但是在實施犯罪活動時,又能夠忍受各種挫折和煎熬,去克服障礙,以實現犯罪目的。無論被害人如何痛苦,哀求都很難喚起其良心與同情感。在他們看來,只有通過殺人活動才能宣泄,才能消除壓力。顯然,壓力只是經過釋放之后變得輕松,而并不能徹底消除,于是他們不停作案,欲罷不能。

犯罪童年時幾乎都比較聰明,楊新海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人比較聰明。因為學習成績好,一度成為家人的希望。初中畢業后,盡管家境十分困難,但家里還是繼續花錢供他讀高中,不過高三快畢業那年,楊卻突然離開學校出走。“海兒從小特別聰明,喜歡畫畫,畫啥像啥。“楊的姐姐說。同樣,黃勇由于自己的悟性強,繪畫非常好。繪畫行為本身就需要安靜,能夠獨處。并且,內向的人往往還同時具有另一種心理特點:即心理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表現在他們作某事時較為專注,執著、甚至固執。而且,繪畫也非常需要、考驗、和鍛煉人的耐心。黃勇還是網絡游戲的高手,對網絡的精通和對游戲的精通也是他接觸受害人的資本。黃對受害人的接觸都是非暴力的,采取誘騙的方式,而且從未失過手。這需要人的觀察與判斷力。寥寥數語,指點闖關、誘騙回家······這意味著必須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模仿能力,了解別人愛好與弱點的能力,還有用家中的面條機自制成殺人工具的設計、動手能力等。邱興華在作案之后,為了看兒子,躲避警方的追捕,白天睡覺,晚上爬山,甚至在到家后,他仍然保持著較好的體力。但是他究竟是如何逃出數百名警察設有三道封鎖線的包圍圈的。至今都未能找出答案。


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表現,一方面受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如何選擇和接受環境的影響,行為人也有一定的意思自由。系列殺人犯由于其自身人格發展的缺陷,社會性不足,人格缺陷與抑制力的缺乏,在強烈欲求上與滿足方式的選擇存在錯誤的思想。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萌發犯罪意向,形成犯罪動機,確定犯罪目的,產生犯罪決意,最后實施嚴重暴力犯罪。


13

27

分享

| 發表于 2021-10-7 14:24:3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1-10-7 14:29:2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1-10-14 11:30:2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1-10-14 14:19:54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