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的存在性推論
福爾摩斯的原型,據道爾自己在《真實的福爾摩斯》(The Truth About Sherlock Holmes)中敘述,是根據他的醫學院導師Dr. Bell(也就是中國通常翻譯的貝爾教授)而來。但是,就是貝爾本人似乎不喜歡這樣的說法。我個人也覺得這是道爾在那位真實原型的要求下誤導讀者。
我覺得歇洛克很可能真實存在于倫敦。當然,這位偵探先生不叫福爾摩斯也不住在貝克街221B,但他大概是道爾爵士的朋友,而且也和歇洛克做類似的“咨詢偵探”工作。也就是說,我認為福爾摩斯是來自于真人原型的。他的個性大概不會象福爾摩斯那么鮮明,他的演繹法大概也不會每次都管用,但這個倫敦的天才偵探是存在的。歇洛克最重要的幾個案件-四簽名,巴斯克威爾的獵犬,血字的研究和冒險史中大部分的案件可能都是這位真實偵探的辦案記錄。而歸來記和新探案中的案件大概有一半以上是柯南道爾虛構的。特別是到了新探案后期的案件,可能都是道爾編造的。這里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位真實的偵探去世了,或者他真的象歇洛克后來一樣隱退了。而當時柯南道爾和報社簽了合同進行連載,不可能中途停筆,所以不得不編造。而冒險史和歸來記中少數看上去很糟糕的故事,大概也是因為當時沒有好的案件可以寫而編造的。
關于這個理論的直接證據的確沒有。但是,近年來有許多美國研究者(比如Saul Cohen 的“Notes for an Essay on Holmes and Holmes”)把美國一位也姓福爾摩斯的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 Jr和大師聯系在一起。說他和大師可能是堂兄弟之類之類。
溫森特?斯塔瑞特(Vincent Starrett)在他的著名福爾摩斯研究《福爾摩斯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Sherlock Holmes )中也提到他曾經在倫敦圖書館里找到作者為亨利?華生(Henry Watson)的醫學著作。這與其說是華生那位酗酒的哥哥的作品,不如說華生在紀錄福爾摩斯案件的時候使用了約翰(John)這個假名。
另外,垂福爾?豪爾(Trevor Hall )在他的福爾摩斯的大學與學院“Sherlock Holmes's University and College”中居然在相應年份的劍橋三一學院學生名單中查到R?馬斯各雷夫(R. Musgrave),這很可能就是福爾摩斯大學同學,馬斯格雷夫禮典的委托人雷金納德?馬斯格雷夫(Reginald Musgrave)。
3,關于福爾摩斯的歷史。
福爾摩斯作為一個人格來研究其實是蠻有趣的。(我建議各位去研讀W.H. Baring-Gould的《Sherlock Holmes of Baker Street》這是任何一個Sherlockian都會反復閱讀的經典。其次,我推薦Trevor Hall 的《Sherlock Holmes: Ten Literary Studies》。)整個故事中,歇洛克簡直如機器一樣精確冷酷,一點點似有若無的溫情使他的個性變的更復雜。這也是我認為他有原型的主要原因。很多福爾摩斯專家認為他對女性的排斥很可能來自于他幼年和母親的不愉快(Sir Sidney, Mr. Hall)。當然這種把心理問題都歸罪于年幼時與父母之間的問題,是弗洛伊德的典型論調,我并不是很喜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麥可羅夫特也在與人交流和異性關系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所以這種心理問題可能的確和他們兩個所共有的歷史有關-也就是幼年時期的家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