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機械性損傷形成的機理及形態分類

樓主: 1 | 查看: 2915 | 回復: 0

1
發表于 2008-3-8 19:43:53
機械性損傷形成的機理及形態分類
本文系轉載,如果作者發現不當之處請聯系指出,本網立刻刪除

機械性損傷形成的機理及形態分類
來源: 聞名律所  作者: 蛛絲馬跡

機械性損傷的形成受作用力、致傷物及受傷機體三個基本因素的影響,其機理十分復雜。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時間、致傷物的種類和形態、人體的運動狀態、受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點及其人體的健康狀況等等因素均直接影響著機械性損傷的形成和程度。

1、作用力。作用力通過致傷物的運動所產生的能量轉移到機體便產生了損傷。按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在物體質量一定時,影響作用力和能量的關鍵因素是速度和時間,速度越快,時間越短,損傷便越嚴重。

2、致傷物。法醫學將機械性損傷的致傷物概括地分為鈍器、銳器和火器。一般來說,損傷的形態、特征與致傷物的形態直接相關,法醫學家可根據損傷的特征推斷致傷物。但是,由于致傷物種類繁多,有時數種致傷物可形成相似的損傷,如柴刀、菜刀、匕首所致的切創。致傷物與機體的接觸面以及致傷方式是影響損傷特征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同樣是棍棒打擊,如果棍棒體接觸則形成長條形的損傷。

3、受傷機體。除了機體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一般因素外,影響損傷的形成和損傷的特征的機體因素主要是作用部位組織解剖結構的特點、機體的體位和運動狀態以及體表的保護狀況。

機械性損傷的形態分類共分為9類:

一、壓痕。鈍器強力壓迫皮膚所遺留的痕跡,無組織結構破壞和局部功能障礙,是組織受到壓迫或擠壓在未達到彈性回復前的一種表現。如牙咬痕、輪胎輾過人體時的印痕等等。

二、表皮剝脫。致傷物與表層皮膚呈切線方向互相擦挫作用而引起的皮膚表皮層與真皮層脫離稱表皮剝脫。表皮剝脫在生前或死后均可形成。法醫學上研究表皮剝脫的意義在于:1、表皮剝脫的部位反映暴力致傷物的作用點;2、表皮剝脫的形態特征常能反映物體打擊面的形態特征和作用方向;3、表皮剝脫一般很少發生繼發感染,故期愈合程度可用于到致傷后時間的推斷;4、根據表皮剝脫的形態,數目及位置可以有助于案件性質的判斷。

三、皮內及皮下出血。致傷物打擊或擠壓造成皮膚及皮下組織的閉合性損傷。皮內出血指皮膚真皮層的出血,而皮下出血則指真皮層以下皮下組織見出血。

四、創。致傷物作用于人體使皮膚全層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者,稱為創。根據致傷物及形成的創的不同可將創分為鈍器傷、銳器傷及槍彈創三種。

五、組織挫碎。鈍性物體挫壓致皮下結締組織、脂肪組織以及肌肉組織發生出血壞死稱組織挫碎。

六、關節脫位。構成關節的骨端脫離正常位置者稱關節脫位,俗稱脫臼。活動范圍較大的關節受到大的外力作用或體位劇烈變動時易發生關節脫位。

七、骨折。外力作用使骨的解剖學完整性被破壞時稱骨折。按照骨折的形態可分為線性骨折、塌陷性骨折、孔狀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四種基本形態。

八、內臟損傷。外力作用導致的體內臟器破裂等者稱內臟損傷。內臟損傷可由外力直接傳導所致;也可見于非直接暴力而由于受劇烈震蕩和體腔內壓改變所致。

九、肢體斷離。巨大暴力使人體各部遭受廣泛而嚴重破壞及肢體離碎稱肢體斷離。肢體斷離多見于高墜、交通事故等。

0

4

分享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