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fā)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暈輪效應
回復
暈輪效應
樓主:
212184
|
查看:
6862
|
回復:
35
查看:
6862
|
回復:
35
[知識科普]
暈輪效應
簡潔模式
212184
發(fā)表于 2023-11-18 21:42:08
山東
|
2023-11-18 21:43編輯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定義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等,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
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后果。故在人才選拔、任用和考評過程中應謹防這種傾向發(fā)生。
特征
暈輪效應的特征具體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
遮掩型
有時我們抓住的事物的個別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質,可我們卻仍習慣于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勢必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征。隨意抓注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征就斷言這個人或是完美無缺形,或是一無是處,都犯了片面性的錯誤。青年戀愛中的“一見鐘情”就是由于對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審美觀,往往對思想、情操、性格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處都視而不見,覺得對象是“帶有光環(huán)的天仙”,樣樣都盡如人意。同樣,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對一個人印象欠佳而忽視其優(yōu)點的事,舉不勝舉。
表面型
暈輪效應往往產生于自己對某個人的了解還不深入,也就是還處于感、知覺的階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覺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覺所帶來的選擇性影響,從而對于某人的認識僅僅專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個性品質或外貌特征之間并無內在聯(lián)系,可我們卻容易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會以外在形式掩蓋內部實質。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滿面,未必面和心慈。簡單把這些不同品質聯(lián)系起來,得出的整體印象必然是表面的。
彌散性
對一個人的整體態(tài)度,還會連帶影響到跟這個人的具體特征有關的事物上。成語中的“愛屋及烏”、“厭惡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暈輪效應彌散的體現。《韓非子·說難篇》中講過一個故事。衛(wèi)靈公非常寵幸弄臣彌子瑕。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病了,他得知后就連夜偷乘衛(wèi)靈公的車子趕回家去。按照衛(wèi)國的法律,偷乘國君的車子是要處以刖刑(把腳砍掉)的。但衛(wèi)靈公卻夸獎彌子瑕孝順母親。又有一次,彌子瑕與衛(wèi)靈公同游桃園,他摘了個桃子吃,覺得很甜,就把咬過的桃子獻給衛(wèi)靈公嘗,衛(wèi)靈公又夸他愛君之心。后來,彌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寵幸了。衛(wèi)靈公由不喜愛他的外貌而不喜愛他的其他品質了,甚至以前被他夸獎過的兩件事,也成了彌子瑕的“欺君之罪”
相關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著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多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并不知道。兩種介紹間的差別是:下課之后,前一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親密攀談;另一個班的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談回避。可見,僅介紹中的一詞之別,竟會影響到整體的印象。學生們戴著這種有色鏡去觀察代課者,而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 。
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社會心理學家Richard Nisbett也論證了“光環(huán)效應”這個案例。Nisbett和Wilson希望調查聽課的學生是如何評判講師的。學生們被告知這是一項對于評價老師的研究。他們還特別被告知,實驗對于不同的評價是否依賴于學生和某一講師接觸的多少感興趣。這純粹是一個謊言。 實際上學生們被分為兩組,他們會分別看兩段關于同一位講師的不同視頻。而這位講師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時口音(這和實驗室是很有關的)。其中一組學生看了這位講師和藹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問題。第二組學生看了同一位講師用冷酷而疏遠的語氣回答了同樣的問題。實驗讓我們明確,到底哪一種人格更討人喜歡是十分明顯的。在其中一種人格中講師顯得熱愛教學和學生,而在另一種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完全不喜愛教學的權威人物 。
在每組學生看完視頻之后,他們被要求給這位教師的外表、特殊語言習慣,甚至還有他的口音(特殊語言習慣在兩段視頻中是一樣的)打分。與光環(huán)效應相一致,看到講師“和藹”形象的學生認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語言習慣更令人喜愛,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這并不奇怪,因為它支持了之前關于光環(huán)效應的研究 。
形成原因
知覺整體性
暈輪效應的形成原因,與我們知覺特征之一——整體性有關。我們在知覺客觀事物時,并不是對知覺對象的個別屬性或部分孤立地進行感知的,而總是傾向于把具有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對象知覺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是因為知覺對象的各種屬性和部分是有機地聯(lián)系成一個復合刺激物的。譬如,我們閉著眼睛,只聞到蘋果的氣味,或只摸到蘋果的形狀,我們頭腦中就形成了有關蘋果的完整印象,因為經驗為我們彌補了蘋果的其他特征,如顏色(綠中透紅)、滋味(甜的)、觸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覺整體性作用,我們知覺客觀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窺一斑而見全豹”,用不著逐一地知覺每個個別屬性了。
內隱人格理論
對人知覺時的暈輪效應,還在于內隱人格理論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質之間是有其內在聯(lián)系的。比如,熱情的人往往對人比較親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幫助別人,容易相處;而“冷漠”的人較為孤獨、古板,不愿求人,比較難相處。這樣,對某人只要有了“熱情”或“冷漠”的一個核心特征,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補足其他有關聯(lián)的特征。另外,就人的性格結構而言,各種性格特征在每個具體的人身上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不畏強暴性格特征的人,往往還表現在處世待人上襟懷坦白,敢作敢為,在外表上端莊大方,懇切自然。而一個具有自私自利,欺軟怕硬性格特征的人,則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虛偽陰險,心口不一,或阿談奉承,或驕橫跋扈。這些特征也會在舉止表情上反映出來。于是,人們既可從外表知覺內心,又可從內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對外表的評價上。這樣就產生了暈輪效應?。
啟示
暈輪效應帶給我們了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注意“投射傾向”
有些人總是從好的一面來解釋別人,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薩心腸。而有些人則總是從惡意來判斷他人的行為,即使是好事,他也會認為這是“別有用心”,這是因為他本人猜疑心重。這種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傾向”。人際知覺的投射傾向表明,人對他人的知覺包含著自己的東西,人在反映別人的時候常常也在反映著自己、而這種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覺的。如果你對自己的“投射傾向”不加注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制造出暈輪效應,出現各種偏見。
注意“第一印象”
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后所形成的直觀感覺在心理學上稱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入為主的特點,因而往往比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會給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注意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必要的。但初次接觸所提供給你的判斷材料不僅十分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較外在的,往往還具有一定的虛假性。問題的嚴重性又恰恰在于,一般說來,先得到的信息總是影響著對于以后信息的解釋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補充和解釋的角色,這就是產生暈輪效應的“溫床”了。因此,冷靜、客觀地對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準備非常重要。
注意“刻板印象”
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謂類化作用,按照預想的類型將人分為不同種類,然后貼上標簽,按圖索驥。比如,提起教師便想到“文質彬彬”,說到商人,總和“唯利是圖”掛起鉤來,等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對某一類人普遍特征的歸類,這是一種簡單的認識,雖然有利于對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偏差。因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刻板印象所根據的卻并非認識對象本人的事實,有時刻板印象還是由于偏見的合理化而來。因此,刻板印象與暈輪效應可以說是有不解之緣的,是導致失真的一個“誤區(qū)”。我們要對他人產生確切、深刻的認識,千萬別忘了人的豐富多樣性,并不斷地修正頭腦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避免“以貌取人”
避免“以貌取人”。一項心理實驗中顯示,當人們被要求在一堆他們不認識的照片中分別找出“好人”與“罪犯”時,總會受到外貌暈輪效應的影響,即表現出按外貌分類的傾向。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鮑達列夫曾向72個人調查,他們是怎樣理解人的外貌的。其中9人回答,方方的下巴是意志堅強的標志,寬大的前額是智慧的標志,3人認為粗硬的頭發(fā)表示倔強的性格,14人認為人胖表示心地善良,2人認為肥厚的嘴唇是憨厚樸實的標志,等等。這個調查結果是有趣的,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盡管這些生理特征是較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認為從中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這種“由表及里”的推斷,含有很大的偏見成份。為此,只要我們在認識他人的問題上,確立不滿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對方心理、行為等深層結構,我們就能有效地擺脫外貌暈輪效應的影響。
避免“循環(huán)證實”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比如,你對某人存有懷疑之心,時間一長,自然會為人所察覺,對方必然會產生離心和戒心。而對方這種情緒的流露,又反過來會使你深信自己當初對他的看法是正確的。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角色互動和雙向反饋。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導致對方的偏失,反過來又加強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如此循環(huán)證實,勢必陷入越來越深的偏見中去,走進暈輪效應的迷宮迷而忘返。這就提醒我們,當你看不慣某個人,對某個人懷有成見的時候,應當首先理智地檢討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是否受到暈輪效應的影響,自覺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
66
74
分享
212184
0
|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3-11-20 23:00:38
山東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為啥沒人
197098
0
|
發(fā)表于 2023-11-21 00:05:05
廣西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發(fā)帖際遇
感謝分享
217607
0
|
發(fā)表于 2023-11-21 00:11:30
山東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解答了我長久的疑惑。感覺可以用在職場中
148757
0
|
發(fā)表于 2023-11-21 08:11:40
廣東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發(fā)帖際遇
感謝分享
234567
0
|
發(fā)表于 2023-11-21 13:13:32
海南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214243
0
|
發(fā)表于 2023-11-21 21:57:21
四川
第一印象很重要啊。。
186270
0
|
發(fā)表于 2023-11-24 23:27:14
四川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發(fā)帖際遇
感覺很真實,但是從個人感覺上來看可能沒啥區(qū)別,屬于那種很細節(jié)但很致命的問題
1人評分
英鎊 +5
212184
: 給大佬遞茶
141846
0
|
發(fā)表于 2023-11-24 23:57:44
安徽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發(fā)帖際遇
感謝分享,現在正在學心理學基礎,正好這個可以做案例
198166
0
|
發(fā)表于 2023-11-25 07:09:54
河南
|
發(fā)自
安卓客戶端
對,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班有的同學只看到一個同學的好的方面卻不知道其他的方面
返回版塊
1
2
3
4
/ 4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fā)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