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怎樣培養直覺能力
回復
怎樣培養直覺能力
樓主:
8842
|
查看:
4526
|
回復:
9
查看:
4526
|
回復:
9
[大腦開發]
怎樣培養直覺能力
簡潔模式
8842
發表于 2010-7-24 10:27:59
讓思考適應事實
怎樣培養直覺能力
基礎條件
做準備的練習
對思考和情感的控制
對精神完全的認識
獲得認識的后果
精神世界的檻護者
直覺與幻覺
六個練習
作者:Rudolf Steiner
2003年直接從德文翻譯
版權所有Rudolf Steiner Nachlassverwaltung Dornach/Swiss。
培養直覺能力
在下面再次總結和翻譯:《Theosophie》
每個人都能學會在靈心精神范圍中的直覺,而且每個不想學的人也能靠邏輯思考的才能來理解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真相。靈心精神范圍的直覺像物質范圍的一樣:如果把在靈心精神范圍直覺到的東西都聯系到自己,比如把它看成一種自己喜歡或者對自己有利的東西,這種心里的動機就非常容易影響我們的直覺。如果要避免這樣的誤會,就需要進行在靈心精神范圍科學的研究,以不管自己的一種方式來看和比較。
第一方面:所有的接受都不要包括判斷,不能對感覺到的東西作出判斷。只要注意這一點,就可以在任何(包括最不重要的)一件發生的事情中看出精神范圍的事實。不過,要避免把感覺到的東西聯系到自己(比如好感、反感、有用等等)。最適合做感覺練習的東西是自己討厭的一個人,因為這樣避免判斷的難度比較大。感覺到這個人的時候,只要感受他的樣子、做法等,不要根據自己來進行思考或者結論,只要根據他的做法來進行思考。
如果感覺到任何情感,這實際上只是感覺到自己(自己和環境的關系)。這會排除和掩蓋對環境事實的感覺。自己的情感(好感、反感等等)也要從外面來感覺,就像感覺外界的東西一樣。這樣就能讓自己獨立,再也不用依賴各種各樣的被感覺引起的反應,不用讓自己的興趣和情欲來控制自己。反而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興趣和情欲來研究它們,觀察它們是怎樣起作用的,使自己對靈心范圍的直覺能力也提高了。
第二方面:頭腦自然具有的、無根據的思考過程不能成為直覺的基礎。在物質世界中思考過程避免不了通過事實受到修改,被物質的事實而引導。可是在精神范圍中沒有這個物質,所以思考不受什么引導、沒有什么可依靠的。如果不要讓自己的思考在精神范圍中變得混亂,就必須自愿地給思考方式一種規律,給它一種精神范圍的根據。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人必須控制和避免所有自動出現的思考,只讓那些從規律本身發展出來的思考發生。比如數學比較適合當這種練習的手段。然后,還要給自己所有的做法一種根據、一種規律。不要做為了自己的事。要讓自己做到根據"好"和"真理"的規律能做的事情,要讓自己做已經認識到有必要做的事情,不管能不能成功,也不管這些能不能給自己帶來一種滿意的感覺。
這樣就能解放自己的做法,不讓做法依賴個人情感,而讓它依靠認識到的真理,使我們以自己的做法實現精神發展的需要和參與精神范圍的建設工作。
在尋找直覺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這樣的練習就能得到為了觀察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安靜和自信。痛苦、情欲等情感就變成了直覺手段,就變成了我們靈心范圍的直覺器官。像物質的眼睛和耳朵不能感覺到自己、只能感覺到外界一樣,痛苦和情欲等情感也不要聯系到自己,而要讓我們從外面來研究它們(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們不是在情感中生活,而是像看外界一樣看它們,我們的情感就能直覺到靈心范圍的力量、本質和規律。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就在所有環境的過程中都能"看"到。所有的事情會失去與個人的關系,得到與永遠精神規律的關系。如果想從這些規律來做事情,我們就需要很強烈地追求自由的意志。聯系到自己個人的意志則會引起依賴和破壞。
讓思考適應事實
擴大我們對精神靈心范圍的感覺(直覺)不能隨便,沒有根據是有危險的。因為我們普通的思考不夠穩定,不夠具有真理。物質的生活中我們的思考從物質得到修正,可是在靈心的范圍中沒有物質修正的作用,所以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非常容易迷路或者依賴某種力量,就像睡覺時夢里的那種思考一樣。這是要避免的。所以在培訓我們自己的直覺能力之前一定要做一些邏輯思考練習。
在下面再次總結和翻譯:《Praktische Ausbildung des Denkens》
比較適合做邏輯思考練習的,是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內容。可是為了達到思考練習的目的、為了不要迷路,一定不要相信這些內容,而只要靠邏輯來思考它。
如果認為我們思考的內容是自己的頭腦造出來的,就很難發揮有活力又實際的思考。我們需要感覺到所有事物(包括大自然)已經包含了能形成這些事物的思考,只因為它包含了思考(規律),才能形成根據這個思考的形態、功能等現象,就像機器也包含發明家的思考一樣。如果沒有發明家的思考,產品也不可能形成。同樣,如果植物的結構沒有包含思考,它也不可能形成。不這樣思考的話,有的人在做實驗來說明宇宙形成的過程時往往會忘記:還需要一個有主意的人來進行這個實驗才行。那么,宇宙的形成又是根據誰的主意呢?
只因為世界的事物包含思考,我們才能通過觀察這些事物得到想法、才能去學習。宇宙中所有的過程都是根據思考而發生,只是這些思考不是在頭腦才造成的,而是被頭腦所反射。所以我們就可以說,思考是精神的象征。為了讓思考在習慣之外(思考模式之外)的范圍變得實際,為了避免幻想,我在這里就想介紹一些讓思考適應事實的培訓手段:
第一個練習:感受、觀察和記住一種現象,比如太陽下山時的天氣。隔天再感受和觀察同樣情況的現象。每次感覺和觀察到的都是同樣的一件事情,可是它的狀態會變,而且這種變化的過程是關鍵的。在觀察過程中不要結論或者判斷。結論只會讓思考脫離事實。最好是去感受和觀察自己還不理解的事情。這樣能學到的是對真理內在聯系的信任,使心理動力能聯系到宇宙無形思考的最根源的道理(平常我們的心理動力受自我意識去幻想的影響)。
第二個練習:我們可以用已經了解的事情做這樣的思考練習:比如感受、觀察和記住鄰居今天做的一些事情,然后就想像他明天會做一些什么事情(他做今天的事應該想得到準備明天的事)。不過不要問他。但明天要看他是不是做我們前一天想像的那件事情,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據事實改正。這樣是給我們思考一種適應事實的根據。反過來也可以觀察一個人今天做的事來想象他昨天做了一些什么,后再問這個人,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據事實改正。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思考聯系到本來引起了做法的思考,讓自己的思考和事情中的思考達到統一,使我們自己對環境的態度也慢慢地跟隨著轉變。
第三個練習:這個練習比較適合一些在合適的時候卻沒有合適主意的人。他們經常被自動或被動發生的思考過程(亂想)控制。在半個小時的休息中,他們可以學習專門思考一件事情,不允許任何跟這個事情無關的想法進入自己的思考過程。平常不思考的事情最適合成為這種練習的題目。
第四個練習:嘗試回憶昨天碰見的一個人。不僅要回憶他的姓名,還要回憶碰見地點、周圍環境、他的穿著等等。問題是我們往往感覺和觀察得不準。準確的感覺和觀察是記憶力的基礎條件,也可以說,只要訓練觀察,記憶力就會提高。那些記不清楚的因素可以暫時想像,使人在下次很自然地就會觀察得準一些。這樣就有利于記憶力。
第五個練習:這個練習比較適合一些因為著急地想得到結果就容易失敗的人。如果有一件要辦好的事情,先要思考多種實現的手段。把不同可用的手段都思考到底之后,先不要做出選擇和決定,反而還要脫離這方面的思考。下一天,我們會發現事情轉變了,這是因為事情包含的發展規律在睡覺時和我們的自我意識已經做了一些工作。
如果不去思考多種可能,人們容易把原因和結果搞混了。如果想不到事情或者事物必須包含思考,才能發展成所思考的結果,那么人也不會想得到為什么猴子發展成了人,而沒有發展成一種爬樹更厲害的動物。
做思考練習不要靠人造的道理,而要靠不會是假造的自然過程。只有我們的思考不依賴情感、意志(欲望、愿望等)和任何思維模式,而只依靠觀察和邏輯,它才會真實和自由、才會面對靈心精神范圍的直覺帶來的無肯定。
物質和精神有什么聯系
培養靈心精神范圍的感覺需要邏輯思考才能的基礎,用邏輯來理解精神科學研究的內容。這樣,一方面會引起直覺才能,另一方面能避免迷路、進入情感和盲目地相信幻想。所以,在這里還要提供一個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可以當成思考練習題的內容:
我們物質世界的材料和靈心范圍、也和精神范圍的都是一樣的,只是不同范圍的材料在不同的狀態下存在,不同范圍的過程也根據不同的規律發生。物質的材料可以說是變濃或者增強的,所以就這樣出現。靈心范圍的"材料"或者力量還沒有那么固定和具體,所以還不這樣出現。它通過好感和反感起作用,我們只沒有適合感覺到它的器官。精神范圍的"材料"、或者說無形的思考(原象)也還沒有那么固定和具體,所以也不這樣出現。不過,這些無形的思考也像自然規律一樣存在在精神的世界。
"材料"還沒有變濃、還沒有形成物質狀態(精神)時,它就是將能形成物質特點的規律(無形的思考)。如果我們說"這個想法在物質上還沒有實現",這實際上是說:無形的思考還沒有達到物質那么濃的程度,也沒那么具體。只因為物質的事物是濃縮的精神本質,人才可能通過(反射精神的)思考去理解這些東西。理解物質事物的規律就是從事物中找到屬于事物的精神的無形的思考。
比如說,一個發明家得到了一種機器的想法,有可能他的想法會進入物質上的具體現象(實現)。而且這個發明家反射出來的想法也就是在宇宙中本來已經存在的包括自然規律的、在精神中已經形成具體的特點,但還沒有變濃的無形思考的一個方面。物理、這些自然規律等精神中的原像都是將能形成物質上表現的東西,包括從物質表現出來的特點。這都是有可能被人發現(認識到)的精神。其實,不僅由人創造的是這樣的,自然的生長過程也都是這樣的。比如一個種子中也存在著對整個植物無形的思考。已經變具體的構造生命的力量這種無形的思考在植物中變成了物質上出現的,已經變具體的本能欲望等心理動力作為另一種無形的思考在動物中變成了物質上出現的,而且各個的力量造成的物質形象又能表達造成這個物質現象的在精神中的思考或原像。連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是宇宙中的一種無形的"思考"變濃而形成的。都是靈心的力量根據無形的精神原道(思考)才變濃,所以在物質范圍出現。
只不過,精神變濃的方式有不同的:變濃后以物質的方式出現的精神(自然規律)就直接變成了物質。變濃后以構造生命的力量出現的精神讓物質形成某種具體的形狀,而得出來的結果才是眼睛能看見的。形成過程本身是看不見的。變濃后以心理動力出現的精神造出的情緒不會形成固定具體形狀。變濃后以思考出現的精神(無形的思考或者原象)能直接地被物質的頭腦反映(反射)出來并達到有意識的程度。不過,所得到的只能是一個反映得來的象征,不是精神本身。植物中的精神是形狀、動物中的精神是情感、人中的精神是思考。只有在人頭腦的結構中,精神(的結構)才能直接變成物質上能看見的。
人不僅能學會直覺到這些還沒有變濃(還沒有實現)的無形的思考,人也能學會直覺到一些永遠都不會變具體的、永遠不會從物質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如果真正能思考這種東西,思考的能力就會得到有活力的力量來做一些平常沒有能力做的事。物質主義帶來的欲望只會讓我們的心弱起來。
基礎條件
在下面再次總結和翻譯:《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
只要培養自己尚未發揮出來的直覺才能,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物質上只能見到結果的靈心精神力量。這樣的培訓不提出任何物質條件。可是從這樣的直覺出來的知識是真正愿意尋找的人才能理解和認識到的。不這樣的話,一個沒有心里準備的人在見到精神世界時就會發瘋。這種心里準備可以分成兩個基礎條件:
第一個基礎條件:想獲得認識的人需要尊敬所有他還不知道的事物。如果他覺得已經知道,這種心理狀態就會排除這些事物,使他無法接受和了解到。判斷也有這樣的排除作用。要尊敬的不是人(危險),而是我們還不認識的真理。培養這種尊敬在我們思考的心中就會發揮和解放力量,使我們的靈心(思考、情感和意志)打開、能接受新范圍的東西。驕傲、看不起和反感則讓靈心封閉起來。
第二個基礎條件:想獲得認識的人不能追求接受太多的印象,也不能追求太多的機會。他需要在心里把自己的情感靈心只和一件事情聯系起來。這樣做的話,就能在周圍環境所有的事物中都發現形成這些事物的力量。需要的是安靜的、在內心中的思想,不過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而是環境中的事物。這也不要是享受,而要是為了世界的理想和認識,從而使靈心的力量得到解放。思考自己的話,我們又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并讓靈心的力量死去。
高級直覺器官的培養不要影響個人獨立自由的意志。做練習的人不要做任何不能保證后果或者不能保持意識狀態的事情。那么,怎樣做才合適呢?
第一:讓內心安靜(如果有難以控制的情感,就不要反應),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天用幾分鐘來觀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命運,就像觀察外界與自己無關的東西,或者好像看一本書一樣。因為這樣看是想不到(聯系不到)私心的;脫離并觀察自己的人就會完全保持安靜。這樣就能分得清楚重要和不重要的,并能以另一種眼光來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做這種練習的人還會發現,在產生仇恨等情感時,其實并不需要有任何反應,可以完全自由地決定自己的做法。別人也很難傷害他的心,因為受傷的人冷靜地知道"一種接受傷害而去反應的做法是沒有用的"。結果,人的心中會誕生第二個"自己",是一個完全能控制自己的第二個人。
第二:然后,不再觀察自己、而要觀察整個人類,不管自己的情況。想培養直覺的人要超出自己,進入人類的精神。"讓外界的熱鬧在自己的心里消滅"應該變成很自然的一種生活需要;"通過思考接受精神的道理"應該變成一種喜歡的事。如果思考和情感接受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規律,它們能做到的比策劃工作能達到的多得多。
結果,人使用自己的生命比本來實用和真實得多,并把自己的身體看成了一種宇宙的精神能使用的工具或者樂器。面子再也不是什么實際的東西。對世界規律的認識會給人帶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如果一個精神老師想讓人依賴某些不能清楚的因素,這個老師就不是真正的老師。
這些是基礎條件。如果完成了準備練習之后,會有一天,直覺的才能就自己出現。如果以后還能獲得對精神的完全認識,就不僅能直覺到靈心精神范圍的力量,還能和這些力量進行交流。
做準備的練習
第一個練習:為了讓情感和思考得到直覺的才能,需要用它們來感受和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萎縮過程。觀察必須是有意識的,但不要馬上就想到事情的下一步。如果真正地觀察生長或者萎縮的過程,也觀察在感受中產生的情感和思考(由感受的過程而引起),就可以發現兩種我們本來不知道的、有一定特點的情感和思維方式。具有這兩種特點的,就是靈心范圍的一種心理動力的成分。
在練習中不要故意思考事情背后的意義,只要感受植物的生長或萎縮過程,再觀察自己心里的感受。有藝術感和內向的人做這個練習比較容易。
第二個練習:為了避免在直覺中迷路,我們需要做這樣的練習:需要想、意識和感受到--所有的思考和情感都是事實,都是在屬于它們的范圍(精神和靈心范圍)中實際存在和出現的。在那些范圍中它們也互相起作用。而為了避免不好的作用,我們需要只發揮合適的思考和情感。
這比較難,因為精神和靈心的范圍不像物質范圍那樣逼著人接受屬于范圍的規律(在物質范圍中不能一下子殺一個人,一下子又讓他活過來,可是在精神的范圍中思考,就可以做到這樣的事)。因為思考和情感在靈心精神的范圍中也是事實,所以需要控制它們、不能幻想、不能發揮無根據的情感。如果做到這樣,人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思維和情感為世界作出貢獻。
第三個練習:聽見動物發出的聲音(包括人)時,可以從他的聲音聽出他的內心狀態(痛苦、情欲等)。需要做的練習是,把自己的心和這個自己心之外存在的別人的情感聯系在一起,讓自己的感受完全涌入到(接受)這個人心中的狀態,并不管舒服或者不舒服。
這樣做的話,本來只是聲音的東西就會變成我們心在環境中能"聽見"的靈心生活。培養出來的才能,就是讓靈心聯系到耳朵,也是"聽見"屬于靈心的東西。
第四個練習:聽見別人說話的時候,讓自己心里想產生的情感安靜,不讓自己在心里發生反應。也不要發揮任何好感、反感等情感。這就是說,聽別人說話時不要讓自己的心作出判斷,也不要覺得自己知道得更好。
最適合做這種練習的對象是小孩。練習中,我們需要完全消失自己個人的因素。這樣做的話,就可以隨著"聽別人"(接受)進入他們的靈心(心)、進入他們的精神。
經過這四個練習,我們能把自己的心打開,讓自己心之外的靈心和精神的力量進來,使我們能直覺到這些力量。可是如果保持(聯系到)自己的看法和判斷,這就會讓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使環境中的靈心和精神的力量無法進來、也不愿意吐露自己。如果在做這些練習之前看一些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內容,這會幫助找到練習方向。
直覺的出現
為了讓直覺能力出現,我們需要把具有不同才能(范圍)的事物互相比較,比如石頭和動物,或植物和動物。觀察和比較的時候,需要感受到(不是結論)這些事物根據哪一些力量(本能、欲望等)形成了自己的形象。如果用這種感受和有關的思考,我們就能喚醒對于靈心和精神范圍的直覺器官。
如果喚醒了,人不僅能直覺到那些能變濃而在物質范圍中出現的靈心和精神力量,同樣也能直覺到一些永遠不會變濃、不會在物質范圍中出現的靈心和精神力量。
不過,需要小心的是:做直覺練習的過程中,需要把自己和世界、道德、好感、欣賞美等因素聯系得越來越緊,否則的話,這種練習會讓人麻木起來。這對心理的發展很危險。為了避免不好的發展,不要只為了練習著急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反而這些練習要在每天平常的生活中發生。
因為靈心精神范圍中的直覺不同于我們物質思想對于這種直覺的想像,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很容易發現不到進步。如果以為靈心精神的力量是在物質世界中出現,這就是迷信。擴大感覺范圍也不是新拿到什么東西,而是發揮和喚醒本來已經以睡眠狀態存在的才能。所以我們不能缺少勇氣和自信。培養直覺的手段,其實只是每一個人具有的(參與靈心范圍的)情感和(參與精神范圍的)思考。只要讓意識不僅存在于身體之內,也讓它進入自己的靈心和精神,就可以直覺(意識)到屬于它們范圍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樣讓意識進入:感受和觀察一粒種子(一定要是真正有活力的種子),同時靠思考來想像和感受它是怎樣發展成整株植物的。然后就想:泥土和光的力量以后真的會讓這粒種子做到這樣。可是如果用一粒種子的假象,泥土和光的力量什么都做不了,因為假象中沒有可發揮的力量(精神)。
我們靠思考的才能去想像將要發揮出來的力量。不僅要思考,也需要在心里感受,這種(構造生命的)力量,它在我們的心里才能變成有意識的。如果不變成有意識的,它就是幻想,就像吸毒者只感覺到自己身體之內的東西一樣。
然后可以繼續這種意識練習:感受和觀察一株正在開花的植物,并靠思考來想像它怎樣萎縮、現在看到的怎樣消失和新種子怎樣出現。需要在心里感受這樣的過程,還要感受這些停止發揮的力量如何繼續存在于新種子中。這個力量在自己的靈心(情感)中又會變成有意識的。
如果使用實際上沒有活力的假象,這種練習還會讓人迷路。如果一個人以為要見到像物理學中的那種力量,他也會失望。在感受和觀察人之前需要弄清楚:直覺到的事實不能是為了自己去利用,否則我們會造成很大的破壞。
感受人時,首先可以靠記憶力來觀察一個人發生過的情況,比如他要求(有欲望)得到某種東西,又很怕得不到它。要觀察的,只是在他心中發揮欲望的力量。并且,我們還要在自己的心(靈心)中去感受他這種力量(不要結論和判斷)。嘗試過幾百次之后,我們可能會成功讓自己的靈心得到這個在別人的心里觀察到的欲望狀態。
這樣,這個欲望在自己情感(靈心)的范圍中就會變成一種感受中具有意識的力量,使我們能直覺到別人心理動力的狀態。不過,不要嘗試用物質生活的語言來表達所直覺到的,否則就會誤會。然后還可以觀察并在自己的心里感受別人其它的心理狀態,比如欲望得到滿足的狀態。在觀察和感受過程中,不要在思考中判斷被觀察的人。直覺到他們內心東西時,一定要看得起和愛他們。否則的話,這種練習就會把自己變成人類的敵人。
另外還需要這樣的思想:害怕是沒有用的,只要冷靜地看需要做什么就行。這種思想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練習,手段是:不要逃避苦難,什么都要面對和承受,信任真理。
著急、緊張、煩惱、判斷、生氣、害怕、虛榮、迷信、雄心、好奇、貪心、愛說話、追求地位等等,都會影響超越物質范圍的直覺。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成功,他具有的心理狀態就會排除精神。
我們物質身體的感覺器官不能感覺到太多的事實,因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假裝安全來避免很多害怕的情況。培養了直覺能力后,我們不能不面對危險、看見到處都起作用的破壞和建設的力量。所以想培養這種直覺的人需要勇氣,才能面對和受得了自己以前做事的理由(面子、貪心等)都沒有價值的情況。需要學的是,把聯系到個人的情感看成是真理上沒有根據也不重要的,才能找到面對所需要的力量。
考驗
獲得對靈心精神完全的認識(直覺)是在人類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自動會發生的,但獲得的狀態跟現在經過練習獲得的也有一些區別。因為現在人的不完善,如果要在現在的生活中就獲得,就必須做練習,否則具有我們現代意識狀態的人會利用這些認識來造成很可怕的后果。
為了保證獲得高級認識的人的意識夠成熟,在獲得認識之前必須碰到考驗的力量。
第一考驗:第一種考驗是一種精神的"燃燒過程"。人要承受得了靈心的生活不被物質隱藏的狀態。這種才能,我們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學到,就是經過承受困難、失敗等。其實,獲得認識的過程就像這個考驗一樣,只是一種發揮信任和勇氣的手段。
獲得認識的時候,尋找的人能認識到他以前已經感受過的靈心和精神力量之間存在的關系、規律和互相的作用,就像一個人不僅感覺到筆畫,也認得出筆畫成為的、有意義和有規律的字一樣。認識到宇宙中的規律之后,尋找的人就會從這些規律中找到和安排自己的行為(實現規律)。
有一些人雖然還沒有獲得靈心精神范圍中的意識(直覺),可是他們無意識地從這些規律找到自己的行為。這種人做的事也是人類發展所需要的。
第二考驗:我們平常的生活都會帶來一些外界條件要求我們完成的任務。這些肯定要認真地堅持。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在精神范圍的規律中認得出一些其它需要完成的任務。要考驗的是,雖然外界沒有讓我們完成這些任務、外界的條件也不引導我們,可我們還是需要靠自己來完成根據認識需要做的事。
面對這種考驗時,我們不能靠在精神范圍只會讓人迷路的個人喜好。這里要學會的才能,我們也可能在平常生活中無意識地學到,就是經過做一些并不管自己情感的事情。這種做法培養的意志在精神范圍中不需要身體行動,意志自己就直接起作用。
可是在獲得有意識的認識之前還需要滿足一些基礎條件,就是根據真理去思考的才能。如果發現自己的某種想法是有邏輯錯誤的,必須馬上能放棄這個想法。相信迷信的人被他們的想法所裝飾(眩惑),所以他們無法去認識真理。
第三考驗:需要做的是,在沒有任何能引導因素的情況下決心找到存在于自己的精神(超越個人的"自己")。這需要自己自由做到,沒有任何外來推動力。這里需要的才能,我們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無意識地學到,就是經過只靠自己的意志(沒有別人的支持,也沒有能考慮的時間)來主動做事,比如快速反應救人。
如果成功地經過了這三個考驗,以后世界發展的需要就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沒有任何個人因素在影響自己的行為。
獲得直覺的后果
我們在現代生活很難意識到精神的范圍,是因為人類在未來才會慢慢發展出這個范圍,也就是我們靠靈心范圍的自我意識來改造和解放現在還屬于物質的范圍,得到新的永恒(精神)。也可以說,比如"精神自己"就是指脫離了對心理動力的依賴的精神。下面右邊表示的,是根據人的天性發展在不同范圍獲得自由的年齡。
1、這些范圍在物質的身體上出現(感覺外界的事實):
物質的身體 (礦物也包括的范圍) 出生
構造生命的力量 (植物也包括的范圍) 6/7
心理動力 (動物也包括的范圍) 13/14
2、靈心的范圍把精神和身體聯系(個人心里的、思考/情感/意志、所有印象聯系到自己):
心理的靈心 (也是心理動力)
智力的靈心 (也是自我意識) 20/21
意識的靈心 (也是精神自己)
3、精神的范圍在生活中只發揮萌芽(與個人無關的無形的真理、認識、獨立發展、永恒):
進入自我的精神 (被改造的心理動力) 練后
構造精神的力量 (被改造的構造生命的力量) 練后
精神中的人 (被改造的人體) 練后
屬于精神的三個范圍是人類在未來才能有意識地發揮出來的,所以靠我們現代的理解,我們就不可能明白了它們。其實,它們在人類早期發展時已經屬于無意識能直覺到的范圍。不過因為是無意識的,這種直覺就讓人害怕(迷信),并造成了人類的依賴。為了能脫離依賴、把這些精神的范圍發展成有意識狀態并真正存在的,我們必須先失去以前無意識的直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造得到的(新狀態的)靈心才有意識、自己改造得到的(新狀態的)精神才有控制能力。
如果能直覺到自己追求外界而發揮的情感等力量,直覺到的就好像是從外面向我們自己的一種力量。自己的情感造成的力量(欲望等),就像動物的特點一樣向我們自己發動襲擊和沖擊。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這樣見到自己的情感就會讓我們很害怕。感覺到這些的人很難發現,這些襲擊和沖擊他的力量其實是自己的情感造成的。
如果有一天發現,做夢的內容再也不是自己亂發揮的想像,如果發現在睡眠中清醒經歷到了精神規律的根源,我們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否則思想會混亂起來。另外,我們還需要讓精神科學研究出來的事情充滿自己的感受,讓新的意識以一種健康有規律的方式出現。如果擴大意識范圍的人不能和靈心精神范圍的規律合作,他只能失去生活的方向。
人的生活包括三種狀態:清醒有意識的、做夢的和睡眠(睡覺很深、不做夢)的狀態。其實,每個人以意識狀態參與物質中的生活、以做夢狀態參與靈心中的生活和以睡眠狀態參與精神中的生活。這樣,每個人都每天在三種范圍之間轉換。沒有做練習的人沒有感受到靈心在睡覺時像清醒時那樣去活動的事實,只是因為我們在靈心和精神的范圍中不能保持意識狀態。
我們平常做的夢是無意識的、屬于物質生活的想像。但是,如果做前邊所說的那種練習,我們就可以讓自己意識的范圍擴大,使它慢慢地也進入了靈心范圍的做夢時間和精神范圍的睡眠時間。這樣,我們不僅能不斷(包括睡覺時)保持意識狀態,也能在不睡覺時隨時以自己的意識轉到靈心創造的夢或精神的根源中去,隨時讓夢和睡眠里的經歷產生在清醒的生活中(我們也就能在不睡覺時直覺到本來只在睡眠中經歷的事情)。
如果利用其它無意識的被動的手段來擴大感覺范圍,這就會危害身體、靈心(心理)和精神(思維)的健康。為了健康,一定只能靠有意識的、主動的手段。只有讓邏輯的思考成為練習的基礎,獲得新直覺的人才能把直覺到的東西聯系到物質上平常的生活。否則,他就會變成一個被動、被控制的幻想者。
為了避免受到不清楚力量的控制,一定先需要讓自己的思考適應真理和事實,給自己思考、情感和意志的過程一定的、不受個人喜好影響的規律。能起幫助作用的,是道德、理智和邏輯。不要只為了練習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做練習的人,能保留任何工作,甚至通過感覺的擴大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重要的是,尋找者要追求身體、靈心和精神上的健康和清楚的認識。如果不是這樣,找到的只是自己身體造成的幻覺。
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意識地被靈心世界的力量引導著。這樣,我們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動互相的關系都會在靈心自然的規律下自然去發生(受到調整)。比如某種想象會引起一定的一種情感,或別人對我們的某種對待會引起一定的一種感受和反應。
但如果我們學會了意識到這些發生,靈心的這種自然的引導就會取消,想象、情感和意志的行動就會分成三個獨立和自由存在的部分。到這個時候,人再也不會受到靈心自然規律的約束(引導),再也不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從這時候起,人只能自己自由主動地去建立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把這些關系成為生活的動力。這樣的自由也帶來了一定的對自己的責任。
在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動已經受不到靈心自然規律的約束時,它們就獲得了一種能對靈心世界的發生有意識地起到作用的力量。這時,我們非常容易產生誤會,非常容易從自己有缺陷的理解亂去利用這些被解放的力量,引誘也非常地大。這時最有幫助的一種思想狀態是:所有對精神的認識都是為了把精神帶到物質中來,在物質中實現精神,不是為了脫離物質的世界。
在我們解放了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動的時候,如果我們無法有意識地去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最大的危險是:其中一部分強過其他部分,使我們完全被它而控制,就像精神病人一樣。為了避免這種單一,我們需要先把握好三部分和諧的發揮,然后才練直覺。
人格沒有完善的人也能追求到對精神的認識。但如果不是通過把自己交給了精神,而是有欲望的私心自己獲得了對精神的認識,這對人類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在獲得認識、把個人自己的發展交出去的時候,個人自然的發展就已經結束了,而獲得對精神認識的有可能是一個自私的心。為了避免對世界的破壞,為了能讓自己成為精神發展的好工具,尋找的人需要先完善自己,不要追求提前的認識。
精神世界的檻護者
在思考,情感和意志自動發生的關系取消的時候,人就會遇到一種"檻護者",在身體不同器官之間自動發生的關系也取消時,人還會遇到一個大的"檻護者"。
先遇到的小的"檻護者"看起來非常地可怕,使人需要用所有已經練出的對精神的信任去面對它。它會對人說:"過去都有某些你看不見的力量來讓你碰到自己前輩做法的后果和命運,讓你從自己的做法形成你現在的個性,就像一種自然規律一樣。現在,這些力量會脫離你,使得你要自己去承擔他們原來工作的一部分。過去你無法知道為什么遇到災難或讓你快樂的事。這些都是你前輩行為的結果。你個性的這些美和丑的因素,都是你自己通過過去的行為和思想去造成的。你雖然沒有看出這些的原因,但命運的力量是看出它的并決定了你現在的樣子。
從現在起,你要能看出與自己的本質融在一起的這些因素。現在,你以過去的行為和思維所造成的特點就要從你分離出來并形成一個分開的被你看到的本質,而這個本質就是我這個可怕的"檻護者"。過去,我與你融在一起時,你無法看見我,而命運的智慧幫了你改掉我丑的因素。但從現在起,它會脫離你,只有你自己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幫自己,完善我。否則的話,你就一起倒霉。從你過了我的"門檻"起,每當你做或想到錯(壞)事情時,你都會馬上在我的身上看到畸形丑的結果。把我完全完善之后,我才能為了你要做的事情再跟你融為一體。
但你要過的我這個"門檻"由你所有的對自己行為和思維責任的害怕組成。當你害怕自己去引導自己的這個責任時,你就無法過。
過去我只在你死的時候從你分離出來,但也是被隱藏(你意識不到)的。只有命運的力量在這時看見了我并根據我的樣子給你訓練了下一輩子完善我所需要的力量和才能。我丑的因素也就是讓命運的力量送你回到物質世界的原因。只有你通過重復的生存無意識地把我完善了之后,你才不用再面對死亡。現在我就像你死時一樣站在你的旁邊。如果過了我的"門檻",你就進入死后也進入的世界。但不同的是,你現在能看見我并能保持清醒的意識。通過我,你能在生存的同時進入到死后的、也就是永遠出生的世界。
你既然造出了我,你就有了改造(完善)我的責任。"有了這樣的經歷后,下次的死亡就變成是一種完全有意識地把物質的身體放出去的過程而已。
其實,除了個人的命運和個人的"檻護者"之外,我們還有家族和民族的。家族和民族的靈心在使用屬于它的人。這樣,個人也要去參與完善民族"檻護者"的工作。遇到"檻護者"后,民族自然的引導也會取消,所以人需要有意識和主動地尋找屬于民族命運的力量,否則的話,他就會失去活力。遇到了"檻護者"之后,自然引導到處的精神"燈"都會滅了,使我們生活的路變得看不見的。只有"檻護者"自己已經能發出的光還存在。同時從它那里聽到的是:"在敢肯定自己有足夠的光能找生活的路之前,你不要過我的門檻。"
通過自己造出的小的"檻護者",人能看到自己的習慣、好感、命運等的來源,能看到為什么喜愛或恨某些特點,能看到為什么某件事情讓他快樂或難過。他認識到,自己在前輩造成了必須回到物質世界的原因,認識到不完善的屬于自己的本質。而且,只有在物質的世界中,我們才可能去完善它。只有在物質的世界中,我們才能學習完善精神中所需要的某些才能,到我們學完了之后,我們才沒有了再出生在物質中的必要。這樣,我們也更看得起物質自然界的價值。沒有經歷物質生活的人在精神中是無力的。將來有意識地去直覺自己所在的精神世界,這是我們通過物質中的經歷才能學會的,就像物質的眼睛必須在媽媽的肚子里形成一樣。因為在形成才能之前,我們不要看到超出物質的世界,所以平常在死而進入它的時候,"檻護者"會把它隱藏起來。
在我們能夠有意識地進入到精神世界時,看到的是過去和未來兩個方向。我們看到過去(形成物質世界之前)的精神狀態:當時的精神世界很需要一些本質,一些具有在物質狀態中才會學到的這種才能的本質,否則精神中的發展也無法有繼續。而需要培養的這種本質就是人類。人類出發的精神狀態是不完善的,而通過物質中的經歷,它能變成具有完善才能的、能繼續建立精神的本質。往未來看到的,就是在將會消失的物質世界中形成的精神結果。
我們生活中的病和死僅僅是物質世界前屬于精神世界狀況的一種表現。當時的精神世界達到了無法繼續發展,面對全面死亡的情況;除非有新的一種因素出現。后來我們就進入了物質世界的生活,是為了去克服精神的死亡,是為了發展出新精神的萌芽。物質的世界和我們物質的身體是從過去的精神死亡形成而來的,但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和身體里,新精神世界的萌芽(才能)得到發展。會死亡的來到了最后的結束狀態(物質),而不會死亡的正在開始形成。永遠(精神)所需要的果子是在物質的世界里從死亡發展出來的。我們慢慢地打破(克服)死亡因素而來并在人的病和死中繼續起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身體、欲望、情欲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死亡著的作為我們的老師,這是從過去而來的作用。但在這個死亡的物質中所做的事情形成了永遠不會死的精神。在人的出生(物質的形成)之后達到的已經克服而脫離了精神全面的死亡。為了這一點,我們需要通過物質的生活和各種各樣的迷路,一直到所有的果子都成熟、到可以超越脫離從過去而形成的物質為此。
我們與這個物質產生依賴關系的程度從小的"檻護者"表現出(自私的欲望等),而我們的發展就是一種從這些解放出的過程。小的"檻護者"的特點只是從過去而來的,但因為人還要發揮未來的萌芽,還會出現大的"檻護者"。這個"檻護者"的美麗是物質的語言表達不了的。它出現是在人的意識已經克服超越了物質條件的時候。大的"檻護者"對人說:
"你已經克服超越了物質的世界并得到了存在于精神世界的權利。如果只為了自己,你已經不需要在物質中的生活。但你看我多么超越你所達到的。你達到的也都是由于你在物質世界中而學會的才能。到現在,你只是解放了你自己,但從現在起,你可以以你解放的力量去解放別人。現在你要成為整個人類發展的一部分,為了精神世界去解放所有在物質世界中的事物。你會與我融為一體,但在還有了沒完善的人時,我也得不到完善。你今天就可以一個人進精神世界,但這樣你就把你的命運從人類的斷出去。你們都一起下了到物質中去,是為了發展新的力量。假如他們沒有一起下,你也不可能發展出現在的力量。在一起而發展的力量,你也要獻身給他們。所以我不讓你進精神最高級的世界。如果你不使用你所有的力量去解放物質中的人類,別人還會做。精神高級的世界會接受他們的果子,但不會有你的一分。被完善的世界會超越你,而你被排在外。這樣的話,你走了黑色的路,而他們走了白色的路。"
如果一個人在面對大的"檻護者"時還具有自私的因素,他就頂不了黑色路給他的引誘。如果走白色的路,他就要獻身自己,而在黑色的路上私心會得到全面的滿足。所以我不會給人說怎樣發展自己自私的自我。個人的解放不是人要追求的。要發展的只是解放人類所需要的力量。
直覺與幻覺
在下面再次總結和翻譯:《Die 12 Sinne des Menschen》。
直覺就是有意識地去感受和控制普通生活中無意識地起作用的力量。但直覺會從手段受影響而畸形。能發揮的直覺"器官"有:藝術創造的想象、靈感和直覺(先有藝術創造的想象,也就是有意識地進入創造或在精神中的想象,后有靈感,也就是有意識地進入做夢的范圍或精神中的感受,最后才有直覺,也就是有意識地進入完全睡眠的范圍或精神中發揮的意志。)在我們超出物質身體的感覺能力,超越對外界的6種感覺器官(請看《人的12種感覺器官》)時,這也就是通過這6種感覺器官在精神范圍中的源像發生的。
如果我們經過視覺的源像,就是靠靈心的才能超越眼睛,我們就進入了通過"藝術創造的想象"能進入的精神范圍。但如果我們經過味覺的源像進入藝術創造想象的范圍,雖然也是超越身體的器官,不過因為味覺是對于自己身體的感覺,所以會留下物質的一些因素。結果,我們直覺到的是鬼之類的現象。如果我們經過溫度感的源像進入藝術創造想象的范圍,我們直覺到的就會受個人情感(好感和反感)的影響。
如果我們經過聽覺的源像,就是靠靈心的才能超越聽覺,我們就進入了通過"靈感"能進入的范圍。靈感比藝術創造的想象進入靈心精神更深。但如果我們經過語言感的源像進入靈感的范圍,我們直覺到的就會受個人情感的影響。
如果我們經過 "理解意思感"的源像,就是靠靈心的才能超越理解意思感,我們就進入了"直覺"能進入的范圍。但如果我們經過自我意識感的源像進入直覺的范圍,我們直覺到的也會受個人情感的影響。
身體對外界的6種感覺器官所感覺到的,是從藝術創造的想象、靈感和直覺范圍留下的精神源像的"腳印"。只有超出物質身體和它的感覺器官,我們才能藝術創造的想象、靈感和直覺到物質"腳印"在精神范圍的根源(源像)。在精神根源的力量進入我們身體(對身體起作用)的時候,這些力量就造成物質的感覺器官能感覺到的物質現象使身體對外界的6種感覺器官感覺到物質上留下的"腳印"。
但如果我們超出對于自己身體(感覺到自己身體狀況的)的6種感覺器官,這不是超出物質身體,而是進入了自己物質身體的本質。對于自己身體的感覺器官平常是無意識的。有意識地感受到的現象,一般只是它們在心理引起的反應。
比如說生命感。生命感不會有意識地感到生命的過程,有意識的只是對于生命的一種感受,比如舒服。自己身體的動作感引起的能意識到的心理反應,是一種心理自由的感受。平衡感也是無意識的,它在心理引起的反應給我們帶來一種自己心中的穩定、安靜和不依賴時間的感受。我們的觸摸感感覺到的,是自己的身體被其它東西壓的情形。這種被壓也是無意識的。有意識的是受壓的原因(壓身體的東西)。觸摸感在靈心中引起的反應給我們帶來一種自己和真理融合在一起的感受(只有我們利用觸摸感,我們才能敢肯定一種東西存不存在)。
嗅覺感覺到的本來也是自己身體受到的影響。可是我們有意識地感受到的,也只是造成影響的原因。嗅覺在靈心中的反應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神秘地跟真理統一起來的感受。
超越對外界的感覺讓我們進入非物質的(認識):
自我意識感 受本質特點影響的直覺
理解意思感 直覺
語言感 受內心感受影響的靈感
聽覺感 靈感
溫度感 受心理反應影響的藝術創造的想象
眼睛感 藝術創造的想象
超越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讓我們進入物質的本質(感覺):
味覺 受物質影響的藝術創造的想象
嗅覺 神秘地跟真理統一起來
觸摸感 和真理融合在一起
平衡感 穩定、安靜
對自己身體的動作感 心理自由
生命感 舒服的感受
把兩種方向的感覺作比較,就可以發現:如果我們經過感到外界器官的源像來超出身體,進入的是客觀的精神范圍的事實。如果我們經過感到自己身體器官的源像來"超出"身體,進入的就是物質身體的本質,就是很低級的、假象的范圍(它們比物質的范圍更假)。這些假象的范圍比如是吸毒者進入的范圍。
如果想了解吸毒引起的幻覺,就可以根據這里所說的去了解。部分吸食的毒品首先經過嗅覺和味覺進入身體。吸毒之后的感受也是神秘地跟真理統一起來,也是感覺到上面所說的鬼之類的現象。這種神秘的心理感受,實際上只是無意識的嗅覺和味覺在靈心作出反應而留下的感受。給靈心留下感受的,不是影響嗅覺和味覺的東西,而是對受影響(身體受的影響)和心理反應的感受。
喜歡描寫內心感受的神秘主義者,經過對自己身體感覺器官的源像去進入自己身體的低級本質。他們不靠毒品也達到了跟吸毒一樣的效果(見到假象)。也可以說,他嗅覺和味覺到了自己身體之內的過程。如果靠神秘主義進入物質,得到的就是假象的感受。如果靠物質的現象進入精神的根源,得到的就是認識。
通過吸毒得到的,因為沒有經過自己努力的練習,所以就造成依賴的現象。而通過有意識地練習得到的直覺能力則不一樣,它會使人比平常更能控制自己。
如果突然得到一些超出普通范圍的直覺,最好只要觀察,不要感動,也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受到控制,因為任何心理激動都會讓直覺變得不清楚,也會消失身體的力量。為了享受的直覺一點也不科學。為了精神科學的研究,我們需要根據直覺到的系統和道理去觀察。
對于自己身體的感覺器官在現代人類的身上還沒有發展完。因為它們在睡覺時同樣工作,所以他們現在還不能是有意識的。不過在未來中,它們會變得有意識的,在睡覺時也同樣有意識,使得我們通過它們能直覺到精神的事實。
有的原始山區里的巫師也有點像吸毒那樣。他們能"直覺"到精神力量(能與鬼說話,命令鬼做什么事)的狀態,也是完全消失了個人獨立意識的。他們的自我已經離開了身體,所以其他的力量就可以進入和借用和控制他的身體。在這種狀態下,他們已經不能控制自己,完全被動。只因為平常會排斥別人靈心和直覺能力的意識和個人想象世界在這種狀態下消失了,這些非物質的力量就能進入他們、控制他們并從他們那里受到影響。不過,這種失去意識的手段非常不適合現代,也不利于個人精神的發展。但也有一些原始山區里的巫師能保持意識狀態。這個區別非常關鍵。為了獲得獨立的意識、為了能完全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首先需要通過科學去消失這種原始的直覺能力,然后有意識地重新學會。另外,別人找巫師的目的往往是利用精神達到物質上的目的。迷信的這種特點就嚴重地違反了精神。
在下面再次總結和翻譯:《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
為了避免由于直覺而引起的幻覺,在這里再次提供六個讓靈心發揮熱情(成長)和冷漠(萎縮)的練習:
第一個練習:要觀察自己思路的調整,也就是去控制自己的思考過程。亂跳來跳去的、思考連接沒有邏輯和根據的思考、還有偶然的聯系在一起的思考,這都會使得我們的直覺畸形(變得不真實)。只有一個思考內容從上一個思考內容來發揮、只有我們不理會沒有邏輯的思考,我們的直覺才能是真實的。在聽到沒有邏輯的思考時,我們馬上要用正確(有根據)的思考去認識。這不是說,我們要看不起并逃跑沒有邏輯的環境,也不是說要發揮一種馬上修正一切無邏輯東西的愿望。要做的是,把從外界來攻擊我們的思考在自己的內心中整理成有邏輯方向的思考并在自己發揮的思考中保持這個方向。
第二個練習:在上面所說的思考中有邏輯的方向,在做法上也要保持這樣的方向。這也就是對于自己做法的控制(故意的引導)。所有做法上的不堅持方向的做法和矛盾會使得我們的直覺能力萎縮。做了一件事之后,下一件做出的事要是有邏輯地從前邊的發展出來。如果今天引導我們做法的動機不同于昨天的,我們就無法發揮正確的直覺能力。
第三個練習:另外需要的,是堅持的能力。在認識到某一個目標是正確的時候,不要允許任何的因素影響到自己的追求。所有的阻礙對我們來說只要是一種克服阻礙的機會。只有認識到目標是錯誤的時候,我們才要放棄它。
第四個練習:可是同時要做到的是寬容。我們要承認別人和出現的某些事情與自己是不一樣的。不要允許自己在心里做出批判,不管別人或事情是多么地不完善或壞。要做的是,去了解所有在自己的面前出現的事物和事情。像陽光也在壞的現場存在一樣,我們也要去理解壞的事物。在碰到壞又無利的事情時要做到的,不是看不起和批判它,而是承受要承受的,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好的方式去改變它。別人的看法是我們從別人的角度要去理解的。
第五個練習:對生活和一切的事物不要有帶偏見的看法。這也就是一種對所發生事情的信任。在面對任何一個人或本質時和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有這樣的信任。在聽到什么的時候不要想:"我不相信,因為這與我自己的理解有矛盾"。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愿意去調查新的信息并根據它去修正自己的理解。我們需要一種開放地接受能力并要信任:自己所做的是有作用的。不要允許任何地懷疑存在。不管失敗了多少次,只要有一個目標,就要信任這個目標所帶來的力量。這也就是那種"能把山移過去的信任"。
第六個練習:最后要達到的,是生活中的平衡和平靜。我們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情和生活氣氛,不管我們碰到的是災難還是快樂(成功)。不要在高興心情的激動(表現)和悲慘心情的激動(表現)之間動來動去。不管遇到破壞和危險還是好運氣和成功,我們心里都要穩定。
1
19
分享
7774
0
|
發表于 2010-7-24 18:33:50
沙發、、
這么多啊、、
8815
0
|
發表于 2010-7-24 18:51:24
說實話,我沒有耐心看,我只能收藏了!
7890
0
|
發表于 2010-7-25 10:57:01
好多啊,拿回去培養一下我弟。
9162
0
|
發表于 2010-8-14 16:38:26
很強 好東西 值得學習!
7989
0
|
發表于 2010-8-27 16:00:44
直感力是要好好培養
8475
0
|
發表于 2010-8-27 16:12:23
收藏了~慢慢培養直覺。。
8773
0
|
發表于 2010-8-27 16:43:39
直覺啊。這應該對選擇題有利
1503
0
|
發表于 2010-8-28 18:02:00
收藏一下,有空慢慢看
5100
0
|
發表于 2010-8-29 00:02:13
這種東西有人培養出來嗎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