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創作·學堂
[轉載]為推理小說正名
回復
[轉載]為推理小說正名
樓主:
7
|
查看:
5149
|
回復:
8
查看:
5149
|
回復:
8
[小說創作經驗]
[轉載]為推理小說正名
簡潔模式
7
發表于 2011-12-11 14:43:32
為推理小說正名
作者:老蔡
引言
其實很早就想來談一談這個話題,原因很簡單,一直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會問我一些類似的問題,比如說:“我覺得這本書不是推理小說,你覺得呢?”、“這樣的書也算是推理小說嗎?”、“這部作品可以算是恐怖小說,不能說是推理小說吧?”,如是等等。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在新浪開通了微博,并且定期在微博上更新一些我對閱讀過的作品的短評,如果有心人去注意一下我微博上的評論,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還真是不少,甚至還有網友為了什么才是推理小說而爭得面紅耳赤,這更使我動了要把這個問題好好談一談的念頭。
這次“推門之聲”的講座給了我一個機會,與其說是機會,還不如說是逼迫我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這個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探討,如何才能讓聽眾(讀者)在聽(看)完之后,不是一頭霧水,而是真的就能對推理小說有一個明明白白的認識呢?
為了理清楚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推理小說這個名詞的由來談起。
推理小說名詞的由來
推理小說這個名詞原本是沒有的,最早是叫偵探小說,我們暫且不去談論偵探小說的源頭在哪里,比如說是《一千零一夜》,還是《圣經》中的該隱,又或者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公案?但大部分國人都是認可偵探小說是舶來品,這和愛國不愛國肯定沒有什么關系。1841年愛倫·坡的短篇密室作品《莫格街兇殺案》被認為是現代偵探小說的起點,從此也就有了偵探小說的說法,而偵探小說在歐美一般被稱為“Detective fiction”,或者稱為“Detective Story”。
除了“Detective fiction”之外,同時還存在有另外兩個名詞,“Mystery fiction”和“Crime fiction”,按照字面的意思,前者是“神秘小說”,后者是“犯罪小說”,而實際上“Mystery fiction”也普遍被翻譯成“推理小說”,而“Crime fiction”也經常被譯作“偵探小說”。
那么“Detective fiction”、“Mystery fiction”和“Crime fiction”之間有些什么聯系和區別呢?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還真是有點復雜,我一直試圖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名詞,當然使用的語言越簡單,結果就可能是描述的不完整或定義不清晰,不過如果因為我的簡化可以讓大家迅速搞清楚這些概念,我想也算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吧?
我們先來看看“Mystery fiction”,“Mystery fiction”在歐美常被作為“Detective fiction”和“Crime fiction”的代名詞,Mystery原本雖有神秘的意思,而我覺得在這里可以更多地理解為是“謎”的意思,簡單地說,一部擁有謎團的小說,就可以被稱為“Mystery fiction”。
“Detective fiction”,顧名思義了,Detective是偵探的意思,提到了偵探,不管這個偵探是專業的,比如說是警察、法醫、檢察官或者私家偵探,還是業余的,比如學生、教師、醫生等,圍繞一個案件進行調查并最終得以解決的小說,便可以稱為“Detective fiction”。
“Crime fiction”,這個最好理解,“Crime”直譯就是犯罪的意思,這樣的作品主要描寫罪犯以及他們的犯罪行為、犯罪動機,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稱為“Crime fiction”了。
Mystery、Detective、Crime在歐美都是定義比較松散的類型,它們描述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互為交集,但又不完全重疊,在歐美通常又被互相替代使用,并沒有很明顯的界線劃分,比如美國作家“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就通常被稱為“Crime writer”(犯罪小說作家)。
“Mystery”這個詞傳到日本后,變成了“ミステリー”,于是“Mystery fiction”就成了“ミステリー小説”,而“Detective fiction”則被譯作“探偵小説”,而在中國,由于引進歐美偵探小說的時間比日本更早一些,因此還有“神秘小說”、“探案小說”等多種譯法,當然使用最多的譯法還是統一譯作“偵探小說”。
二戰結束之后,日本發布了“當用漢字表”,廢除了很多漢字,其中就有“探偵小説”中的“偵”字,1946年,木木高太郎為日本雄雞社編輯科幻小說叢書和偵探小說叢書,在江戶川亂步以及水谷準的建議下,這套叢書第一次正式使用“推理小說”這個名詞,木木高太郎撰文提倡日本作家都來寫“推理小說”,他的本意是想開拓偵探小說創作的新領域,但陰差陽錯,最后“推理小說”并沒有成為一種新的類型,反而成為“探偵小説”的替代名詞而逐漸流傳了開來。
由此可見,偵探小說和推理小說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國人對推理小說的理解
推理小說這個名稱傳入中國比較晚,大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在此之前,只有在民國時期,中國才有偵探小說這個名詞,而且民國時期我國的偵探小說事業的發展也并不比日本落后多少,1949年建國后由于文藝政策的變化,“鴛鴦蝴蝶派”受到打壓,偵探小說被禁止發行和銷售,國家也明令禁止引進除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之外的通俗小說。取而代之的則是鼓勵創作反特小說、公安小說,引進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品,這些基本上都是為意識形態服務、為政治思想工作服務的文藝作品,中國偵探小說的發展因此停滯不前。文化大***結束之后,我國才陸續恢復引進歐美以及日本的通俗小說,翻譯家在翻譯日本的推理小說時,直接照搬了日文的漢字“推理小說”,而另一批譯者在翻譯歐美作品時,仍按照原來的習慣翻譯成“偵探小說”。由于“推理小說”和“偵探小說”在漢字字面意義上的差異,使很多讀者錯誤地理解為“推理小說”和“偵探小說”存在不同,依據“推理”這個詞的漢語詞義,把“推理小說”理解成依靠邏輯推理來破解案件的小說,之后流傳開去,使很多人產生了錯覺。久而久之,“偵探小說”、“推理小說”似乎就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了。這種情況延續至今,且有愈演愈烈、進一步分化之勢,此處先且按下后文再表。
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說中的特例
前面我們說到,由于漢字“推理”的表面含義帶來的錯覺,使很多讀者認為“推理小說”就是指以解謎為重點,注重邏輯推理的破案小說。而這個概念恰恰正是日本“本格推理”的定義,也就是傳統的推理小說,如果放到歐美,就是“古典推理”(Classic murder mystery novels)的定義,日本的“本格推理”與歐美的“古典推理”,其本質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以使用邏輯推理的手法來破解謎團,因此它們屬于推理小說中的一個特例,但并不是推理小說的全部。
當代推理小說的定義
到底什么才是推理小說呢?特別是推理小說在經歷了一百七十年的發展之后,它的含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如何來正確定義當代推理小說呢?
為了幫助大家搞清楚這些內容,我們先對一百七十年間歐美和日本推理小說中常見的類型做一個簡單地梳理,這里的類型排序比較隨意,所以請大家只關注內容,忽略編號排序的問題:
1、 本格推理(古典推理,Classic murder mystery novels)
“本格”在日語中有“正宗、正統”的意思,本格推理或古典推理也是大多數讀者心目中的典型推理小說類型。代表作家如歐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約翰·狄克森·卡爾,日本的浜尾四郎、橫溝正史、高木彬光等人。主要的寫作模式有如不可能犯罪、密室殺人、暴風雪山莊、孤島模式、童謠謀殺等很多種,還有如奎因的“挑戰讀者”模式等等,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以解謎為主線劇情的推理小說,且絕大部分作品都與謀殺有關,偶爾也會被稱作“純推理小說”。此類小說在歐美幾乎已經停止發展,僅有法國作家保羅·霍爾特等少數古典派仍堅守古典推理陣地,前景是岌岌可危。但是在中國和日本,還是有相當多的作者堅持創作本格解謎作品。
2、 硬漢派(冷硬派,Hard-boiled)
硬漢派是上世紀20年代末期就出現在美國的一種推理小說流派,當時正值古典推理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以解謎為主的推理小說非常盛行,但有些作家對推理小說總是圍繞著解謎來兜圈子非常不滿,于是興起了一場“反傳統推理小說”的運動,并寫出了一種全新的推理小說模式,這種小說主要以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斗的場面為主,將案件解決的重點從解謎轉向了情節發展。早期硬漢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是達希爾·哈梅特、雷蒙德·錢德勒等,硬漢派作家在古典推理黃金時代結束之后逐漸成為主流,涌現出很多諸如多蘿西·B·休斯這樣的名家,二戰后硬漢派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幾十年間出現了一大批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比如弗雷德里克·布朗,還有目前在中國市場知名度較高的美國作家勞倫斯·布洛克、蘇·格拉夫頓等等。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硬漢派作家都排斥謎團或邏輯推理在小說中的作用,比如說詹姆斯·M·凱恩等就能很好的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硬漢派通常也會被譯作冷硬派,日本也有同類的推理小說,日本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如生島治郎、北方謙三、大澤在昌、逢坂剛等等。
硬漢派推理小說大多以私家偵探為主角,該流派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又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之后再為大家介紹。
3、變格推理(変格ミステリ、奇妙な味)
變格派推理大家應該很熟悉,它是日本推理小說的流派之一,特點是注重描寫科學幻想、變態心理,內容大都陰森恐怖,荒誕不經,手法夸張。“變格”一說最早是由江戶川亂步提出來的,原意是推理小說中包含科幻、恐怖等內容,作品的風格詭異,或者風格比較混沌或根本沒有風格。更主要的則是變格推理小說是把邏輯推理放在次要的位置或根本就沒有邏輯推理。變格派作品大部分是短篇,這些小說常常用揭示人物的心理變態來突破傳統手法,有的作品中甚至還會出現神鬼妖魔。“變格派”的代表作家有小酒井不木、大下宇陀兒、夢野久作、海野十三、小栗蟲太郎、久生十蘭等十幾位。這一流派在戰前的日本很受歡迎,二戰后逐漸消亡,但最近幾十年在日本又有抬頭之勢,當然現在已經不被稱作變格派或者變格推理,有相當一部分變格推理的常用元素,實際上也就是SF或者恐怖的元素,我們可以在新本格推理中找到。
4、 社會派推理(社會派推理小説)
人們常認為日本社會派推理的出現加速了本格推理的衰敗,其實這種看法是有錯誤的,社會派的出現其實早在二戰前就有了,1935年,江戶川亂步等人就開始在推理小說中引入社會問題,戰后的1955年,大下宇陀兒就寫出了《虛像》,社會派推理就初見雛形。但它實際上仍是從本格推理中衍生出的一種新流派,五十年代后期,推理作家松本清張提倡“復興本格”,并陸續寫出《點與線》、《眼之壁》等經典作品,產生了“新本格派”(與后文“新本格派”的概念不同)和“新社會派”兩個名詞。社會派推理是以振興本格推理為目的的“第二波本格”,松本清張認為推理小說不應有幻想元素,應將原有本格推理以破解犯罪手法、破解“誰是兇手?”為重心轉向以研究犯罪動機為重點,由于這類作品思想性比早期本格推理作品要高,現實性更強,更貼近民眾的生活,因此在日本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由于社會派的出現,推理小說的思想性和文學性被大大提升,迅速占領純文學市場,使之成為日本的主流文學類型之一,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松本清張、水上勉、黑巖重吾、有馬賴義,中期則有森村誠一、西村京太郎等人嘗試本格推理與社會派推理的結合,后期則有宮部美雪、桐野夏生以及目前在中國大紅大紫的東野圭吾等都寫過很多出色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在中國,有很多推理小說愛好者并不喜歡社會派推理,其原因恐怕就是覺得詭計比較弱,但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派推理在日本推理發展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至今仍沒有消亡,社會派推理還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占據推理小說的半壁江山。
5、新本格派推理(新本格派ミステリ)
新本格派推理實際上就是繼社會派“第二波本格”之后的“第三波本格”。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驚悚、幻想等戰前變格派常用的元素被積極地采用,而不再重視犯罪動機、社會背景那樣的社會派主題。島田莊司被認為是新本格派的旗手,他作品的最大特點,便是他那些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詭計類型,他已經不滿足于密室殺人那樣的普通設定,而是列車在行駛中消失、死人也會奔跑、穿透水泥地的尸體等異想天開的主題,島田莊司被尊為新本格旗手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則是他在發展推理小說中所起到的帶頭作用,在他的帶領和指引下,有相當多的日本年輕人走上推理創作的道路,其中如凌辻行人、霧舍巧等都是新本格流派的典型代表,其它新本格派代表作家如:折原一、歌夜晶午、法月綸太郎、有棲川有棲、我孫子武丸、山口雅也、麻耶雄嵩、二階堂黎人、西澤保彥等等,可謂人才輩出。
6、舒適推理(Cozy mysteries)
舒適推理是相對于硬漢派推理的一個類別,這種風格的推理小說一般具有以下特點,沒有血腥、暴力與se情的描寫,以斗智為主,案發地點往往環境優雅、舒適,有著典型的貴族情調,偵探的推理過程輕松愜意,這類風格的小說常常是古典推理的一個分支,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如“馬普爾小姐”系列最為典型。
7、法庭推理(Legal thriller)
顧名思義,法庭推理是以法庭辯論為主軸,通常場景發生于法庭內,圍繞一個案件來進行質詢或答辯;在法庭上的推理過程常常是控辯雙方各自尋找對方的漏洞,來探出一些蛛絲馬跡,也可能是利用高超的控辯技巧,揭示出案件的真相。法庭推理的主角常常是律師,也可能是檢察官,這一類型最早就是在歐美硬漢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代表作家如斯坦利·加德納、約翰·萊斯科瓦,日本的代表作家有高木彬光、大岡升平等,約翰·狄克森·卡爾經典名作《猶大之窗》也是法庭推理的杰出代表。法庭推理比較尊重真實的法律程序,在這一點上,它和下面要介紹的類型有相似之處。
8、警察小說(警察程序、Police procedural、公安小說)
警察小說,也是推理小說的一種,它的主角一般都是警察隊伍中的某一角色,故事也以反應他們的工作為主,與傳統推理小說不同的是,警察小說更貼近現實中的警察工作,對辦案過程的描寫也更真實,不像傳統推理小說中會出現很多有悖警方辦案程序的事件,相同點則在于這類小說也是在尋找真正的罪犯或者事實真相,作品的描寫主要是取證、尸體解剖、搜集證據、搜查令和審訊等等,也更多地依靠科學查證,而不是警察的邏輯推理能力。歐美的警察程序小說名家很多,如約翰·克雷西、艾德·麥克班恩、帕特麗夏·康薇爾等。日本的代表作家如橫山秀夫、今野敏、高村薰等等。警察小說在中國則被稱為公安小說,創作人群主要是公安系統的作家。
9、歷史推理(Historical detectives、Historical whodunnit、歴史ミステリ)
歷史推理既是歷史小說的一個分支,也是推理小說的一個分支,一般來說歷史推理是古典推理或本格推理中的一個特殊類型,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已知的線索來破解歷史上的不解之謎或者對歷史事件做出全新的合乎邏輯的解釋,該類型作品的偵探可能是一個現代人,也可能是一個處于特定歷史時期的人物,甚至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名人,比如蘇格拉底、簡·奧斯汀或者莫扎特等等。基本上沒有以創作歷史推理為主要類型的作者,但有很多名家都嘗試過這一類型,比如約瑟芬·鐵伊《時間的女兒》、梅爾維爾·戴維森·卜斯特《神秘大師阿伯納大叔》、翁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約翰·狄克森·卡爾《火焰,燃燒吧!》、莎拉·沃特斯《指匠情挑》等等,前幾年的大賣作品丹·布朗《達·芬奇密碼》同樣也屬于歷史推理的范疇。日本也有很多歷史推理的佳作,比如說陳舜臣《青玉獅子香爐》、海渡英佑《柏林1888》、森雅裕《莫扎特不唱搖籃曲》等等。
10、反推理(Anti-mystery、アンチ?ミステリー)
反推理是推理小說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關于這一類型的定義也比較亂,說法不一。比如說如果本格推理是“偵探運用邏輯推理的技巧去解開案件的真相并找出兇手的身分和作案動機”的話,那么在作品中否定、破壞、嘲諷上述設定的推理小說就可以說是“反推理小說”,這類的作品最典型的就如羅納德·諾克斯的《路橋謀殺案》。還有說如果推理小說中摻雜有很多艱深難懂的知識或是作者企圖通過這種方法來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有些類似“炫學”的概念),那也可以算是一種反推理小說,比如“日本推理三大奇書”(對,沒錯,三大奇書)之類。再比如,“反”推理小說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和傳統的推理小說不一樣。比如莫里斯·勒勃朗《亞森·羅平探案》、孫了紅《俠盜魯平奇案》等等。
11、日常推理(日常ミステリ、日常の謎)
日常推理的說法起源于日本,最早出現在北村薰19ba9年出版的連作短篇集《空中飛馬》(空飛ぶ馬)里,也稱日常之謎,基本和新本格派推理屬于同期發展,在漫畫中也會使用這個名詞。日常推理小說以解決發生在生活中的一個偶然事件或者謎團為主線情節。有許多日常推理小說同屬于本格推理的范疇,比較知名的作品如北村薰的“春櫻亭円紫”系列,加納朋子的“駒子系列”,我孫子武丸的“人形”系列、倉之淳的“貓丸先輩”系列等等,撰寫日常推理比較有名的作家還有若竹七海、北森鴻、光原百合、米澤穗信等等,臺灣地區的林斯諺以及大陸的一些原創作家也創作過日常推理小說。日常推理的謎團主要是在人類日常生活過程中發生的,相對而言更契合實際,不像本格推理追求華麗的詭計,也不像社會派推理小說闡述沉重的社會問題,更不像硬漢派動不動就鼻子出血、肋骨被打斷。
12、敘述性詭計(敘述トリック)
敘述性詭計既是一種特定的推理小說類型,有時又可以作為一種詭計(Trick、トリック)單獨地出現在某一類型推理小說中,敘述性詭計就是作者使用寫作技巧、語言敘述技巧對讀者設置陷阱,引導讀者獲得虛假的認知結果,以達到作者混淆事實、隱瞞真相的目的,常見的手法比如性別誤導、年齡誤導以及“作中作”的穿插誤導等等。這類作品很多,在日本,折原一是此類詭計使用較多的推理作家。
13、青春推理(校園推理,青春ミステリ)
青春推理是針對年輕人、學生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主人公往往是和讀者年齡相近的中學生、大學生,事件的發生地點一般是學校,因此有時也稱為校園推理,代表作家如赤川次郎、石田衣良等,還有諸如米澤穂信的《小市民》系列等都屬于青春推理的范疇。
14、旅情推理(トラベル?ミステリ)
旅情推理是以交通工具(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為主要環境的,或以風景區、名勝古跡、旅游線路為故事發展主要地點的推理小說。日本推理小說中以旅情推理著稱的作家主要有內田康夫、山村美紗,還有以時刻表詭計、火車背景著稱的西村京太郎、島田莊司筆下的吉敷竹史系列等等,他們的作品很多都屬于旅情推理的范疇。
15、科幻推理(Science Fiction mysteries,SF推理)
在新本格推理流行的當下,幻想元素的加入使得當代推理小說中科幻推理的比例越來越大,所謂科幻推理,應定義為具有科幻成分的推理小說,或者是具有推理成分的科幻小說。科幻,就是科學幻想,科學和幻想缺一不可。而似乎科幻和正宗推理小說所要求的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矛盾。因此,可以這樣來理解科幻和推理的結合,即科幻的手段、技術、情節不應該在事先未告知讀者的情況下影響推理小說的結局。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幻推理作家是發明機器人三大定律的艾薩克·阿西莫夫。其最著名的科幻推理作品有《鋼穴》、《裸陽》以及《我,機器人》等,以撰寫科幻推理出名的作家還有日本的星新一、中國的葉永烈等等。另外,如果作品中幻想的成分不包含科學的基礎,則從嚴格意義上講,應稱作“幻想推理”而不是“科幻推理”,但當下似乎并沒有分得特別清楚,此類純幻想作品如西澤保彥的《死了七次的男人》。
16、另類推理(バカミス)
另類推理是我提出的譯法,是根據這類小說的特征進行的意譯,另外還有“愚蠢推理”、“***推理”、“巴嘎推理”等多種譯法,臺灣地區有譯作“白爛推理”。它是日本推理小說首創的一個類型。是“愚蠢的推理”(バカなミステリー)、“可笑的推理”(バカバカしいミステリー)的縮寫。一般讀者在看完此類小說后會產生“笨啊!”、“愚蠢啊!”、“怎么那么愚蠢啊!”、“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的感嘆或評價。“バカミス”的出處來自于1995年版《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在一篇介紹邁克爾·斯萊德《卡斯羅特》的文章中首次出現。之后在日本國內推理小說界就將那些使讀者感到極端意外、極端無理的作品通稱為“バカミス”。幾年前甚至還出現了一本名為《愚蠢的世界》(バカミスの世界)的雜志,毎年還要選出一部作品頒發“バカミス”推理大獎,比如北村薰的《埃勒里·奎因最后的案件:日本硬幣之謎》(ニッポン硬貨の謎~エラリークイーン最後の事件)就曾在2006年獲此“殊榮”。大部分獲獎的作者對獲得該獎并不開心,甚至非常生氣,因為“バカミス”這個詞讓他們感覺有點像推理界“金酸梅獎”的意思。但事實上并沒有專寫這類小說的作家,也沒有人承認自己寫過這類作品,一般都是讀者或評論家為作品分類,就像“扣帽子”一樣,比如我認為最近國內引進出版的倉野憲比古作品《雪盲》就可以算是一部典型的“バカミス”作品。
17、恐怖小說(Thriller ficition、怪奇小說、ホラー小説、驚悚小說)
恐怖小說也被歸入推理小說的范疇,恐怖小說的主題不固定,但意圖在閱讀過程中帶給讀者恐怖感,出于這種目的而創作的小說,就叫做恐怖小說。恐怖小說在日本,又稱作怪奇小說。恐怖小說的內容常與超自然現象有關,也有以血腥、殺戮、變態行為的感官刺激來達到恐怖目的的寫作手法,還有心理暗示等多種手段。歐美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如斯蒂芬·金,愛倫·坡的幾篇推理小說也常被歸入恐怖小說的范疇,而日本的代表作家如乙一、鈴木光司、貴志祐介、平山夢明等,都是寫恐怖小說的一把好手。
恐怖小說也就是驚悚小說,是兩種不同的譯法,它有一個特殊的子類型,叫心理驚悚(Psychological thriller),心理驚悚也是一個范圍廣泛的定義,它具有恐怖、神秘的元素,有時候也會帶上超自然(Supernatural)的現象,但其常用的手法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加入大量的懸念元素(Suspense element),小說的最終目標也可能是解決一個謎或尋找一件事物的真相,它所追求的是心理層面的刺激,而很少是感官層面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電影是心理驚悚的典型代表,但是希區柯克本人卻從沒有寫過這一類型的小說,倒是后世有很多人模仿這種風格寫作,久而久之,倒也形成了一種流派。
18、間諜小說(Spy fiction、スパイ小説、Political thriller)
間諜小說也是硬漢派推理的一個分支,它是著重于描寫間諜工作的特殊小說體裁,常以軍事間諜為主,工業或商業間諜也有,但相對較少。代表作如約翰·巴肯《39級臺階》,另外如艾瑞克·克利福德·安伯勒(Eric Ambler)、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都寫過不少間諜小說。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007系列使間諜小說達到了一個頂峰,撰寫過間諜小說的作家還有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等等,人數非常多。而日本的間諜小說代表作家如戰前的山中峰太郎,其它如海野十三、大下宇陀兒、野村胡堂等都創作過間諜小說,戰后的代表人物則有中園英助、結城昌治、三好徹、都筑道夫、福井晴敏等等。在中國,解放后出現的蘇聯式反特小說也可以算是間諜小說的一種,代表作如《國慶十點鐘》、《羊城暗哨》、《秘密圖紙》等,這類作品主要在上世紀50到80年代前期流行,而最近幾年國內的類間諜小說又有流行之勢,主要以諜戰小說的形式出現,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背景多以古代、民國時期、解放初期為主,比如麥家的《風聲》之類。
其實推理小說的類型遠不止以上這18種,如
醫學推理、倒序推理、愛情推理、靈異推理、體育推理、具有中國特色的武俠推理、反貪小說,以及日本獨有的捕物帳推理小說等
都是推理小說的子類型,今天限于時間關系,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但有一點要強調,這些類型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實際的作品有可能被歸類到若干個分類,如某部作品它即可以是本格推理,又可以是旅情推理,甚至還可以是敘述性詭計的作品。
在大致了解了推理小說的主要類型之后,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來理解當代推理小說的定義了。我認為,目前關于推理小說的定義至少有三種說法,我把它總結為推理小說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
狹義的推理小說,也就是說推理小說就是指本格推理,等同于歐美的古典推理,這是最多讀者所認為的推理小說定義。
第二層:
廣義的推理小說,廣義推理小說包含了所有前面介紹的推理小說類型,這個范圍是很廣的,但卻比較難以分辨,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正確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可以算作廣義的推理小說呢?我這里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只要是以刑事案件為主線劇情的小說,比如說謀殺、搶劫、詐騙、盜竊、綁架、爆炸、黑社會、恐怖襲擊、***等等,不論這部作品是以作案手法為主要寫作內容,還是以描寫作案動機為主,或是以案件偵破過程為主的,哪怕只是描寫犯罪者這個人物的,都可以算作推理小說,這就是廣義推理小說的主要概念。
第三層:
最廣義的推理小說,即在第二層廣義推理的基礎上,再加上有結局逆轉或結局讓人極度吃驚、極度意外的作品,哪怕這部作品從頭至尾都與刑事案件沒有任何關系或只有極少的關系,也算作推理小說,此類的典型如獲得日本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長篇部門)的作品——東野圭吾《秘密》。
世界上最權威的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原《大英百科全書》)中給出的定義是:“描寫刑事案件(通常為兇殺案)的調查和破案過程。”顯然這是第二層廣義推理小說的定義。
歐美或日本均普遍認可第二或第三層定義,而不僅僅將推理小說限制于第一層,這種想法在諸多的排行榜、推薦書單中表露無遺。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曾經評選過一個百大推理小說排行榜,看過這個榜單的朋友很多都覺得有些作品的上榜簡直可以用“莫名其妙”這四個字來形容,但是當我們了解了推理小說的狹義、廣義、最廣義的三層定義之后,再來看這個排行榜,大概就不會有這樣的奇怪想法了,比如說排名第九的達芙妮·杜穆里埃《蝴蝶夢》、排名第十五的馬里奧·普佐《教父》、排名第二十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排名第七十八的伊恩·弗萊明《來自俄羅斯的愛》等等。
同樣的,英國犯罪作家協會(CWA)百大最佳推理小說排行榜中為什么會出現《槍殺希特勒》這樣的作品,我想大家也都應該知道答案了吧?
而在日本,像小松左京《日本沉沒》這樣的小說為什么會奪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伴野朗《五十萬年的死角》為什么可以拿走江戶川亂步獎?陳舜臣直木獎作品《青玉獅子香爐》為什么也會被稱作推理小說?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等諸多日本推理小說排行榜上為什么會屢屢出現根本不像推理小說的作品?相信你從今天開始,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疑問了。
國內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的關系
其實很久以來,中國讀者對推理小說所產生的誤解,原因之一是由于日本將偵探小說改稱為推理小說的緣故,原因之二則是與日本、歐美等國家出于發展推理小說的目的、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不斷拓展推理小說的范圍有關。中國讀者所產生的這些誤解,除了造成前文所提到的推理小說的概念之爭,更直接的結果可能就是懸疑小說的出現了。
懸疑小說恐怕是中國的特產,因為我查了不少國外資料,似乎并沒有找到這樣的類型,與目前中國懸疑小說最接近的概念,應該是前文推理小說類型中所提到的恐怖小說的子類——心理驚悚(Psychological thriller),它有另外一個名稱,一個在歐美都很少有人提到的名稱:Psychological suspense novel,直譯過來就是心理懸念小說,我們前面就提到過著名導演、懸念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懸疑小說這個名詞在中國出現之前,世面上有一種書叫“懸念小說”,而且一般還都稱作“希區柯克懸念小說”,作者或編者也常常標著希區柯克的名字,希區柯克是一個著名導演加群眾演員,唯獨缺少一個作家的身份,前面我們就說過他自己并沒有創作過所謂的希區柯克懸念小說,世面上的這些作品,有的是掛羊頭賣狗肉,有的則是譯自希區柯克懸念雜志上所刊登的同人小說,也就是說是模仿希區柯克懸念風格所創作的作品。而歐美的心理驚悚(即心理懸念小說)正是大量運用希氏懸念的小說,兩者可以說有很多的共同點。
中國的懸疑小說實際上就是來源于更早出現的懸念小說,最早是誰開始使用這個名詞的,怎么把“懸念”一詞改稱“懸疑”的,我沒有進行考證,但年代不會很久遠,其目的則可以推測為是商業的需要,這個新名詞的出現,卻使得中國的推理小說發展陷入了更混沌的漩渦之中。
由于“懸疑”這個新名詞的出現,各種相關名詞也應運而生,“懸疑推理”,“推理懸疑”,“恐怖懸疑”、“懸疑恐怖”、“懸疑驚悚”、“驚悚懸疑”,市面上懸疑有懸疑的作家,推理有推理的作家,恐怖有恐怖的作家。
另一方面,懸疑小說的歷史也被一些懸疑愛好者陸續整理了出來,感興趣的人們會發現,懸疑小說史實際上就是推理小說史。甚至連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被改稱為“懸疑小說女王”,這一切,都說明了什么呢?
實際上,類似于歐美心理懸念小說的懸疑小說,原本就是屬于廣義推理小說定義中的一個類型。有人在給懸疑小說下的定義中也早已經清楚的將懸疑小說描述為是推理文學的一種。
然而,即便大家都認可這樣的說法,卻還存在著一大怪現象,那就是自稱懸疑作家的作者在作品中即使包含有本格推理的核心詭計,也不愿意說自己寫的是推理小說,而自稱推理作家的作者,更不愿意說自己寫的是懸疑小說。于是,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在中國就成了兩種不同的東西互相對峙了起來,而一些比較中性的作者便開始自稱“懸疑推理作者”或是“推理懸疑作者”了。
這恐怕就是當今中國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的尷尬關系了吧,其實仔細想一想,連恐怖小說也都是這樣的,其實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推理小說而造成的問題。
我想,如果中國的推理文學或者懸疑小說想要擺脫目前自娛自樂的境地,早一日走向世界,趕超歐美和日本,融合貫通大概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實際存在著的所謂不同類別、所謂不同門派的作家不再各自為政,而是聯合起來,勁往一處使,共同去打造一片屬于中國推理的新天地。
所以,今天我在這里,要為推理小說正名!
10
28
分享
13717
1
|
發表于 2011-12-11 15:38:13
表示這之前只知道有本格
15249
0
|
發表于 2011-12-11 17:27:02
還是比較喜歡變格派
8475
1
|
發表于 2011-12-11 20:08:24
這么好的帖子~這么全的知識~怎么沒人頂起來啊~
我幫著先踩猴紙一腳~
收藏了~好帖子啊~長知識了~
3838
0
|
發表于 2011-12-16 09:16:48
表示了解過,又忘記了。。。太長的知識。。。唉。。。
14873
0
|
發表于 2011-12-16 20:38:18
獲益良多,
16038
0
|
發表于 2012-2-3 15:21:25
對這些還是抱著興趣,但是喜歡反推理多點..
16945
0
|
發表于 2012-3-24 18:49:35
歷史推理比較好玩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