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淺談當事人在兇案現場的情緒疑點

樓主: 188512 | 查看: 2388 | 回復: 5

發表于 2024-7-14 20:18:40 山西| 發自安卓客戶端
寫在前面:
在很多兇案現場缺乏證據和和對于當事人們存在的動機不明的時候,在推理初期往往可以通過當事人們的情緒疑點尋找動機。但并不能作為證據。

那么言歸正傳,“兇案現場”的“假情緒”。是值得弄明白這背后的動機和原因的。

—————————正文————————

兇案現場當事人的情緒疑點可能有多種表現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情況:

1.?過度冷靜或異常沉著:面對兇案現場的血腥和緊張,當事人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恐懼、驚慌或情緒波動,顯得過于鎮定,仿佛與事件毫無關系。
2.?不恰當的興奮或激動: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下,當事人卻表現出不合時宜的興奮或激動情緒,這可能暗示其與案件存在某種特殊關聯。
3.?情緒轉變過快或過于突然:比如從極度驚恐迅速轉為平靜,或者情緒在短時間內頻繁劇烈地變化,沒有合理的過渡。
4.?缺乏正常的情感反應:對受害者的遭遇沒有表現出同情、關心或悲傷等情感,顯得冷漠或無視。
5.?虛假的情緒表達:例如哭泣、驚恐等情緒看起來很做作、不真實,像是故意表演給他人看,以掩蓋真實的內心想法。
6.?裝瘋賣傻或故意表現出精神異常: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逃避調查或轉移注意力。
7.?挑釁或得意的態度:對警方或調查人員表現出挑釁、不屑,甚至有得意的神情,可能暗示其對自己的行為有恃無恐或自認為計劃天衣無縫。
8.?過分緊張或焦慮:超出正常范圍的緊張和焦慮,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的罪行被發現。
9.?對某些細節或問題過度敏感:當提及特定的人、事、物或問題時,當事人出現異常強烈的情緒反應,試圖回避或掩飾。
10.?前后情緒矛盾:之前和之后的情緒表現相互矛盾,例如之前表現得很悲傷,之后卻不經意間流露出輕松或無所謂的態度。

例如在《兇案現場》這部劇中,楊卉作為幕后 boss,她的情緒表現就存在一些疑點。她是專業素養平平的表演專業學生,初看這個人物設定,觀眾可能只認為是為了使人物更加接地氣而賦予的身份標簽。但她利用“表演”作為保護色,在整個劇情發展過程中,她的一些行為和情緒表現透著一股冰冷的氣息,讓觀眾覺得“楊卉有問題”,只是停留在猜測層面。直到最后她作為幕后 boss 的身份揭開,她扮村口懷孕毀容的大姐入木三分,以自殘的方式試圖制造被監禁的假象,得知自己親手殺害尋找多年的父親后裝瘋賣傻、最后吃掉全家福合影的行為才愈發顯得不寒而栗、細思極恐。

(再次重申,情緒疑點只是調查的一個方面,不能僅憑情緒就確定當事人的嫌疑,還需要結合其他證據和調查來綜合分析判斷。同時,每個人的情緒表達方式和應對壓力的方式都可能不同,所以需要謹慎解讀情緒疑點,并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核實。)

補充1:

常見的虛假情緒表達方式包括:

1.?夸張的表情和動作:例如過度張大嘴巴哭泣、大幅度地揮舞手臂表示驚恐,但表情和動作不夠自然協調。
2.?不合時宜的笑:在應該悲傷或嚴肅的情境中,突然不合時宜地露出笑容,然后又迅速收斂。
3.?眼神的不專注或游離:真正的強烈情緒通常會讓人的眼神專注且充滿情感,但虛假情緒時,眼神可能會四處游離,不敢直視他人。
4.?聲音的不和諧:比如哭聲或驚叫聲聽起來很做作、不真實,音量和音調的控制不自然。
5.?情緒的突然爆發和迅速消失:沒有漸進的過程,情緒一下子到達頂點然后很快消失,顯得很突兀。
6.?過度解釋自己的情緒:不斷強調自己的感受,試圖讓別人相信,反而顯得刻意。
7.?與身體語言不一致:比如嘴上說害怕,身體卻很放松;或者說悲傷卻沒有眼淚和相應的面部肌肉緊張。
8.?表情與語言內容不符:說的話和面部表情傳遞的情緒相互矛盾。

補充2:一些常見擅長隱藏情緒的職業。

1.?特工或間諜:他們的工作性質要求在危險和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冷靜和不暴露真實情感,以完成任務并保護自身及情報的安全。
2.?政治家:在面對公眾、競爭對手和各種政治壓力時,需要控制和隱藏自己的情緒,以展現出穩定和可靠的形象。
3.?律師:在法庭上要保持冷靜和專業,不能讓個人情緒影響案件的處理和辯護策略。
4.?高級商務人士:在商業談判、重大決策等場合,需要隱藏情緒以避免被對手看穿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更好的交易結果。
5.?心理咨詢師:盡管他們需要對來訪者的情緒有敏銳的感知,但自身要能夠控制和隱藏個人情緒,以保持客觀和專業。
6.?演員:雖然演員在表演中會展現各種情緒,但在生活中,他們可能因為職業習慣而更善于隱藏真實的情緒。
7.?撲克玩家:在牌桌上需要隱藏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以免被對手推測出手中的牌。
8.?警察:尤其是在與犯罪分子打交道或處理緊急危險情況時,要保持鎮定,不被情緒左右。

然而,即使這些職業的人擅長隱藏情緒,也不意味著他們完全沒有情感或不會在適當的時候表達真實的感受。

補充3:

要識別他人的虛假情緒表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察一致性:包括表情、語言、聲音和身體語言之間的一致性。如果一個人說自己很悲傷,但臉上只有輕微的愁容,聲音卻很平穩,身體也不顯得沮喪,可能就是虛假的情緒。
2.?微表情和微動作:留意那些短暫且不易控制的微表情,比如瞬間的嘴角抽搐、快速的眼神閃爍等,這些可能暗示真實但被壓抑的情緒與所表現出來的不同。
3.?情緒的持續時間和強度:異常強烈或迅速消失的情緒可能是假的。真正深刻的情緒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并且強度相對穩定。
4.?觀察細節:注意眼睛是否濕潤、呼吸是否急促、皮膚是否發紅等生理反應。缺乏這些生理跡象可能表明情緒是偽裝的。
5.?了解背景和動機:考慮當事人所處的情境和他們可能有的動機。如果他們有明顯的利益驅動去偽裝情緒,就需要更加警惕。
6.?與過往表現對比:觀察其在類似情況下的通常反應,如果這次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可能存在問題。
7.?多方面觀察:不僅看當下的表現,還要結合其在不同場景、面對不同人的情緒反應。
8.?直覺和經驗:有時候直覺也能提供線索,但需要結合其他客觀證據進行判斷。

補充4:關于微表情。

判斷一個人的微表情是真實還是虛假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流暢性:真實的微表情通常出現和消失得較為自然、迅速,沒有刻意的停頓或猶豫。而虛假的微表情可能會顯得生硬、不連貫,像是經過排練。
2.?一致性:觀察微表情與整體的情緒狀態、語言內容和身體語言是否一致。如果微表情與其他方面的表達相互矛盾,可能是虛假的。
3.?肌肉運動的協調性:真實的微表情是由面部肌肉自然協同運動產生的。例如,真正的笑容會帶動眼部周圍的肌肉形成魚尾紋,如果只有嘴角上揚而眼睛沒有變化,可能是假笑。
4.?難以控制的細節:某些微表情所涉及的細微肌肉運動很難被有意識地完全控制。比如,真正的恐懼可能會導致瞳孔瞬間放大,這是很難偽裝的。
5.?情境適應性:分析微表情在特定情境中的合理性。如果微表情與當時的情境、刺激源不匹配,就值得懷疑其真實性。
6.?重復模式:如果一個人在相似情境下總是出現相同的微表情,且表現得過于規律和刻板,可能是故意為之,而非真實的即時反應。

補充5:
通過肢體語言判斷情緒的真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整體姿態:

- 放松與緊張:真實的放松姿態通常包括身體自然舒展、肌肉不緊繃;而虛假的放松可能會有局部的緊張,如緊握的拳頭或僵硬的肩膀。
- 協調性:真實的情緒通常會讓肢體動作協調一致,而虛假的情緒可能導致動作不協調、不流暢。
2.?手部動作:

- 無意識動作:真實的情緒下,手部可能會有無意識的小動作,如搓手指、擺弄衣角等;虛假情緒時手部動作可能顯得刻意、做作。
- 手勢的力度:強烈的情緒可能伴隨有力的手勢,若手勢軟弱無力可能是偽裝。
3.?腿部和腳部:

- 抖動或靜止:緊張或焦慮的真實情緒可能導致腿部或腳部不自覺地抖動;而刻意保持靜止反而可能不自然。
- 朝向:如果一個人的腳朝向遠離某個情境或人物,可能內心并不愿意參與或面對,這與所表現的積極情緒不符可能是假的。
4.?頭部動作:

- 點頭與搖頭:真實的認同或否定往往伴隨著自然的頭部動作,而虛假的可能會顯得機械。
- 傾斜角度:感興趣或投入時頭部會自然傾斜,若傾斜不自然或根本沒有可能并非真心。
5.?身體距離:

- 靠近與遠離:真正的親近或友好情緒會讓人傾向靠近,而虛假的可能會保持較遠的距離或靠近得很勉強。
6.?眼神接觸:

- 持續時間:真實的真誠情緒下,眼神接觸通常較為穩定但不過分持久;虛假的可能會避免眼神接觸或過度凝視。

27

55

分享

1 | 發表于 2024-7-15 00:17:19 河南| 發自安卓客戶端
這個真的太厲害了,果斷收藏了。
| 發表于 2024-7-15 15:31:21 新疆|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2 | 發表于 2024-7-15 18:14:57 四川 發帖際遇
感謝分享。。
那么問題來了,正常人應該是什么反應呢?
1 | 發表于 2024-7-22 15:15:03 江西|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 發表于 2024-8-21 14:25:19 江西| 發自安卓客戶端
感謝分享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