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世紀晚期,法國外交官維熱納爾(或譯為維瓊內爾、維吉尼亞) Blaise de Vigenere(1523-1596)提出著名的維熱納爾方陣密表和維熱納爾密碼(Vigenerecypher),【ps:該密碼最早出自于1553年《吉奧萬?巴蒂斯塔?貝拉索先生的密碼》一書中,但在19世紀被誤傳為維熱納爾所創適,故稱“維熱納爾方陣”(或“維吉尼亞密碼”)】,這是一種多表加密的替代密碼,可使阿爾?金迪和菲利普斯的頻度分析法失效。維熱納爾方陣加密法其實很簡單,大體與凱撒加密法類似。即二人相約好一個密鑰(單詞),然后把加密后內容給對方,之后對方即可按密碼表譯出明文。密鑰一般為一個單詞,加密時依次按照密鑰的每個字母對照明碼行加密。
例如:我的密鑰是who,要加密的內容是I love you,則加密后就是E SCRL MKB.即加密I,就從密鑰第一個字母打頭的w那行找明碼行的I對應的字母,即E。加密l,就從密鑰第2個字母打頭的h那行找明碼l對應的字母,S。加密o,從密鑰第三個字母O打頭的那行找到明碼行中o對應的字母,C。加密v,就又從密鑰第一個字母w打頭的那行找到明碼行中v對應的字母,R。 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