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對大賽第一題的反饋

樓主: 234733 | 查看: 3907 | 回復: 245

85 鎊英鎊 回復本帖可獲得 5 鎊英鎊獎勵! 每人限 1 次(中獎概率 40%)
發表于 2025-9-6 22:28:43 黑龍江| 2025-9-7 13:54編輯
TO 石川:

我發這個帖子是因為,你這道題目作為一個社會派還原的作品,很容易出現“用作者視角想當然”的創作問題,而單從評分講可能你又會感覺自己的創作很差,所以我覺得你或許需要一些全面的反饋,幫助你理解一下我們部分答題者的想法。

這篇文章雖然會列舉一些問題,但是所有的內容僅作為創作方面的探討,不包含對題目的指責,而且看到你最近總是在評論區為這道題低落道歉,我主要是希望發帖對你說一些積極的話——

這道題可能沒有完全達到大家的預期效果,但整體上,我依然覺得它是個結構很完整的作品。作為謎題的性質拉低了大家對它的分值,而它展現出來的內容本身或許應該更高于現在的評價,希望你不要因此而氣餒,我個人認為這道題的問題僅僅是因為經驗不足而產生的小問題,期待你未來的作品。

(哎,0級用戶終于有英鎊可以撒了)
1人評分
英鎊 +5

18

3

分享

1 | 樓主| 發表于 2025-9-6 22:28:58 黑龍江| 2025-9-7 08:14編輯 | 發自安卓客戶端
Part1.答題過程中的感受反饋
(所有我在過程認為感到不適的地方會標紅色,但這不代表邏輯有問題,僅是提供一個正面的視角,告訴作者我當時的感受。比如說作者你會覺得“很容易想象當時的畫面”,但實際上很多答題者想象不出這個畫面,它出來是要有一個推理過程的,那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就會有一些爭議。我們組盤這道題的時候,有很多時候也可能“默認”了,所以我也問了下部分參賽者的問題,一起匯總了一下。)

Step1:

我們隊三個人我、Z、Y,第一天Z加班,21:30的時候我和Y開始盤這道題,當時我們的入手思路就是從腳印的這個位置入手,因為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折返動作,我當時直覺是姜從左側樓梯下樓,因為什么事情又返回,從右側下樓。然后Y說結合當時邢老師的判斷,這是接了個電話,我表示認可,這是邏輯的開端。


Step2:
這個時候我開始陷入困惑,問題關注點在6年紀小孩能干啥?題目中的避孕套、早戀等問題,都比較明確地指向了這群小孩可能經歷了一些早熟的事情,比如性行為。但是經歷過這些事情,到底能把心智污染到什么程度?一個人她提前和成年人上了床,是否代表她其他方面也是早熟的?是否代表她有殺人的能力或者意向?這產生了第一層問題:對角色的能力范圍缺乏概念。一個會和成年人上床的六年級小孩,說實話,真的沒有接觸過,這和一般推理作品里那種“紙片人”恰恰相反,她完全處于一種薛定諤的行為邏輯內,她的想法我們完全無法通過常識預測。而這道題看題目的描寫方式,又很像社會派推理,社會派推理大家都懂的,各種奇葩人類大聚會,雙重buff就讓姜和韓這兩個人都處于“人”和“偽人”的搖擺態。其實說通過文筆去鑒定社會派是不科學的,不能因為一道題寫得很美,就默認它屬于社會派,我們在這個度上拿捏了很久很久(后來敲定這是社會派是通過一個比較場外的因素,我后面會寫)

Step3:
于是我們只能嘗試通過一些側面的內容,進行人設的“校準”,也就是先大概看看這些人的特征,試圖給他們的行為找一個“基點”。這個階段我們先簡單鎖定了羅和秋的人物側寫,一個是羅是個好色之徒,他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在教學樓發生性關系,進而結合避孕套判斷羅和姜有一腿。另一個是秋是個灰色人物,通過她的很多心理描寫都證明她不是個正面的老師(1個能輔助盤她沖避孕套的邏輯)。

Step4:
我們開始盤案發現場,Y梳理了一下物品,跟我說電腦不見了,韓念初的傘也不見了。我則和Y討論回電話,姜接電話時,傳來咚的一聲,那簡單想象一下,就是姜因為某種原因出去接電話,這時音樂教室發生了事情,姜急匆匆折返。那么現場能盤出三個硬邏輯:1.韓曾抓住小提琴,因為姜的電話里沒有傳出小提琴聲,所以在姜接電話的時候,韓抓住小提琴襲擊了別人,而不是韓在彈奏時被人襲擊。2.羅撞在講桌上身亡,那么他向后倒,被人正面推搡 3.韓倒在羅旁邊,死因是撞在講臺上(而這個死狀完全可以是一個紫砂的死狀,雖然有點極限,但是可以實現)

這時我們組的Z回來了,我仨開始聊手機的問題,羅的手機被拿在姜的手里,為什么?(現在我們這個題答完了,真相也看完了,我們已經知道這件事的真相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說出這個推論,但實際上在沒有出解答篇前,以參賽者的視角正向推理,這里的可能性有極其多種的。因為本身答題者在盤謎面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直接想到所有信息的,所以肯定是一點一點盤完之后,看看后面的信息有沒有佐證或者排除,這里當時我們列舉了N多可能性,卻沒有任何硬邏輯的基點,導致整體感覺就好像踩在棉花上,盤的時候非常沒有底氣)

1.羅當時被韓和姜控制了,姜收到電話不得不出去接,這時韓拿小提琴把羅敲了(姜是韓的幫兇)

2.姜不知道什么原因打算帶著羅的電話走(比如說拿著羅老師的包),剛出去就接到秋老師的電話,這時她接起電話,但是音樂教室里羅剛在姜走后,就和韓發生爭執,本來已經走掉的姜不得不回去看看(姜初始狀態完全無辜,是被迫卷入戰斗)

3.當時因為感情問題,三人發生爭吵,姜被韓和羅趕出教室,姜爭執中搶走了羅的手機(姜是純受害者,韓和羅勾搭在一起)

4.羅讓姜出去接電話,羅當時可能因為一些事無法自己離開音樂教室,比如在控制韓(姜是羅的幫兇)

……基于三個人物的立場,可以排列組合出N多種情況。

現在可能有些人看我寫的這些東西會吐槽:樓主你這寫的是什么東西?有合理性嗎?——有些事情可能說在這個謎面里,看完解答篇,再回來看這些猜想也會覺得“在盤什么狗東西”,但是作為一個推理的過程,在沒有明確的邏輯基點前,只能做出各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假設,去試錯各種可能性。

如果說一般的推理是“一塊積木搭好,再去找另一塊積木”,第一題這里呈現的方式就是“拼圖”,把所有線索拼一起,覺得“哦,真相就是這樣的”,但是拼的過程和搭積木的感受完全不一樣,拼圖的感受是很茫然的,第一塊不知道在哪里,那就得挨個窮舉試一試。

(但我這里也要提一個觀點,拼圖游戲本身也是沒有錯的,軟邏輯基點不代表不能盤,列舉可能性本身也是一種玩法,我只是在說這里當時“什么都抓不住”的那種感受,并不認為“題在這里有問題”。)

Step5:
那上面的軟邏輯太多,只能繼續往下看看事件往什么方向發展,姜偷鑰匙的邏輯比較明確。這時出現第二次選擇:到底是誰關上了音樂教室的門?因為最后事情的呈現方式是姜要去偷鑰匙,如果她要偷鑰匙,她當時為什么要鎖門?如果鎖門的是姜,那姜從樓上下來的時候羅和韓是否已經死了?如果已經死了,那姜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鎖上門,再下去偷鑰匙?如果鎖門的不是姜,那姜是被誰關在音樂教室外面了?她偷鑰匙是想回去嗎?

基于這種情況,又得分為多種猜想:

1.門被鎖住是個意外,因為當天風大,給門吹上了,偷鑰匙是為了重返現場。

2.門是姜自己鎖住的,她下去時兩個人已經死了,偷鑰匙是為了(阻止邢老師進門/讓自己第一個回到案發現場/返回去處理沒處理的東西……)等無窮無盡的原因

3.門是姜自己鎖住的,她下去時兩個人沒死,偷鑰匙是為了(阻止邢老師進門撞破羅、韓兩個人的事/把羅、韓困在音樂教室……)等無窮無盡的原因

4.門是韓鎖的,這是一個girl help girl 的故事,羅在攻擊韓和姜,韓幫助姜逃了,姜偷鑰匙要回去救韓(但是不能被其他人發現,否則對韓聲譽有影響)

5.門是韓或者羅鎖的,目的是在里面行事,姜知道后想偷鑰匙打開音樂教室的門,用以阻止兩人

6.門是韓鎖的,這是一個girl help girl 的故事,韓和姜把羅殺了后,韓騙姜出門,然后鎖上門獨自承擔一切。姜偷鑰匙要回去與韓共同承擔。

……等等,同樣,這些猜想全都沒有硬邏輯能協助鎖定某一條。而且這里還要考慮一個關鍵因素,當時姜出來的時候已經背著書包了,我們通過在場物品推出了那個包里是筆記本電腦和韓念初的雨傘,也就是說姜做到了自己背著書包出來,而自己被鎖在了門外面

針對紫字我們陷入了非常長時間的糾結,試圖解釋這個情況,如果我們認為書包里裝筆記本電腦是對兇案的善后行為,那姜下來的時候上面的兩個人就已經死了,那如果死了的話為什么還要特意關門再下來偷鑰匙?如果說門被鎖上是意外事件,或者非姜所為,那她為什么能預判背著書包出來,包也應該一起被鎖在里面。基于此我們發散了非常多的聯想,包括但不限于“韓騙姜帶著書包出去后韓鎖上門”這種離譜的猜想,這個思考從8月1日晚上持續到了8月2日的中午我們還在糾結,因為要確認哪一條可行,并不能直接判斷這里的單個點,而是同樣要給出后續的猜想,比如門是韓鎖的,那就是兩個人在鎖門后同歸于盡了,那姜后面的表現為什么那么特殊,她后面明顯要重返案發現場,她能預料到音樂教室會發生命案嗎?實在是給不出一個特別合理的解釋。就像說一塊拼圖,它這一塊是個能變形的拼塊,那它到底是什么形狀,要依賴于其他的塊去拼合,它自身的邏輯構不成一個形狀的推理,只能通過其他的事件輔助為它定形,這個是我覺得很難的點。

最后我們組的Z可能憋不住了,他提出覺得這個謎底很明確,就是羅在侵犯韓的時候,姜在一旁拍照,后來打電話姜出去接電話,羅被韓拿著小提琴打了,姜跑回去三人混戰最后另外兩個死了,所以姜下樓的時候樓上兩個已經死了,所以我們只需要解決為什么姜會關在音樂教室的門再下樓偷鑰匙想回去,就可以了。

Z在這里是作為“二郎神”為我們組敲定了一個思路的方向。因為確實很明顯,這個謎底就是最清晰的,那我們組就應該跟著這個謎底去盤,而不是各種發散思維越想越多。我們應該專注于解決為什么姜背著背包離開音樂教室,又把自己鎖在門外,再偷鑰匙回去。而不是因為覺得這個點很難解釋,就試圖把拼圖變樣子,反復去試其他的可能性。

那明確方向后,我提出一個解法,其實姜是根本沒有辦法處理好現場腳印的,因為她當時的腳印會和韓念初混在一起,若其在離開時清理,其無論選擇整體擦掉還是踩亂,只要第一個進門的不是她,都發現沒有了姜夢潯腳印的異常(要么一起被擦掉、要么不應該有那么多她的腳印)。因此,她只能帶著人回到音樂教室踩亂自己的腳印,而不能直接擦掉自己的腳印。

Y和Z對這個猜想表示了認同,于是這一塊拼圖暫時就先定在了這,我們暫時以這個為準去盤其他的事件。(作者,你這里給的真相是因為姜“忘了”清理腳印,我們確實根本不會得到這么個解釋。我們確實是盤了姜的行為邏輯可能基于她是個六年級小學生,而導致她有一些不完善的行為,但是就像我在Step2說的,我們對姜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拿捏不準的。我當時盤到這里的時候,和隊友們再次進行人物形象校正,我提出“我們要盤誤殺韓,只能盤韓先殺了羅,她再把韓推倒了,然后她為了裝東西拿了韓的書包,到了行政樓清理,再假裝要回去找韓,去自導自演開門,這對六年級孩子是不是太復雜了”)。

我們的思考邏輯里,這里有一種不適感,如果我們的大方向成立,那姜這個人是在兩條命案發生后還有極其冷靜的心理素質,能立刻想到去裝受傷偷鑰匙做善后行為,裝了整整一節課若無其事,再次回到案發現場又能哭出來。基于這樣的人物形象,她做事可以無限高深莫測,我們應該去偏向把她當做一個“運籌帷幄的智者”,而不是普通的六年級孩子。

(后來解答篇說這里純粹是姜“忘了”,其實我們是感覺有點OOC的,就是這個姜怎么一會兒高深莫測,一會兒什么都想不到呢?腳印是一個超級明顯的問題,以姜的心理素質居然會“忘掉”這一點嗎?這里雖然我的猜想和作者不一樣,但我們組確實因為此而暫時固定了思路,才可以往下繼續盤。但是社會派本身吧,你要說人物形象不太可能固定,行為邏輯是會根據當時的環境、心態等等發生變化,這個肯定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這畢竟是道謎題,本來這個位置我們就沒有任何邏輯能抓實,如果這里連行為邏輯都不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方向,那我們組謎底豈不是全靠“猜”了……)

Step6:
那因為整體暫時確定了,我們就開始處理一些瑣碎的問題,這時我們的感覺大概是這樣的——兩塊大的拼塊,我們根據自己主觀的臆測,在沒有任何邏輯支點的情況下,把它們塞到了拼圖里,但是剩下的拼圖里又有一些難解釋的拼塊,每當我們解釋不了剩下的拼塊時,我們就很想把兩塊大拼塊變形,以逃避解決問題。(到底是固定框架,把小拼塊試圖往里“強摁”,還是因為小拼塊改變大拼塊,進而像連鎖反應一樣把整體搞崩,我反復試了很多次,但Z是個比較堅定的人,他覺得框架沒問題,我就也安心跟著“摁小拼塊”,這個是我覺得組隊給我帶來的一些取長補短的地方。Z和Y總是能在我到處亂跑的時候把我拽回去,這個案件如果是我自己參賽,最后指不定跑偏到哪了。)

在此階段我們迅速拼上了“姜去衛生間是為了把電腦換在自己背包里”、“姜偷鑰匙的時間”、“姜是被秋老師意外帶走的,這在她預料之外”、“羅和姜在案發前有過性行為,姜扔過避孕套”、“姜把鑰匙裝在了韓念初的書包里”、“秋老師意識到發生命案是因為腳印沒有出來的”、“敲羅老師的是小提琴不是鼓”、“羅老師之前就想侵犯韓念初”、“羅老師今天沒第二個避孕套證明沒得手”等等問題。

13:55我給Y和Z發微信,進度已經串起來了,但我還是覺得“細節不太對”。

我們組解決不了的拼塊有以下三點:

L1.韓念初的傘因為沾了水,根本裝不進書包里,那這把傘到底去哪了?

L2.韓念初的書包本來是鼓鼓囊囊的,那么到底是怎么又塞進筆記本電腦和鑰匙的?

L3.羅老師到底為什么選擇在今天侵犯韓念初?今天難道不怕邢老師嗎?

最后一個我們其實也能勉強解釋,就是“姜留在現場協助,可能除了拍照,也有拖延邢老師的行為”或者“羅既然都那么變態了,那小頭控制大頭,今天可能就純純憋不住了”,這一點和作者是一致的,但盤的時候就是覺得“沒有那么可靠”。

或許是因為前面踩的邏輯都太“虛”了,這里的L1-L3我們花了整整將近8小時都沒有得出結論,因為已經8月2日下午了,我只得開始先寫答案,到了八點20的時候,我們還是沒有辦法解釋L1和L2,我心中特別忐忑,覺得這兩點解決不了,代表我們大方向可能完全就錯了。

我當時跟隊友提出了這么一段話,我們的聊天開始不得不基于場外:
我:“如果我們現在的大框架是對的,那這個答案感覺很‘普’,大家應該沒人會錯。”
Y:“這是第一題,送點分也正常。”
我:“或者要么這就是個驚天大核,傘和書包有特別深奧的詭計,咱們根本什么都沒盤出來,整體就是錯的。

到底是社會派?還是偽裝成社會派的本格驚天大核詭?

我們再度陷入沉默,最后又過了很久,我們還是沒有任何進展,我答案越寫越沒底,終于憋不住了。我跟他們說,現在看我們大方向其實真的很順,但是為什么這里兩塊就拼不上,傘真的是個很有問題的點啊,我覺得可能真的是題目沒考慮到。要不我們向賽委反饋一下吧,耗不動了。

然后我跟他們提出了兩種情況:如果說連傘這么大的物證,作者都沒考慮到,那證明這就是個社會派的問題,我們應該往簡單了想,這確實是個比較“普”的故事。如果賽委連搭理你都懶得搭理你,那證明就是我們全推錯了,今天也別睡了,作者在大氣層,我們在地下室,大家通宵吧。

后來將近20:30點的時候,我們收到反饋,看到題目里改了紅字,加了個傘……

我長舒一口氣,說那咱們就直接“場外”吧,現在證明這真是個社會派,作者壓根沒想那么多,我們敲定答案吧,現在只需要解決L2的問題了。

最后提交答案的時候,心里想的不是“終于解決一道謎題”的暢快感,而是“哎,全程靠猜啊,等一會兒晚上八點,要么全對要么全錯……”的忐忑感。

(這個是整個的心態歷程,作者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答題者在答的時候,對于這些邏輯本身是完全沒有把握的,我們隊敲定兩塊大拼圖,完全靠的是隊友的魄力,而不是一個邏輯,甚至到最后我們在預判作者的水平,這就導致整個答題的兩天時間,我們全程都是“踩在棉花上搖搖晃晃”的無力感。但是這是題目得低分的原因嗎?至少從我們隊的觀感來說,其實也不是,雖然抓著很無力,但拼圖也是一種游戲體驗,不服不要玩。那么我們在第二天的時候有討論過給這題的分數,以十分滿分算,我的體驗感大概給到6.8這個分值,如果邏輯最后自洽,那證明只是我菜,我其實可以給到7.5-8.0。如果我們完全盤錯了,這是個驚天大核,那我直接給100000分。所以后續決定分數反而是因為作者解答篇說“姜就是純忘了把腳印擦了”這一點,我:你怎么巧合呢!你怎么忘記呢!你不講武德!!!然后我覺得這題本身是一個踩棉花的題,現在謎底又出現“忘記”這種純意外的行為邏輯,整體的分值直接就垮掉了,我當時直接敲了5.8分。體驗感只是個導火索,對我來說真正無法接受的還是“意外”吧,分低只能說是積攢了兩天的無力感爆發了。但是意外這一點是沒有辦法修改的嗎?并不是這樣,就像我們組在上面盤的,我們認為姜壓根就沒有能力去擦腳印,我們把這個“意外”變成了一個“預謀”,那感覺可能就稍微合理一點。那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的評分就會從5.8變成7.6,這個我覺得在貝克街這個平臺相差的就很大了。)(另外扣掉的0.4是我不認可避孕套時間的那個邏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學院

1人評分
英鎊 +10
  • 45001: 感謝閃光喵喵,我還在這個帖子抓到了榛果球.
1 | 發表于 2025-9-6 23:04:50 江蘇| 發自安卓客戶端
加油!我的互聯網嘴替!
1 | 發表于 2025-9-6 23:46:05 廣東| 發自安卓客戶端
可以直接艾特的,為什么不直接艾特,作者可能會看不到
| 發表于 2025-9-6 23:56:43 廣東| 發自安卓客戶端
真的很認真,如果我以后有題希望也能有這樣的建議
| 發表于 2025-9-7 00:03:15 江蘇| 發自安卓客戶端
非常同意!我也是對作者本人這么說的
3 | 發表于 2025-9-7 00:16:26 浙江| 發自安卓客戶端
支持一下,雖然第一題的分數低但是不可否認是可圈可點的,我給出的綜合評價也是比較正面的。只是作為謎題,答題者在看到一些條件的時候并沒辦法直接想象到一些畫面。所以才會導致推理進行得不夠順暢,中間有很多的細節模糊。只要處理好這些點完全是一個好作品,又或者不作為一道謎題作為一篇短篇推理小說甚至那去拍一條小短片都是很不錯的作品!我在我的帖子里還重點探討了一下人物行為上的某些不合理和可能可以改善的部分,作者大大如果看到了也可以做一些參考!希望作者能看到這個帖子吧,千萬不要太氣餒了
2 | 發表于 2025-9-7 00:19:09 陜西| 2025-9-7 03:48編輯
第一題是我最想噴的題,主要就是姜姜的行為完全不可預測。
比吃醋之后情緒失控的成年女性更具有不可預測性。
因為吃醋的人,立場是堅定準確的。姜姜的立場可能本身是單一的,但是從答者角度分析就很混亂。

但問題并非在于作者的寫作能力,而是在于選題,選了個過于特殊的人物狀態,大大增加了塑造難度。結合推理題,就很難受了。
在推理的層面,動機非常多樣,兇殺現場的手法線索又不好排他,就難崩了。

羅本人反而比較單純,就是沒有原則沒有界限地好色。
性騷擾女老師是事實。
半夜進入綜合樓制造安保漏洞,以此趕走保安,大概率也是羅干的,為的就是讓晚托音樂課時期,綜合樓沒有其他人。
本次小提琴課,應到一人,實到一人,剛到一人。

姜的復雜程度是最高的。而且14歲以下少女,戀愛+性交,本來就是超越常規的,所以姜姜從一開始就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女生遇到老師的追求和戀愛,大概率會告訴家長,姜沒有。性交的事,隱瞞,一定是羅的要求。那么姜在特定事務上,思維是服從羅的。
如何用相對正常的思慮去推測呢?

原文描述了她和羅的約會,享用化妝品和禮物,說明本人是認可這段戀情的。

那么韓也喜歡羅,算不算插足,羅想睡韓算不算精神出軌。姜的視角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姜砸碎羅的手機,既可能是為了銷毀色情資料,也可能是為了中斷聯絡。

姜姜最后把電腦藏起來的目的是不確定的。姜是認可約會和戀情的,那么對于和羅的性愛,幾分抗拒,幾分享受,是不確定的。那么羅死后,電腦里的色情資料,是銷毀,還是轉存留念,都是不確定的。

我記得有個說法是OOC,那么這個案子,我覺得姜這個角色的難點是,她的合理的C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讓她表現得不那么OOC。
姜的經歷太特殊了,她的C本身,就是OO常規認知的。。。。。。  

或者套用成年人的劇情角色,在固定兩個死者的前提下。
如果姜姜是大女主,就把握一切,親自把出軌的羅和插足的韓都殺掉
如果姜姜是奸詐的的騎墻派,就因勢利導,讓兩個死者互殺,最后自己趁勢補刀。
如果是羅的無腦女仆,就死命保羅,然后為羅報仇。
如果是被迫以身入局的正義天使,就聯合韓一起干掉羅,不幸的是韓重傷而死。

可是作者的創作意圖不想明確姜姜有沒有動手殺人,就很難推理了。

導致了我在參賽時一個很大的困擾:
第二題我看了答案覺得標答是合理的,自己沒推出來是忽略了題目中給出的重要線索。
第五題我看了答案覺得標答是合理的,自己沒推出來是自己困在了復雜的信息之中沒有完全捋清。雖然這題得分只得了5分。
第三題我看了答案覺得標答是合理的,自己沒推出來是猜到了江佳明和館主的關系,卻沒有在此基礎之上重新分析日記的內容。
第四題沒什么問題。

第一題難崩了,看了答案都覺得標答不合理。但是我們隊5題當中,第一題得分是5個題里最高的。。。。。。

樓主寫了他們隊的思路。
我個人考慮的是另一種思路。就是姜在第一節課期間單殺羅,然后在韓進入音樂教室時單殺韓。手機接電話時已經殺完了。這樣姜有時間布置現場偽造現場線索。
殺人的動機也比較單純,就是羅在被秋告知綜合樓男廁所的氣球被發現后,知道此事不可長久,出于自保,對姜提出分手,而姜單方面以為羅變心移情韓,于是殺掉狗男女。

姜對羅的態度的復雜之處:
對家長和班主任隱瞞戀愛和性交,說明姜認可并服從羅。
變化點1 :姜知道韓對羅有一定的好感,羅對韓的態度在案發前暫不明確。一旦羅韓真的搞在一起,姜的態度未知。
變化點2 :姜和羅的年齡差大約23歲,二人的感情及時正常發展,未來極度也不可預知。姜主觀上如何看待羅。(羅必然是渣男,用花言巧語足以哄騙姜)
變化點3 :羅大概率知道與姜的性交是犯罪,羅有斷交的動機,但是啟動誘因和時機不確定。一旦提出分手或者停止性交,姜的態度無法確定。

如果是寫情感類或者社會類小說,比較容易處理。
作為推理題,阿西巴我是理科生,寫作文水平不行。我個人覺得需要鋪一些線索,至少能體現一部分姜姜的真實想法,也就是排除一些其他的似是而非的可能性。
題目本身在這個部分提供的信息并不足夠。

在姜羅經常約會,戀愛平穩,經常性交的前提下,姜對羅態度的變化,大概率只能是出現特定情況讓姜以為羅變心了,比如羅單方面提出分手,或者姜得知羅和韓搞到一起。對應的誘因,應該會是
1 秋讓羅知道綜合樓男廁所的氣球暴露了,羅打算洗手不干。(變化點3)
2 羅強暴韓。(變化點1)

但是,作為推理題,在這個部分提供的信息如果足夠,那未免題目難度也太低了。
| 樓主| 發表于 2025-9-7 00:40:53 黑龍江
哎,主樓編輯了一下被審核吞掉了,等我審核通過吧。
2 | 樓主| 發表于 2025-9-7 10:16:50 黑龍江| 2025-9-7 13:48編輯
Part2.題目體驗感的問題總結

(作者,我這里還要強調,體驗感“飄”,不代表題有問題,拼圖就是游戲,不爽不要玩,這一點上不是你的問題。但體驗不佳肯定也會影響評分,這點是我覺得“你不必為分低而覺得自己差”的原因。同時出題者就像廚子,也要接受大眾的評價,它畢竟是一個“謎題”,謎題有其自身的互動性,所以也不能說沉浸在完全的創作里。我個人覺得是可以通過一些小細節,在不降低難度的情況下, 給答題者一點情緒鼓勵,那大家的“體驗分”就會好一些。)

【1.邏輯均以“點”的形式給出,需要答題者串線】

諸如這次賽事的第四題,其實也是一個通過行為邏輯去判斷事情前因后果的謎面,但是第四題的大眾評分就很高。比如說拿高叔墜樓這個事件,高叔踩在晾衣桿掉下去的概率是100%嗎?其實也不是的,這種靠行為判斷事件因果是不可能有絕對100%的論證的,但是沒有答題者認為這套有爭議,為什么?

因為第四題的邏輯出發點是一個“面”。高叔為什么墜樓?因為高叔偷了煙,因為高叔有煙癮需要抽煙,因為高叔知道小杰會監視走廊,因為被發現抽煙要被送進養老院,因為家里有病人無法走遠到樓下抽煙,因為陳先生視角里有個人在樓梯抽煙又消失了,因為高叔有高空作業經驗,因為小杰家平時15樓沒有人,因為麗雯上午出去超市了,所以這么多事件共同指向了一個結果->高叔需要通過晾衣架去抽煙

(這是我當時給第四題畫的流程圖,光一個事件就有眾多【前置事件】協助作為推理線索)

如果說一件事情的論證力度只有30%,那第四題通過多個事件共同把一個結果變成了有99.9%概率的事實,把答題者的接受度控制在了滿意的水平線上。答題者或許不太接受一個事情“靠概率發生”,但答題者都接受一個事情“極高概率發生”。

那么第一題的邏輯形式是怎樣的?拿姜接電話時,音樂教室里發生的事距離,答題者唯一能明確的結論是——姜在音樂教室外接電話時,音樂教室內發生了爭執。而我們答題中列舉了1234……種猜想,這個結論具體指向哪一種結果,或者說姜到底在扮演具體什么身份?【不知道,沒有佐證了。】

第四題的答題方式是:固定一個點,再固定下一個點。明確了高叔偷過迪哥的煙,進而固定高叔會去抽煙(或者反向固定),抽煙和偷煙是互相印證的兩件事。其中一個解決了,就能幫助解決另一個。

而第一題的答題方式是,接電話時音樂教室里發生的具體情況是什么?【不知道,有4+種情況】。等姜回到音樂教室里后發生了什么?【不知道,有更多種情況】。前面邏輯晃后面邏輯更晃,哪個也固定不下來,就好像兩個獨立的點分別發散了許多線,答題者需要牽住其中兩根把兩個點試圖連起來,那這種邏輯就是不穩定的。

(這種情況你或許可以適當添加一個“著陸點”,讓答題者能夠休息一下,不至于一直在棉花上踩著,比如說你如果能通過增加哪怕一條硬線索如尸體開始僵硬,讓大家盤出“姜下樓時那兩個已經死了”,那至少我們隊的思路就會輕松很多。)

【2.基于人物行為邏輯的推理占據比重,但以答題者視角看人物行為完全薛定諤】

比如說這個扔掉避孕套的時間,作者你給出的邏輯是“因為不是羅扔的,所以扔的人是姜,證明羅已經死了”。這個邏輯完全是基于羅的行為習慣去分析,但是答題者是根本不知道羅在這種事上的習慣是什么的。為什么不是之前扔避孕套被男生們發現了,所以換成女生去扔到女廁呢?這不也是一種解釋嗎。基于行為邏輯給出的解釋是不唯一、不固定的,而你又在謎面上沒有佐證,那大家是沒有辦法給出明確判斷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說這題每一個邏輯點都很“松動”的原因。

然后基于這個避孕套時間其實我之前在評論區就提出了疑問,這個點作者沒有回復,但我覺得還是得論一下這個地方:姜扔套后回到音樂教室到底是一個預謀行為,還是一個臨時行為?在姜沒有意識到腳印需要被清理的狀況下,她回音樂教室的目的只能是回去裝電腦。但二樓的走廊是貫通的,在時間這么緊迫,連避孕套都來不及沖干凈/電腦都來不及銷毀的情況下,正常思維應該是先把電腦裝進背包里,然后順著西側樓梯-一樓衛生間-二樓走廊-東側樓梯,根本就不會回到三樓。如果她之前沒有意識到電腦需要被裝在包里,是在扔避孕套途中才臨時想到這個問題,那她在離開音樂教室時就會直接關門,這樣她也不會返回三樓,因為沒用了門已經關了,根本不需要上樓確認。

所以其實作者你是不能直接擬定羅的行為習慣來推理扔避孕套的時間的,姜的行為邏輯也得考慮在內啊,何況羅的行為習慣答題者根本無從得知啊?

他如果是個這么仔細謹慎的人,今天根本就不會侵犯韓念初啦,對吧。

然后這個題里基于這種虛空行為邏輯的點就有很多,這也就是大家一直覺得姜OOC的原因吧,因為沒有一個基點能告訴答題者她到底屬于什么情況。

(我這里也覺得需要區分一下,人物行為有缺陷,是否代表題目不合理?不代表,因為人無完人。比如說姜認為把電腦浸水放回公文包就可以了,題目這里不合理嗎?我們想,姜本身就是個小學生,她想不到成年人那么遠的事。小孩子們喜歡撒謊,為什么?因為他們的視角就是會覺得“大人們可能發現不了”,而從大人的視角,可以輕易分辨孩子們的謊言,這就是因為認知高低不同。推理謎題里的角色做傻事,不代表謎題一定不合理,也有可能就是角色的認知低。這是人設的問題,不是題目的問題。)

但是什么是題目不合理的?人物割裂。我們再從另一個方面看,姜既然想不到那么長遠的東西,她為什么又能想到第一個沖進音樂教室破壞腳印?為什么能想到去偷鑰匙?這里面的思維深度很淺嗎?不一定吧。那姜的這個“能力范圍”就很抽象啊,偷鑰匙這種事她能想到,背著包去衛生間銷毀電腦能想到,為什么到了擦腳印她就想不到了?我知道現實中就是有很多可能性,但從謎題的角度來說,答題者既然沒有線索能鑒定哪些可能發生,哪些可能沒發生,那就不能這么浮動地去設計,那這是我覺得題目有一些問題的地方,可能作者需要改進一下。)

【3.冗余的無關人物和線索太多了】

包括完全沒有用的馮序等人,對吧……他們比林昊還開朗大男孩。作為一個社會派肯定是有很多服務于環境氣氛的描寫,但即使這樣,很多地方也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比如看著什么灌木叢……還特地強調灌木叢不能藏東西……那為什么要那么寫嘛!

社會派和本格派不一樣,無論是從增加線索的角度,還是刪除無用環境描寫的角度,肯定都更困難許多。比如說我自己之前有一個核心詭計,我覺得玩家盤不出來,我想給點提示,那個詭計本身就是“提示一點等于全泄底”,所以要么泄個干凈,要么一點不提示。我就干脆在謎面里直接強行塞了個筆記本,把詭計全寫進里面,上面加了個密碼鎖,如果對詭計的思考充足,那就能解開密碼,后續詭計也不用推理了。這個筆記本就特別突兀且簡單粗暴,但我至今沒收到任何關于此的差評,大家都覺得很滿意,因為本格的線索服務于詭計本身,大家根本不在乎什么形式,線索給夠了直接在謎面里列1234條都沒人在乎。

但是社會派不一樣,社會派如果想要去增加線索,要去增加很多描寫把線索藏在里面,是需要很精細的文筆包裝的。同時對于一些無用的描寫,又要保持適當。由于社會派本身的故事性,它的線索設置難度是要遠比本格高得多的,對作者的文筆、構思水平也有極高的要求。

(前十有一隊跟我說,他在邢老師的外貌描寫上盤了好久,結果解答篇一出來果然p用沒有。)

不得不說這個題,為了所謂的“氣氛”,犧牲了線索的精簡性,所以較為硬核的答題者對此不滿意,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同時因為我覺得社會派修改難度太高了,所以也提不出什么可行建議,這個作者還是得自己把握一下。

【4.作為社會派謎題的“攝像頭”,秋老師本人是個灰色人物,這有些可能牽連作者本人的立場】

這一點我覺得也不是大家上升了價值,是作者那個后記寫得不太好,讓人不明白立場。因為社會派本身的特殊性,在其中寫負面角色,很容易被鑒定為夾雜私貨。

我們想,這個事情本身真正的受害者是姜嗎?姜或許有一些“無奈”,但比姜更可憐的是完全無辜的韓啊。那么秋老師這個人,完全是一個自私自利,只關心自己想要關心的事物,不關心事件整體的“小仙女”。她在其中破壞物證、庇護姜等行為,都是非常令部分答題者不適的,那作者也沒有對秋的行為進行批判,這就令大家不太確定作者的立場,而把對秋的厭惡轉嫁到作品上。

這件事從正面表揚叫做“創造了一個生動的、令人厭惡的角色”,從負面延伸叫做“作者在借著這個作品打硂”,兩者之間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這種事要聊就可能比較場外了。我之前拖黑過一個社會派的創作者,ta寫過一個內容:一名女子被QJ,一個看似無關的人,燒掉了女子的尸體。為什么?謎底是:他不想讓女子被QJ的事泄露,想保護女子清白的名譽……并且表明了女子貞潔的重要性。講道理我第一次聽的時候還感覺挺有意思的,直到我意識到作者是個男的,這個故事的立意立刻就從“強調女性的自尊自愛”變成了“溝槽的下頭男對女孩子妄圖裹腳”。這些事情或許是跟題目創作本身無關的,但社會派就是這種形式的東西,要想完全割裂作者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寫的就是映射現實。(所以從創作角度社會派作者是不是明確切割作品比較好?不太了解這種方面,冒昧開麥了。)

【5.作為“最關鍵”的案發過程是個黑箱】

講個笑話,輸入3人,輸出姜,推理案發現場誰殺了誰。

我能理解一個謎題純推動機和框架,但是貝克街這種比賽原來不一定是硬核比賽嗎?(這點我也是后面才知道的)。感覺有些答題者可能也是因此對謎題的性質有一些錯判,堅信案發過程是重要的,在一片黑暗中推來推去,而最后解答篇連誰殺了誰都沒寫,有些答題者就會覺得“推了個寂寞”。(這是一個隊給我反饋的信息,我們隊自己倒沒有太大不適,但作者最好也寫清楚一下,這里是不必要輸出兇手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圖片或附件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學院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