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義的生活的原型,便是個體努力理解與覺察自己?!?br />
——榮格
“我是個開朗的人”“他很外向”“你太悲觀了”……為自己和他人貼上一個個標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操作。雖然這種方式顯得笨拙且簡單粗暴,也常常有失偏頗,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我們在嘗試著表達對自我的探索,和對歸屬感的渴求。
在漫長的歷史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我究竟是誰?”的答案的追尋。在心理學的各個流派,也都出現過不同的人格理論,從具有開創意義的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到當代的大五人格理論(OCEAN),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們,還是普通大眾,都對這些似乎可以解答“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的研究充滿興趣。
雖然 MBTI 人格類型量表的應用相當廣泛,但按照傳統的心理測量學標準,MBTI 測試并不能真實得出它所聲稱可以得出的測試結果,在有效性上有所局限;同時,它也無法在不同測試背景下得出穩定的結果,信度和可預測性都非常低(Haslam, 2018)。由于 MBTI 測試存在信度和效度上的問題,導致其至今仍在學術界飽受爭議。
在一篇相關的文章中,昆士蘭大學心理學教授 S. Alexander Haslam(2018)曾這樣比喻:“如果你妄想通過 MBTI 測試來解開自我的奧秘,就如同你希望通過看動畫片《摩登原始人》就能了解石器時代一樣?!?br />
雖然 MBTI 測試本身存在著許多局限性,但是它卻毫無疑問地為人們探索自我和人格類型提供了一些參考和思路。許多人都知道 MBTI 測試,但了解其來源的人卻可能并沒有那么多。實際上,邁爾斯和布里格斯母女,是從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中汲取了靈感,從而開發出了自己的這套量表。
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 :2 種態度 +4 種心理功能
2 種態度:內傾 / 外傾理論
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榮格對于人類個體的探索始終貫穿在他的心理學研究中。他發現,在個體身上,普遍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人向內思索,思考自身;另一種人則向外探求,靠近客觀世界。他將前者稱為內傾型(introversion),而后者稱為外傾型(extroversion)。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歸入其中一種類型。在榮格看來,之所以存在內傾和外傾兩種類型,是因為世界存在兩種真實:外在真實,即外部客觀世界;和內在真實,即人內在的精神模式(Jung, Wu, Ding, & Zhao, 1989)。
一般而言,個體的態度類型是由他們對待客體的特殊態度來區分的。內傾型對待客體的態度是抽象的,他們與客體的關系含有對抗意味,實際上對客體抱有不信任的態度,需要通過抵御外界的要求來保存自己的能量、穩固自己的地位;而外傾型卻對客體保持著一種過分信賴的關系,他們堅信客體的重要性,并時刻調整自己的主觀態度來保持與客體的關聯。
同時,在榮格看來,如果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類型的本質在外界的影響下有所改變,那么這個個體在日后便會不可避免地變成神經癥患者。只有當個體態度的發展過程與其天生屬性完全吻合時,才有可能被成功治愈(Jung, Wu, Ding, & Zhao, 1989)。
雖然在現代語境中,人們對這兩種類型的理解與榮格最初提出時的概念略有所不同,但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使用著“內向”與“外向”等描述性詞語時,依然應該感謝榮格在近 100 年前開創性地提出了內傾與外傾的概念,為人類探索自身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4 種心理功能:思維 VS 感覺、情感 VS 直覺
在根據態度將個體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之后,榮格又提出了用 4 種心理功能作為標準,采取了思維 / 情感和感覺 / 直覺兩個維度,將個體進一步劃分為不同類型。
思維(Thinking)
思維,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判斷和推理,是一種根據其自身規律用某種方式表達概念關系的心理功能,屬于理性功能(rational function)的范疇。
榮格認為思維有兩個來源:其一是來自主觀最后歸結為無意識的根源;其二是由感官直覺傳送的客觀事實。偏向外傾型的思維會更多地受客觀事實影響;而內傾的思維則依賴于主觀的加工。
情感(Feeling)
感覺,是指用感官對事物進行感知和判斷,屬于非理性功能(irrational function)的范疇。在榮格看來,感情唯一的價值標準是通過感覺對客體本質進行反應(Jung, Wu, Ding, & Zhao, 1989)。
在外傾型態度中,感覺的主觀性受到了阻止和壓抑,只有具體的、通過實際的感官被感知的部分才會激起外傾型的感覺;在內傾型看來,感覺則明確地建立在知覺的主觀部分上,最初引起感覺的刺激物被主觀反映所替代。
感覺(Sensation)
情感,是對事物的好惡傾向,屬于理性功能(rational function)的范疇。情感是基于客觀事物而形成的判斷,受客觀價值的制約。
外傾型的情感會更多地被客觀價值和標準所影響,個體同時會調整自己的情感去與客體情感保持協調;內傾型的情感則更多地受主觀影響,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強化。
直覺(Intuition)
直覺,是對事物變化的預感,無需解釋和推論,屬于非理性功能(irrational function)的范疇。榮格認為直覺屬于一種無意識過程,包含主動性與創造性,其基本功能是傳送純粹的意象、關系的和環境的知覺(Jung, Wu, Ding, & Zhao, 1989)。
直覺在外傾型態度中會更傾向于客體,出現一種決定性的對外部環境的依賴;而在內傾型態度中,直覺則依靠主觀感受而進行判斷,依靠意象構建起意象,而沒有在現象與個體自身之間建立起任何聯系。
榮格的八種人格類型 :揭示你的主導人格類型
根據 2 種態度和 4 種心理功能,榮格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
1. 外傾感覺型(extroverted sensation, Se)
“沒有什么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
外傾感覺型的個體常常擁有一種魅力和明快地追求歡樂的能力,他們需要感知客體、要擁有感覺、如果可能的話還要欣賞感覺。但同時,過度地追求感覺可能導致個體淪為尋歡作樂者或肆無忌憚的酒色之徒。外傾感覺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參與(engaging)- 體驗(experiencing)- 享受(enjoying)。
2. 內傾感覺型(introverted sensation, Si)
“離開幻想,我便不復存在”
內傾感覺型的個體定向于客觀刺激所釋放的主觀感覺要素的強度,他們對于偶發事件的選擇是非理性的,常被所發生的事情牽著鼻子走。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主觀幻想中,在他們的感覺和實際客體之間不存在協調的聯系。內傾感覺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落實(implementing)- 確認(verifying)- 計算(accounting)。
3. 外傾直覺型(extroverted intuition, Ne)
“三分鐘熱度,行動力 max ”
外傾直覺型的個體對那些具有遠大前景而尚處于萌芽狀態的事物具有敏銳的嗅覺,不斷追求新鮮事物和可能性。他們通常被認為是不道德和冷酷的冒險家,一旦感受到擺脫穩定與限制的可能性,便會將全部命運托付給它。外傾直覺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考慮(entertaining)- 洞察(envisioning)- 促使(enabling)。
4. 內傾直覺型(introverted intuition, Ni)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在榮格看來,內傾直覺型的個體一方面是神秘莫測的夢幻者和窺測者,另一方面又是幻想的狂熱者和藝術家。他們試圖把自己與幻覺聯系起來,通過主觀的幻想來指導直覺和自己未來的行為。內傾直覺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想象(imaging)- 確信(knowing)- 預測(divining)。
5. 外傾思維型(extroverted thinking, Te)
“我追求絕對的理性,臣服于自然的真實”
外傾思維型的個體常常將他們的整個生命活動與理智的結論聯系起來,且這些結論總是定向于客觀事件。他們希望用理智的程式來衡量世間的善惡與美丑,并想要盡可能多地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外傾思維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調節(regulating)- 規劃(planning)- 執行(enforcing)。
6. 內傾思維型(introverted thinking, Ti)
“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唯一的規則”
內傾思維型的個體同樣重視思維,受到理念的決定性影響,但是這些理念并非來自客觀事件,而是源于其主觀判斷,這有時會使得他們的理性判斷顯得冰冷、固執和武斷。內傾思維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命名(naming)- 界定(defining)- 理解(understanding)。
7. 外傾情感型(extroverted feeling, Fe)
“情感是我的氧氣,我是愛的奴隸”
外傾情感型的個體會逐漸將情感發展為一種調節功能,他們的情感與客觀環境和普遍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對他們而言,快速地調節情感以符合客體需求比思維過程更加重要,所以他們的思維通常是被壓抑的,成為了情感的附屬物。外傾情感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驗證(validating)- 肯定(affirming)- 協調(relating)。
8. 內傾情感型(introverted feeling, Fi)
“沉靜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洶涌”
內傾情感型的個體大多沉默寡言,難以接近,讓人捉摸不透。他們將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交付給了主觀傾向的情感,所以他們的真實動機一般都被掩蓋起來了,呈現出了一種內斂的特質。內傾情感型的主要心理過程是判斷(judging)- 評價(appraising)- 確立理念(establishing the va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