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法醫病理學-專業知識
回復
法醫病理學-專業知識
樓主:
196004
|
查看:
2803
|
回復:
11
查看:
2803
|
回復:
11
[刑偵法醫]
法醫病理學-專業知識
簡潔模式
196004
發表于 2022-8-13 18:28:01
河北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第三節 晚期死后變化
來自知乎.法醫宏仔
一、毀壞型晚期死后變化
尸體因受多種內、外因素影響,軟組織和內部器官發生不同程度的晚期死后變化,使尸體可部分或完全破壞,這些變化稱為毀壞型死后變化。
(一)腐敗
1.定義 蛋白質因腐敗細菌的作用而逐漸分解和消失的過程稱為腐敗。脂肪被細菌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稱為酸敗。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單糖、醇或直至二氧化碳和水,稱為酵解。
2.腐敗菌群 引起尸體腐敗的細菌,初期主要是大腸桿菌、腸球菌等腸管內細菌,以后空氣或土壤中的葡萄球菌、腸球菌等外來細菌參與腐敗過程。
3.腐敗的發展和形態變化
(1)尸臭:人死后3~6小時,腸管內的腐敗細菌開始產生以硫化氫和氨為主的腐敗氣體,并從口、鼻和肛門排出,具有特殊的腐敗氣味,稱為尸臭。
(2)腐敗氣體、氣泡和腐敗水泡:腐敗細菌,特別是Welchii梭形芽孢桿菌,能產生大量腐敗氣體,使各器官組織脹氣。竄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的腐敗氣體,形成大小不等的氣泡,稱為皮下腐敗氣泡。當氣泡內含有腐敗液體時,稱為腐敗水泡。到3~4天,腐敗氣泡潰破,表皮剝脫,裸露出污垢暗紅色的真皮。
(3)尸綠:腐敗氣體中的硫化氫與血紅蛋白合成硫化血紅蛋白,透過皮膚呈綠色,稱為尸綠。通常死后24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多見于右下腹部,因為回盲部細菌多、腐敗發生快而早,最后可波及全身。
(4)死后循環:尸體血管內產生的腐敗氣體,壓迫血液使之流動,稱為死后循環,促進腐敗的發展。
(5)腐敗靜脈網:尸體內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敗氣體的壓迫,流向體表,使皮下靜脈擴張,充滿腐敗血液,在體表呈現暗紅色或污綠色樹枝狀血管網,稱為腐敗靜脈網。一般在死后2~4天出現,多見于腹部和上胸部,其次是兩側的肩部、上臂和大腿。
(6)泡沫器官:因腐敗氣體使尸體發生腐敗的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綿樣空泡,稱為泡沫器官。
(7)巨人觀:尸體腐敗擴展到全身時,尸體軟組織內充滿腐敗氣體使整個身體膨脹,體積變大,面目全非,稱為巨人觀。表現為顏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尖突出于口外,頸部變粗,胸、腹部顯著膨脹隆起,陰莖、陰囊高度腫脹,皮膚呈污綠色,腐敗靜脈網多見,皮下組織和肌肉呈氣腫狀,四肢增粗,有的手和足的皮膚可呈手套和襪套狀脫落;容貌難以辨認。水中尸體較其他尸體更容易且更早出現巨人觀。
(8)死后嘔吐和口、鼻血性液體流出:死后胃內容物因受腐敗氣體的壓迫,從食管經口、鼻流出,稱為死后嘔吐;人死后因發生自溶和腐敗,在肺組織中形成的血性液體很容易自口、鼻腔內流出。
(9)肛門、子宮、陰道脫垂和死后分娩:腹腔內大量腐敗氣體壓迫骨盆底時,可使直腸中的糞便排出、肛門脫垂;在婦女可使子宮、陰道脫垂。孕婦死后,胎兒因受腹腔內腐敗氣體壓迫而被壓出尸體外稱為死后分娩。
4.腐敗的順序 組織結構致密、含水量少的器官腐敗較緩慢,如肌腱、韌帶、軟骨、前列腺和子宮等;但妊娠期或分娩后的子宮腐敗發生早且快。小兒腦組織因含水分比例大,故腐敗較快。生前有細菌存在的器官如腸和器官的腐敗快。輕度腐敗的腸管呈藍色,不要誤認為是腸梗死。
一般情況下,各器官腐敗的順序大致為腸、胃、膽囊、氣管、肺、脾、肝、腦、心肌、腎、胰腺、膀胱、骨骼肌、子宮和前列腺。毛發、牙齒和骨骼則可保存較長時間。
5.影響腐敗的因素
(1)外界環境:溫度過高,如50℃時,可使尸體干燥;過低,如0℃以下,可使尸體凍僵。
(2)尸體內在因素:肥胖尸體較瘦弱尸體腐敗快;幼兒較成人快,老年人的尸體腐敗最慢;急性死亡與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尸體腐敗較快;中毒死者腐敗的快慢依毒物種類不同而異,嗎啡和氰化物中毒的死者腐敗快,而砷、汞等金屬毒物中毒死者腐敗較慢。
6.法醫學意義
(1)根據尸體腐敗的發生、發展程度可推測死后經過的大致時間。
(2)認識各種腐敗現象,避免將其誤診為生前疾病和損傷。
(3)對已發生腐敗的尸體,應盡量地尋找和發現損傷與病變。如尸骨的骨折可以保存,骨髓的硅藻檢驗,頸動脈內膜的裂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病變,器官組織的異物存留及某些毒物中毒等。
(二)霉尸
1.定義 尸體處于適宜真菌生長的環境條件下,在裸露的局部或全身表面滋生出白色或灰綠色的霉斑或霉絲,稱為霉尸。沼澤、池塘、河溪中和冷藏較久的尸體容易形成霉尸。
2.形態表現 霉斑開始多見于顏面部的眼、鼻、口唇及周圍,頸部和腹股溝等處,以后逐漸向全身擴散,有時內部器官也可形成。
(三)白骨化
1.定義 尸體的軟組織經腐敗后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最后僅剩下骨骼,稱為白骨化。
2.影響因素 尸體白骨化的時間主要取決于溫度、濕度及埋葬處土壤的情況等。暴露于空氣中的成人尸體白骨化,夏季需2~4周或以上,春秋季為5~6周,冬季則需數個月以上。埋于泥土中的尸體,一般3~4年發生白骨化。大約10年后脫脂干涸。
3.法醫學意義
(1)尸骨上的損傷痕跡有些可長期保存,如骨折、骨骼上嵌頓的刀片等。
(2)某些毒物(如重金屬毒物)在骨髓或骨質內可長久保存,故仍可用作某些毒物中毒的化驗檢材。
(3)死后白骨化時間不長的骨髓可用于硅藻檢驗。
(4)骨骼在個體識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推斷死者的性別、年齡和種族,顱骨還可用于顱相重合。
二、保存型尸體
如尸體受某些內外因素的影響,腐敗過程中斷,軟組織免于崩解破壞而被不同程度地保留下來,稱為保存型尸體。
(一)干尸(木乃伊)
1.定義 尸體處于干熱或通風條件良好的環境中,水分迅速蒸發而不發生腐敗,以干枯狀態保存下來,稱為干尸或木乃伊。
2.形成特點 在相同環境條件下,嬰幼兒、老人較易形成干尸;體質消瘦的死者較肥胖死者易形成干尸;死前有大量失血或重度脫水者易形成干尸。
3.形成征象 干尸的外形干癟。體積縮小,體重可比生前減輕70%以上;皮膚和軟組織干燥皺縮變硬,呈灰色、淺棕色和暗褐色;內部器官也干燥、變硬、包膜皺縮、體積縮小。
4.法醫學意義
(1)干尸可能保持生前的某些損傷。
(2)干尸可能保持某些個人特征。
(3)干尸可能保持生前某些病變。
(二)尸蠟
1.定義 埋于濕土或浸于水中的尸體,皮下及脂肪組織因皂化或氫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黃白色蠟樣物質而被保存,稱為尸蠟。
2.形成機制和條件 形成尸蠟的特定環境條件是尸體處于水中或濕土中,腐敗變慢或停止,發生皂化作用形成皂化物(脂肪酸鹽)。全身大部形成尸蠟需1~1.5年,小兒和肥胖者易形成尸蠟。環境溫度高,尸蠟形成較快。
3.尸蠟的尸體征象 一般呈灰白色或黃白色較堅實的脂蠟樣物,觸之有油膩感,可以壓陷,但脆而易碎。鏡檢見皮下脂肪組織中有脂肪酸結晶。尸蠟具有酸臭味,能浮于水面,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機溶劑,經加熱可溶化;燃燒時發出黃色火焰。
4.法醫學意義 尸蠟可能保存生前損傷痕跡,如索溝、扼痕和骨折等。
(三)泥炭鞣尸
1.定義 處于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澤中的尸體,因鞣酸和多種腐植酸等酸性物質的作用,腐敗停止發展,皮膚鞣化,骨骼脫鈣,變成體積小、重量輕、易彎曲的軟尸,稱為泥炭鞣尸。
2.法醫學意義 泥炭鞣尸也可保持某些生前損傷的痕跡。
(四)特殊型古尸
葬于特制棺墓的年代久遠的保存型尸體稱為特殊型古尸。
(五)浸軟
1.定義 妊娠8周以上的死胎,滯留于宮內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而浸泡于無菌的羊水中,變得小而軟,稱為浸軟。一旦暴露于空氣中極易發生腐敗。
2.浸軟程度
第一度浸軟:浸軟僅見于表皮層內,皮膚表層有黃色或黃褐色水皰形成。
第二度浸軟:浸軟累及真皮層,表皮層的水皰破裂、或表皮剝脫,露出紅棕色真皮。
第三度浸軟:浸軟到達深部組織,呈血性胎兒外觀;真皮呈暗紅色,胸、腹腔含血性漿液,內部器官膨脹、軟化,關節肌肉遲緩,胎盤腫脹、質軟。
發布于 11 月前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28
64
分享
196004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2-8-17 22:49:24
河北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分享
195208
1
|
發表于 2022-8-17 22:54:42
浙江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91862
1
|
發表于 2022-8-17 23:00:36
福建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96813
1
|
發表于 2022-8-17 23:14:23
山西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92071
1
|
發表于 2022-8-18 08:08:18
江西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96425
1
|
發表于 2022-8-26 12:00:41
廣東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看看
191880
1
|
發表于 2022-8-26 14:44:43
山東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195208
0
|
發表于 2022-8-26 22:40:31
浙江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186223
0
|
發表于 2022-10-3 13:19:14
北京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返回版塊
1
2
/ 2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