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一件事,突然想起大偵探波洛里剛好有一集可以引用。恰巧當年我囫圇吞棗并未細讀,遂發此貼,重溫波洛的故事并在此做一個感想的記錄。希望大家不要插樓,可以在貼內回復里表達你的意見。
《大偵探波洛》(英語:Agatha Christie's Poirot)是一部英國探案電視劇,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講述了偵探赫爾克里·波洛(英語:Hercule Poirot,又譯赫丘勒·白羅、埃居爾·普瓦羅)(大衛·蘇歇扮演)的探案故事。
播出日期:1989年1月8日-2013年11月13日
本劇13季在1989年到2013年間在獨立電視臺播出。改編自最后一部小說的最后一集在原著者克里斯蒂的家拍攝,已于2013年10月30日播出。
下有劇透!慎讀!沒看過的看到這里就可以退出了!
一、《大偵探波洛》第1季一共10集。
1.廚子驚魂/克拉珀姆廚師奇遇記 (The Adventure of the Clapham Cook,原著收錄在《蒙面女人Poirot's Early Cases》中,為第二案“克拉珀姆廚師失蹤案”)
這一集與原著稍有不同,不過核詭沒有動,由小案子牽扯出了一件大案子。把這個案件作為電視劇的第一集,由早期的小案子來引出大偵探波洛,我覺得非常合適。
此案主要講述了波洛由一起簡單的廚師失蹤案,抽絲剝繭調查出一樁銀行職員殺人吞錢大案的故事。
一開始,波洛并不屑于調查小案子,托德夫人用激將法使波洛接受了她的委托,幫她尋找她家失蹤的廚師。后來即使托德先生已經取消了委托并且只付了波洛1幾尼(1幾尼=1磅1先令=1磅5便士,跟9磅15便士一比,你就明白這有多少了)當作咨詢費,波洛也沒有放棄調查,最終通過登報引出廚師,結合自己細致入微地觀察,由銀行職員辛普森臉上有粘過假胡子的痕跡抽絲剝繭查出了一件謀殺案。最后波洛總結說:“這是個小小的警示,黑斯廷斯。提醒我永遠不要輕視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還有不懂禮數的人。你看,一個失蹤的廚師,就牽扯出一個冷酷的殺人犯。哎呀,這是我處理過的最有意思的案子之一。”這讓我感覺波洛偵探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 ,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算無遺策的人,他也會犯錯,會反思,這點我十分佩服阿婆,完美無瑕的人往往無法讓讀者信服,恰恰是有點瑕疵的人才是真實的,讓人感覺真實的人物才能讓讀者生出親近,覺得生動,自然案子也變得更加生動。這讓我有種感覺,很多著名的推理小說中的偵探都有一點兒獨特的怪癖或者個性,作者是不是都有運用這個技巧,通過表現偵探一些獨特的個性來拉近書中偵探與讀者的距離呢?
另外,波洛所說的“不懂禮數的人”指的就是托德夫人。托德夫人的表現在原著和電視劇中一樣。 引用 一開始,一位盛氣凌人的太太走進波洛的辦公室。
先是問“你是波洛先生嗎?”之后二話不說往椅子上一坐。
波洛表示是的,我就是波洛。
之后托德夫人開始肆無忌憚的打量波洛,來了一句:
“你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呀!報紙上說你怎么怎么能干,是位杰出的大偵探。是你出錢讓他們這么說,還是他們在自說自話?”
波洛表示有點生氣,結果托德夫人立刻道歉:
“啊,對不起,不過我想你其實也明白那些報紙是怎么回事。比如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新娘對未婚閨蜜的私語》,如果你看內容,無非是告訴你可以在某化妝品店買個什么破東西用來洗頭,除了吹噓一無是處。我無意冒犯,你不會介意吧?我來找你的目的是想讓你尋找我的廚師。”
托德夫人為波洛卓越的破案能力慕名而來,卻以波洛的外貌來質疑波洛的破案能力,覺得波洛的破案能力都是別人吹出來的,之后又虛情假意地道歉,其實自己覺得自己并沒什么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自以為窺一斑而知全貌,用毫不相干的一個觀點來質疑另一個觀點,之后也虛情假意地道歉,事實上覺得自己并沒什么錯,說不定還覺得自己敢于質疑名人是勇氣可嘉的表現哩。
至于那些支持“托德夫人”的人,原著中黑斯廷斯作為旁觀者,什么也沒說。可那些瓜都吃不明白的“黑斯廷斯”們卻理所當然地支持“托德夫人”,忽略了關鍵點而輕信“托德夫人”精心截取的片段,真是既可笑又可憐。
我當然不認為托德夫人做的對,不過我應該反思自己,波洛面對托德夫人的質疑并未多說什么,多說只不過是陷入無意義的爭吵,給“托德夫人”提供裝可憐的道具罷了。確實,多說無益,清者自清,這種性格的人早晚會受到教訓,且坐觀戲罷。
第一集記錄結束,下一樓記錄第二集的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