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淺談目的論與原因論

樓主: 166436 | 查看: 3168 | 回復: 10

發表于 2021-11-14 12:48:3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此次談論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此次談論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此次談論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心理學中所提及的目的論起源于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而與目的論相對的則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論。當然,相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倆的思想對立,不存在對錯的關系。
原因論的說法類似于過去決定了現在,如過去童年所受的精神創傷導致了現在的心理疾病。比如,又或者說我之所以避免和別人有深度的交流是因為我之前因為這種交流而受傷。但值得注意的是用原因論來詮釋一切的話容易陷入決定論的怪圈。
關于原因論,我認為其過于注重因與果之間的必然性了,而忽視了人的能動性。也可以說是把人機械化,存在著攻擊性。如童年時所受的精神創傷一般出自于他人,則難免會將原因歸罪于他人,從而忽視了自身因素。

與原因論相對的目的論則主張個體的各種做法都有“目的”,而這些“目的”對個體而言都是“善”。這里所提及的善并非是指道德標準的善惡,單純的只是有好處。對自己有好處就是善,對自己無好處便是惡。
舉個例子,人們總是迫切的想要改變自己,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完全做到改變,因為不改變對于個體來講有好處,或者說個體下定決心“不改變。個體一旦做出改變,也就意味著生活方式改變,而這也就說明個體需要以全新的方式來面對生活。相比起現狀來講,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未知及不安。而比起面對未知來講,維持現狀則顯得更加輕松更加安心。這也就是下定決心不改變的目的。

另外來說一下,有關心理疾病的目的論。心理疾病的治療難易程度是看個體差異的。有些患者自己更加想要痊愈,這些患者則認為痊愈是善,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目的可能會是恢復正常生活。而有些患者卻下定了決心不想好,其目的則有可能是通過維持病態來獲得關注,關愛之類。只可惜目的論從某種角度來講還是過于功利,甚至也存在著攻擊性。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更加傾向于以阿德勒的心理學來詮釋事物,但是我也并不會止步于阿德勒的理論。阿德勒以及弗洛伊德畢竟不是現代的人,其理論都存在著一定的漏洞,不夠圓融也好,攻擊性太強也罷,漏洞就在那,也被現代心理學家所詬病。后面我會再寫一篇有關阿德勒心理學的文章來詮釋阿德勒的思想。

7

8

分享

| 發表于 2021-11-14 19:13:2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1-11-14 19:17:2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收藏了
| 發表于 2022-4-2 13:13:5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17 08:49:1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 09:36:05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 09:54:42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 11:27:5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19 18:39:3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可以的,支持
| 發表于 2022-5-19 18:43:28 | 來自小霸王手機
可以哦,支持!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