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罪心理的診斷概述TCPR/X7——2022/2/18犯罪心理的診斷概 ...
回復
罪心理的診斷概述TCPR/X7——2022/2/18犯罪心理的診斷概述摘要:犯
樓主:
172728
|
查看:
1440
|
回復:
15
查看:
1440
|
回復:
15
[知識科普]
罪心理的診斷概述TCPR/X7——2022/2/18犯罪心理的診斷概述摘要:犯
簡潔模式
172728
發表于 2022-2-18 19:37:37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罪心理的診斷概述
TCPR/X 7——2022/2/18 犯罪心理的診斷概述
摘要:犯罪人在服刑期間,由于服刑環境與正常社會迥異的不自由環境,呈現出獨特的心理變化并衍生出許多適應上的問題。針對犯罪人的這種情況,對其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其矯治,都應有相應的診斷方法和矯治對策。而正確有效的矯治,離不開的是心理診斷。犯罪心理診斷方法復雜,對其定義各方也有異同共存的說法。
關鍵詞:犯罪心理;心理診斷;
一、定義
有關犯罪心理診斷的定義有不同的論述:
1、 犯罪心理診斷是指通過對犯罪人的社會化過程、犯罪經歷的考察,運用心理測量等技術,對其人格特征及促成犯罪行為的心理障礙與缺陷、有無病理上之異常等做出檢查與判斷,為實施分管分教方針和矯正治療提供依據的活動過程。[1]
2、 犯罪心理診斷,是運用多種方法查明犯罪人心理特征、行為傾向及其與犯罪的關系從而為犯罪適用法律、矯正治療提供依據的活動。罪犯心理診斷是對犯罪人進行心理矯治的前提。犯罪心理診斷的對象既包括已經被法院判決有罪的犯罪人,也包括犯罪嫌疑人和具有犯罪傾向的潛在犯罪人。[2]
3、 犯罪心理診斷是指通過對犯罪人成長史和犯罪史等資料的收集,運用面談、訪談、心理測量等技術,對其人格特征及促成行為的心理障礙與缺陷、有無心理異常等做出初步判斷的過程。[3]
二、分類
犯罪心理診斷,以訴訟程序的不同階段,可分為:
1、偵查至起訴階段的早期診斷
了解其犯罪心理狀況,迅速找出導致犯罪心理產生的原因,為偵查和起訴提供心理學依據,同時可以提高刑偵人員偵破案件的效率。[3]特別是在獲得相應評估后,根據評估情況可以推測犯罪人或嫌疑人可能的行為,甚至可以根據情況縮小范圍。
2、審判診斷
審判過程中對刑事被告人進行的心理診斷,這種診斷可以增加對被告人心理態度和人格特征的了解面,對法院判決(是否定罪、刑罰種類及刑罰輕重等)提供參考。[3]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關于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結果如何負刑事責任的規定中明確表面: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4]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4]尚未完金喪失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4]
3、判決后的服刑時診斷
在刑罰執行階段進行的心理診斷,這種診斷可以使監管人員更有效的了解罪犯的犯罪心理狀況,采取相應對策,為有效矯正和合理處理犯罪人提供依據。[3]
三、內容
犯罪心理診斷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犯罪心理現狀診斷
犯罪人現階段的心理具體情況。如:有無人格障礙、有無不良行為習慣、犯罪是否形成習性、有無前科、是否存在畸形心理等,并進行確定其程度。
犯罪人在服刑之后心理狀態、犯罪心理的變化。
2、犯罪原因診斷
從犯罪人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校生活、工作表現以及社會交往中進行分析診斷。
A.內在因素
個人是否存在生理缺陷、是否存在精神障礙、身體激素是否正常等情況。判斷犯罪人內在因素是否是影響其產生犯罪的原因。以及包括犯罪人的性格特點,是否存在意志薄弱、易沖動、反社會等性格特點和態度影響其產生或誘導其產生犯罪。
B.外在因素
從犯罪人的學習環境、工作環境、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等等資料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存在受他人引誘、進行模仿犯罪行為等誘導犯罪人產生犯罪的情況。
四、總結
根據以上內容,筆者個人認為:
犯罪心理診斷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即判斷其心理情況和分析導致其心理動態的原因。根據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討論,可以作為預防產生新的犯罪心理和矯正犯罪心理的依據。
犯罪心理診斷就是通過分析犯罪人、犯罪嫌疑人、具有犯罪傾向的潛在犯罪人的心理測驗結果和生活經歷、社會環境、作案過程、個人行為習慣等資料,進行確定犯罪人的心理動態和心理變化過程,推斷其心理變化和行為傾向,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矯正或預防其產生犯罪心理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羅大華,犯罪心理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391
[2]梅傳強,犯罪心理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351
[3]陸時莉,魏月霞,犯罪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注:除標注外均為筆者個人觀點,請進行辯證閱讀。
(三旬四苦 編寫于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
10
14
分享
172728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2-2-18 21:17:19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啊,開頭打字的時候那個“犯罪”有點失誤,不過不影響主體內容。非常抱歉
168598
0
|
發表于 2022-2-19 01:16:19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淺顯易懂,碼了
157094
0
|
發表于 2022-2-19 09:04:50
發帖際遇
謝謝
165218
0
|
發表于 2022-2-19 09:26:56
感謝分享!
165007
0
|
發表于 2022-2-19 23:13:3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71120
0
|
發表于 2022-2-22 10:51:31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54973
0
|
發表于 2022-2-24 19:14:14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74415
0
|
發表于 2022-2-24 21:16:0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0
|
發表于 2022-2-24 22:15:52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
2
/ 2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