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妙句藕成

樓主: 74088 | 查看: 692 | 回復: 7

查看: 692|回復: 7

妙句藕成

簡潔模式
發表于 2025-2-6 15:35:00 安徽| 發自安卓客戶端
“凄風冷雨滿江城”,短短一句詩,學問不小。想要對出這句詩,不進要注意別的詩所要注意的韻律、情感、意境,還要注意一樣很特別的東西。
前半句“凄風冷雨”,“凄”“冷”各有兩個“冫”,而到后半句,“滿江城”,又變成了“滿”和“江”的兩個“氵”;反觀這句詩,不僅在意意上循序遞進,也在形意上緊密對應。
這樣一來,但凡學過語文的朋友都能看出來,對出這首詩的門道有多深。(笑)
對出“凄風冷雨滿江城”的后半句其實也不少,但有些為了扣字形,而失去了詩句本身的意境,或是氛圍很突兀,亦或是前后無關聯。有些呢,則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與境界,卻可惜在字形上略有出入,徒增遺憾。直到現在,真正能對好這后半句的詩可謂少之又少。
還記得剛讀到這句詩的我,怎么說呢,大為歡喜,怎么會有這么酷的一句詩?
那時的我為了對出這句詩,專門網購一本新華字典,企圖先從字形入手,一步一步攻克這座“城池”。
當然大家也能猜到,我當時肯定是以失敗告終。雖說從字形入手讓我省了很多麻煩,但是要想將這些字組成一句詩,可謂是難如登天,我從前面的常用字一直研究到后面的生僻字,也沒寫出來個所以然;而且我也不愿意簡單糊弄糊弄對出來一句,如果那樣的話,豈不是我做的這些都成了笑話。
讀到這的各位朋友不妨自己試一下,看看如果是你,你或許會有什么樣的靈感。
那時的我,越是研究越是發覺這里面的難處。
后來,后來我也就很久沒有再去對過這半句詩。那時的我,做事毛毛躁躁,三分鐘熱度,很多事不求甚解,只是知道要去做。因此這對詩一事,隨手拋卻也是意料之中。
不過,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正如我所說,我那時候總是知道要做什么,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去做。我知道我要好好學習,卻不知道為什么;我知道要按時起床,卻不知道為什么;我知道我要和身邊人搞好關系,卻不知道為什么。就這樣,我的人生在那時總是按部就班的,父母說要考好的高中,要努力學習,要考上好大學,老師說要遵守一切紀律,以后要出人頭地,我都知道,但是為什么?
如果要現在的我評價,那時的我就像那半句詩一樣,迷迷糊糊地過,按部就班地生活,在迷茫之中也確實有些為生活添彩的快樂,但到最后回頭才發現,我的那段人生只寫了一半,而另一半我怎么也對不上。
我仍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寫文章最難的是“文文而不困于文”;寫詩本身就是為了抒發情感,舒暢詩意,陶冶情操,像我那樣為了對上字形,把寫詩當成解密題,是不是貽笑大方了呢?
那我的人生是不是也貽笑大方了呢?
學習、生活、成長,都是為了什么呢?學習是為了以后的學習,努力生活是為了把這種生活延續下去,成長是為了適應社會在以后的社會中繼續成長。就是這樣了嗎?這樣的循環直到我老去。
物物而不困于物,文文而不困于文。
這句我少年時期一心一意對了這么久的凄風冷雨滿江城,待到我長大之后才發現,這座城不正是困了我整個青春嗎?
我從孩童到成年,從青澀到穩重,從三分鐘熱度到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從“困于文”到“無文無意”,我相信這不只是我一人。
從前的我最愛“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卻不懂細雨怎會打濕流光,年年與芳草的恨到底從何而來;后來我愛讀“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而那只不過是我青年時期無才無感的落寞,那時的我連“天涼好個秋”也說不出來;再后來我總回想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寫得真好,可我想見卻見不到南山。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真就是個物是人非。
江南的夏和北方的秋完全不一樣。前一刻感覺還在家鄉的艷陽天下賞荷,后一刻就踏上了異鄉的旅途。
有意思的是,很多以前讀過的東西總會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斷顯現。
就像是現在下著冷雨,不正就是那句“凄風冷雨滿江城”嗎?只不過不同的是現在的我早已沒了對詩的熱情。說來也是可笑,最喜愛讀詩的年紀遇不到,反倒是現在身臨其中。想必,那位寫出此絕句的作者,當時也是同我差不多的境況吧。
小巷子里的民宿更便宜,順著坑坑洼洼的石頭路走一段,就到了不顯眼的小旅館前。深夜,旅館內只有一盞昏黃的掛燈,和前臺一位昏昏欲睡的大叔。
辦理完手續我便上樓來到房間,放下行李后衣服也沒脫就徑直躺在床上。
我閉著眼,聽著窗外的雨滴滴答答,窗子被風吹得有些晃,聽著聽著,竟感覺床也搖了起來。
我躺在船上,任船在荷花池中隨意飄。路邊是我的朋友們有說有笑,陽光下每個人都像電影里的角色。船浮進蓮花深處,新雨后,荷葉上的雨水壓著荷葉往一旁傾斜。嘀嗒,嘀嗒,水就那么一滴一滴滴下來。然后聲音越來越雜,更多的荷葉開始滴水。
窗子還是在晃。
我瞇了一會后,起身去把窗戶關緊。
屋里的燈比樓下的掛燈亮很多,我坐在桌前,看著烏黑的窗外,雨滴不斷打在窗戶上,窗戶上映出我的樣子。
我微微一笑。
隨后掏出紙和筆,寫下:

凄風冷雨滿江城,晚巷暉堂罩羅燈。
搖窗淺夢藕花舟,艷陽廬下滴雨聲。

這不就對出來了嗎?我看著面前的詩,卻不似少年時期想象中的那樣大喜。這首詩終于出現在我面前,我卻笑著搖了搖頭。
我躺回床上,又去夢我的藕花了。

我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豁達不僅僅是突破枷鎖這么簡單,真正的豁達是放下。
我曾這么多次反思我的青少年時期,我自認為超脫地批判那時候,不斷大膽地反思,改變,我以為這樣就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可是我又錯了,我太執著于那段時光不好的一面了。我每當回憶起那時,我總是憤慨社會的不公。
可是那段時光,豁然也好,按部就班也好,以前的日子不都成為了現在的我嗎?倘若把以前的我變得豁達,那現在的我就一定會變得更好嗎?我難道就一定要變得更好嗎?難道把我變成另一個樣子我就會愿意了嗎?
我對那時候的批判不恰恰說明了我的狹隘?我不愿意看到我的人生里有那么一段我不喜歡的生活。
木已成舟,所有以前的我都成為了現在的我,以前的我如何那就是如何,倘若非要去爭執,非要論出個“怎么樣活才是對的”,非要說服自己相信某種生活方式是對的,那我不就和那時我的父母老師沒有區別了嗎?難道說我追求的豁達就比他們教育我的要高貴嗎?倘若我那樣想,那我正徹底喪失我的豁達。
此前的我,執著于某段生活應該怎么過,只不過是從一座“城”困入另一座“城”。
文文而不困于文,文文而不困于文。
直到現在我才理解,為何我早已到達東籬下,卻遲遲不現南山。非物也,我也。

想罷,我又隱隱睡去。年少時不在此詩中,勝在此詩中,現在我正睡在“凄風冷雨滿江城”中,或許終于離開了這座城。

13

4

分享

2 | 樓主| 發表于 2025-2-6 15:39:39 安徽| 發自安卓客戶端
1、此文為半自傳體小說,存在相當虛構情節,請勿生搬硬套。
2、這篇文章也是隨手寫的,詳略不得當,文心不明顯,請見諒。
3、《絕句藕成》
凄風冷雨滿江城,晚巷暉堂罩羅燈。
搖窗淺夢藕花舟,艷陽廬下滴雨聲。
| 發表于 2025-2-6 16:09:59 河北| 來自小霸王手機
嘶——你是不是發錯平臺了
| 發表于 2025-2-7 10:29:02 甘肅| 發自安卓客戶端
出書!
| 發表于 2025-2-10 14:47:05 四川| 發自安卓客戶端
絕對!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