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爺的不靠譜需求理論

樓主: 56642 | 查看: 985 | 回復: 4

發表于 2025-3-28 17:40:21 湖南

沒有具體理論和實證依據,純靠爺個人感悟+四處觀察得出的“心理學說”它來了!如果你迷茫頹廢,如果你焦慮不安,那么這篇帖子對你——沒啥用處。一切理論終歸要落到實踐,我的話你信或不信,不干都是白搭。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你的幸福,全靠你自己。本貼沒有復雜術語,沒有數據,絕對看得懂,絕對不靠譜。

書回正傳,本貼是爺在人間二十多年摸爬滾打后得出的一些關于“需求”的小小心得,為所有腦瓜還處于混沌狀態的人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如果你已經有了幸福的生活和堅定的目標,請劃走,本貼不想干擾你們的人生志向。本貼秉持著從不小心求證,只管大膽胡說的學術態度進行討論,如覺得本貼有瑕疵,隨時歡迎友善的交流。

關于需求理論,想必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便是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本貼無意挑戰權威,只是根據個人見解,從不同角度對人類的需求重新進行劃分。在具體討論需求的分類前,先對需求下一個定義:人生命的目的為生存和成長(發展),且不隨年齡增長而停止或放緩。為滿足這些目的而產生的一切需要都被稱作需求。如果不認可這一前提,可以提問或劃走了。目前本理論對需求的劃分維度只有三個,下面請看圖:

基礎需求 真實需求 娛樂需求 成癮需求
有益性 有益 有益 中性 有害
可抑制度
需求度 盡量避免

此圖為本理論的基本圖示。其中有益性指對人的生存和成長是否有益處;可抑制度指此類需要能否被壓抑;需求度指人的是生存和成長和此需求的相關程度。

話說至此,我們再提一下為何“成長”能在本理論中占到和生存一樣的地位,因為在當今世界,紅皇后效應(內卷)越發明顯,即使是讓自己的生存條件不至于“跌落”也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因此不斷成長是必須的。同時,本理論是一個反對“躺平”的理論,具體原因以后會解釋。

本理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四類:基礎、真實、娛樂、成癮。基礎需求為:吃喝拉撒睡,以及身體相對健康,足以獨立生存。(此類需求中一切需求都以最低水平、僅足以維持健康的程度為標準,任何有關舒適、口味等的需求均不在此列)

真實需求:可以是任何事,但前提是一定要能促進人在精神方面的轉變和成長或提供一個生存目的,包括且不限于喜歡的職業、信仰、社交、戀愛、建立家庭等。記住,生存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生存。

娛樂需求:一切能給人帶來快樂卻不會使人成長的需求。美食、飲料、動漫、視頻、小說、無生育目的的性、追求刺激等,此處或許會有爭議,后續再作解釋。

成癮需求:無論前身為何種需求(生理、真實、娛樂),已經脫離個人掌控,對人有極大害處,除非有極強意志,否則無法再由個人掌控的需求。包括狂信徒、酗酒者、藥物成癮等。這是一類特殊需求,考慮到此類事物一旦染上便難以擺脫,不得已將其收錄

本理論的基本框架已經描述完畢,接下來爺將探討對此理論的具體解釋以及由此產生的一些推論、對具體需求的解釋、對社會現實的分析,暫且寫到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

1

分享

2 | 發表于 2025-3-28 22:07:54 廣東
挺有趣的,搬個小板凳等更新

話說我有個小問題想提,如何定義發展?我覺得這個詞本身需要一個具體的、目的性的解釋,不管是從個體心理還是人類歷史還是什么角度,不然你無法明確地把它和生存區分開。而且在不同的“發展”概念基礎上,需求的范疇會有很大區別——生存和成癮都是生理決定的所以倒沒什么歧義,但在部分定義下幾乎所有的娛樂需求都可以轉變為真實需求(不管是通過職業發展之類的世俗方式還是單純認真對待一件事的精神境界),而另外一些定義下可能反而變成沒苦硬吃
| 發表于 2025-3-29 12:10:37 陜西| 發自安卓客戶端
坐板凳等更新
| 樓主| 發表于 2025-3-29 15:42:20 湖南
基礎需求:活著很簡單,活著很重要

當人只是單純的想活著時,活著反而很簡單。水,食物,一個安全、所處環境氣候適宜的住所,沒了,有了這些就足夠這顆星球上絕大部分人類生存。如果真的愿意放棄一切或者本就有志于此,完全可以到農村或縣城邊緣地區簡單的過完一生,那些地方的生活成本可以低到難以置信(當然質量也不可能有多高),哪怕考慮最極端的情況,只要能吃苦,服管教,入獄也不失為生存的最后底線,怎么活著不是活著。考慮到安全需要,還是建議學一些最基本的荒野求生知識,萬一呢。

盡管討論生存時,人看起來是那么的沒有尊嚴,如同野獸一般,但生存確實是最為重要的一節。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遭受了怎樣的磨難與打擊,再灰暗的人生也只有活下去才可能遇到轉機。本理論暫時不討論生命的意義,無特殊情況只以生存為第一要務,無論是生化危機還是核彈洗地,生存,還是生存。

| 樓主| 發表于 2025-3-29 15:55:07 湖南
真實需求: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當我們談成長、發展時,我們到底在談什么?

本理論將成長與發展視為兩種概念,其中“成長”指人格達到健全獨立的過程,而“發展”指人生規劃與目的,二者會相互影響。

首先來談成長。自出生之日起,許多事情便已經注定,無論外部決定的家庭環境、地域、父母身份,還是基因決定的身高、外貌、膚色、天賦,這些東西都不是人力能輕易去改變的,且在人自嬰兒時期到成人時期的過渡中,不同的遭遇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善妒、易怒、懦弱、自卑,這些性格方面的缺陷往往與早年間的種種經歷,包括未被滿足的欲望、安全感的缺失、來自他人的否定等有關。

成長是有階段性的,這也意味著人的需求會隨著成長階段不斷變化,這些需求是否在合適的階段得到了滿足,直接影響日后的性格和行為。以爺的親身經歷而言,在13~14歲前,爺的思維能力完全是以近似于本能的方式在運作,之后才能開始以具體的語言方式思考。在青春期之前的所有遭遇會以這種無法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記錄在人的潛意識中,在日后化作不知來源的想法和脾氣,而且根據人基因決定的本性不同(爺相信基因在性格的某些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樣的事件對人也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同樣是目睹暴力事件,恐懼和崇拜都有可能會產生,究竟是模仿或遠離,日后的引導盡管占了很大方面,但也不應忽略這種天生的細微差異。

成長的最終目的是養成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人在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來源于此。談到健全,絕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被忽視了的需求甚至創傷,在真切地意識到這些被忽視的需求和創傷的存在,以及他們對自己的性格與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之后(這里爺用了“意識到”,因為人長大了真的不太會去想這些事,這也是為什么爺把真實需求的可抑制性列為“高”的原因之一)——想交朋友,卻總是把接近自己的人推開;想談戀愛,卻沒有勇氣和自信去接觸和表白;想冷靜的和人交談,卻止不住的發脾氣;看到別人的好東西,第一感受居然是攀比和嫉妒——這種需求和行為上的矛盾以及錯誤情緒的產生(有些情緒是合理的,這里討論的是那些與個人三觀相違背的情緒),導致了人的不自洽。想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必須要找出這些行為的根源,那些過去生命中真實發生的事件,直面它,解決它,讓自己釋懷,有些痛苦要么會伴隨一生,要么會以更痛苦的方式被抹除。

再談獨立,獨立要求人有獨自面對和承擔一切的勇氣,在現代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中,獨立其實并非是一個必選項,前提是能做到終生將自己置于某種或多種庇護之下,然而一切都有代價,被永遠庇護的前提是被永遠掌控,并且還要有被掌控的價值,不想活在被拋棄的恐懼中,還是來看看怎么獨立吧。獨立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沒有退路,永遠覺得有退路,就永遠談不了獨立。所謂退路,就是“大不了”,大不了回村種地,大不了繼承家業,大不了從頭再來,這些大不了就是一個人的遇到困難、犯錯、不思進取時的底氣。世界并非一成不變,這些退路不會永遠都在,也不會永遠有效。面對任何不合心意的地方,有能力就去改變,否則只能接受。

談到獨立,終于能提一提發展了。爺認為,人的生存目標決定了發展方向,而生存目標往往不止一個,人的目標可以同時包括許多方面,學業有成、結婚生子、建功立業、理想職業、藝術追求、財富積累,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積累,這些目標大概率會不斷更新,然而人畢竟是活在現實中,人人都受困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生活的不確定性。再喜歡的運動,沒有天賦也成不了運動員;再喜歡的人,沒有緣分也走不到最后;再多的準備,往往也敵不過一次意外。這些無奈會出現在生命中的許多方面,這也是獨立的一大難關:接受并和解。創傷可以治愈,但傷疤一直會在,它時刻提醒著人因為能力、出身、意外這種種原因留下的種種無奈、不甘、失敗、遺憾,這是一道永遠繞不過去的坎,甚至既無法逃避也無法面對,只能接受。人要學會同時活在當下和未來,別為了現在而碌碌無為,也別為了將來抱憾終生。

有目的地發展還有一道繞不開的話題,當目的與目的發生沖突,甚至和生存發生沖突時,該如何取舍?事實上,除非那個選擇其實是錯的,否則所有選擇都會令人后悔。在此只能勸告所有有此疑惑的人,要誠實,要多想,別被情緒所左右。

鑒于人的生存目的不同,真實需求是一類可不斷變化的需求,與其他需求的邊界并不十分明顯,具體的真實需求只能以個人情況為劃分依據,因此不做贅述。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