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擦傷:指人體被行駛的車輛掛住在地面上拖擦所形成的損傷。多表現為軀體一側大面積、有方向性的擦傷和(或)挫傷。損傷表面常見路面的泥沙附著。
揮鞭樣損傷:多見于高速行駛車輛因突然剎車,或撞擊到相對靜止的車輛尾部使其突然減速,車上的乘客因慣性作用,頭部在很短的時間內過屈和過伸,使頸椎和頸髓及腦組織遭受牽拉、扭轉斷離及壓迫發生的損傷,造成頸椎半脫位,頸髓受壓或挫傷常見第1~2,5~6頸椎骨折或脫位,以及其內的頸髓損傷和鄰近軟組織的挫傷出血。
高墜創:因人體由高處墜落碰到地面造成的損傷。又叫墜落傷,外輕內重,廣泛而嚴重,一次外力作用可以形成,除著力處,遠離部位損傷可更嚴重,各種損傷并存,可發生多處骨折,其骨折線表明其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對沖線性顱底骨折:外力作用于顱骨時,力傳導到遠離著力點的部位,在顱底骨較薄弱處造成骨折,如打擊頭頂部造成顱底薄弱處骨折。
陽性生活反應:活體對損傷的反應在機體全身和局部表現出的可觀測的組織反應。
彌漫性軸索損傷:又稱彌漫性白質損傷。指頭部受到鈍器暴力作用后發生的,主要彌漫分布于腦白質,以軸索損傷為主要改變的一種原發性腦實質的損傷。其特點為①廣泛性白質變性,小灶性出血,②神經軸索回縮球,小膠質細胞簇出現,③常與其他顱腦損傷合并,死亡率高。
腦挫傷: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腦損傷,只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軟腦膜完整而腦皮質淺層的出血和(或)挫碎。主要因腦組織在外力作用后在顱內作直線加速或減速運動,或旋轉運動,腦表面與顱骨內面或顱底碰撞、摩擦而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