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灌水閑聊
論踐淺的自我修養
回復
論踐淺的自我修養
樓主:
229142
|
查看:
1365
|
回復:
10
查看:
1365
|
回復:
10
[日常閑聊]
論踐淺的自我修養
簡潔模式
229142
發表于 2024-6-6 11:11:23
河北
加油
改變
2
0
分享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6-28 14:16:03
河北
|
2024-7-9 13:07編輯
補充:
補充:
表示
憤怒
outraged : a feeling of great anger and shock
indignant : angry and surprised because you feel insulted or unfairly treated
furious : very angry
resentful: feeling angry and upset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think is unfair
disgruntled: annoyed or disappointed, especially because things have not happened in the way that you wanted
annoyed: make someone feel slightly angry and unhappy about something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7-11 11:03:17
河北
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良知即是未發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動之本體,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
昏蔽于物欲,故須學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體,初不能有加損于毫末也。知無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
者,是昏蔽之未盡去,而存之未純耳。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性沒有不是善的,所以知就沒有不良的。良知就是“未發之中”,就是“廓然大公”之本體,人人都具有。但是良知很容易被物欲所蒙蔽,所以必須通過學習去除這種蒙蔽??墒菍τ诹贾谋倔w,剛開始時不能有絲毫損害。知沒有不良的,但中、寂、公沒有完全呈現,是因為私欲的蒙蔽還沒有被完全去除,良知的存養還不夠純正罷了. 體就是良知的本體,用就是良知的運用,又怎么會有超然于體用之外的良知呢?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7-16 10:14:23
河北
必欲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
之先而克于人萌之際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際,此正《中庸》“戒慎恐懼”、《大學》“致知格物”
之功。舍此之外,無別功矣。
定要使心體純粹為天理,而無一絲一毫的私欲,這是成為圣人的功夫。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在私欲產生之前
多加防范,并在私欲萌芽時克制它。在私欲產生前防范并克制它于萌芽狀態,這正是《中庸》的“戒慎恐懼”、
《大學》的“格物致知”的修身功夫,舍此之外,沒有別的什么功夫。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9 10:12:10
河北
曰:“如何致知?”
曰:“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不要欺
他,實實落落依看他做去,善便存,惡便去,他這里何等穩當快樂。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若
不靠著這些真機,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體貼出來如此分明。初猶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細看無些小欠闕。”
九川問:“怎樣致知呢?”
先生說:“你的那一點良知,就是你自己的行為準則。你的意念所到之處,正確的就明白正確,錯誤的就明白
錯誤,不可能有絲毫的隱瞞。只要你不去欺騙良知,實實在在地遵循著良知去做,是善就存養,是惡就除去,這樣
是何等的自信快樂??!這些就是‘格物’的訣竅,‘致知’的真功。如果不靠這樣的真知,又怎么去‘格物’呢?
我也是近幾年才領悟得如此清楚明白的,剛開始,我還猶豫依照本心恐怕還有不足之處,但經過仔細體悟,發現并
沒有一絲缺陷。”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19 09:31:21
河北
先生曰:“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為圣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
得力。若茫茫蕩蕩度日,譬如一塊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癥,恐終不濟事,回家只尋得舊時伎倆而已,豈不惜哉?”
先生說:“諸位在這里,務必要立志成為圣人,時時刻刻都要下死功夫去修煉學習,一棒子一條痕、一巴掌一
把血。這樣才能聽我說話,才能句句入心入腦。如果茫茫然地混日子,就像一塊死肉,打也不知道痛,恐怕最終也
學不到什么,回家去之后依舊是往日伎倆,難道不可惜嗎?”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21 09:34:10
河北
一友自嘆:“私意萌時,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br /> 先生曰:“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一位朋友嘆息說:“私欲萌動時,心里分明覺察到了,只是沒法使私欲立刻去除?!?br /> 先生說:“你萌生私欲時,這一知就是你學業的命脈所在,立刻用功去消除,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22 10:40:42
河北
問‘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須識我立言宗旨。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件,故有一念發動,雖是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
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
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br />
有人向先生請教知行合一的問題。
先生說:“這必須得了解我的立言所指的宗旨?,F在的人做學問,總是把知、行分開來看,所以有一個念頭萌
動,雖然是不善的,但由于沒有做出來,就不去禁止。我現在講‘知行合一’,正是要讓人明白心中一個念頭萌
動,那就等于做了。萌動了不善的念頭,就要把這個不善的念頭克制住,使之沒有分毫藏之于心,這才是我的言論
的宗旨?!?/td>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26 11:03:57
河北
又曰:“諸君功夫,最不可‘助長’。上智絕少,學者無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
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卻不濟,便要矯強做出一個沒破綻的模樣,這便是‘助長’。連前些子功夫都壞
了,此非小過。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
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br /> 又曰:“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終被累
倒?!?br />
先生又說:“諸位在做功夫時,最忌諱的是助長它。上等智慧的人很少,學者沒有超越圣人的道理。一起一
伏,一進一退,都是做功夫的節奏秩序。不能覺得我昨天下了工夫,今天卻感覺不夠,便強要裝出一副沒有破綻的
樣子,這就是助長,這樣就連之前的功夫也給破壞了。這可不是小錯誤。這就好比一個人走路,突然跌了一跤,站
起來接著走也就是了,不要假裝一副沒有跌倒的模樣。諸位只要經常懷著一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的心,
依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不在乎別人的嘲笑、誹謗、稱譽、侮辱,隨便功夫有進有退,我只要良知做我內心的主宰,
時間久了,自會感到有力,也自然不會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動搖?!?br /> 先生又說:“人只要踏實用功,不論別人如何誹謗和侮辱,依然會處處受益,處處是德行日進的資源。若不用
功,別人的誹謗和侮辱就會成為魔障,終究會被它累垮?!?/td>
229142
0
|
樓主
|
發表于 2024-8-29 09:32:54
河北
何廷仁、黃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顧而言曰:“汝輩學問不得長進,只是未立志?!?br /> 侯璧起而對曰:“珙亦愿立志?!?br /> 先生曰:“難說不立,未是必為圣人之志耳?!?br /> 對曰:“愿立必為圣人之志?!?br />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無不盡。良知上留得些子別念掛帶,便非必為圣人之志矣。”
洪初聞時,心若未服,聽說到不覺悚汗。
何廷仁、黃正之、李侯璧、王汝中、錢德洪陪先生坐著。先生環顧大家說:“大家的學問長進不大,主要是由
于沒有立志?!?br /> 李侯璧站起來說:“我也愿意立志?!?br /> 先生說:“不能說你沒立志,但你立的還不是一定要成為圣人的志?!?br /> 李侯璧回答說:“我愿意立一定要成為圣人的志。”
先生說:“你真有做圣人的志向,良知就需純潔明亮。如果良知上還留有別的牽掛,就不是成為圣人的志
向?!?br /> 錢德洪以前聽先生說立圣人之志時,心里還不太服氣,此時親耳聽到不覺悚然汗下。
返回版塊
1
2
/ 2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