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涉及危險行為,僅作為推理小說創作時參考之用,請勿模仿。
出租屋里墻壁藏尸、水泥墩中驚現斷肢、施工現場挖出頭骨......每一個高樓林立的城市里,都流傳著“水泥封尸”的都市傳說。
2024年5月8日,安徽省阜陽市一起“水泥封尸案”宣布告破。這種獨特的作案手法,也隨著一紙警情通報,從傳說走進了現實[1]。
可是,被牢牢封進水泥墩的尸體,究竟是如何重見天日、沉冤得雪的?
水泥作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無論是施工現場,還是居家裝修,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到建筑材料市場購買水泥,很少會引起鄰里的懷疑,而且只要經過大約6個小時的水化和硬化過程,水泥便會凝結為堅硬的石狀體[2],輕輕松松就將包裹其中的東西“隱于世”。
如果再往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砂石,就能制備出抗壓能力更強的混凝土[2]。混凝土凝固硬化后形成的石狀體,硬度更大,更不容易被破壞或侵蝕。
殺人犯幻想著將尸體封存于水泥后,就能與各種建筑物融為一體,完成一次教科書級別的“完美犯罪”。這如意小算盤,連閻羅王都聽得一清二楚。
然而,被封存進水泥中的尸體,卻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持續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腐敗菌一般在人死后3到6小時開始在腸腔內繁殖[3]。但是,以石灰為主要成分的水泥和混凝土,不僅提供了高堿性條件,而且還將尸體與外界隔絕[4][5]。這樣一個空氣不流通、氧含量較低的環境,削弱了腐敗菌生長繁殖的速率[3][6]。
食肉類、嚙齒類的動物對尸體的啃食,也會加速尸體自然腐敗的過程[7]。水泥和混凝土營造的密閉環境,恰好保護了尸體免受動物捕食者的破壞[5]。
雙重疊buff下,尸體的腐敗進程明顯變慢了[8]。
正常情況下,死后24至48小時,尸體開始出現腐敗現象,5~7天便會形成臭名昭著的“巨人觀”,而成人地面尸體全身白骨化的時間,也只需要花費6個月以上[9]。然而,一具用塑料膜包裹并嵌入混凝土的女性尸體,在5年零10個月后被發現時,仍呈現出良好的保存狀態[10]。
此外,有關尸體化學分解的研究表明,腐敗與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相關,尸體散發的氣味,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11]。
也就是說,將尸體封存入水泥或混凝土中,不僅不能防止尸臭味的產生和彌漫[4],還由于延緩腐敗,將惡臭氣體的生產戰線拉得更長。
看似密不透風的水泥塊,其實內部本身就有很多微小裂痕[12]。雖然有的裂縫寬度僅0.05mm,但也足夠讓臭味滲出[13][14]。
何況,尸體的存在也給水泥塊埋下了開裂的隱患,尸臭味根本無處遁形。
正常情況下,混凝土中的碎石會在自身重量的影響下逐漸下沉,最終讓泥塊整體“矮一截”[15]。混合均勻的混凝土每個部分的沉降量相似,內部不太會“互相拉踩”,產生不均衡的拉力。
但裹著尸體的情況就得另當別論了。
一部分碎石在碰到尸體后就停止下沉,而尸體旁邊的顆粒尚且長路漫漫,還有很多下沉的余地。當各部分的沉降量相差過大,引起的收縮力一旦超過混凝土的抗拉界限,就會讓水泥塊開裂[15]。
尸臭通過這些裂縫鉆出地表、墻壁,鉆進每一個路人甲的鼻孔里。雖不至于遺臭萬年,但臭上幾周、幾個月綽綽有余,足以讓周邊人忍不住懷疑“隔墻有耳”“床下有人”,足底有亡靈。
此外,溫度、濕度、空氣腐蝕性等環境因素的變化,還可能會讓這些縫隙變得越來越大。如此一來,炎炎夏日里,或是在海風侵蝕下,從水泥桶里“蹦”出來半顆頭骨或一只腳也就沒什么好稀罕的了[12]。
不過,與凝成硬疙瘩的水泥塊相比,更容易“破防”的可能是兇手自己。
在國外大部分水泥封尸案中,兇手會就近封尸,地點不是在自家地窖與閣樓,就是屋外的花園和球場[16]。受害者還通常是和兇手住在一起的、關系親近的婦女或兒童[5]。每天走過路過無法錯過,時間久了,心里的恐懼或愧疚總有兜不住的一天。
況且,警方在調查排查失蹤人群的關系網時,第一時間就會拜訪他們的親友。在幾番懷疑和詢問之下,失蹤案變兇殺案的情況也不足為怪。一項國外研究水泥封尸的報告指出,在罕見的6個案例中,有5例都是嫌疑人自行供認了犯罪事實[16]。
即便兇手內心強大,尸體也藏得很深,經年累月都不見天日,也并不意味著就逃過了牢獄之災。依然還會有施工隊、搶修隊“替天行道”,光顧你的案發現場,讓真相重見天日。
法醫學研究曾報道過一個跨越20年的水泥封尸案,拆遷隊用打樁機鑿出的顱骨,讓來自1998年的兩具冤魂得以瞑目[8]。
封在水泥中的尸體一旦被發現,距離兇手進大牢的時日也就不遠了。
雖然水泥延緩了尸體腐敗,會影響法醫對尸體死亡時間的判斷[4],但也正因如此,犯罪現場和死者的身份信息得以被保留下來
在水泥灌注這種堿性環境下形成的尸蠟,可以保留勒痕、骨折等生前損傷痕跡,幫助法醫確認死者的真實死因[17][18];警方還能利用倒模的方法,用原本覆蓋死者的水泥塊,制作出死者臉部或手部的硅膠模具,從而進行身份識別[5]
水泥或許能封心,但永遠封不住兇手殺人的殘暴與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