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內向、害羞與社交恐懼癥的區別

樓主: 188438 | 查看: 1257 | 回復: 3

發表于 2022-7-19 16:20:2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什么是真正的社交恐懼癥

內向和害羞與社交恐懼癥有著巨大的區別。內向者喜歡獨處,害羞者與人交往時會感到不自在,而社交恐懼癥患者在社交中則會陷入恐慌,有著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宣稱自己是“社交恐懼癥患者” ,因為們在與人交往時會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愿意與他人親近,故意避社交等。其實,出現這些行為并不代表一個人患上了社交恐癥,還可能是性格內向或者害羞。

正因為內向和害羞與社交恐懼癥的某些癥狀相似,所以,很人都將這三者混為一談。其實,社交恐懼癥與內向和害羞并不是回事,這三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1.內向
我們常常用內向和外向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而內向者往往會被貼上“不合群、靦腆、安靜、保守、喜歡獨處”等標簽。于是,很多人就產生了“內向=社交恐懼”的想法,認為內向的人是有社交障礙的。其實并非如此。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內向是一種人格氣質。對于社交,內向者更在乎自己內心的感受,社交并不會令他們感到恐懼或緊張,他們甚至會享受社交活動帶來的樂趣。內向者更多的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他們會主動選擇是否參與社交。
對于內向者來說,相比于與人交往,他們有時更喜歡也更習慣獨處,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們并不需要克服種種困難就可以與人建立友誼,他們并不存在社交障礙。

2.害羞
在多數情況下,內向者都會被誤認為是害羞,其實,害羞和內向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害羞指的是人們在社交場合中不愿意與他人親近,這是一種常見的人格特質。害羞者經常獨來獨往,他們往往會躲避社交,與人相處時會感到尷尬、不舒服,而內向者則只是單純地喜歡獨處。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害羞。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經過對一萬多人的調查研究發現,超過4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害羞表現。
害羞者在與人交往時會產生一種不自在的心理,他們擔心自己的缺點被他人看到,雖然內心渴望與人交往,但他們不會主動與他人接觸。在與人交往時,有些害羞者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他人對自己產生了不好的印象與評價,因而會出現臉紅、結巴、心跳加速等癥狀。當然,這些癥狀是可控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這并不像社交恐懼癥一樣嚴重。

3.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指的是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一種精神疾病,也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癥患者在社交場合會產生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心理,無論是與陌生人接觸,還是日常的生活交際,他們都過分關注他人的看法,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引起他人的負面評價。為了逃離他人的注目,擺脫社交給自己帶來的巨大痛苦,他們便會在社交中表現出退縮、回避等行為。
社交恐懼癥患者總是擔心自己會在他人面前出丑,對社交情境會感到極度焦慮,在社交場景中,他們會出現心跳劇烈、口干、出汗、臉紅、結巴、輕微顫抖等癥狀。
由此可見,社交恐懼癥與內向和害羞不同。三者之間的差別不小

總之,不論是內向還是害羞,都是正常的人格特質,而社交恐懼癥則是病態的,伴隨著很高程度的社交焦慮及相關障礙。這三者的內心獨白如下。
內向者的獨白: “我喜歡獨處,我不害怕社交。”
害羞者的獨白: “我想躲避社交,我擔心被人看出不自在。”
社交恐懼癥患者的獨白: “我十分害怕社交,與人交往時我會、慌難受,我不得不一個人待著。”

焦慮與恐懼也有所區別。焦慮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的一種憂慮狀態,指的是當人感到可能會有威脅時的一種情緒,通常與不確定的事物或者未知的事物相關;而恐懼是一種對即時危險的情感反應,是當人知道確實有威脅時的一種情緒。
比如,擔心一周后的面試會出現差錯是焦慮的表現,在面試張和不安則是恐懼的表現

7

17

分享

1 | 發表于 2022-7-19 23:44:4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我感覺我又內向又社恐又害羞
| 發表于 2022-7-19 23:46:35 | 來自小霸王手機
害羞羞,王大隊長你就喜歡開van笑)
| 發表于 2022-7-20 14:44:4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原來我不是社恐阿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