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盜竊案件偽裝現場的分析,轉載

樓主: 匿名 | 查看: 2176 | 回復: 26

匿名
發表于 2022-5-21 18:05:36 | 2022-9-17 12:39編輯 發帖際遇
一、盜竊案件偽裝現場的特點盜竊案件偽裝現場除具備盜竊案件現場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現場偽裝從容,設計周密盜竊案件偽裝現場的作案人熟悉內部情況,在熟悉的環境里,偽裝現場不僅方便、隱蔽,還能使作案人十分從容地按自己的設計虛構案情、布置現場。
(二)現場反?,F象多,室內的混亂現象有些做作,與案件的性質不相一致這是偽裝盜竊現場的典型特點,“想偷又怕當賊”,作案人的主導思想是矛盾的?,F場的現象必然相互矛盾,漏洞百出,顯得不正常,該留痕的不留痕,不該留痕的卻有痕。即使經過周密策劃,也會“百密一疏”,留下可供分析破案的蛛絲馬跡。
(三)預謀作案,盜竊目標準確由于作案人是有備而來,有備而去,因而對作案時機、使用工具、進出口、行走路線等考慮細致,準備周到,選擇恰當。對現場目標的亂撬、亂翻現象少,具備靜、準、熟的特點。

二、根據現場的種種矛盾來分析盜竊案件偽裝現場
(一)根據現場痕跡形成的先后順序的矛盾來分析任何事物的出現和形成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次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犯罪行為也是這樣。一般盜竊案件現場入口處的痕跡總是先于或突出于中心現場痕跡,表現為腳印、鞋印、泥水印、粉塵附著物等,前面留得深重,后面留得淺浮;前面留得突出,后面留得輕微。而在偽裝現場中,中心現場痕跡可能會先于入口處的痕跡,前面留得淺浮,后面留得深重;前面留得輕微,后面留得顯著。如某醫藥批發部被盜,現場門被撬開,會計辦公室桌子抽屜也被撬開?,F場勘查發現,桌子的被撬部位留有煤渣呈沙粒狀,門的被撬部位也留有煤渣呈粉塵狀,屋內有一煤爐,爐錐遺失。經比對,門與抽屜的被撬痕跡特征為同一工具錐狀物所留。根據以上的痕跡特征,分析所留煤渣呈沙粒狀是撬別工具附帶煤渣較多的表現,呈粉塵是撬別工具附帶煤渣較少的表現。桌子被撬的部位留有煤渣多于門的被撬部位留有的煤渣是作案人利用室內爐錐先撬開抽屜后撬門才實施了盜竊行為的結果,屬偽裝現象,說明作案人有和平進入現場的條件,破案結果確實如此。
(二)根據必然痕跡出現當與不當的矛盾來分析必然的痕跡是案件發生發展過程中按正常規律不可能顛倒、棄毀、變更、增長、減少、轉移的痕跡現象,必然痕跡的出現與周圍事物、時間、地點有不可分離的聯系。必然痕跡出現當與不當的矛盾是指現場上某些痕跡應當出現而沒出現,不應當出現而出現的矛盾情形。在現場上應當出現的痕跡而沒有出現,是不正常現象;不應當出現而出現,也是不正常現象。該留在哪里(如物體的某個特定位置)而沒有留在哪里,是現場上的不正?,F象;不該留在那里而又留在了那里,也是現場的不正常現象。痕跡在現場上不正?,F象的出現,沒有合理的根據予以解釋,就可能是偽裝現場的結果。如,某辦公室的一臺手提電腦被盜現場,房門大開,明鎖被拋在走廊上,室內一片零亂。經對被拋置在走廊上被撬壞的鎖體進行勘驗時發現,鎖鍵離出鍵槽,鍵槽及鍵槽內部的鎖舌卻完好無損。偵查人員感到可疑,進行現場實驗,實驗結果證明此類鍵鎖要撬出鎖糟,必然使鎖周圍的鎖體破裂,鎖鍵、鎖舌受損。而本案中鎖鍵打開鎖舌及其周圍鎖體損壞不大,是不正?,F象,應是偽裝的破壞痕跡。破案的結果證實確是如此。
(三)根據作用力大小的矛盾來分析作用力是痕跡形成的必備要素之一。作用力決定于作案人破壞現場上某種物體用力應需的程度,作用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后承受客體上留下的痕跡的深淺、面積的大小及對物品損毀的程度相適應。如,用力過大,勞而無功,作案人不會去做無用的功;用力過小破壞不了侵害目標的障礙,作案人達不到侵害目的,也不會輕易放過。作用力過大或過小的現象都不是作案人所追求的,相反地卻可能是作案人偽裝偽造現場的結果,表現為作案人在實施作案過程中該作用力大卻作用力小,該作用力小反而作用力大的不協調情況,從而為案件的定性提供一定的條件。
(四)根據痕跡形成的方向角度互不吻合的矛盾來分析痕跡產生后遺留在承受客體上痕跡所表現的方向、角度、上下、左右、向里、向外和案件發生發展過程中外力作用的方向、角度原則上應該相互一致、完全吻合,這是痕跡方向、角度形成的必然規律。遺留在物體上的方向角度和案件發生過程中應該遺留的方向角度不一致,這就形成矛盾,是偽裝現場的結果。
(五)根據痕跡狀態形式上表明的條件與痕跡狀態應當構成的條件的矛盾來分析痕跡狀態是作案人作案后現場上的客觀存在,痕跡狀態形式上表明的條件是現場上痕跡狀態表面上表現出的與某種事物相聯系或達到某種程度、某種狀態的情形。痕跡狀態應當構成的條件是某種犯罪行為,其作案后現場上痕跡狀態必然表現出與某種特定事物相聯系,達到某種程度,某種狀態的情形。兩者相互同一,也相互矛盾。作案人對現場上的痕跡狀態不進行偽裝、偽造和破壞,現場遺留的痕跡狀態應當構成的條件與痕跡狀態形式上表明的條件本質上就是一回事,總體上是相互同一,互不矛盾,可以解釋的;作案人為了逃避偵察、轉移視線,故意偽裝,偽造現場,試圖用痕跡狀態表明的條件掩蓋痕跡狀態應當構成的條件,這就出現了痕跡狀態表明的條件與痕跡狀態形式上應當構成的條件相互矛盾,互不同一。偵查工作中認識這種矛盾,揭露這種矛盾,可以成為我們揭露偽裝現場,識別內盜、內外勾結、監守自盜的有效途徑。
(六)根據挖墻打洞,洞口內大外小的矛盾來分析挖墻打洞入室盜竊多發生在農村,因為農村住房大多是磚瓦泥土結構,墻壁結構比較松散,易打洞。況且農村的夜晚行人稀少,打洞時不易被發現。挖墻打洞,隨著洞口加深,且也越來越受到墻壁的限制,使洞口逐漸縮小。打通后呈喇叭狀,外大內小,并且在始端的地面上磚土渣明顯地多于終端地面上的磚土渣,如果在現場上,洞口內側的口大于外側且內側地面上的磚土渣多于外側,就應當考慮是偽裝的現場。
(七)根據現場出入口小與被盜物品大的矛盾來分析作案人為達到作案目的,在現場的墻上、房頂上、門板上或是窗戶上挖墻打洞撬別門窗,其形成的洞口總要大于或等于被盜物品的大小,才能使被盜物品通過。但是在某些偽裝偽造案件的現場上就出現被盜物品的體積外徑大于洞口內徑的現象,這就是明顯偽裝現場的結果。
(八)根據因破壞后而分離的物體被拋置的地點范圍應當與不應當的矛盾來分析現場上某些物體被破壞,其破壞后分離出來的某些物體拋置的地點和范圍是有一定規律的,不符合這種應當遵循的規律,極大可能是偽裝偽造現場。如:假如是用鐵錘等鑿洞入室盜竊,那么所被破壞的泥墻分離出來的泥土石沙是有一定范圍的,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可能是偽裝現場。
(九)根據犯罪行為與犯罪目的的矛盾來分析作案人實施犯罪行為與其犯罪目的應該是一致的。盜竊案件中,作案人的目的是為了非法占有公私財產,那么,與目的相應的行為是盡可能地盜走現場上全部的財物。如果出現矛盾,則現場有可能偽裝。如某汽車修理廠收費室被盜,保險柜完好無損,保檢柜大抽屜里20000元現金被盜,小抽屜也被拉開,里面書下壓著的8000多元大面值現金卻絲毫未動,這就不符合盜竊案件的行為與目的的一致性,結合其他痕跡分析,有可能是偽裝現場。
(十)根據現場痕跡多與少的矛盾來分析一般作案人進入現場首先選擇重點侵害目標,如先找有無保險柜,哪里有會計桌等。作案人一旦找到重點部位,便會在此部位上下功夫,所以必然要留下較多的痕跡;而在非重點部位則會一觸而過,相應留下的痕跡也較少。但是偽裝現場與此恰恰相反,為了轉移偵查視線,作案人往往會在非重點部位上留下一些痕跡,而在所選擇的侵犯目標上盡量少留痕跡。

三、結合現場犯罪心理“痕跡”進行分析
這里所提出的現場犯罪心理“痕跡”,是指盜竊犯罪現場直接或間接反映盜竊作案人偽裝現場的內在心理的客觀跡象。
因為不論盜竊作案人多么狡猾,他畢竟是在偷偷摸摸做壞事,心理必然緊張慌亂,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不可避免地將其偽裝現場的心理“痕跡”留在現場。
盜竊犯罪現場反映出的盜竊作案人偽裝現場的心理“痕跡”是客觀存在的,它通過盜竊犯罪現場所呈現的“反?!臂E象表現出來,并且能夠為我所用。
偽裝現場所反映出盜竊作案人偽裝現場的現場心理“痕跡”,主要表現于犯罪現場上痕跡的先后、有無、新舊、大小、高低等矛盾現象。
我們根據這些現象,深入細致地研究盜竊作案人作案時的復雜心理,客觀地分析作案人制造假象的真正意圖,透過其犯罪心理“痕跡”,也可以揭露其偽裝盜竊現場的犯罪行為。
如:某會計的辦公桌被盜,抽屜被撬,抽屜上被撬的鎖扣撬落,勘驗鎖扣發現,鎖扣上只留下輕微的撬痕,此撬痕根本不能撬掉鎖扣,造成鎖扣脫落根本不是撬之所為。
根據現場痕跡的矛盾,推測可能是會計監守自盜,舍不得把自己的新辦公桌撬壞,故先將固定鎖扣的螺絲擰松動,輕輕一撬鎖扣脫落,只在抽屜面上留下有輕微的痕跡,偵查結果的確如此,這就反映了作案人的現場心理“痕跡”。
四、利用工具痕跡分析內盜和外盜的偽裝常識告訴我們,進出室內現場大都有門窗的阻檔,使得作案人不能輕易進入,他們必須借助工具對門窗進行破壞,或者打墻洞或地洞鉆入。
又由于內外部人員作案的區別及其犯罪時的心態不同,因此,圍繞現場進出口工具痕跡的偽裝,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情況是外部人員作案對進出口工具痕跡的偽裝,另一種情況是內部人員作案對進出口工具痕跡的偽裝。
外部人員作案對已破壞的現場進出口及其形成的工具痕跡往往采取偽裝掩蓋的方法,對被破壞的客體盡力進行修復和彌補,使其達到或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并不想讓人看出這里曾經是作案的進出口,或根本不想讓人在短時間內發現此處被盜。
如有一作案人從窗戶的外部起掉一塊玻璃鉆入室內進行盜竊,作案后又將玻璃裝上,并用自身攜帶的工具和玻璃泥將玻璃重新封上,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好如初,致使此盜竊案長達半個月沒有被發現,甚至當最初發現物品被盜時還被誤認為是內部人員作案。
還有的作案人極其狡猾,本來是外部人作案,為了逃避打擊,極力偽裝和掩蓋工具痕跡,造成內部人作案的假象,從而將視線引向他人。
如一作案人用螺絲刀捅開了一戶剛剛油漆過的門的碰鎖,盜走了該戶的三張存折,作案人剛要關門逃走,見地面上還放著沒有用完的漆碗,漆碗里還有一把刷子,作案人又看到剛才捅鎖時在門框上形成的工具痕跡,于是便拿起漆碗和刷子,將有痕跡的地方重新刷了幾遍,之后放下漆碗和刷子關門逃走。
由于該戶戶主油漆完門窗嫌漆味太大,故一個多星期也沒在家住,對丟失的存折一直沒有留意,一直到搬回家住幾天之后才發現三張存折丟失。
一開始還認為是夫妻雙方感情不甚融洽而內盜,直至報案后現場勘查人員仔細勘驗了門鎖和門框,才將事情搞清,后因盜竊該戶的作案人又有其他犯罪被逮捕,才供出了該起案件的作案經過。
內部人員作案,進入犯罪現場一般無須大動干戈。
由于案犯大都持有鑰匙,或事先在門窗或鎖具上作好手腳,故根本無須對現場進行大的破壞,門窗等障礙物對于他們來說如同虛設。
也正是由于這方面的緣故,反而使案犯心虛,害怕他人懷疑到自己或推斷是內部人作案,因此往往在犯罪得逞后故意撬壓門窗鎖吊、打壞玻璃,極力制造外部人作案的假象,逃避打擊。
如某單位會計室被盜,丟失現金5000余元,現場上保險柜被撬,房屋窗子上的玻璃被打碎,有較明顯的作案人出入口,乍看起來像是外部人作案,并且該案還是會計室的某工作人員首先報的案。
但經現場勘查,窗戶上的玻璃碎片大部分落在了窗戶外面,而在現場又找不到其他入口,這引起了偵查人員的懷疑,認為很有可能是內部人員作案偽裝的犯罪現場出入口。
為了證實這一點,現場勘查人員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工作,將室內室外的一片片玻璃碎片分別提取,并復原組織在一起,發現擊碎玻璃的第一個動作確實是在室內進行的,因為第一次擊碎的玻璃片都落在了室外。
故由此斷定該案是內部人作案后偽裝的犯罪現場出入口,最后終于從內部人員中抓獲了作案人,作案人就是報案人。
綜上所述,雖然盜竊案件現場很復雜,而且偽裝現場的情況更復雜。
但是,只要綜合運用盜竊犯罪現場各方面的特征,充分發揮刑事技術在偵查破案中的獨特作用,認真分析研究偽裝盜竊現場的各種情況,掌握偽裝現場的規律和辨別方法,善于發現各種反?,F象,分析矛盾之處,結合調查訪問及偽裝現場心理“痕跡”,進行去偽存真的分析,抓住各類盜竊作案人在現場上留下的漏洞和破綻,還原出案件的本來面目,從而就能提高盜竊案件的破案率。

13

34

分享

| 發表于 2022-5-21 18:06:30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1 18:06:48
好長,先收藏了在慢慢看
| 發表于 2022-5-21 18:10:1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1 20:22:11 | 來自小霸王手機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2 10:13:42 | 來自小霸王手機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3 11:08:43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6 22:27:1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2-5-26 22:40:4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ω`?),希望用到
| 發表于 2022-5-29 18:51:5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