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關于聊天的二十一個問題

樓主: 69395 | 查看: 2140 | 回復: 14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發表于 2024-3-7 13:17:04 | 2024-3-7 14:03編輯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本篇我們將對這二十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析。

問題1:在對方不排斥和你聊天的前提下,聊天技巧本質上是要干什么的?
問題2:為什么不用聊天時不用一次性說太多?
問題3:如果對方發來一句話你不懂怎么接該怎么辦?
問題4:如何比較隱蔽地挖掘對方特定的某些信息?
問題5:比較活潑開朗比較熟識的人,聊天要導向哪呢?
問題6:如何實現互逗呢?
問題7:聊天愉悅化的要點是什么?
問題8:掌握一定技巧必然能讓聊天愉悅化嗎?
問題9:不考慮聊天愉悅化,讓對方聊天后舒適,投入還有哪些思路和技巧?
問題10:為什么有時候要努力創造新話題而不是順對方的話?
問題11:當別人主動找我們時第一步要怎么辦?
問題12:別人主動來找我們聊天和我們主動找別人聊天有何區別?
問題13:打破心理上的邊界感的關鍵是什么?
問題14:為什么要小心八卦又要重視八卦呢?
問題15:和人闡述故事有什么要注意的?
問題16:哪種說話最能刺激別人的表達欲?
問題17:場面尬下來時怎么辦?
問題18:和陌生人第一次聊天,但又想能夠一次聊足2小時以上,聊哪類話題是最保險最容易大家都能聊得懂的話題?
問題19:什么是目的主義聊天?為什么要目的主義聊天?
問題20:對方說了一個觀點,怎么接?怎么續話?
問題21:對方表達了一個自己的喜惡,怎么接?怎么續話?


   

答1:       聊天技巧就用來是調度別人的注意力,或者導向容易調度別人的注意力的話題,而不是一昧地增加你輸出的信息。
       當然,在調度別人注意力前,要讓別人足夠放下警惕心理,如果一直防備著,那你是調度不起來。

      要這么一個反饋邏輯,放下警惕心->注意力被調度->對方得到情緒反饋->繼續調度注意力->繼續情緒反饋

  有些人從對話一開始就毫無警惕心,比如一些小孩就特別如此。
有些人則是對話全程別看他說說笑笑,但全程警惕心,所以這個真的不容易。
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人琢磨看似“正當化的借口”,“理由”,“求人幫忙”。
  但在那些“正當化的借口”框架下,想把聊天導向有趣(也就是容易繼續調度別人注意力加情緒反饋的框架下),很難,所以才拼命想方法聯想。
但一旦察覺到對方警惕心已經放下,你完全可以唐突的,你完全可以直接跳題進入那個容易調度別人注意力和讓人有情緒反饋的話題框架下,不用再磨磨蹭蹭想著和人聊當前這個尷尷尬尬的話題。

然后注意一個點就是,別讓對方完全進入自己的邏輯,自己的情緒。“被你逗笑”和“陪你聊天然后自己聊得笑了”是不一樣的。


   甚至有時候別人對你詢問的一些問題,你也不用非得回答,或者要回答就多回答些可以“搭上對方的”,或者偏題,不正經回答。
  比如你是醫生別人問你職業,你不要直接說醫生,而是說
“我的工作?其實有時候你也經常能見到我哦?”
“為什么?”
“因為我是一個醫生,哈哈哈哈,你難道生病了不想找我看病嗎?”
“才不呢!”

或者比如,別人這樣問你。
  “你幾歲呀?”
   “我?我家里有樂高呀?”
“我問你幾歲呀!”
“嗨,我就是在說我很年輕呀,我還玩樂高呢。”
“玩樂高又不能說明你很年輕呀。”
“那你喜不喜歡樂高?”
“還好吧。。。不是,我問你幾歲你直接說呀!”
  “剛滿18歲~~~”
  “別裝這惡心腔調!!!”
別人說起自己的感嘆,情不自禁吐槽,你也不用非得去順著人家情緒幫別人吐槽,幫別人贊美,這反而落入別人的框架。

  他要,你不給,他要你不給。
   他問,你不直接答。他想讓你夸,你悠著不直接夸。他想讓你批評,你悠著不直接批評。他要你的建議,你不直接。

偏題是一門藝術。


答2:     不用急著說把自己說的話說多,怕別人沒有地方可以挖掘你。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調度別人注意力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而且你說的越多,其實別人越把握不住重點。
      你說得越少,別人越能把握重點。
    不過也別只說剩1個詞,或者哈哈哈哈哈。用兩段式就行,一段延伸一段接別人的問題。
  別人問: “你吃了嗎?”
  你說:“哎呦我剛下樓扭到腳,還沒吃呢。”
   前邊是延伸更多信息,后面是回答問題,但不用太多,只要前邊這一句就行,別人不想接咱們就沒必要繼續闡述。

      為了實現調度別人注意力,我們要把話題導向別人感興趣的話題以及我們比較懂得聊的話題。

  所以如果對方喜歡動漫,你可以這樣。
  別人問:“你吃了嗎。”
  你說:“我去,我剛剛腦子一直心心念念想著看動漫,結果忘了吃了。”(也許你剛剛腦子里一直想的并不是動漫,但沒關系,你腦子在想什么鬼知道呢。)

答3:

不過,有一個點要強調。

不要老去思考單一句話怎么接!
不要老去思考單一句話怎么接!
不要老去思考單一句話怎么接!

     舉例,a問b吃了嗎,b只會回答吃了,然后a問吃了什么,b回答黃燜雞。

      然后有些人就老想這種咋破局。
       其實不用去想怎么接話,而是切話題,或者從一開始就別開這個話題。

      需要想的是我們的話題要導去哪,或者純粹是要為了逗樂而逗樂,或者為了激活對方聊天欲!!

       所以遇到不好聊的話題,盡管切題,比如“你吃了嗎?”這種,你知道你難接,那就不接,直接說一句,“吃了,誒對了我和你說xxxxxx”,不要繼續深挖“你吃了嗎”后面扯啥,沒啥好扯。。。。
      不會聊天的人往往就是非要就這挖下去,可不就“查戶口化”了。

       如果你目的是逗樂,那就努力讓每個話題都不正經,都不正經最后肯定就能逗樂起來。(前提對方也想互逗)

答4:
       如果你想問別人信息,得看對方爽朗不,警惕心大不,警惕心大的咱們可以設計一些話題關聯。
       比如想問人家談過幾段戀愛,你可以這樣。
  (先聊學校,再聊學校里倒霉學生,然后再聊學校里學生之間各種問題發生矛盾,還有學生和老師矛盾,還有早戀被老師抓的趣聞,然后再忽然想到什么似的裝模作樣問對方,對了,你談過嗎?談過幾段。)
    如果怕一段太直接,就可以用多段法。
   a事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包括早戀。
b事件學生被老師抓包含早戀因素。
c事件學霸考上清華,然后表白成功。
     多個事件輪番轟炸,然后不時比對自身,只是不能直接對比“戀愛主題”。
    而是以學習成績,服從紀律,性格安分與否這些角度對比自身,但是每個八卦故事都有“戀愛元素”。
  人家紀律不好,我記錄好。
  人家考上清華,我沒有。
  不強調八卦故事的“戀愛因素”。
   但到后面,又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開始對比里頭的“戀愛因素”,然后再問對方談戀愛談過幾次,就很水到渠成。


       所以,從一開如就得把話題導向能互相感興趣的,興奮起來的,而不是思考如何接話。


答5:
      比較活潑開朗比較熟識的人,聊天要導向哪呢?
       其實如果足夠開朗大方,可以從一開始就走“互逗流”,“角色扮演流”,一起白日夢法。
      互逗就是互相拿對方說事,調侃,撒嬌,抱怨,奉承等等。
     角色扮演則是你假裝你是各種神神鬼鬼,然后對方也立馬愿意陪你演起來。直接走這個不可能沒話的。
    一起白日夢法就是兩人開始胡言亂語吹噓未來,或者裝逼過去,但這又不屬于“角色扮演”,所以單拎出來說。

答6:
    互逗可以結合談話內容,故意曲解,或者聯想別的元素,實現搞笑化。
   但最容易的互逗法則,還是上升到人。
   對,上升到人。
  意圖扭曲流。
例: a“我要出門了。”
     b“出門打喪尸嗎?”

     后果扭曲法也不錯。


   性格分析流。
  (其實你這人呀,挺好的,就太老實,被人欺負還不喊疼)
    回溯過往流。
    (咦,你怎么和之前不一樣了,你現在很,你整個人都。
   你今天和昨天不一樣耶。
   你昨天不是說你要xxxx。
)
  說話口氣流,說話用詞流。
  (你昨天怎么用這種口氣說話,今天怎么這樣?
  怎么用“xx”這種詞呀!)

          加入“我”,再把句式改成“請求,命令,指責”的口吻,不過本意是正向的是好的,不是真的要批評人。
(你下次遇到這事你叫我呀。你可以問我呀。那你要多想想我呀。你說說你做這事時想過我的感受嗎?你說的這些我都聽不懂。)

        還有以下這幾種也不錯,不過要小心你的語氣,讓人覺得你是在關心他,贊美他。
         有些人表面看似開朗心眼很小,那這種路線其實也是完全一點都不能走的。
   狀態。
  (你今天怎么臉色好差,發生什么事了嗎?)
“一級謹慎,這個特別要小心”

  質疑行為習慣也行。
(你是不是經常做這種事呀?)
“也是要小心,不要讓別人誤會成別的意思”

還有就是

      如果不熟,那就找借口,有忙就請別人幫忙,有咨詢的請別人咨詢。
(比如問人作業,請人扶一下椅子,問人xxx地在哪里)

       反正,對于不熟的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主要傳遞這兩種信息。

(我需要你)  亦或者  (我想了解你,我想好奇你)
(我需要你) 亦或者 (我想了解你,我想好奇你)

     其中(我需要你)這種信號是最好的。(我好奇你)這種有時候別人就比較會排斥點。

    當然,也還有一種信息傳遞,就是(我想炫耀,我想整個活,我想釋放情緒)
     也就是自顧自說起自己的經歷,自己對某事物的見解,自己講起笑話講起梗。

      但這種信息的傳遞出去,對于和你不熟又沒太喜歡搭理陌生人的人來說,他們往往不屑一顧,懶得看,除非你的“整活”,或者自說自話扯淡的故事,足夠吸引人,不然他們往往不屑于顧。
     但有些比較外向型的陌生人,聽到你扯淡這東西有意思,就會愿意來再詢問你,接你茬。





答7:
       讓聊天愉悅化的訣竅,就是對方不正經不上心,你也不正經不上心。
        一旦上心,對方自然就開始講對錯,開始自己陷入自己的情緒,自己陷入自己的邏輯。
         當然,此處不得不提一嘴,大部分人聊到真自己感興趣的,自己特別在意的,都會越來越專注,忘了這本就是一場無所謂的閑聊。
          一旦對方鉆入某個邏輯里,某種情緒,那么往往你只能把他從這件事解開,你把話題引導到別的方向他不開心。
        比如本來閑著沒事,你聊起一件刑事事件,然后對方忽然上心了,偏要說a是占理,然后又啰里啰嗦扯了a這個標簽下的群體的人多慘多慘,然后自己也有感同身受,然后a這種群體如何如何。
        你這個時候扭轉不了他,因為他整個人已經完全陷入到這種邏輯里,他幾乎都想要發表一大篇演講了,即便15分鐘前他還是那個對你的閑聊請求愛答不理的人。

答8:
   不過,并沒有讓任何聊天都愉悅化的方式。
     讓聊天愉悅化很看人,有些人就是沒幽默感,有些人就是敏感,有些人就是過于想著自己,愉悅化愉悅不起來的。

答9:
         讓對方舒適,投入的方式,可以有這種思路。

   首先是讓對方放下警惕,放下警惕了,咱們自然才能更好的繼續。這個當然是對你越熟悉,對你越有好感的人越容易,特別熟的人都不用去考慮第一步。
     如果對方對我們太有提防心,那第一步就可以先扯些別的,扯和對方無關的第三方事物和人,扯你自己,減少直接對對方提問。

   不過也有些人你問別的他不感興趣你問本人的事他反而積極回答。
   還有些人則是過于性緣腦,看你問他問題就覺得你是在追她,那這種也沒法繼續聊天。

   對方的提防心放下后,聊天思路就得朝這個方向前進。

   所以為什么說“場景”很重要,“場景”意味著聚集著聚集著怎么樣的人,那么他們對可能會聊到什么東西,會有提前預期,有心理期待,你問的時候,他們不會太提防。

   寬慰對方的“自卑\自信”。
   自卑和自信不僅是對“自我”這個主體,還可以拓展,對“自我的喜好”,對“自我的觀點”。
   有些人對“自我的觀點”很自卑,雖然他表面很自信,可他在這個領域的這個觀點他一直覺得很冷門,覺得其他人不這么想。
    那么你要是能先他一步,替他說出他的觀點,并積極支持,對方就會很開心。
   舉個例子,比如xp。just kidding.

       聊天不是挖掘對方的“喜好,厭惡”的點,而是去挖掘對方的“自卑\自信”的點,這樣才是最能刺激對方聊天欲的。
   
       那么在此,必須得說,網聊和面聊又不一樣了。
       網聊因為時刻記錄著對方的聊天記錄,而面聊則只能純靠你耳朵聽。
     網聊你可以這樣,上滑,去看30秒前人家說了什么。
   有時網聊聊得太盡情,容易自己陷入自己的邏輯,然后回頭看才發現,自己的邏輯已經沒有和對方對齊了,已經在雞同鴨講了。
    所以我們只要回播30秒前,對方發的前10條信息,就能捋清出對方的核心要點,然后和人對齊邏輯了。
        當然,如果此人前邊10句話基本無邏輯,那你就隨便怎么接都可以。

答10:
       有些人是這樣的,他什么都能聊,而且特別有禮貌。所以有時候這個話題他也沒很感興趣,但他還是要努力多說,讓整場話繼續下去。
      而這就導致,你們倆個人都尬聊化了。
     你不喜歡,他也不喜歡。然后你在使命想接話,他也使命想著接話,太難了!!!
     比如有時你們在聊工作,可是你們明明很想談喝奶茶,但你們還不熟,所以你害羞不敢直接切話題,想著靠展開聯想把話扯到哪,但越來越困難。
    所以倒不如,直接扔出奶茶這個關鍵詞出來,直接啟動新的。
     在舊話題里越聊大家越難受。
     其次,你也不用忽然說太多關于奶茶的東西,只要扔關鍵詞就行,引入一下背景,如果對方感興趣想聊,自然就有得續。

答11:
     別人來找我們時,先判斷對方的目的,如果猜得出來,直接挑明,千萬不要回答對方的第一個問題。
      很多人就是這么玩,比如有些人想邀你出去玩,然后偏要問你,“周末能上得了鉑金嗎?”
     然后你要是回答能。
      他又會說,那不錯呀,你周末居然還挺閑。
     你此時只能回答是吧。
      然后他就繼續問你,那你來參加xxx吧。
    這時你就拒絕不了!!!
    因為你回答第一個問題時,等于把你的周末安排鎖死了,你只能去找借口拒絕,或者強硬說不。

答12:
    說到別人來找我們和我們找別人,這是有區別的。
    那就是我們略微可以放肆一點,倒不是說侮辱別人,這個不用,但可以用一些高于目前你們友誼水平的語言回復他們。
       往往一個人主動找另一個人,如果另一個人不放開,那主動找人的那個人,也往往只能被“禮貌”捆綁,更加不敢放肆。
     別人主動找你,說明別人還是有想和你聊的,那你就可以撕破點“禮貌”韁繩,直接用“互逗,互調侃”這種階段 的語言。
      相比之下,咱們主動找別人,別人如果一直保持禮禮貌貌,為了防范社交風險,我們也最好保持禮禮貌貌最好。

答13:
   有很多這種情況,兩個人聊了很久,可還是感覺雙方之間有一層薄薄的膜,特別奇怪。
   這就有可能,你們沒有過進行互相冒犯,也沒互相調侃過,沒互相指責過。
    指責是很好的,只要互指責過一遍然后再加互贊美一輪,那基本心靈意義上,是沒邊界感。
     相反,一直和氣的,反而才一直混不熟。
   心靈上沒有邊界感其實并不是你們真熟,而是類似一種心理效應的東西,你就不會再內心有一種淡淡恐懼。

   即使是陌生人,其實也是可以互侃,但得雙方都愿意。往往一方想一方不,那就變成了其中一方沒禮貌了。
  所以不一見面就互侃是比較保守的策略,但并不是說完全不能一見面就互侃。


答14:
    八卦的本質是什么?八卦本質就是一系列小秘密,一系列情報,一系列三觀。
    你要和某個人每天都只存在我前文說的互侃,那其實感情還是不能推深,會卡在一個節點。
    因為我說了,而互侃只是一種心理效應,你感覺你們沒邊界感的感覺,不是真的熟。
     而人不是蠢蛋,特別是30歲后許多人,他們圈子很多種,小學圈,初中圈,公司圈,親戚圈,所以他們不會覺得因為感覺每天都和你可以逗樂就真把你當朋友。
       而你和人家交換八卦,交換秘密,甚至有金錢交往,他們才信任。
   
     不過感覺初中以下的許多孩子其實還行,只要能實現互侃基本就真能當朋友,幼兒園小孩只要逗得他笑了他就當你朋友。
      
    然后再來說說,為什么八卦要小心呢?因為很多人,其實三觀奇奇怪怪 你就不知道你什么時候和人分享的一吐槽,一八卦,激怒他們哪里,然后他們就忽然給你打上一個奇奇怪怪人設。
     這種例子太多太多了。

答15:
    和人闡述八卦,闡述故事時,要保持一個心態,你只是在閑聊,別上心,你只是在閑聊,別上心。
    別人聽了你的八卦然后偏離重點是極其正常的事。
別人聽了你的八卦然后偏離重點是極其正常的事。
   這話再強調一下。
   其次還有一個點。
    許多人會喜歡自我代入。
    許多人會喜歡自我代入。
   經常有那種,你說你自己的事,結果別人忽然就非得插嘴秀自己“我不是”“我不是”“我不這樣”

   其實聊天最矛盾的心態就是,既怕別人不夠上心,又怕別人真太上心。別人完全不上心說明別人真的不想和你聊,別人太上心又說明別人鉆牛角尖了,你要是想讓別人開心就只能順著人家,而且等一會兒他這個傾訴欲一說完,他的激情又很快消散了,反而變得更加沒話說。




答16:

對別人直接提問,往往反而是最不能激發別人的表達欲的方式。

和別人說一個故事,和別人講一個笑話,往往別人聽完即使真開心笑了,他的表達欲依然不被激發,雖然你的故事本身很棒了。

別人說一個東西,然后你順從地去贊美,去服從,有時也是不能激發聊天欲,有時甚至反而是你贊美完,這話題也就結束了。

什么最能激發別人聊天欲呢?

反駁他,說出違背他認知的東西,最能激發人家的表達欲。

不過,大方向不要當杠精,因為大方向當杠精就是真杠精了。
大方向當杠精基本就是真吵起架來了。

所以策略是這樣的。

大點服從,小點杠精。
     
舉個例子。

a:我昨天下了公交后,去的那家店,椰子汁特香。

此處話的重點在于椰子汁特香,這個你別反駁,反駁就是杠精。
你小點處進行反駁。

比如:
  b:你之前不都都騎單車的嗎?
  b:你們公司不是最近加班很晚嗎?(潛臺詞,沒時間那么早去喝椰子汁)

其實會發現,小點反駁甚至都不像杠精,只是從小細節處提疑問,但可以很好促進對方的表達欲。

  還有,故意說錯法也可以,故意說錯法這種情緒上會更溫和很多,很不錯的。



答17:

     當場面尬下來咋辦?
     那就用用自說自話法吧。
     此法用于一對一約會和聚餐時,如果比較場子尬,那你就要展開自己的演講,要自信點。
    聚餐和約會又不一樣,聚餐你要有自我價值,自我觀點,努力做好此次演說,要堅信聚會里有人會響應你的。
     約會則不一樣,約會你不要太表達觀點,而是都比較膚淺帶,看看對方反應,反應好的話題我們就講多,反應少的我們就快點延展想別的,跑題掉。
     而對于網聊和搭訕陌生人,是不要用這個技巧,網聊和搭訕陌生人你要自信,只發一句話,只說一句話,別人回就回,不回你也沒辦法。



答18:
和陌生人第一次聊天,但又想能夠一次聊足2小時以上。
    那我們就要努力讓聊天話題靠向,大家都能理解得懂的方向,但又要尋求別人的見解別人的意思,然后還有一個點要記住。

     搭上話后,只要對方反應還算熱情,就不要怕唐突!
     我這里的不要怕唐突的意思是,不要怕切話題切得突然。

     比如你在坐火車,如果你和對方搭話對方理你了,反應還不錯,那你不用非得繼續聊“火車”相關的事,雖然你不懂,可你剛剛用這個開啟話題的。你別怕,你完全可以切話題,不用怕唐突,不用怕。

   然后對于陌生人,新認識的人,少詢問,可以多說些自己,因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太被冒犯,但也不要自顧自說自己,別人會覺得你在自我炫耀。所以最好是“自嘲”,“示弱”,“示問題”,“凡爾賽”都行。

你可以說你的“計劃”,“近期計劃”和“長期規劃”。先問對方餓不餓呀,平時幾點睡呀,然后就說自己最近正愁呢,對方如果問怎么了,你就把你近期計劃說了,或者最近遭遇的小挫折說了,這種只要對方愿意挖掘你,那就可以繼續無限可以說。
反正可以有兩種流,一種問別人最近的煩惱和最近的意圖,從而概括性上升到人生。
    第二種是從一個具體特征的小點進行事物性概括,然后進行大范圍的下斷論。
     (比如一起坐出租,那坐出租有哪些點讓人煩躁讓人無語扯幾嘴后我們就可以概括性上升了,上升到游玩,職場繁忙,沒錢,人生)

反正一句話:

越抽象的話題,其實越容易被人理解!
越抽象的話題,其實越容易被人理解!
越抽象的話題,其實越容易被人理解!

比如人生,比如心理壓力,比如社交,比如金錢觀。

越實在的話題,其實越難聊,要么對方不懂,要么對方對該事物該話題特敏感,他會真生氣了。

如果你不是聊金錢觀,而是具體聊上海房價,說實話,對方真不一定能和你聊起來,因為他可能聽不懂。
具有內在矛盾,不滿的話題,更好。
具有對立與沖突的事,更有話題。

比如什么是對立沖突,比如你打游戲,是不是和對手打?你考試,是不是和同學比拼?

還有“攀比欲”,也是一種對立沖突。你同學xxxx如何如何,你如何如何,這也是一種比。

人與人的攀比,人與人的對立沖突,還有人對事情的不滿,比如對自己高考失利不滿,對自己投資破產不滿,這些最有故事性,最容易聊起來就沒玩。

不要簡單地聊吃什么零食。
不要簡單地聊聽過什么歌,看什么電影。
很多人的聊零食是這樣子聊的:

你吃過a嗎?吃過你呢!是吖,好吃,對對對,他就那個味。
還有b,你吃過嗎?這個沒呀! 呀可惜了,得去嘗試嘗試。

這種聊法是錯誤的!!!因為這種聊法最終只能導致你們互相在秀對零食的知識量罷了。包括很多人聊電影也是這樣聊,很錯誤。

挖掘沖突,挖掘對立,攀比才是讓聊天續下來的動力!
所以不要去對照互相有看過哪部電影,而是深挖一部電影,這樣比較好,不用老去對照彼此的電影觀看表,對照了能干嘛呀?

  零食的可以這樣。

“哎呦天,這種我老想吃了,可我閨蜜那時說要xxxx,結果沒帶我去。”
“呀,你閨蜜為什么xxx呀,她是不是yyyy。”
“對呀,之前她xxxxx”

  零食這種是“死物”,還有“化妝品”也是,你要讓聊天動起來,就得增加活人角色。比如閨蜜之類的。

   然后給這個活人,增加標簽,增加做事動機,然后對方就可能會抓來問問。

  記住,什么家具呀,汽車呀,房地產呀,財經呀,這些都是“死物”,客觀的事或物。這些東西除非對方恰好也懂,不然對方很難懂的。你得加“人”,然后人與人的目標,動力,為什么要做什么事闡述,這種別人八成就能了解。

   其次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多制造假設性場景。

  “誒,那如果,你將來有機會選一種零食,你會選a還是選b呀?”
  “誒,那如果,你將來有小孩了,你還會玩這個游戲嗎?”
“誒,那如果,將來你有錢了,你會來湖北嗎?”

   在假設性場景里,我們增加攀比性,我們增加人物,我們挖掘對方性格和三觀。

答19:
    目的主義的聊天指的是只抱著這四種目的進行聊天。
  一,  “調度對方的情緒”
  二,  “展現你的自我”  \“輸出人設”
  三,   “挖掘你需要的信息”
  四,    “命令,請求,建議他人做事”

有人問,那調度對方的情緒,忽然跳起來大吼一聲可以嗎?
  可以呀!完全可以,很多小屁孩小時候就這么逗別人玩的。
  但!!!我們要的是可持續,可持續聊天,對方被你嚇第一下后第二下對你起防備心了,更加不想理你,對你有壞印象了咋辦。
    然后對于這個展現你的自我,輸出你的人設,在短期聊天和長期聊天的價值上是不一樣的。
    短期聊天你輸出你的人設,才可以讓對方放下警惕心。
    其次,你輸出你的人設,也等于在給對方靶子,來吧,調侃我吧,來吧,說我吧,不是沒話題?那就說我吧。

而長期聊天的角度看,你的個人形象也很重要,因為你在他人腦海里的印象如此之糟糕,所以,別人已經不愿意再和你多說一句,和陌生人多聊都不和你聊。

  所以有些人前期聊得好,以為這人就喜歡和自己聊了,后期卻忍不住把別人當情緒垃圾桶,這自然就是在扣分。
   這就是忘記了聊天的第二個目的,展現自我,你現在等于越發給別人種植下壞印象了。



答20:
   當對方說了一個觀點時,我們先看這個觀點有沒有人類。如果沒有人類,我們就進行一個聯想延伸,或者增加人類。

舉例:
   這棟屋子好舊呀。

   分析:我們的目的是,調度情緒,讓話題走向我們想要聊的區域,釋放對方的表達欲。

   所以,如果你是房屋中介,當然可以繼續挖掘這個話題。
     如果對方是你朋友,而且對房屋很有自己見解,那你也可以繼續追問,以期釋放對方表達欲。
   但,如果對方隨便一說,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呢?

   我們選擇把話題進行增加人物。

       比如你想聊學校,那你就這樣。
       “是呀,想當初,我們學校的房屋。”
      比如你想聊對方的感情經歷,你可以這樣。
      “可是這屋子以前新的時候可能也很好看呀,就像里面住的恩愛夫婦年輕時也是長得很俊美。”“里面住著一對夫婦?”“我不知道,我瞎猜的,嘻嘻。”

   這句,我瞎猜的就很好,我們強行增加元素,讓我們等會聊天話題可以引導向戀愛。

   有些人傻傻不懂這樣去引導,非要去聊房屋,然后自己本也就不太懂,可不就卡殼。


       如果有人類,舉例:“小張當初為了增加預算的方式是很值得學習的。”
        那么圍繞人展開。
        直接下結論不詢問。
        “小明肯定沒想到,他當初因為善良在寢室照顧他小張,如今換他這么為了小明公司事業。”
        此處,小明的行為動機是猜測,小張的行為動機是猜測,甚至小張的增加預算的目的都是猜測。
     因為都是猜測的直接下定論,反而可以有被人反駁然后引出新東西的可能
     不過還是要小心點用。

         而,如果對方說的不是這么簡單的一個觀點,而是比較復雜的一個觀點,涉及了哲學社會啥的,你可以這樣,裝傻充楞,讓對方繼續說多些,說明白些。

      答21:
         當對方表達了這個喜惡時,可以從這些角度。

        喜惡比較,場景假設。
        “那如果xxx和xx同時xxx,你會咋樣。”
         “但假如xxxx了,你還會恨xxxx嗎?”
          “啊?怎么會,我還以為像你這樣的人應該會更喜歡xxxx呢?”
          “哇,完全看不出呀,快和我講講,你怎么覺得的?”

8

9

分享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1 | 樓主| 發表于 2024-3-7 16:02:17 | 發自安卓客戶端
這將是我最后一篇涉及“人際交往”或者“聊天”或者“交際”相關的內容了。

看起來1萬多字,實際上我想了2個多月,來來回回寫了10來個版本,一直刪然后改再刪再改,再思考,說實話,真的挺累,后期特別特別枯燥。

今天下午我整個人腦子甚至是空白的,就好像終于有個東西交付了,完了,告一段落了。

之后將得繼續前行,面對下一個階段的問題了。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 樓主| 發表于 2024-3-7 16:07:04 | 發自安卓客戶端
為什么最后選擇21個問題這種形式呢?
原本我是打算整成一個大的系統框架,但發現這樣每個細點都得解釋個不停,而且往往越框架化越偏離重點,越歪了。

其實還有10來個小點是沒有被納入這一篇的21個問題的,不過我實在懶得去看從哪里把那10來個小點塞進我這個框架里,等會兒又得嘮嘮叨叨。

就這樣吧,不完美也挺好的
| 發表于 2024-3-7 18:34:32 山東| 發自安卓客戶端
給你頂頂,等我看完那一個
| 發表于 2024-3-7 18:40:54 浙江| 發自安卓客戶端
好厲害,頂頂
| 發表于 2024-3-7 19:55:57 四川
太高產了吧。。
| 發表于 2024-3-8 10:25:51 遼寧
我的天!大佬寫得好全面!崇拜!
| 發表于 2024-3-8 16:01:37 廣東| 發自安卓客戶端
樓主是我救命恩人.......
| 發表于 2024-3-9 12:03:26 新疆| 發自安卓客戶端
樓主費心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