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個世紀中,上面這些所謂的“事實”都被推翻了(或許通貨膨脹那條除外)。《事實的半衰期:為什么知識也會過期》(Half-Life of Facts: Why Everything We Know Has an Expiration Date)的作者塞繆爾•阿貝斯曼(Samuel Arbesman)指出,現代社會中,“事實”也在時刻改變中。
科學計量學是一門測量和分析科學本身的科學。它誕生于1947年——當時,數學家普萊斯(Derek J. de Solla Price)家里寄存了一套完整的《皇家學會哲學學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他把它們按照年份分批堆了起來,結果發現書堆的高度呈指數函數曲線增長。于是,普萊斯便開始分析各種其他的科學數據,最后于1960年得出結論——自17世紀起,科學知識便以每年4.7%的速度穩定增長著。這意味著科學數據的數量每15年就要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