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犯罪心理痕跡的簡述和分析方法

樓主: 172728 | 查看: 2075 | 回復: 11

發表于 2022-1-26 22:37:2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TCPR/X   1——2021/2/20  犯罪心理痕跡的簡述和分析方法

引用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復雜化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隱蔽性、組織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從現在的犯罪情況統計,犯罪呈現出低齡化、多樣化、智能化、集團化的特征。這就要求偵查員要不斷提高偵查的技術,同時對傳統的犯罪現場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通過對諸多資料和論文的搜集整理,作者歸納并補充了一些內容,編寫成本篇文案。希望盡到綿薄之力,僅供參考。

犯罪行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空間和時間條件下進行實施的,所以無論犯罪人如何進行偽裝和掩蓋,都會在犯罪現場留下物理或者化學的痕跡。而犯罪行為的發生又離不開犯罪心理的影響,需要犯罪心理的支配與調節。所以犯罪行為都會包含著犯罪人的需要、動機、情緒、情感、意志、習性以及其他心理成分。所以在犯罪現場中犯罪人所留下的痕跡也是對以上的客觀反應。

從犯罪現場勘查分析的實踐發展趨勢來看,科學地認識犯罪現場勘查分析的轉變,深入探討犯罪心理學在犯罪現場分析中的運用,是一項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犯罪現場是犯罪信息的載體, 認真搞好犯罪現場的勘查,發現和提取犯罪人遺留在現場的痕跡、物證,并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這些痕跡的形成和犯罪人心理活動與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即根據犯罪現場的痕跡進行心理分析,進而判斷犯罪人的心理和特點。從而縮小范圍,確定正確的偵破方向,提高案件偵破的效率。

因此,運用心理痕跡、心理分析這一偵查手段,可以準確刻畫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并劃定偵查范圍、明確偵查方向、圈定犯罪嫌疑人。

學習目標

認識并了解什么是犯罪心理痕跡

了解犯罪心理痕跡分析的內容

引用
犯罪心理痕跡的概念和客觀把握

犯罪人事實犯罪行為受到臨場心理活動的作用,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在犯罪或者人們意識中所留下的痕跡稱為心理痕跡。犯罪心理痕跡就是指犯罪人事實犯罪行為時外顯出來的、通過犯罪行為的結果間接的反應犯罪現場遺留物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的心理狀態、心理活動和個性特征以及品質的痕跡。

要相對客觀地把握犯罪心理痕跡,首先要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心理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里相對穩定的心理因素,它不是只在犯罪時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除激情犯罪和應激犯罪以外)。一個已經形成犯罪心理的人,其一般心理活動和常人的心理活動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有對犯罪行為起支配作用的那部分心理,才是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既遵循人的一般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又有其獨特的較為穩定的特點,這些具有獨特性和相對穩定性的心理要素是形成犯罪心理痕跡的主要方面。

其次要將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進行聯系。犯罪人的需要與動機特征、情緒特征、個性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定勢所表現的行為習慣等等特征都在犯罪活動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來,并物化于犯罪現場的痕跡當中。犯罪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方式、手段以及犯罪現場情況,無一不反映出具有個別特點的犯罪行為人的個性特征,而很多都體現在遺留在現場的犯罪痕跡。所以說,犯罪痕跡是犯罪心理的一種物化體現,犯罪現場又是犯罪信息的一種載體,從而犯罪行為則是連接兩者的一種關鍵鈕鏈。犯罪行為的發生是由于人們在某種需求基礎上產生的內驅力和外部誘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有影響犯罪行為的因素都不是單一存在的。

最后通過對犯罪現場痕跡物證的觀察分析,可以推斷犯罪行為人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品質。再與現場訪問等渠道獲得的與案件有關的信息材料相互印證,即可為偵查破案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引用
犯罪心理痕跡的特征


犯罪心理痕跡是指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時外顯出來的、通過犯罪行為的結果間接反映犯罪現場遺留物品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心理狀態、心理活動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痕跡。

抽象性。犯罪心理痕跡是對犯罪物質痕跡的一種比喻說法,它實質上是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在物質痕跡上的一種反映。它區別于物質痕跡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自身的抽象性,是一種觀念性的犯罪人特征集合體,將犯罪人的抽象意識進行物化體現。它的獲取只能經過偵查人員由一種主觀方式(通過觀察、感知之后,經過科學、細致、嚴密的分析)來加以把握,而不可能像直接提取犯罪物質痕跡(通過人的感官和儀器進行提取、觀察、保存)那樣對其進行處理。

間接性(被反映性、內隱性)。犯罪人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必然會有相應的主觀意識的指引.對于一種抽象的個人意識思維,通常這種抽象的意識思維會不定程度上體現在犯罪物質痕跡當中,這就為我們把握犯罪人的主觀心理狀態提供了可能性。犯罪物質痕跡是犯罪心理痕跡的載體和結果,犯罪心理痕跡是犯罪物質痕的原因和前提有什么樣的犯罪心理,就會進行什么樣的犯罪行為,同時在犯罪現場留下相應的犯罪物質痕跡。這種反映性并不局限于一對一的對應,而可能出現交叉體現的情況,比如一對多,多對多。即:一種犯罪物質痕跡可能反映多種犯罪心理痕跡,一種犯罪心理痕跡體現在多種犯罪物質痕跡上。多種犯罪物質痕跡反映一種或者多種犯罪犯罪心理痕跡。

穩定性。犯罪人在實施犯罪活動的過程中,一次成功的經驗可能會使其產生對犯罪行為方式的思維定勢,甚至會在不斷鞏固這種行為方式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自動化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狀態一般比較穩定而不易改變。而且很多慣犯會在過程中形成一種動力定型。在對系列刑事案件研究中有很多這樣的體現,犯罪人的某種犯罪心理一旦固化,通常會比較穩定,形成所謂的“犯罪慣技”。

引用
犯罪心理痕跡分析總過程


犯罪心理痕跡的分析通常可以粗略的概括為以下內容;分析刻畫犯罪的動機和目的;分析刻畫犯罪人的智能和職業特征;通過語言分析刻畫犯罪人的個性特征;從遺留痕跡中分析犯罪人的行為習慣;通過分析作案過程,分析刻畫犯罪人的意志特征等。

犯罪人的犯罪心理調控和影響了犯罪人做出相應的犯罪行為,同時也會在犯罪現場留下相應的犯罪物質痕跡。而犯罪心理痕跡的分析,正是通過對犯罪物質痕跡的分析,逐步倒推出犯罪人的心理動態以及個人特征。根據許多文獻的歸類和整理,犯罪心理痕跡的分析主要分為一下三大步驟。

由犯罪物質痕跡的整理向恢復犯罪行為過渡
犯罪現場的痕跡通常都是破碎的、雜亂的,但它們都或多或少的有密切的表層或者內在聯系,要對現場進行心理分析,首先從整理痕跡開始。將所有的犯罪物質痕跡的關系、性質和形態進行提取、整理和歸類,從而形成一個有序而又互相關聯的犯罪物質痕跡群。

以一個痕跡為基本依據,以行為過程為分析對象,以把握犯罪行為人行為和心理特征為目標進行抽象概括。進而可以逐步推進,將痕跡群體進行聯想和再造想象分析作案的行為性狀,重現犯罪行為過程,為下一步的犯罪行為的分析提供條件。

以下推薦兩種分類方法:

根據犯罪物質痕跡反映的行為關系歸類:
隸屬關系(因果關系):沒有前一個就沒有后一個

轉換關系:行為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指向,由此對象轉換為彼對象

對立關系:具有明顯矛盾和行為產生的痕跡

質變關系:導致案件性質發生變化的痕跡

根據犯罪物質痕跡反映的行為特征歸類:
指向性是否明確:指向性行為痕跡、盲目性行為痕跡

是否具有技能性:技能性行為痕跡、非技能性行為痕跡

與現場是否具有矛盾性:偽裝性行為痕跡、直接性行為痕跡

是否具有力量性:強力性行為痕跡、弱力性行為痕跡

是否具有情緒性:宣泄性行為痕跡、應對性行為痕跡

精神狀態情況:變態人格行為痕跡、常態行為痕跡

由犯罪行為的分析向推導犯罪心理過渡
有了對犯罪現場行為過程的恢復,即可從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及規律入手,分析其心理痕跡,努力尋找行為中隱藏的心理因素。痕跡由行為造成,行為又受主體心理的控制,通過過渡尋找行為中隱含的心理因素。在進行推導犯罪心理的過渡中,通常考慮一下集中問題:

1.  行為的目的、動機

2.  采取某種行為方式的心理原因

3.  造成行為結果時的心理狀態

4.  行為習慣形成的經驗因素和職業特征

5.  行為形成的生理因素、穩定因素和環境因素

6.  行為的特定時間和地點形成的思維籌劃

7.  多種行為的相互交織、矛盾心理的心理成因

8.  特異行為的變態因素

9.  行為中隱含的需要和興趣傾向

10.      行為的意志品質

然而犯罪現場中提取的犯罪物質痕跡多種多樣,雖然將所有的犯罪物質痕跡都進行了歸類,但是在進行推導犯罪心理的時候仍然會出現困難。因此,這里需要將所有的犯罪物質痕跡再次進行分類分析,舉例如下

損失物——犯罪的目的和動機,犯罪時的心理狀態及其職業特點,犯罪人的嗜好和社會職業

損失物的種類(金錢/貴重物品/日常用品)

損失物特點(體積大小/數量多少/質量輕重)

損失物的損失方式(丟失/破損)

損失物的損失量(多/少)

損失物的損失狀態(嚴重/輕微)

遺留物——犯罪心理狀態,職業,年齡,犯罪歷史(比如是否有前科),生活習慣,職業特點

遺留物的多少(痕跡輕微/痕跡混亂)

遺留物的分布(雜亂無章/分布面廣/井井有序)

遺留物的分類(就地取材/自帶)

作案手法——采取手法的心理原因以及心理活動

手法的體現(殘忍程度/技術性/熟練/生疏/具有預謀/突發)

現場偽裝——在犯罪過程中存在積極防衛心理

通常在分析有關現場偽裝的犯罪物質痕跡時用到三個步驟:確定是否偽裝;考慮什么樣的人(性格特點、職業特點等)會有偽裝現場的心理;偽裝現場隱含著什么心理;有此種心理的是什么樣的人(社會職業、生活經歷等)

現場條件——犯罪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活動發生的可能性和規律

通過現場條件會助長犯罪行為的發生和阻止犯罪行為的作用,聯想犯罪的預謀心理活動過程,判斷犯罪現場的犯罪物質痕跡所體現的犯罪行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行為先后、是否矛盾等,既發生和發生狀況)。通常情況下,現場條件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犯罪地點:犯罪現場環境和犯罪性質比較相符

犯罪時間:與掩蓋罪行心理相聯系

犯罪人自身情況:是否存在精神紊亂或者其他身體突發情況

犯罪現場的破壞狀況——犯罪分子的行為習慣

破壞的手法(熟練/生疏)

犯罪心理和案件過程的綜合和審核
因為案件情況的錯綜復雜,在收集犯罪物質痕跡也可能會導致一些痕跡的遺漏,所以在分析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為了盡可能避免出現這類的情況,在進行分析后,通常會進行復盤和反復推敲。在這個不斷審核的過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幾點問題;是否已經盡可能全面收集犯罪痕跡并且在整理歸類的過程中沒有遺漏;是否區別犯罪痕跡和其他痕跡,有沒有進行了誤判;犯罪現場千差萬別,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千篇一律;犯罪現場心理痕跡分析必須與偵查手段相結合,互相印證,互相促進。

引用
心理痕跡與物質痕跡的區別與聯系



物質痕跡
直觀性、外顯性、具象性

可直接對犯罪事實進行證實和說明,即可在司法活動中“呈堂證供”

通過人的感官和儀器可以提取、觀察、保存。需要偵查員具有較強的觀察力、過硬的現場勘驗技術和對證據的高度敏感性

物質痕跡是心理痕跡的載體

心理痕跡是物質痕的前提(物質痕跡是心理痕跡的結果,心理痕跡是物質痕跡的原因和前提)

心理痕跡和物質痕跡之間可以相互印證、補充

心理痕跡
抽象性、內隱性、間接性

為確定偵破方向和犯罪動機提供線索,并進一步幫助獲取物質痕跡,其本身沒有證據意義

通過科學、細致、嚴密的分析來獲得。需要偵查員對犯罪人心理特點和犯罪心理規律的熟練把握,需要偵查員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心理分析能力

(TCPR-三旬四苦 2021年2月20日)

注:以上內容均來自書籍《犯罪心理學》與網絡,筆者進行整理排版后進行發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3

50

分享

| 發表于 2022-1-27 17:55:5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1-29 19:55:0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
| 發表于 2022-1-29 20:19:3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1-29 20:35:3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1-31 00:12:0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2-2 14:29:5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2-16 15:27:5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2-17 12:55:45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2-17 22:26:0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