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創(chuàng)立的技擊理念,實戰(zhàn)運用
截拳道(Jeet Kune Do)是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拳擊與擊劍作為技術骨干,以中國道家思想為主創(chuàng)立的實戰(zhàn)格斗體系構想,也是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由李小龍創(chuàng)立。由于李小龍的過早逝去,使得很多人并不了解截拳道。
這是筆者在丹·伊魯山度(大陸譯為‘伊諾山度’等)的“振藩踢拳”高級教練員班學習深造時,伊魯山度大師對筆者的談話。1.丹·伊魯山度的回憶“1967年初的一天,我與李小龍兩人一道,驅(qū)車行駛在旅途中,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談論著西洋擊劍術。小龍說,西洋劍術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擊”(stop-hit,意即“防守-反擊”)。一次成功的“阻擊”,意味著對手進攻你時,你不僅僅要防御對手的攻擊,而且還要在截住對方劍招的同時順勢反擊,防守與反擊同步,一氣呵成,這樣你的搏擊“效率”將大大提高。”然后小龍又說道:“我們應把我們的技擊方法稱做‘阻擊之道’或‘截拳之法’。”我問道:“那么這一名稱的中文稱謂是什么?”“它的名稱將是——截拳道,”小龍答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因此,我們的方法是將一般習慣打法上的防守(格擋)與反擊分成兩步的做法合二為一,防守與反擊同時進行,一氣呵成。當然,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這一點,但無論如何,防守反擊(連消帶打)一氣呵成將是我們所要傳授的新式技擊法的主旨所在。”
2.截拳道之名稱“截拳道(Jeet Kune Do)三字,綜上所述,單從字面上解釋,“截”意味著“攔截”、”阻截“、“防守”,“拳”意味著“拳腳”、“攻擊”、“反擊”,“道”即“方式方法”。但李小龍進一步解釋說,“截拳道”僅僅是一個名稱,它的命名純屬偶然,亦為稱呼方便而已。事實上,僅僅從字面名稱上想徹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盡管李小龍?zhí)岢珶o形無式,大道至簡的截拳道原則,但他依然為門下弟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訓練課程,供弟子們訓練之用。這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古代道家有“順其自然”的著名道理,李小龍所制定的這套訓練課程,就是這樣,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綿綿不絕。
名稱由來
截拳道(英譯:Jeet Kune Do)截:截斷對手攻擊,視為防守;拳:主動出拳,視為攻擊。道:就是老子的主要哲學理論的思想和動作的源泉,這里的道主要源于古代先哲老子思想中的道。截拳道的最大優(yōu)勢是以最短的出拳距離和最快的時間進行防守反擊、直接反擊、防御和攻截的拳道實戰(zhàn)與搏擊。1962年4月,由李小龍在香gang創(chuàng)立,90年代開始隨著引進李小龍的影片開始傳入內(nèi)地。
由李小龍宗師所創(chuàng)立的實戰(zhàn)搏擊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成為世界著名的技擊術。李小龍作為中國偉大的實戰(zhàn)技擊家、武道哲學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驅(qū)者、世界影視巨星,他集合了詠春、太極、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賓武術以及法國拳術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于1966年創(chuàng)立了一種全能、無規(guī)則搏擊的現(xiàn)代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截拳道(自我塑造之道):世界廣大武術愛好者所熱衷學習的李小龍截拳道,是一個自我塑造的實用型武道,練習截拳道實際上就是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忠實表達自我!我們能夠成為一名截拳道修習者,應該深感榮幸。從截拳道的練習和實踐中,我們大家都可以得到身、心、技的全面塑造和修行。事實上,即使你不修習截拳道,但是你仍然可以從截拳道的哲學原理中,從他的創(chuàng)始人李小龍奮斗的一生中,得到了你自己的人生啟悟,這將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起到很大的激勵推進作用。
由來及發(fā)展
振藩功夫,又叫振藩國術、振藩拳法,后期又稱做“振藩拳道”(實際上已是創(chuàng)立初期的截拳道).
眾所周知,李小龍宗師本名叫李振藩,“李小龍”只是他在香gang拍電影做童星時起的藝名.因此,從在西雅圖開設第一間武館起李小龍便用自己的本名將武館命名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把自己傳授給學生的武術體系命名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簡稱Jun Fan),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威震藩邦、揚威海外之意.(注:Jun Fan是李小龍按振藩二字的漢語廣東話發(fā)音拼寫的英文拼音.另,李小龍把功夫二字拼作Gung-Fu,與海外武術界常見的拼法Kung-Fu略有不同.這里請讀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