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針對心理變態者有一份已經被廣泛接受的量表,即PCL-R(Psychopathy Checklist- Revised,心理變態測評量表修訂版),因它的設計者是加拿大的羅伯特.海爾(Robert Hare)而被稱為「海爾量表」(Hare’s Checklist)。
海爾量表包含20個測試項目,每個項目都分為0、1、2三個評分,以評價患者心理變態特征的三個等級:無癥狀(0分),部分符合該癥狀(1分),完全符合該癥狀(2分)。
在這個標準下,一個獲得「滿分」40分的人,就可以被視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理變態者。通常來說,超過30分即可被診斷為心理變態;有時候,測量結果超過25分也會被認為是心理變態者。
測試應由專業的醫生負責評分,另外還會以受評估者的犯罪記錄、醫療記錄和第三人觀點作為參考。所以外行人請不要用此測試來“診斷”家人和朋友。
引用 1、表面看起來充滿魅力:
一般人無法分辨魅力是否偽裝,你只會感到莫名被吸引,迅速對他卸下心理防線。通常這類人表達能力很強,口齒伶俐,有著超高的社交技巧。他不一定會謀殺你,但他一定具備這種破壞力。
2、夸大自我價值:
這類人相當自信、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不接受別人給自己的任何建議,極其有優越感。
3、經常性無聊:
每當完成一項工作,危險型精神病患者都極易感到無聊,然后產生焦躁情緒,所以他們會經常去嘗試新鮮、刺激、冒險的事。
4、病理性說謊:
也被稱為幻想性謊言和神話癖。他們經常會撒一些不必要的慌,有時他們能明確意識到在說謊,其他時候他們以為自己說的就是真相。他們用謊話給自己編織光環,或者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以提高自我形象。
5、操控欲極強:
他們渴望成為事件的主導,而你總是不自覺地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6、從不愧疚和悔恨:
即使給別人造成了傷害他們也不會感到后悔。
7、情感接收范圍有限:
他們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也不在乎別人的喜悅,所以就算“充滿魅力”,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交。
8、冷漠、缺乏同情心,蔑視他人感受
9、寄生蟲似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這類精神病患者自私并以各種手段依賴于他人的錢財生活,逃避責任,自律能力差。
10、不良的行為控制:
易怒、易煩躁,經常使用侵略性的語言。
11、性關系混亂:
雖然建立真正的人際關系對精神病患者來說很困難,但他們不會克制自己對性伴侶的選擇,經常會從多p和性虐待中尋求快感。
12、青少年時期的行為問題:
13歲~18歲之間有過偷竊、詐騙、故意破壞、欺凌、沒有節制的性行為、縱火、吸毒、酒精依賴、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如果沒有加以管制,成年后將極有可能患上更嚴重的精神問題。
13、沒有生活方向,缺乏實際、長期的目標
14、沖動:
不考慮行為后果,魯莽,無法抗拒誘惑,無法接受挫折。
15、沒有責任感,不履行義務和承諾:
如不支付賬單,拖欠貸款,執行工作馬虎,缺席或遲到,不履行合同協議。
16、習慣性逃避,找借口,不正視自己的行為
17、有過很多段短暫的婚姻
18、未成年時有犯罪記錄
19、曾有過入獄后被取消假釋資格的經歷
20、參與過多種類型的犯罪,以逃脫法律制裁為榮:
精神病患者往往會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自豪。 由于對受害者缺乏同情,他們更容易再次犯罪。
心理變態(psychopathy)并不是一種醫學診斷,而是一種人格特點。據統計,在人群中大概有1%的人是心理變態者,其中男性占多數。由于心理變態者的大腦構造與正常人格不同,Ta們天生缺乏共情能力。
這并不意味著心理變態者們是天生的罪犯,但難以感到恐懼和愧疚、難以對他人共情、難以約束自己的行為等先天特質,使得Ta們更容易有暴力行為,尤其是在經歷過童年創傷之后。
所以與大眾對于“心理變態都是殺人魔”的認知不同,心理變態者中不乏表面友好隨和的人。Ta們雖然缺乏基本的情緒,但在成年后仍能夠比較好地融入社會生活,甚至還能比常人更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