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轉載

樓主: 匿名 | 查看: 2971 | 回復: 18

匿名
發表于 2022-4-5 15:23:13 | 2022-9-17 12:46編輯
所測的心理內容(一)  

  〔內容摘要〕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傳統認識使犯罪心理測試變成了刑事測謊,導致犯罪心理測試業內的爭議和業外的質疑。心理學家改變了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傳統認識,主流心理學思想對犯罪心理測試重新進行了審視,形成犯罪心理測試的定向反應理論,開創了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科學認識。現代犯罪心理測試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特異生理反應所反映的是被測者對犯罪的記憶狀況,與犯罪有關的記憶狀況決定著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反應的水平,反映被測者是屬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還是屬于無辜者。
   
   〔關鍵詞〕測謊 犯罪心理測試 原理 生理反應 心理內容 定向反應 犯罪記憶
   
    通過測量人們的生理反應狀況來檢測人們的心理狀況,進而認定犯罪嫌疑人的技術被稱作犯罪心理測試技術,也就是俗稱的測謊。犯罪心理測試不能說具有悠久的歷史,但也不是新近才出現的技術。如果說古代東方通過咀嚼干米來認定犯罪嫌疑人因為沒有使用任何儀器,手段過于簡陋,不能稱其為犯罪心理測試,那么意大利科學家龍勃羅梭使用液壓脈搏儀測量犯罪嫌疑人的脈搏和血壓變化來認定犯罪嫌疑人應該屬于犯罪心理測試了。即使從Keeler [wiki]多導波譜儀[/wiki](polygraph)在刑事司法中的使用算起,犯罪心理測試也已經有了60多年的歷史。60多年來,對犯罪心理測試的科學性一直頗多爭議,犯罪心理測試結論也只被有些人看作刑事訴訟中的科技證據。盡管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犯罪心理測試的科學原理仍處于探索之中,對犯罪心理測試進行科學的解釋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科學研究。犯罪心理測試直接測量的是一個或幾個生理指標的變化,根據造成這些生理變化的心理原因檢測諸如恐懼、強化注意、信息加工、定向反射、沖突、喚醒之類的心理成分。然而,評價生理反應的內在因果性質是來源于確定測試的準確性的、獨立的科學問題。相當可能,并且可接受的是,測試可以準確地滿足具體的目的(內在和準繩效度),卻沒有完全理解其內在的理論成分(結構效度)。換言之,盡管犯罪心理測試可以基本準確地檢測出犯罪嫌疑人,但犯罪心理測試原理卻沒有完全研究清楚。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現代科技蒸蒸日上。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心理學家涉足犯罪心理測試領域,主流心理學的思想進入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犯罪心理測試原理也日益完善、日臻成熟。但是,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研究的最新進展、最新成果還不被我國犯罪心理測試的研究人員和測試人員所完全熟悉,更不為其他人員所熟悉。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犯罪心理測試的研究人員和測試人員還在傳播那些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已經被世界心理測試領域所拋棄的犯罪心理測試原理。這不僅混淆了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動搖了業外人士對犯罪心理測試的信心。因此,無論是心理學界還是法學界,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其他人士,都對犯罪心理測試原理存在一定誤解,對犯罪心理測試結論持有一定懷疑。為了澄清對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誤解,消除對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的懷疑,促進對犯罪心理測試的研究,進而擴大犯罪心理測試在我國的應用,我們準備將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出來,將我們的研究心得公布開來,以期拋磚引玉。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二)  

   鑒于犯罪心理測試原理是一個復雜的知識體系,我們這里僅闡述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
   
    一、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傳統認識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即以多導波譜儀為代表的生理檢測儀所檢測出的生理指標所反映的心理內容。站在心理生理學的角度,就是什么心理活動產生出儀器所檢測出的生理反應。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既是心理生理學的主要內容,也是探討犯罪心理測試原理必須回答的問題,更是人們對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的信心的科學來源。正是因為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內容的研究不夠,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內容的認識不深,才會對此問題產生不同的認識,才會對相關問題做出不同的回答,也必然導致人們對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產生懷疑。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內容的認識日臻完善,對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認識正在成為真理。鑒于真理是在和謬誤的斗爭中形成的,科學是從偽科學中衍生出來的,我們這里先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內容的傳統認識進行簡要的回顧。
   
    1.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反應的心理來源:在犯罪心理測試時,被測者對測試人員的反應因個體和測試等所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被測者的所有情緒、心理和生理特性結合形成的人格既決定他對情境的認識,又決定其對此做出的反應。無論他感受到憤怒、焦慮、內疚、恐懼,還是感受到其他不同的情緒,他都會對每一個問題做出反應,并表現出不同的敏感程度。犯罪人和無辜者會同樣利用他們的規范模型特征抵消與測試相關的應激。
   
    如果恐懼是欺騙時最有可能被抽出來的情緒并可能產生最大的生理反應,那么沖突和內疚也可以改變被測者的生理狀態。恐懼和沖突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應,對什么進行反應卻是學習獲得的。內疚卻是一種學習獲得的反應。這種學習從兒童早期就開始了。通過獎賞和懲罰過程,這些思想融入人們心里以至于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當價值觀成為孩子的一部分時,因為孩子會進行自我懲罰,父母類人物再也不曾懲罰孩子的任何違反行為。每當他們不合乎接受的教育時,他們會通過內疚懲罰自己直至合乎良心的要求。因此,犯罪心理測試中的欺騙行為一般導致一定程度的內疚感,并且產生生理變化。

    沖突引起像內疚一樣可以激發身體反應的應激或焦慮。沖突發生于三種不同的情況下。其中第三種,也是與犯罪心理測試相關的發生沖突的情況是,要獲得有價值的東西又必須接受一些有害的東西。當被測者對相關問題進行欺騙時,肯定性方面與避免牽扯進犯罪行動相聯系,規避可能隨之到來的刑罰。否定性方面涉及內疚及其被戳穿謊言的恐懼。沖突的意義越大,決策的時間越長,壓力越強烈。而且,壓力的結果是生理反應。

    恐懼被認為是犯罪心理測試中的生理變化的主要激發者,是與檢測欺騙能力相當直接相關的一種情緒,是一種不需要回溯至童年時代的調節過程。

    犯罪心理測試本身也將影響被測者的反應。似乎被測者的謊言一旦被戳穿后不得不受到的損失越多,其體驗的應激、焦慮和恐懼程度越高。

    2.犯罪心理測試差異反應的心理來源:接受犯罪心理測試的被測者攜帶著其所經歷的、所學習的所有東西。他們或者是信仰、或者是偏見和價值觀。所有這些東西都決定著被測者的反應方式、有關他自己和他人的觀點、以及對期望的拒絕或接受、尊重或貶損。這些東西及其許多其它東西與其生理掩飾無情地交織起來,以至于在所有情境中保持相當一致、十分穩定并能自我維持的人格結構。不管兩個人的背景如何相似,絕對沒有對任何兩個人都完全一樣的環境。即使成長于同一家庭、為同一父母所撫養的同卵雙胞胎也經歷著不同的世界,并形成相當不一樣的人格。

    因此,每個人都以不同方式帶給自己以獨特的經歷。不管他曾經如何誤讀,對他而言,他堅信的現實就是他真實的現實,他還據此做出反應。他遭受的拒絕越多,他獲得它的欲望越強。無論在或不在,他都期望它,發現它。在期望落空時,他按照他認為可以激發它的方式行動,以便實現它的預言,更徹底地強化他的信仰。與此相似,人越自我懷疑,他的所有努力以失敗而告終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自我認識不足,他可能低估每次成功,高估每次失敗。

    因此,一文不值的感受成為他的精神食糧。這一循環致使這樣的感受更加根深蒂固,以至于認為它的所有期望都不切合實際。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生理反應值是個體恐懼、內疚、沖突、憤怒與一般興奮程度,及其與情境相關的應激的函數。當測試既威脅到犯罪人又威脅到無辜者時,影響的幅度與犯罪心理測試人員操縱環境的方式直接相關。因此,他必須讓被測者明白其回答會得到精確的解釋。一旦做到這一點,無辜者可以較小恐懼地面對關鍵問題,相應地,生理敏感程度的規模就較小。與此直接相反,犯罪人表現出更大的恐懼并拼命掩飾,因此呈現出更高的反應程度。

    理解這一概念必須這樣假設,環境不間斷地用廣泛的刺激轟擊人們。十分明顯,既然全面注意所有這些線索是不可能的,人們只能有選擇地認識。為了發揮作用,事實上是為了生存,人們必須集中精力于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他專注什么不僅依賴于遺傳,還依賴于學習。一種刺激必須和許多其它的刺激競爭,鶴立雞群的刺激可能是新穎的、復雜的、突然的、強烈的或與人的需要相關的刺激。驅動或需要可以降低感覺閾限以至于使人們變得有選擇地感受特定刺激。滿足需要或降低驅動的對象被集中注意,而其它的則相對地被忽略。犯罪心理測試中的被測者積極避免謊言被戳穿,其注意牢牢釘在其準備欺騙的問題上。對無辜者而言,其主要問題是如何避免在他認為不該進行欺騙的問題上,以免被認定為不誠實而通不過犯罪心理測試。因此,無辜被測者的心理定勢不是集中在相關問題上。對有罪被測者來說,其心理定勢主要集中于相關問題,而不是其他問題上。因此,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特異生理反應反映的是心理定勢。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三)  

二、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科學認識

    通過回顧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內容的傳統認識,我們可以發現,在傳統的觀念中,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內容是測試時被測者的心理定勢,是一種即時的心理狀態;所測的有罪被測者和無辜被測者之間的生理差異來源于他們對相關問題的關注程度,換言之,對相關問題的關注程度是區分犯罪人和無辜者的心理根據。以準繩法(CQT)為代表的、犯罪心理測試的比較問題測試技術(測謊技術)就以這種認識作為其測試原理。在比較問題測試技術的研究人員和測試人員看來,犯罪心理測試的效度、正確性取決于激發被測者心理關注的刺激(提問的問題),區別犯罪人與無辜者的核心技術是對照問題的編制。因此,他們研究的重點是如何設計對照問題(一般稱為準繩問題),而他們受到的批判也來源于此。

    正是這些為懷疑犯罪心理測試科學性的有關人員留下了合理的懷疑空間,強化了他們對犯罪心理測試的錯誤認識。既然犯罪心理測試的核心技術是對照問題的編制,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是被測者在測試期間出現的心理狀態,而這些心理狀態肯定受到測試環境的影響,那么犯罪心理測試的科學性何在,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的客觀依據何在?科學地揭示犯罪心理測試原理,還犯罪心理測試原理本來的面目,回答人們對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合理質疑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心理學家的肩上。也正是心理學家的介入,犯罪心理測試原理才進入了科學認識時代,犯罪心理測試原理逐步為主流心理學所接受,犯罪心理測試技術開始進入輝煌。

    1.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科學認識的形成:1958年,美國明尼蘇達州醫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萊克肯(David T. Lykken)提出了一種新的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犯罪情景測試(GKT)。他不僅是提出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第一位心理學家,而且是開展犯罪心理測試研究的第一位心理學家。從此以后,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研究范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犯罪心理測試的對象開始由測試謊言轉變到測試記憶,而且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認識日臻完善,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內容開始形成科學、合理的認識。

    萊克肯教授指出,“罪犯和無辜,兩者之間心理上的重要差異,僅僅在于一個當犯罪發生時,他在現場,他知道那里發生了什么事,在他的心里裝著當時當地的景象,而一個無辜者,則對此一無所知。”“怎么能測出某人是否知情?所謂‘知情’,就是罪犯能識別處于犯罪有關的人、物和事。但是現在還沒有直接觀察識別的辦法,還沒有與眾不同‘識別反應’,如同沒有特殊的‘說謊反應’一樣。但是,當把與犯罪有關的人、物、事的實物或照片給被測人看,或者用言詞講給他聽時,可以預期,如系罪犯,能夠觸發一個較強的生理反應。而把與犯罪無關的人、物、事的實物或照片給罪犯看,或用言詞講給他聽時,觸發出來的生理反應,肯定比較弱。”

    20世紀80年代中期,Kleinmuntz、Saxe等心理學家開始用認知心理學解釋犯罪心理測試原理,認為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是一種對犯罪情景的認知,犯罪心理測試的測試人員所使用的實物或言詞是一種意在引發再認的刺激。當這種刺激屬于犯罪情景的真實描述或犯罪情景的真實狀態時,有罪的被測者會出現自主的認知喚醒,喚起對特定事件的認知。由此導致生理反應,而使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生理反應異常,進而表明被測者與犯罪事實存在一定關聯。

    幾乎與此同時,人們開始使用條件反射理論解釋犯罪心理測試原理,并且開始進入犯罪心理測試手冊。Abrams的犯罪心理測試手冊對這一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犯罪人在進行犯罪活動時,其必然經歷一些情景,做出某些動作。這些認知和運動必然伴隨一定的情緒體驗。盡管這些運動沒有經過反復的練習,這些認知沒有經過重復的學習,但由于它們屬于特殊事件,所以經歷一次便可以形成條件反射。在心理測試期間提及相關的情景或動作,犯罪人便會由于條件反射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從而增大犯罪心理測試所測試反應值,致使相應生理指標異常。由于這些強烈的反應值來源于情緒體驗,而且這些情緒體驗是犯罪情景的伴生物,所以這些異常的生理反應反映被測者有罪。

    心理學家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基本實現了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體系化,基本完整、全面地回答了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究竟是什么、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生理反應反映什么的問題。這一系統化、主流化的犯罪心理測試原理的理論便是定向反應理論(orienting response theory),或定向反應模型(orienting response model)。由于Ben-Shakhar和Furedy、 Lykken等人的定向反應理論及其研究為多道波譜的犯罪情景測試(GKT)提供了理論基礎,GKT測試被認為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有效的,因而被學術界接受。由于定向反應理論是一種與主流心理學相一致的理論,是一種科學的犯罪心理測試原理,人們也開始使用定向反應理論解釋以準繩法(CQT)為代表的刑事測謊理論。

    2.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的定向反應理論?巴甫洛夫發現,被選作條件刺激的刺激在啟動條件反射之前可以誘發指向刺激的定向注意反應,或定向反應(OR),而且,只有以這一方式吸引注意的刺激才可以用作條件刺激。巴甫洛夫原來將定向反應稱作探究或“他是什么”反射。定向反應包括改變姿態以至于感受器指向刺激之類的運動成分、皮膚電阻和心率的階段性改變之類的生理成分、注意集中到刺激事件的認知成分。近來,Williams等人使用功能磁共振技術(fMRI)研究了與是否誘發同步定向皮膚電反應的視覺刺激相連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潛在(有定向反應)重要刺激激活針對熟悉(沒有定向反應)刺激的不同機能網絡。Critchley等人也利用功能磁共振技術研究了大腦活動。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卷入情緒和注意的區域以不同的方式卷入邊緣皮膚電反應。他們認為,這一機能安排可以整合與有機體正在發生的情緒和注意狀態相應的適應性生理反應。

    可以誘發作為定向反應的生理變化的刺激需要具備新奇性和信號價值兩類特征。“信號價值”所描述的是構成信號的刺激的學習特征。相對于中性刺激,新穎刺激可以誘發更強烈的定向反應,對適應產生更強的抵抗。通過指導被試期望刺激、在出現特定刺激時指導被試活動及其通過經典條件反射,可以將中性刺激轉變成信號刺激。來自環境的感覺輸入類似于前述刺激的記憶表象,是額外的信號記憶表象。他們使用來自Tversky相似對照模型的特征匹配功能來完成這一對照。新奇性是刺激與附加其上的刺激之間的差異程度,重要性為刺激與儲存在記憶中的信號之間的相似程度。兩類特征都影響特征匹配的相似理論所預測的定向反應的泛化。

    Gati和Ben-Shakhar提出的模型極大地發展了定向反應理論,顯示了相似關系、刺激輸入和兩類記憶表象之間的運作如何通過新奇性和信號價值決定所誘發的定向反應的規模。與記憶的適當代表相對照,根據暫時區別將刺激輸入區分為新奇性,根據泛化和區分的結合將其區分為重要性。


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四)  

    對比刺激輸入獲得的有關刺激新奇性或重要性的診斷不是定向反應的唯一決定因素。那些既不是刺激的固有特征,亦非具體輸入的刺激特征也可以轉化成信息的新奇性和重要性。這些內容反映先前事件所建立的記憶內容與刺激之間的關系。對比過程通過確定感受到的事件和記憶中的先前事件之間的相似關系來調節它們之間的關系,賦予刺激一定程度的新奇性和重要性。定向反應和注意集中反映感覺到的事件與現行和過去表象之間的相似性。對比事件之間的相似程度是每類事件的特征的函數。鑒于相似方面可以根據記憶中的參照系對目標物進行分類(同一、泛化、辨別),所以它們是可以診斷的。描述正向或負向強化性質的特征具有特定類型,可以稱作動機特征。當刺激被定義為動機時,刺激被賦予重要性,成為信號。新奇性和重要性的賦予通過由下列內容構成的相當簡單的機制完成:

    其一,匹配功能的特征——比較操作;其二,事件具有的兩類特征——診斷和動機;其三、兩種神經模型或環境的記憶表象——⑴工作記憶:至少包含三種成分,空間視覺暫存器是努力保持和操縱那類內容的系統,負責視覺表象;音位或表達回路實現基于言語信息的功能。這兩個系統與長期(持久)記憶相連,受到中樞執行系統的注意控制系統的協調。⑵長期記憶:那些持久但可變地構成既往環境背景的儲存事件的表象。Schacter和Tulving將它分為各自獨立的語義記憶系統和情景記憶系統。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生理反應不僅受到測試期間被測者的心理狀態的影響,還受到記憶中的心理狀態的影響。換言之,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既包括傳統認識所看到的被測者的即時心理狀態,還包括既往心理狀態的記憶。正是記憶中的既往心理狀態的差異造成被測者被測到的生理反應不同,進而成為認定有罪和無辜,或相關和無關的根據。3?犯罪心理測試所測心理內容的分析:通過上述回顧,我們對造成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生理反應的心理因素有了比較全面、正確的認識。這不僅使我們對犯罪心理測試原理有了科學、正確的了解,還為我們解剖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生理反應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我們分析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為了闡述的方便,我們根據犯罪心理所測生理反應與犯罪之間的關系,或與測試目標之間的關系,將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生理反應區分為一般生理反應和特異生理反應。前者是所有接受犯罪心理測試的被測者都會產生的生理反應,后者是只有那些對所測內容具有記憶的被測者才會產生的生理反應。

    (1)一般生理反應所反映的心理內容:經歷過犯罪心理測試的人、觀看過犯罪心理測試的人都會看到,無論是誰,只要被佩戴上傳感器,相關記錄設備上馬上會出現生理反應的痕跡,并且出現相當可觀的反應值。這種生理反應是每個人都具有的,體現著被測者當時的生理代謝狀態,既受到被測者身體狀況(Pb)的影響,又受到被測者心理狀態(Mb)的影響,還受到測試環境(Hb)的影響。鑒于這是被測者的基本生理反應,其反應值一般被假定為相對零點,所以我們稱其為基礎反應(Rb)。我們還可以看到,被測者的基礎反應主要是被測者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和測試環境的函數,即Rb=f(Pb Mb Hb)。

    一旦我們提問一些諸如姓名、年齡之類的中性問題,被測者也會出現一定的生理反應變化,這些反應值反映的是被測者對新異刺激的定向反應。這些生理反應值主要受到被測者神經類型(Ns)、問題所涉及內容的新奇性(Nc)的影響。鑒于這些生理反應所反映的心理內容主要涉及被測者的探究心理,我們稱這些生理反應為探究反應(Rp)。探究反應主要是被測者神經類型和問題新穎性的函數,即Rp=f(Ns Nc)。

    CQT之類的犯罪心理測試技術還使用準繩問題,其他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有時也使用一些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一般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目的在于誘發一種高于探究反應的生理反應,以便更好地甄別無辜和有罪。因此,我們稱這類問題為刺激問題,由此引發的被測者生理反應為誘導反應(Rs)。誘導反應主要是被測者神經類型(Ns)和刺激問題涉及的內容的刺激性(Ec)的函數,即Rs=f(Ns Ec)。

     (2)特異生理反應所反映的心理內容:定向反應理論指出,犯罪心理測試所提問的問題的重要性與被測者長期記憶中的事件表象有關。長期記憶可以區分為語義記憶和情節記憶,它們分別記憶一般性、事實性、知識性和事件性、個體性、傳記性的內容。被測者聽到的言語問題或看到的實物展示與這些記憶內容發生關聯后,便會形成重要性特征,進而形成動機特征,致使工作記憶系統中的即時心理內容和記憶心理內容相互作用,產生強烈的特異性生理反應。這些特異生理反應主要取決于記憶中是否具有相關記憶、記憶強度、內容的重要性等因素。

    由于無辜的被測者沒有相關內容的記憶,所以他們沒有特異生理反應,即無辜者對目標問題的反應值等于一般反應值。而在無辜者之中,可能有些被測者知道一些犯罪情景,進而形成一定的記憶,便會出現一般知情反應(Rg)。一般知情反應主要受到被測者神經類型(Ns)、所知情的情景的重要性(Seg)和記憶清晰程度(Smg)的影響,即Rg=f(Ns Seg Smg)。由于一般知情往往是事后知情,或者犯罪人與自己沒有利害關系,所以其Smg或Seg的值很低。因此,一般知情反應不會太強烈。

    在知情者之中有一批人屬于涉案知情,或者親眼目睹犯罪經過,致使刻骨銘心,歷歷在目,記憶清晰程度幾乎可以與犯罪人相媲美;或者犯罪人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盡管事后知情,但所知情的情景具有可以與生死攸關同日而語的重要性。因此,往往伴隨有強烈的情感體驗。這又強化了記憶的強度。盡管涉案知情反應(Rk)與一般知情反應一樣,是被測者神經類型(Ns)、所知情的情景的重要性(Sek)和記憶清晰程度(Smk)的函數,即Rk=f(Ns Sek Smk),但由于Sek≥Seg,Smk≥Smg,所以可以推論,Rk>Rg,即涉案知情反應值高于一般知情反應值。

    至于那些犯罪人,因為犯罪是一個程序,很容易形成非陳述性記憶。這是一種具有自主性和反射性質的記憶,而且是一種永志不忘、記憶猶新的記憶。同時,犯罪人犯罪時不可避免地伴隨一定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必然強化其對犯罪情景的記憶。因此,犯罪情景的記憶清晰度(Smc)遠遠大于一般知情者。一般說來,犯罪是犯罪人的重要事件,犯罪活動對其一般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犯罪情景的重要性(Scc)是一般知情者所不可比擬的。所以,Smc>Smg, Scc>Seg。作為Smc和Scc的函數的作案反應(Rc)必然強于一般知情反應。

    對犯罪心理測試所測的心理內容的全面分析清楚地表明,被測者在測試期間的心理狀態不僅包括被測者對當時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而且包括被測者過去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而且,區別于犯罪相關與否的特異反應反映的是與犯罪相關的長期記憶,是記憶內容決定被測者測試反應的水平。因此,我們認為,犯罪心理測試實際上是犯罪記憶測試。而且,犯罪記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僅包括犯罪認知,還包括犯罪情感。這一科學認識不僅有利于分析犯罪心理測試結果,推斷犯罪心理測試結論,而且可以讓人們完整地了解犯罪心理測試結果所反映的心理內容,使人們正確地理解犯罪心理測試原理,進而把握犯罪心理測試結論的科學依據,消除對犯罪心理測試冤枉無辜的疑慮。

24

35

分享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 發表于 2022-4-5 20:50:3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7 14:20:0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10 07:38:5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11 08:06:2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24 22:05:05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 發表于 2022-5-2 08:26:05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 12:34:04
謝謝LZ
| 發表于 2022-5-2 12:35:03 發帖際遇
謝謝LZ
| 發表于 2022-5-24 07:37:4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