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轉載】毒蛇
回復
【轉載】毒蛇
樓主:
186277
|
查看:
1359
|
回復:
32
查看:
1359
|
回復:
32
[知識科普]
【轉載】毒蛇
簡潔模式
186277
發表于 2022-6-18 20:30:37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毒蛇是美麗的動物。它們的唾液通常從尖牙射出,用來麻痹敵人。人們一般認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應作用,而飲用毒液則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前提是口腔內沒有創口)。白唇竹葉青,體長60-75厘米,尾長14-18厘米,體重約600克。頭呈三角形,腹面為淡黃綠色,各腹鱗的后緣為淡白色,尾端呈焦紅色。有毒的蛇,頭部多為三角形,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咬人或動物時,毒液從毒牙流出使被咬的人或動物中毒。蝮蛇、白花蛇等就是毒蛇。毒液可供醫藥用。
蛇是非常神秘的動物。在山上、樹林里、田野中,甚至在水里,都能看到它們。但不論在哪里,蛇的出現都會吸引人們圍觀,尤其是小孩子們,更是興奮萬分。不僅喜歡蛇的人要飽覽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帶著復雜的恐懼心情遠遠地瞧著它。在人們心目中,蛇總有幾分誘惑力。蛇屬爬行綱蛇目,冷血動物,大多數無毒。現在還能在野外見到的毒蛇有竹葉青、原矛頭蝮(烙鐵頭)、尖吻蝮(五步蛇)、銀環蛇、眼鏡蛇等。 眼鏡蛇分布在我國云南、貴海南、江西、西zang、湖南等地,特征較為明顯,各類介紹它們的資料也較多。竹葉青有“美女蛇”之稱,極具觀賞性。體長60~100 cm,顯著特征是頭背都是小鱗片,通體綠色,體側有白色縱線,眼睛紅色、黃色或者綠色,尾背及尾尖焦紅色。竹葉青喜歡棲息于山區陰濕溪邊,雜草灌木叢和竹林中。由于綠的體色和善于纏繞的尾巴,很適應樹上生活,它們常吊掛或攀繞在溪邊的樹枝或竹枝上,體色與棲息環境均為綠色,極不容易被發現。有時也盤踞在石頭上。晝夜均活動,夜間更為頻繁。竹葉青是常見的毒蛇,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的排毒液量為28mg左右。捕食鳥、蛙、鼠類,有冬眠習性。冬眠期由大雪至驚蟄,5月份出洞。為卵胎生,剛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傷人。鐵頭,四川有些地方形象地稱為“筍殼斑”,現在較為稀少。顯著特征為頭呈三角形,上顎骨短而高,附生一對彎曲的毒牙,閉嘴時平臥口內,隨同張口而豎立。體背面為棕褐色,在背中央線兩側有并列的暗褐色紋斑,左右相連而成鏈狀,在該紋斑下面還有不規則的小斑紋,腹部為灰褐色,有許多斑點。棲息于山區森林、丘陵地帶,在通風涼爽或陰暗處,喜歡夜里出來活動。捕食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蛙、蜥蜴、鳥等。
對于喜歡野外活動的人,需要提防的危險動植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毒蛇很少主動攻擊人,大多時候,由于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毒蛇身體時,它才咬人。不幸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要驚惶失措地奔跑,傷口部位盡可能放低,保持局部的相對固定,以減慢蛇毒的吸收;用繩子、布帶、稻草等,在傷口上方幾厘米處結扎,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用清水、冷開水或肥皂水迅速沖洗傷口,同時立即去附近醫院治療。當然,我們首先必須清楚的是,野外無毒蛇占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如果這時正好一個人在野外,就真的很危險了。即便是被有毒的蛇咬傷,也因為多種因素的關系,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之中,也只有個別人中毒癥狀比較嚴重,有生命危險。
種群分布
分布在海南、云南、重慶、四川、貴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廣東、甘肅、廣西、福建;國外見于尼泊爾、越南等地。全世界3000種毒蛇中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在美國約有25種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緬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在美國雖然每年大約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傷,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數為兒童,老年人,某些宗教派中耍弄毒蛇的教徒和未治或治療不力者。大多數是被響尾蛇咬傷而且幾乎所有死亡者均被響尾蛇咬傷所致。被其它毒蛇咬傷的大多為銅頭蛇和少數的棉口蛇(一種水中的噬魚蛇)。珊瑚蛇占所有蛇咬傷的<1%。每年被動物園,學校,養蛇場,業余和職業養蛇者所收養的進口蛇咬傷約100例,多數被咬者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發生于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惱怒的時候,咬傷的部位以四肢為最常見。
蛇毒物理學
蛇毒是復雜的物質,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雖然酶起著重要作用,但一些更重要的蛇毒可能是分子量較小的多肽。大多數蛇毒成分似乎與受害者多種生理受體部位結合,因此武斷地將蛇毒分為"神經毒素","血液毒素"和"心臟毒素"是膚淺的,可能導致臨床判斷的錯誤。
大多數北美頰窩毒蛇(響尾蛇)的蛇毒所含的毒性蛋白成分可引起局部和全身作用。這些作用可引起局部組織損害,血管損傷,溶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樣(去纖維蛋白)綜合征(見下文)和肺,心,腎及神經病變。響尾蛇蛇毒可改變毛細血管通透性,進而使電解質,膠體和紅細胞通過血管壁外溢到被咬部位和其它器官(如肺,腎,心以及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起初為水腫,低白蛋白血癥和血液濃縮。后來,血液和體液集中到微循環而導致休克,低血壓和乳酸性酸血癥(lacticacidemia)。有效循環血容量下降可增加心臟和腎臟衰竭。在嚴重響尾蛇咬傷的病例,可見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20000/μl)或同時伴有其它凝血障礙。蛇毒引起的血管內凝血可激發去纖維蛋白綜合征,而導致嘔血,血尿和內出血。腎臟衰竭可能繼發于低血壓,溶血或血管內彌散性凝血樣綜合征的嚴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某些嚴重響尾蛇咬傷者可見蛋白尿,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大多數北美頰窩毒蛇的蛇毒僅引起輕微的神經肌肉傳導改變,而莫哈維和東部菱背響尾蛇的蛇毒可引起嚴重的神經損害。
珊瑚蛇(眼鏡蛇)的蛇毒主要含有神經毒成分,可引起神經肌肉傳導阻滯。由于缺乏明顯的蛋白溶解酶活性,所以在咬傷部位的癥狀及體征輕微。
毒蛇的牙齒呈中空結構,允許其存儲毒液。捕獵時。它們將毒液噴出,攻擊獵物。毒蛇的毒液由毒腺分泌,注入尖牙,下顎上的牙齒較小,用于咬住獵物。毒蛇的尖牙有的固定不動,有的可以豎起,意味著一些毒蛇直到準備攻擊獵物時才豎起尖牙。
癥狀
蛇的類別大多數頰窩毒蛇咬傷的局部癥狀和體征是咬傷部位及鄰近組織立即出現明顯的灼痛,水腫(通常在10分鐘內,很少超過30分鐘)以及紅斑和瘀斑。若不治療,水腫發展迅速并可在數小時內累及整個肢體。可出現區域性淋巴管炎和腫大觸痛的淋巴結并伴有受傷部位表面的體溫升高。在中等度或嚴重響尾蛇咬傷時,瘀斑常見,在咬傷后3~6小時內出現于咬傷的部位。被東方及西方菱背響尾蛇和大草原,太平洋及樹林響尾蛇咬傷后,大多數都十分嚴重;而被銅頭蛇和莫哈維響尾蛇咬傷后則不嚴重。皮膚可出現緊繃,變色;8小時內通常在被咬部位出現皰疹并常可出血。這些變化通常是表淺的,因為北美響尾蛇咬傷僅局限于皮膚和皮下組織。若不治療,咬傷處的周圍壞死常見,并且周圍的表淺血管可有血栓形成。大多數蛇毒作用的高峰出現于咬傷后4天之內。
全身性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出汗,發熱,全身乏力虛弱,感覺異常,肌肉自發性收縮,精神狀態改變,低血和休克。響尾蛇咬傷者可有橡膠味,薄荷味和金屬味。莫哈維響尾蛇咬傷可引起呼吸抑制。響尾蛇蛇毒中毒可引起范圍廣泛的凝血異常,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按國際正常化比率測定)或部分凝血致活酶激活時間(aPTT)延長,血小板減少,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升高或上述變化共同存在的類似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去纖維蛋白)的綜合征。出血可發生于被咬部位或粘膜,可見嘔血,黑糞和血尿。大多數病例,血細胞比容明顯上升是繼發于血液濃縮的早期現象,后來可因補液和凝血障礙所致的失血而可使血細胞比容下降。在嚴重病例,溶血可使血細胞比容迅速下降。珊瑚蛇咬傷時,疼痛和腫脹輕微或缺如,并且常常是短暫的。全身癥狀可延遲到8~24小時,創口周圍常有感覺異常,數小時內肢體乏力明顯。病人可有明顯的虛弱和嗜睡,感覺可有變化,包括欣快感和倦睡。顱神經麻痹也可出現,包括上瞼下垂,復視,視力模糊,發音障礙和吞咽困難及多涎。接著可出現呼吸窘迫和肌肉搐搦。一旦珊瑚蛇蛇毒中毒的神經效應出現,抗蛇毒素很難使之逆轉,盡管給予治療仍可持續3-6日,不治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蛇毒中毒的程度蛇咬傷中毒的嚴重程度取決于蛇的大小和種類,注入蛇毒的數量,傷口的數目,咬傷的部位和深度(例如頭部和軀體咬傷比肢體咬傷嚴重),被咬者的年齡,體重和健康狀況,咬傷和開始治療之間的時間和被咬者對蛇毒的易感(反應)性。
在文獻上有時將蛇毒中毒用數字分等級,但根據局部變化,全身癥狀和體征,凝血參數和其它實驗檢查結果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較為實用。蛇毒中毒的分級應按最嚴重的癥狀或體征或實驗檢查結果來分,蛇毒中毒可從輕度很快發展為重度,因此必須連續重新評估。毒蛇牙印牙印可提示侵犯毒蛇的種類,但不能作為陽性鑒定。按蛇的頜骨解剖為基礎的典型牙印模式,在現場是不被發現的。響尾蛇可留下1或2個牙印或咬傷和其它牙齒標志;單個牙印很常見。無毒蛇咬傷通常有多個牙印。
中國的毒蛇有40余種,多分布于長江以南的廣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質可分為: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類。
金環蛇、銀環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經毒。蝰蛇、尖吻腹、
竹葉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鏡蛇、眼鏡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歡野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對野外危險,特別是動植物造成的危險往往估計不足,這些危險,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每個野外活動的人正確且全面地認識毒蛇和了解蛇傷防治非常必要。
如何避免
1、遠足時要避開人跡罕至的草叢、密林等,可以帶上軟質的長棍或竹竿,邊走邊打一打路邊的草叢,蛇會迅速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另外,走進草叢前要穿上長褲和膠鞋,扎緊褲口,防止蛇的攻擊。
2、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最好不要在有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尤其是洪水過后的幾天內,不宜進入群山峻嶺,此時是毒蛇游動最頻繁的時間段。
蝰蛇
3、在翻轉石塊、采摘野果前要小心觀察,使用竹竿等敲打,這是由于一些蛇類經常棲息于樹上(比如竹葉青),其身體顏色多與樹干相近,稍一疏忽,就會被它咬傷。
4、盡量避免在草叢里休息,露營時,在帳篷周圍撒雄黃、石灰粉或水浸濕了的煙葉,然后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清晨收拾地席或帳篷時,要小心查看,有可能可愛的蛇昨晚與你同眠。
5、見到毒蛇后要保持鎮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或奔跑,應緩慢繞行或退后,沒有十足把握千萬不要發起攻擊,一旦被蛇追逐,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要跑出“之”字型路線。
6、蛇討厭風油精。到野外遠足時最好帶上一些,另外,治療面較廣的蛇傷藥,也要帶上一些。
辨別
蛇類有毒蛇和無毒蛇之分,能夠辨別毒蛇和無毒蛇,這對捕捉蛇類時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比如一個捕蛇技術還不過硬的人發現一條蛇,如果辨認出確實是無毒蛇,便可立即用徒手方法去捕捉,即使沒有捉好被咬一口,也無關緊要。若是辨別時認出是毒蛇,特別是劇毒蛇,那么無論如何都不能用徒手方法去捕捉,一定要利用捕蛇工具去捕捉。真正有經驗的人,只要瞟一眼蛇的外表或一小段就能辨別出是毒蛇還是無毒蛇。怎樣辨別呢?先從外表形態,然后從生態狀況,最后從毒牙構造等方面去辨別。當然,從外表、形態等方面去辨別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辨別毒牙的有無,才是最準確的方法。
1.從蛇的頭部形狀來辨別: 毒蛇的頭部一般多呈三角形,如五步蛇、龜殼花蛇等。但也有少數的毒蛇如銀環蛇的頭部呈橢圓形。
無毒蛇的頭部一般呈橢圓形,如烏梢蛇、灰鼠蛇等。但也有少數的無毒蛇如頓核蛇的頭部呈三角形的。
2從蛇的全身斑紋顏色鮮明與否來辨別: 毒蛇體背斑紋的顏色一般比較鮮明,如五步蛇、銀環蛇等。但也有極少數毒蛇體背斑紋的顏色不鮮明,如白腹眼鏡蛇就是全身灰色,一點斑紋都沒有。
無毒蛇的體背斑紋顏色一般不鮮明,如烏梢蛇、翠青蛇等。但也有極少數無毒蛇體背斑紋的顏色很鮮明,如火赤鏈蛇的全身各有。80多個明顯的紅、黑環斑交錯了體背反兩側,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毒蛇。
3.從蛇的尾部長短粗細來辨別: 毒蛇的尾部一般粗而短,但由肛門向后突然變細,如峽蛇、眼鏡蛇等。但也有極少數毒蛇的尾部細而長,如銀環蛇。
無毒蛇的尾部一般細而長,由肛門向后慢慢變細,如灰鼠蛇、翠青蛇等。但也有極少數無毒蛇的尾部粗而短,如漁游蛇。
4.從蛇的生態來辨別: 毒蛇發現人后,一般不逃跑,或逃跑時爬行的速度不快;盤卷著休息,或睡覺時,頭部多插到腹面皮膚下面(五步蛇除外)。驚動后速度起身,爬行的速度極快,如烏梢蛇、王錦蛇等。
5.從接觸蛇作的感覺來辨別: 當徒手捕捉時,一接觸毒蛇便馬上感覺到其身體柔軟,如眼鏡蛇、銀環蛇等。當一接觸到無毒蛇時,立即感到其身體強硬,如灰鼠蛇、火赤鏈蛇等。
6.最根本的區別: 毒蛇有毒牙和毒腺,無毒蛇則沒有。
認識誤區
誤區一
小蛇不毒
雖然一般情況下被大蛇咬傷癥狀更嚴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媽媽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頻繁,咬人時注毒量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剛剛孵化的小蛇較少捕食,因此咬人時注毒量相對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人兇狠。許多養蛇專業戶甚至蛇類專家都吃過這個教訓。
另外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強弱也不同,如銀環蛇的個頭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卻極強。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這樣的場面:幾個男生拿著大棒石頭追打一只拚命逃竄的小蛇。應該知道,這也不僅僅是好玩。況且,蛇類本身是對人類極其有益的一種動物,我們應該盡量保護野外的每一種生物。
誤區二
被蛇咬過,但是幾十分鐘內沒有不適感,那一定是無毒蛇了這是極其常見的認識謬誤,甚至在許多網頁的“野外教室”欄中也有類似誤人子弟的地方。實際上,有些毒蛇咬傷后的癥狀要經過1到4小時才能顯現出來。比如1997年福建附一醫院就收治了一個8歲大的小孩,他被銀環蛇咬傷后4小時才出現癥狀,耽誤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后來經各方全力搶救,仍然昏迷了一個多星期才蘇醒。醫院收治的這類蛇傷病人不在少數!
誤區三
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須清楚的是,野外無毒蛇占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即便是有毒蛇咬傷,大多數也因為多種因素的關系,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癥狀比較嚴重,個別人有生命危險。
生活習性
蛇是變溫動物,它的活動與外界氣溫有密切聯系,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最高時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另外這幾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將大范圍的蛇洞淹沒,也會造成陸地上無家可歸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過后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蛇種不同,活動規律也不同,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
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要穿長褲,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
毒蛇怕人,受驚后會迅速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大多由于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毒蛇身體時,它才咬人。因此,在適于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時,提高警惕,并做適當的防護,許多蛇傷是可以避免的。
形態特征
毒蛇嘴的前面有堅牙,還有一些蛇的堅牙位于后方。毒牙在前面的毒蛇I有長而凹陷I的堅牙。大班毒蛇、海蛇、眼鏡蛇和非洲樹蛇的堅牙都是響尾蛇的卡嗒卡嗒聲其實是尾巴端部鱗片發出的聲音。當受到威脅時,蛇通過振動尾巴發出卡嗒聲,給捕食者警告,阻止它們的進攻。造成致命的威脅。東南亞的國王眼鏡蛇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能長到6米多。在印度,眼鏡蛇每年殺死7000多人。一條國王眼鏡蛇的毒液能在4個小時內殺死一頭大象[2]。
對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區別。只有正確識別毒蛇,才能進行對癥防治。
1.毒蛇的標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態,可以分為溝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額骨著生的位置,可分為前
毒牙和后毒牙。但是這種鑒別在應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種方法是從蛇的外形和色斑上來鑒別。
2.背面黑色,有許多白橫紋:銀環蛇。分布長江以南,受驚時逃跑,但太近時會張口咬人。咬傷多見。傷口不腫、不痛,數小時后全身癱瘓,呼吸停止。
3.背面黑色,有許多黃橫紋:金環蛇。分布長江以南。其余類似銀環蛇。
4.通身棕褐色為主,頭大,三角形:蝮蛇。分布全國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米的麗江雪山上。受驚時多逃跑,不主動襲擊。癥狀發病兇,全身出血,傷口劇痛、組織壞死。
毒蛇
5.通身棕褐色為主,頭大,三角形,鼻子上翹(看上去像叼個煙頭):尖吻蝮(有些地方叫五步蛇,七步蛇)兇狠,主動襲擊,癥狀發病兇,全身出血,傷口劇痛、組織壞死。
6.通身棕褐色為主,頭三角形略長:蝰蛇。受驚時,能長時間對峙。癥狀類似五步蛇。
7.通身綠色為主:竹葉青。分布我國南部,長江流域,受驚時逃跑。咬傷癥狀相對較輕。
8.通身黑色為主,豎起,扁頸:眼鏡蛇。分布我國長江以南,性情兇猛,能長時間對峙,噴射毒液,但不主動襲擊人。咬傷癥狀為傷口組織壞死,胸悶,高熱,呼吸困難。
9.通身黑褐色為主,豎起,扁頸:眼鏡王蛇。分布我國南方。性情兇猛,為毒蛇中體型最大的。主動襲擊,緊咬不放。癥狀為發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這類蛇咬傷,除積極搶救外,還要祈禱好的運氣。
10.被各類毒蛇咬傷的中毒特征——
神經毒類:銀環蛇、金環蛇的蛇毒屬于此類。中毒表現主要為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局部可無什么特殊表現。中毒過程特點是,通常要經過一段潛伏期,一般約在咬傷后1~4小時左右才出現全身中毒癥狀,但一旦發作,就急劇發展,并難以控制。嚴重者昏迷,呼吸停止,但此時心跳及血壓尚好,若堅持人工呼吸,便有搶救希望。
血液循環毒類:五步蛇、竹葉青、蝰蛇蛇毒屬于此類。中毒表現復雜,主要是血液循環系統的損害。中毒特點是潛伏期短,病勢發展快,局部壞死潰爛,傷口大量出血,甚至七竅流血。固有椅宀街濾烙的說法,但實際上只要及時搶救,數小時之內送往就近醫院,仍可以治愈。
混合毒類:蝮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屬于此類。中毒表現既有神經毒,又有血循環毒。中毒特點主要是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所以即使進行人工呼吸也難以搶救。其中以眼鏡王蛇咬傷引起死亡的危險性比較大,死亡大多發生在咬傷后幾分鐘到2小時內。閩北有一個村,因為知道抓眼鏡蛇能致富,全村男女都上山抓蛇,因此每年都有被眼鏡王蛇咬死的人。被眼鏡蛇咬傷若處理及時、救治得當,度過48小時危險期,一般均能治愈。
8
12
分享
173849
0
|
發表于 2022-6-19 23:04:24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60239
0
|
發表于 2022-6-19 23:09:12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原來還可以水動物,學到了!
74088
0
|
發表于 2022-6-20 00:25:54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15981
0
|
發表于 2022-6-20 03:46:03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71383
0
|
發表于 2022-6-20 09:25:39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45657
0
|
發表于 2022-6-20 12:42:53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64175
0
|
發表于 2022-6-20 12:44:2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77449
0
|
發表于 2022-6-20 12:44:38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用蛇毒毒毒蛇毒蛇會被蛇毒毒死嗎
175744
0
|
發表于 2022-6-20 22:12:04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
2
/ 2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