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7
發表于 2023-4-15 13:14:40 福建
文/言桄

“紅鯡魚”(Red Herring)是推理小說創作上所應用的一種手法,它通常代表誤導讀者思路的誘餌,讓讀者在看到結局之前,誤以為某人或某事件為兇手或破案關鍵,也就是中文中通常所謂的“障眼法”。

“紅鯡魚”被當成轉移焦點的代名詞有幾種不同的起源。其中比較廣泛的一種是認為當初西方反打獵人士為了混淆獵犬的嗅覺,在獵場中四處放置煙熏過的鯡魚,借此轉移獵犬的注意力;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是監獄逃犯為了誘騙追緝的警犬,在逃跑的路程外放置紅鯡魚,借此順利逃脫。不管上述說法哪種更加準確,“紅鯡魚”在推理小說創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推理小說的核心與最高要求就是“解謎”。就大部分推理小說來講,其不僅要設置技術含量很高的詭計,還需要制造能夠成功轉移讀者注意力的旁支線索,分散掉真兇身上的嫌疑。所以,如何設置“紅鯡魚”,是推理小說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推理小說寫作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以下我就個人目前淺陋的經驗和理解,談一下推理小說中“紅鯡魚”的設置方法,以供各位推理愛好者參考。

一、利用讀者的心理盲區設置“紅鯡魚”
去年爸爸的一位好友做完手術后我去探望,正遇到大夫給他做視力測驗,最后打印出來的視野圖中有兩處黑色部分,醫生告訴我們那就是他的視覺盲區。其實由于知識經驗的有限積累,使得人心理上也常常存有這樣的盲區。

首先就是知識性盲區,這不是指發掘“隱學”等偏僻的知識點來不公平地教育讀者,而是指在讀者有該方面常識或者作者對于該知識在文中進行了透徹說明的前提下,繼續給讀者制造一塊心理上不可能觸及的區域來方便詭計的設計。

比如,在某個敘述性詭計中,兇手在夏天將死者放到戶外,誤導了警方對死亡時間的判斷。作者在文章中反復強調夏天這個季節,讀者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尸體會因為高溫而提早死亡時間,因而懷疑在正常死亡時間之前沒有足夠不在場證明的嫌疑人。但是呢,最后作者道破玄機,其實兇案發生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那么真正的兇手則是在正常死亡事件之后沒有不在場證明的人。

在上述詭計中,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北半球人們認為夏天就是酷暑炎炎的習慣性心理,將兇案移到與北半球季節溫度相反的南半球去。同時反復強調夏天的事實,卻減少關于溫度和景物的描寫,利用人們的心理盲區來達到敘述性詭計的目的。在這個詭計中,南北半球季節特征相反乃是眾所周知的知識,但是出于生活習慣的一葉障目,讀者一般很難聯想到這一點,所以“夏天”就成為了這個詭計的一條“紅鯡魚”

其次,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各種方法,將真兇率先排除在外,而剩下的人卻都與死者有這樣那樣的瓜葛,這就使得讀者一開始便忽略掉真兇,從而把精力都傾注到其他嫌疑人身上去,這便是一種經驗性盲區。

這種方法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中得到了極為普遍的應用,就像她筆下著名偵探赫爾克里·波洛常說的——“你們每個人都有嫌疑!”而往往最后的真兇卻不是明顯的嫌疑人中的一分子。

如果想用這種方法來設置“紅鯡魚”,作者必須一開始就利用不在場證明、人物身份乃至兇器和謀殺手段給讀者強烈的心理催眠,讓讀者形成真兇肯定與兇殺無關的判斷。從此讀者就隨著情節的推動對其他“紅鯡魚”展開大量的推理,直到結尾當偵探指出兇手時才恍然大悟。

二、利用讀者的同情心理設置“紅鯡魚”
由于人的“自然人”本性,所以觀察和分析問題時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主觀情緒。巧妙地引導讀者的情緒,利用讀者的同情和憎惡心來掩飾真兇的罪行,也是一種設置“紅鯡魚”的慣用方式。
比如,在一個案件中,繼父被殺,丈夫涉嫌入獄,柔弱女子奔走求助,另一個富家子弟卻處處阻撓。作為一個“心不是鐵打”的讀者,無論誰都會對這個柔弱女子產生莫大的同情心,對富家子弟產生厭惡和懷疑心理。但真相大白時讀者才發現,富家子弟卻是那條被冤枉的“紅鯡魚”,他之所以阻撓案件調查乃是害怕某樁丑聞的敗露,而柔弱女子才是艷羨父、夫兩家財產的謀財害命之徒。

三、利用文字的技巧設置“紅鯡魚”
好的推理小說是一篇能夠讓作者和讀者公平競賽的小說,亦即在作者給出全部線索后,理論上能讓讀者依據上述線索的總和來推斷出事實真相。如何能既給出足夠的線索,又能牽引讀者走入誤區,則是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事情。在這里,利用文字性技巧,在對場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寫或分析中,不露痕跡地將讀者的注意力從真實線索過渡到混淆線索上去,也是一種設置“紅鯡魚”的方法。

舉例來說,在勘探現場時偵探發現了能引導出兇案真相的關鍵線索,這時一只貓跑了進來,撞倒了花瓶,露出了藏在花瓶下的兇器—匕首。對于讀者來說,兇器是案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因此注意力就不自覺地隨著文中出現的貓轉移到兇器上去了。再加上隨后作者對兇器的細膩描述,讀者自然就完全遺忘了剛才交代的線索。在這里,兇器充當了那條“紅鯡魚”,而作者利用那只貓的文字描寫,自然得體地將紅鯡魚“釣”了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文字描寫,并不見得是著重對“紅鯡魚”進行大量文字鋪陳,而對關鍵線索寥寥帶過。真正的大師往往既能把關鍵線索毫不保留地反復拋擲給你,但你依然被一條條“紅鯡魚”引得團團亂轉。約翰·狄克森·卡爾在密室名著《歪曲的樞紐》中,針對犯罪場景進行了多次解說,其中對于關鍵的提示性線索尤為反復提及,但是好多讀者仍然不能抽絲剝繭、理清頭緒。所以,利用文字技巧設置“紅鯡魚”,還需要我們加強對文字功力的錘煉和對情節安排的把握。

以上簡單介紹了幾點設置“紅鯡魚”的方法,對于推理小說的寫作,我也處于琢磨階段,所以這種介紹難免掛一漏萬,權且算與各位推理愛好者做一些個人想法的交流吧。

2

4

分享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