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普通心理學名詞解釋,轉載

樓主: 匿名 | 查看: 4998 | 回復: 46

匿名
發表于 2022-4-5 15:38:49 | 2022-9-17 12:45編輯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再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雙盲控制】在實驗中,主試者和被試者都不知道自變量是怎樣被控制的,這種實驗叫雙盲控制,它對排除實驗者的偏好有作用。
【知覺恒常性】知覺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圍內不隨知覺條件的改變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定特性的組織加工的過程。它是人們知覺客觀事物的一個重要的特性。
【感應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動或狀態的變化對外界的影響作出反應,以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能力。
【向性】植物的感應性明顯的表現在對單向環境刺激所引起的定向運動上,這種反應方式稱向性。
【本能行為】指物種典型的、遺傳的、刻板定型行為。
【反射】有機體借助神經系統對刺激作出規律性的反應。
【去極化】當神經纖維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興奮,興奮部位的膜外電位降低,膜內電位升高,于是膜內外的電位差減少,這種狀態稱為去極化。
【突觸】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方式是互相接觸,而無細胞質的溝通,其接觸的部位就稱為突觸。
【特異性傳入系統】每種感受器都有其特異的傳入徑路,以傳導感受器發放的神經沖動,并傳入大腦皮質的特定投射區,并產生特定的感覺。
【非特異性傳入系統】特異性傳入系統的神經束經過腦干時,都發出側支,與腦干網狀結構內的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系,然后經丘腦內側部彌散性地投射到大腦皮質的廣泛區域,不產生特定的感覺。
【生物反饋】運用操作條件反射原理,將體內的某一生理活動信息(如肌電活動、皮膚溫度、心率、血壓、腦電等)檢測出來,并對特定方向上的變化給予獎賞,以促進這一方向上的變化,達到對這一局部活動的控制。
我看的是黃老的心理學導論,關于他心理的生物基礎 這部分的概念解釋我覺得不怎么好組織語言啊,歡迎大家發揮一下!
第四章 心理的環境基礎
【群體人格】又稱眾數人格,是指每一種文化中人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亞文化】當在社會的某一群體中形成一種既包括民族的一些主文化特征,也包括某些獨特的文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時,這種群體文化就稱為亞文化。
【團體】也稱群體,是一些以共同的紐帶(如規范、規則、價值觀等)和利益(如共同目標)聯系起來的具有一定組織結構,在心理和行為上相互作用的人們的聚合體。
【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的交流。
【人際關系】指在一定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在思想上情感上的直接相互作用的關系。
【社會測量法】就是向團體中的每個成員提出針對某項活動的問題,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團體成員,然后,根據選擇結果用數字和圖來表示團體人際關系的方法。
【輿論】是指人們在共同關心的有爭議問題上的多數人意見的總和。它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
【風俗】是社會上自然形成的,多數人長期遵守的一種行為方式。具有自發性和持久性。
【時尚】人們一時崇尚的樣式,它的顯著特點就是反傳統性。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掌握社會經驗和行為規范成為社會的人,同時他也積極地反作用于社會環境的雙響過程。
【家庭氣氛】是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的相互關系中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和行為環境。
【角色】指某個人在特定的社會和團體中被該社會和團體所規定了的行為模式。角色學習包括:一、學習角色的權利和義務;二、學習角色的態度和感情。
【自我同一性】指確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這一過心理過程,其中包含“我”的持續性和統一性兩方面。是Erikson提出的一個術語。
另請大家解釋下“認同”呢
【感覺編碼】我們的神經系統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得感覺編碼。


思維:借助于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解釋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部聯系,并主要表現在概念的形成和問題解決的問題中。
表象:指當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通過高度結構化的聲音組合,通過書寫符號、手勢等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同時又是一種運用這種符號系統來交流的行為。
圖示:是知識的心理組織形式。它說明了一組信息在頭腦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預期的排列方式。
語言表征:是語言材料所負載的信息在頭腦中的存在方式。
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或內在動力。動機是一種心理過程,而不是心理活動的結果。
驅力:是指個體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種緊張狀態,它能激發和驅動個體行為以滿足需要,消除緊張,從而恢復機體的平衡狀態。
誘因:是指能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發和誘使個體朝向目標的作用。
意識:是有意識的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意識行動:受意識支配的行動。
沖突:由于在意識行動中人們常常具有兩個以上的目標,而這些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因而引起拉意識行動中的目標沖突或動機斗爭。
挫折:指個體的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是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也就是俗話說的碰釘子。



默許心向反應        acquiescence response set         

在問卷調查中,被試沒有看清題目而不假思索的作出“是”的反應傾向。
適應         adaption         

在一系列連續的刺激后神經反應性的降低。
上癮         addiction         

依賴藥物,當停止服藥時,會導致癥狀復發。
后像         afterimages         

當視覺刺激消失后仍殘留的視感覺。
注意         attention         

通常指從大量刺激中選擇某一刺激進行進一步加工。
喚醒         arousal         

生理上的覺醒階段,它包括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和身體的活動準備。
供選假設         alternative hypothesis         

觀察者開始提出的假設,通常認為變量間有差異或相關。
虛無假設         null hypothesis         

觀察者提出的要放棄的假設,通常認為變量間無差異或不相關。
分析內省         analytical introspection         

一種自我報告的方法,被試主要報告他們的個人經驗的特定方面。
語法缺失         agrammatism         

由于腦損傷而導致造句困難、遺漏重要詞語和詞尾的癥狀。
稱名失能癥         anomia         

由腦損傷而導致對物體和物體圖片無法命名的病癥
游動效應         autokinetic effect         

一種知覺錯覺,靜止的光點看起來會動的現象。
自動加工         automatic process         

加工過程非常快,無須心理能量,不受意識控制,不能避免的加工。
自主神經系統(AN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神經系統中控制身體內活動(如心跳)的部分,它通過肌肉和腺體起作用。
行為遺傳學         behaviour genetics         

關于遺傳對行為影響的研究,以研究雙生子和領養子為主。
行為療法         behaviour therapy         

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臨床治療方法。
患者中心療法         client-centred therapy         

由羅杰斯發展的心理治療方法,此方法多采用鼓勵的方法以促進患者的個人發展。
認知療法         cognitive therapy         

以改變非理性思想和信念為基礎的臨床治療方法。
領悟療法         insight-oriented therapies         

強調治療著重于患者對自己問題本質的了解。
心理動力學         psychodynamic         

包括所有強調無意識沖突和早期經歷的治療方法。
行為順從         behavioural compliance         

盡管態度或信念與別人不一致,但仍屈從于別人的行為方式。
順從         compliance         

在集體行為中,個體為了得到表揚和獎賞或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團體要求的行為。
從眾         conformity         

指個人根據準則和他人的期望行為。


表情:情緒和情感發生時總伴隨著某種外部表情,包括面部體態手勢及語言的變化,統稱為表情。
情緒調節: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中,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
能力:是一種心里特征,他是順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里條件,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從事活動的效率。
智商:也叫智力商數,常用iq表示,是根據一種智力測驗的作業成績所計算出的分數,他代表拉個體的智力年紀與實際年紀的關系。
個體差異:是只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因受到遺傳與環境交互影響使不同個體之間在身心特征上所顯示的彼此不同的現象。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拉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里品質。
氣質:表現在心里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里特征。
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1,感覺編碼-我們的神經系統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得感覺編碼。
2,差別閾限和差別感受性-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叫差別閾限;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例。
3,側抑制-是指相鄰的感受器之間能夠互相抑制的現象。
4,普肯耶現象-當人們從錐體視覺向棒體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短波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不同的變化。這種現象就叫普肯耶現象。
5,馬赫帶-指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常常在亮區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就是馬赫帶現象,馬赫帶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經網絡對視覺信息進行加工的結果。
6,后像-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個短暫時間,這種現象就叫后像。
7,閃光融合-斷續的閃光由于頻率增加,人們會得到融合的感覺,這種現象叫閃光融合。
8,視覺掩蔽-在某種時間條件下,當一個閃光出現在另一個閃光之后,這個閃光能影響到對前一個閃光的覺察,這種效應叫視覺掩蔽。
9,視敏度-指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

72

139

分享

| 發表于 2022-4-5 15:43:54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你發的百科我到現在都沒看完
| 發表于 2022-4-5 16:58:5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5 20:09:5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5 20:38:07
其他部分沒看完,只說第一眼看到的雙盲控制:主試和被試不知道的是被試的分組,也即被試被施加了怎樣的自變量這一點,上面這個用詞···
又翻了一下看到智商,只能說智齡式的智商分數只是其中較早較多的一種,雖然智商分數都和年齡有關但是并不是所有智力測試都直接表示智齡和實齡的關系啊喂
不是杠,是看到心理學的忍不住就帶著各種碎碎念來摻一腳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 發表于 2022-4-5 20:47:5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5 22:49:3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哇好誒,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6 06:40:3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6 20:10:4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4-6 22:28:2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234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