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人格面具

樓主: 165504 | 查看: 1977 | 回復: 7

查看: 1977|回復: 7

[知識科普] 人格面具

簡潔模式
發表于 2021-10-20 21:09:05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前言: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論述榮格的心里面具理論,是心理學中榮格心理分析體系的基礎理論,本文以作者的主觀理解為行文基礎,水平有限,只是想要賺個積分升個級,作者大概只有腳趾頭剛剛入門的水平,如果本文能夠引起您的興趣的話,區區下愚不勝榮幸。

作為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我會從最基礎的人格開始敘述。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人格』和『人格面具』,有部分人因為對基礎知識的匱乏,往往難以區分『人格』和『人格面具』。例如:有些人認為自己會遇到一些事情,讓自己的情緒產生變化,導致了自己的性格與平時所展現出來的性格不一致;具體來說,小明是一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突然有一段時間會有很強的攻擊性,在語言表達上也會變得激動,在思想上會往更負面的方向思考,也就是網絡上所謂的“黑化”。請放寬心,這絕對不是小明的『人格』分裂了,也絕對不是患上了某種精神疾病,他只是換上了一個不同的『人格面具』而已。

榮格的心理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人格結構』、『人格動力』和『人格發展』,由此可見『人格』在榮格的心理學體系上可以說是一塊基石。

榮格認為人格是一個整體,人格生來就是完整的,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的知識只是在發展『人格』,這與弗洛伊德對『人格』的理解不同。弗洛伊德認為,『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其中『本我』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類基于生存本能而產生的各種欲望的總和,『自我』則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汲取知識獲得的各種人生觀念的結合,『超我』則是在社會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約束下產生的道德觀念總和,大致上可以把『本我』理解成極端利己的欲望,『超我』則是來接外界道德規矩的影響下對『本我』的約束,『自我』則是這兩者之間相互妥協的產物,這三者共同組成了『人格』。

但是不論『人格』是“生而完整”又或是“逐漸樹立”的,榮格和弗洛伊德都一致的認為『人格』具有穩定成長的特性,既是所謂的『自我實現』。

榮格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在『心理能』的支持下進行的,人格的發展動力也正是這一種與動能勢能之類的『物理能』或者是『化學能』一樣,屬于一種能量。

『心理能』同樣受能量守恒定律的影響,它并不會消失和減少,只會根據人的『心理值』被有意識的分配到不同的精神活動當中去,例如白天的『心理能』多用于思考,晚上的睡眠時,『心理能』就會被分配到夢境中。

那負責分配『心理能』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意識』。

榮格關于『人格結構』的研究與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的研究相比,更注重于從人的角度去思考,他認為『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部分。

與弗洛伊德的觀點做對比,『意識』有些類似『自我』,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最表層,也是人類『人格』最表面的展現,也可以理解成是精神世界與物質現實交互的領域;『個人無意識』就是生活中一般意義上的“潛意識”;『集體無意識』有些類似『本我』,是人類的祖先們傳承下來的原始形象和原始思想。

舉個喝可樂的例子:小明的身體需要補充水分,對于『集體無意識』來說就是“小明口渴了”,然后在經過『個人無意識』以后,小明得出了“口渴需要喝東西”,和“水能解渴”,并且進一步得出“我需要喝水”這一結果,最后在經過『意識』主導的選擇時,小明會有“相較于水來說,我更喜歡喝可樂”這一認知,『意識』的選擇最后使小明喝光了一整瓶可樂,當然,這個過程幾乎就在一瞬間發生,在現實里的體現就是小明突然停下了正在做的事情,拿起身邊的可樂就喝了起來。

其實說到這里,什么是『人格面具』也很明顯了。

“愛喝可樂”就是小明的『人格面具』,或者說是他『人格面具』的一部分,那么『人格面具』到底是什么呢?

人在生活中會面對不同的事情,遭遇不同的人,和這些事情、人物,產生信息上的交集自然也會反饋到人的精神上,正如之前所說,人的精神世界一直在『心理能』的支持下不停活動,用榮格的觀點來說,人的精神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動力系統,人對不同事情的不同處理辦法就是『人格面具』。

舉個例子:小明是一個大公司的職員,負責和項目的其他公司負責人進行對接,這份工作需要他待人和善,接受能力強,而且善于交際,但是小明其實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為了能夠在這個職位上有所收獲,一個善于交際的『人格面具』就出現了。正如榮格學說的解釋中,小明對工作的熱情轉換為了等量的『心理能』,使他克服了內傾型的心理原型。

那么簡單點來說,我認為的『人格』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分裂狀態的奇葩,『人格面具』則是一個為了應對生活中不同狀態、情境而產生的一種“虛擬人格”(實際上并不是人格,我這樣形容只是為了讓您能更好的理解這一種說法)。

到這里,『人格面具』大致上已經介紹完了,我會在稍后敘述一些科普知識,作為本文的尾聲。

回到最初的話題,人的『人格』是一個整體的話,為什么會有“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呢?

這里要給您科普的是,“人格分裂”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個人格都有自己的身份”,每一個人格都會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別甚至是自己的種族、信仰、記憶、甚至是物種,對自己的人類個體身份產生質疑,這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而不是一些偶爾的恍惚下做出自己記不得的事情,甚至僅僅是“我突然充滿了憤怒,做下了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至于『精神分裂』則又是另外一種典型的疾病了,在這里就不多加敘述了。

最后的最后,感謝您閱讀本文,謝謝。

17

22

分享

3 | 發表于 2021-10-21 06:28:05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2 | 發表于 2021-10-21 18:13:5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2 | 發表于 2021-10-21 20:37:3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2 | 發表于 2021-10-23 17:24:1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為什么我想到了盧梭的劇場理論,還有黑格爾
3 | 發表于 2021-10-24 01:17:35
來了來了  支持
2 | 發表于 2021-10-24 20:29:3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碼住碼住。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