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邏輯推理題與解題經驗(重復請刪)

樓主: 9390 | 查看: 4209 | 回復: 8

發表于 2010-11-7 09:24:27
一、邏輯推理部分中反對關系的應用

  具有反對關系的兩個命題之間的關系的實質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題”所有同學都及格了“和命題”所有同學都不及格“即為反對關系,同理,”所有同學都及格了“和”張三不及格“也為反對關系。 而具有下反對關系的兩個命題的實質為兩命題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題”有些同學及格了“和”有些同學不及格“之間即為下反對關系,兩命題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樣”有些同學及格“和”張三不及格“兩命題之間也為下反對關系在做邏輯推理題時可依據命題之間的反對及下關系的實質進行解題,這就需要牢記各直言命題之間的對當關系。例如:

  某辦公室包括主人在內10人,有關這10人的說法,以下三個只有一個是真的:

  1、 有人會使用五筆打字

  2、 有人不會使用五筆打字

  3、 主任會使用五筆打字

  以下哪項為真?()

  A.10人都會使用五筆打字  B.10人都不會用五筆打字

  C.只有一人不會用五筆打字  D.只有一人會用五筆打字

  該題答案選B

  解析:由題意可知1、2命題為下反對關系,即兩命題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題只有一個為真,則第3個命題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會使用五筆打字,接著又可推出有人不會使用五筆打字,即命題2為真,命題1為假,即有人會使用五筆打字為假,則這10人都不會使用五筆打字。故答案為B。 通過例題可以發現,做這類題目的關鍵就是熟練掌握六種直言命題之間的對當關系,只 有這樣,才能快速找到解題思路,并在較短時間內解答題目,這需要考生在平時多加練習,從而達到熟練快速解題的目的,這對于公務員考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礎。

  二、邏輯推理題中有關矛盾關系的解題方法

  通過對邏輯推理題的研究發現,其實對于直言命題來說,存在著矛盾關系、反對關系等,通過了解這些關系的特點,可以在解答過程中找到捷徑,大大節省做題時間,提高做題效率。首先對于矛盾關系來說,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命題之間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說當其中一個命題真時,另一個命題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說當其中一個命題假時,另一個命題必真。

  比如說”所有同學考試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學考試不及格“之間、”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間以及”所有同學考試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學考試及格了“之間都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們就以這道題為例來分析解答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例1】某珠寶店被盜賊竊走價值10000美元的鉆石,經調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個中的一個,于是,讓這四人作為重大嫌疑對象接受審訊,這四個人的供詞分別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盜竊鉆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誣陷我;

  現在假定四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那么請問罪犯是誰?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與丁的話是矛盾關系,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則可以確定的是甲和乙說的都是假話,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選A,即甲是罪犯。

  對于矛盾關系的總體解題思路是,首先要發現矛盾,然后避開矛盾,最后從矛盾之外尋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發現矛盾,即丙與丁是矛盾關系;然后避開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質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則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從矛盾外尋找答案,則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話可知丙和丁這對矛盾關系以外的甲和乙說的都是假話,則可得到答案。許多同學在做這類題時,往往會陷入矛盾之中,即發現丙和丁是矛盾關系以后,就開始假設丙是真話而丁是假話,如果符合題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則要重新假設,即假設丙是假話而丁是真話,這樣雖然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勢必會浪費時間,而國家公務員考試講究的就是做題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中有一位同學為地震災區捐款500元,當老師詢問時,他們分別這樣回答:

  甲:這500元不是我捐的;

  乙:這500元是丁捐的;

  丙:這500元是乙捐的;

  丁:這500元不是我捐的

  這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由此可見這500元是誰捐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根據以上解題思路,由題目可知乙和丁的話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則甲和丙是說的都是假話,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學。 這就是充分運用了直言命題間真假對當關系中的矛盾關系的特點來解題的,另外直言命題之間除了矛盾關系外還存在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從屬關系等,但矛盾關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其他的在解題過程中也會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點來尋找解題思路就可以了。

  三、類比推理需要注意的幾點

  第一,切忌: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

  【例題1】南京∶金陵

  A. 昆明∶春城  B. 廣州∶穗  C. 太原∶晉  D. 北京∶薊

  【答案】D。

  解析:本題中,從題干部分很明顯可以得出兩個詞之間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的邏輯關系,但僅有此關系無法在備選項中選出答案,因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細分析題干部分可以發現金陵是南京歷史上有過的名稱,而A中春城是昆明的別稱,B中廣州的簡稱為穗。只有D項中薊是北京古代的名稱。也就是說,在本題中若要得到正確結論,必須同時符合兩個邏輯關系。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多地找出類比推理對象之間的共有屬性,這樣才能提高結論的正確性。

  第二,注意:詞項之間的前后順序。順序關系是一個重要的考點,絕不能忽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就不可能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例題1】水果:蘋果

  A.香梨:黃梨  B.樹木:樹枝  C.家具:桌子  D.天山:高山

  【答案】C

  解析:這是2002年下半年的江蘇省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中一 道類比推理題。該題題干中”水果:蘋果“兩個詞之間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所以答案為選項C。

  選項B的兩個詞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選項D的兩個詞之間的關系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

  【例題2】泰山:山東:濟南

  A.安徽:黃山:合肥  B.陜西:華山:西安

  C.君山:湖北:武漢  D.衡山:湖南:長沙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君山在湖南省。選項AB前后順序反了。

  第三,不要犯機械類比的錯誤。在運用類比推理時, 僅僅根據兩事物為數很少的又不具備典型性的共同屬性,就推斷類比對象 具有與已知屬性相關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屬性, 這種錯誤的類推邏輯上叫做機械類比。類比推理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就真。要提高類比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要盡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為對象間的相同點越多,二者的關聯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會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類比前提中所根據的相同情況與推出的情況要帶有本質性。如果把某個對象的特有情況或偶有情況硬類推到另一對象上,就會出現”類比不當“或”機械類比“的錯誤。

  四、類比推理的基礎題型之因果關系

  含義:因果關系,是指由某行為而發生某結果,前事實與后事實之間互有關聯,后事實由前事實而生。哲學上把因果關系定義為”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現實中常用”因為……,所以……“來表示。

  特征:因果關系的重要特性:

  1.因果關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為了了解單個的現象,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從普遍的聯系中抽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因是因,果是果“。

  2.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在行測考試的邏輯判斷題型中,很多題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對因果性的理解,特別是對”倒果為因“的錯誤是否自覺。

  【例題1】生病∶吃藥

  A. 上課∶請假  B. 經商∶結婚

  C. 桌子∶風扇  D. 游泳∶更衣

  【答案】 D

  【解析】 題干是一種因果順承關系,只有D項符合這個推理關系。其他都不符合這個推理關系。

  事故的發生有其必然原因,事故發生的原因可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源或者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本質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在時間上最接近事故發生的原因,又稱為一次原因。直接原因(一般也是導火線)是指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并直接促成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近期表面現象,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一般是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系上最為接近的因素。

  間接原因是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只在其中起交接的原因。

  直接的就是讓這個事發生的原因,而根本原因了就是本質上的了!比如:一家商場因為一個人丟了個煙頭而失火后來損失慘重,那么直接原因就是那個丟煙頭的人,而根本原因了就是可能那家商場的防火措施沒有做到為而讓大火的蔓延導致的損失慘重,是本身的原因!

  【例題】努力∶成功

  A. 原告∶被告  B. 耕耘∶收獲

    C. 城市∶福利  D. 擴招∶失業

  【答案】B

  【解析】可以看出,努力與成功兩個詞具有因果關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說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兩個詞語連成一句完整的話:努力是成功的原因。在所提供的答案中能同樣連成一句,有相同邏輯關系的話的,只有B答案:耕耘是收獲的原因。有人或許會問,那D答案也可以說成:擴招是失業的原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找出的是和題干詞語最有內在邏輯關系的一組詞語,努力和耕耘是成功和收獲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原因,而擴招并不是失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其余備選項中,A答案中的原告與被告構成的是一個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主體。C答案中城市是一個社會區域,而福利是國家在社會公共事業方面的一種政策。

  【例題】食物中毒:蘑菇

  A.礦難:煤炭

  B.高血壓:血壓計  C.球場騷亂:警察

  D.海嘯:地震

  【答案】A

  【解析】”食物中毒“和”蘑菇“本身沒什么關系,但當”吃“蘑菇時則可能產生”食物中毒“。四個選項中A答案”礦難“和”煤炭“本身沒什么關系,但當”挖“煤炭時則可能產生礦難。這里應注意D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地震“和”海嘯“有直接關系,不需要間接過程。靜態的”物“叫做”事物“,是哲學研究的主體,用A、B、C等表示;”事物“的變化叫做”現象“,是哲學研究的內容,用♂A、♂B等表示;”引起“用”→“表示;A現象”引起“B現象,即現象A是結果B的原因,用”♂A→♂B“表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因果關系可以用開關的”開、關“與燈泡的”亮、滅“來表示。我們用導線把電池、開關、燈泡三個元件串聯起來,構成一個簡單電路,靜態的開關、燈泡、電池、導線就是”事物“,開關狀態的變化(開和關互變)與燈泡狀態的變化(滅和亮互變)就是”現象“。”開關由關到開“與”燈泡由滅到亮“兩個現象之間就具有”因果關系“。”開關開“與”燈泡亮“(或”開關關與燈泡滅“)就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可以用符號”♂A→♂B“。我們把它作為”基本因果關系“的模型。下面就以”基本因果關系“為基礎,討論現實世界中復雜的因果關系。

  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

  招搖撞騙:鋃鐺入獄

  A.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B.東施效顰:受寵若驚

  C.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D.單槍匹馬:眾叛親離

  【答案】AD。解析:自強不息是國富民強的原因;養精蓄銳是旗開得勝的原因,內修政德是遠人來服的原因。

  自強不息:國富民強

  A.養精蓄銳:旗開得勝  B.朝三暮四:烏合之眾

  C.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D.內修政德:遠人來服

  【答案】AC。解析:招搖撞騙導致鋃鐺入獄;厚積薄發導致一鳴驚人;班門弄斧導致貽笑大方。

  關系延伸:

  動作的承接關系

  【例題】消毒:手術

  2007年國家行測84題

  A.動員:開會  B.生產:銷售  C.啟動:駕駛  D.彩排:演出
   【答案】C。解析:”消毒“是”手術“前的必需操作。符合這個關系的最佳選項是C

[發帖際遇]:  vencent被強盜小D搶走學分10分,但小D的學分馬上被收回了.  

4

43

分享

| 發表于 2010-11-7 10:29:06
先收了,正好我邏輯推理不行……感謝VC……
| 發表于 2010-11-7 12:45:44
有點小深奧啊。。。得好好學學。。。感覺很有用。。。
| 發表于 2010-11-7 14:25:27
我的邏輯推理算是最差的一項。樓主,你得好好教教我。拜托了
| 發表于 2010-11-7 15:01:21
很有用,收下了,謝謝LZ分享
| 發表于 2010-11-7 19:35:59
這是之前的那個解答嗎?
| 發表于 2011-1-3 20:26:20
thx~果然有用。
| 發表于 2011-1-9 19:56:15
很不錯啊,覺得自己邏輯不太行~~~得好好學學~~

[發帖際遇]:  蘇澈兒積極在學院發帖,獲得獎勵學分6分.  
| 發表于 2017-3-17 18:40:37 | 來自小霸王手機
嗯嗯,lz 辛苦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