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為什么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在中國卻 ...
回復
為什么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在中國卻沒有?
樓主:
7
|
查看:
2820
|
回復:
2
查看:
2820
|
回復:
2
[推理資料]
為什么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在中國卻沒有?
簡潔模式
7
發表于 2015-5-7 21:32:18
發帖際遇
一、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為什么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不太清楚題主當初提出這個問題時是如何界定【巨大】,并且這個【日本文壇】有沒有時間限制。如果不細究這些,我大致想到以下幾點:
1.日本推理小說源遠流長。
推理小說即是偵探小說,推理小說一詞源自日本1946年的文字改革。因為在日文中去掉了“偵”字,所以是日本把偵探小說改名為推理小說。它本只是填補“偵探”二字漢字缺失的替代品,但是后來在慢慢發展中逐漸顯示出與偵探小說的不同。推理小說蘊含著更加縝密精致的科學邏輯,以該思維的展示為客觀目的,以案情的解決為主觀目的,往往在抽絲剝繭的論證中展示理性邏輯的巨大魅力,同時揭示事情真相。
推理小說起源于美國,發展于英國,繁榮于日本。其發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始萌芽階段。時間為江戶、明治時代。在江戶時代,大多模仿或改寫中國的公案小說。日本最早的推理小說雛形源自江戶時代的著名作家井原西鶴,可以說他是日本推理小說的開山人。代表作《櫻陰比事》,便是模仿中國南宋時代的《棠陰比事》而作。待到明治維新后,接受了歐美偵探小說的影響,開始譯介外國小說,如神田孝平譯的《楊牙兒奇談》便是第一部介紹到日本的歐美偵探小說。此時翻譯和改寫歐美偵探小說盛極一時。但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推理小說家是黑巖淚香,因為他編譯了三十多部西方偵探小說,對當時的文壇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力,且廣受讀者好評。他創作的第一部推理小說《凄慘》是日本人自己創作的第一部推理小說,具有開創意義,并且它也為日本推理小說提供了疑團——推論——水落石出的基本創作范式。
第二階段,走向成熟階段。時間為戰前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其標志性事件為1920年森下雨村、橫溝正史創辦的第一份偵探小說雜志《新青年》。它既介紹西方偵探小說也刊登本國作者作品,它培育出一大批寫推理小說的作家和作品,最著名的便是江戶川亂步。他是這一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也是日本推理小說的奠基人。江戶川亂步有推理小說之父之稱,他以在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青年》上發表的小說《兩分錢銅幣》登上文壇,開始創作。初期作品深受歐美偵探小說的影響(小學讀《秘中秘》,中學讀押川春浪和黑巖淚香,大學尤其愛讀愛·倫坡),是正統派推理小說的代表,后期他將怪誕、草雙紙、性虐待、戀童癖等因素引人作品,情節曲折,推理嚴謹,懸念強烈,風格荒誕詭異。使得偵探推理小說在昭和初期獲得一般大眾的歡迎。當然從整體上來說,這一時期的作品還不能劃分到狹義的“推理小說”之列。但是橫溝正史和江戶川亂步兩人開創了日后的“變格派”與“本格派”兩大偵探小說流派。但是在二戰期間,日本當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為由宣布禁止偵探小說的傳播創作,標志著第二個階段的結束。
第三階段,黃金時代。時間為戰后即四十年代中期至六七十年代。二戰結束后日本的推理小說空前繁榮,一大批優秀的作家涌現出來,比如橫溝正史、香山滋、本木高太郎、角田喜久雄、高木杉光等(其中橫溝正史與高木杉光是日本戰后初期推理小說界的支柱)。但是最重要的是出現了以松本清張為代表的社會派推理小說。松本清張登上文壇是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是推理小說的集大成者。他的小說與傳統小說相比偏重文學性與真實感,在創作立意上更注重犯罪動機的描寫與人物心理的把握,所以也被譽為”變革派推理小說“。總之,"社會派"開創了推理小說的新紀元,提高了推理小說的社會地位,成為日本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自此日本的偵探推理小說進入了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時代,社會意義與思想性空前提高,使得偵探推理小說開始被冠名為“推理小說”。松本清張之后出現的一大批社會派作家中,最著名的有森村誠一與水上勉。水上勉與松本清張一起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并且我們能夠看出該時代的推理小說有了向現實主義傾斜的明顯傾向。這一時期的小說完全改變了傳統推理小說脫離現實、以詭異故事為主要創作導向的基調,形成了不同于歐美偵探小說的獨特風格。
第四階段,回歸與新興階段。“回歸"指推理小說解謎傳統的回歸,"新興"指"新本格推理"的大規模興起。 標志事件為綾辻行人《十角館殺人事件》的發表。“新本格推理”的理念是將推理小說作為“思維游戲”的性質提升到不可置辯的最高地位,而其它所有要素都是次要的,都是為“解謎”這一中心服務的,社會背景是不必要的甚至于可以是虛構的。在新本格理念的引領下的日本推理小說與社會派分庭抗禮,但是其理念早在七十年代出道的島田莊司的作品中已經初現端倪,故島田莊司也被稱為"新本格導師"。有人將新本格概括為"犯人的表演",可以看出,新本格是將推理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這是與重動機的社會派的明顯區別。
所以說,推理小說在日本的發展源遠流長,且在20世紀60年代,狹義的推理小說就在日本大行其道,其繁榮現象,居世界首位。
2.獎項的設立、征文比賽及相關雜志報刊對推理小說作家作品的扶持。
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江戶川亂步獎。這是1954年為慶祝江戶川亂步60壽辰而設立的獎項,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日本推理文學界最具分量的獎項。該獎從第三屆開始便扶持獎勵新人作家作品,獲獎的新人作家日后大多成為推理小說巨匠,如森村誠一。另外,橫溝正史獎、日本推理協會獎也是相當重要的推理文學的獎項。此外還有角川小說獎、推理作家協會獎、偵探作家俱樂部獎、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大獎、創元評論推理獎.... ...專業的獎非專業的獎一大堆(百度知道里有一位大神答得很細)。獎項如此之多,還怕捧不出好作家好作品么?
除了《新青年》這樣的雜志,報刊也是推理小說傳播的良好平臺。如黑巖淚香,他翻譯的外國推理小說《法庭美人》《有罪無罪》等就是在報紙上連載受到讀者廣泛好評的;當然除了《新青年》,《文藝俱樂部》、《偵探小說》等雜志也很給力(橫溝正史是這三個雜志的主編=。 =)
可以說,征文比賽以及獎項的設立對推理小說作家的扶持力度是巨大的,其例不勝枚舉。沒有這些獎項與比賽,很多作家的人生就不會因此而改寫(比如大器晚成的松本清張)。除了專門的推理小說相關獎項,芥川獎與直木獎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日本的文學很好地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與思想,每年所評獎項,其實是日本文學發展的晴雨表。尤其是芥川獎與直木獎,它們分別是日本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代表。得獎作品不僅是日本文壇上當年度的暢銷作品,更是日本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社會價值觀、民族心理狀況的綜合反映(說到這里不禁又開始臭屁松本清張,昭和二十五年<.1950>其短篇小說《西鄉札》被推選為第25屆直木獎候選小說,昭和二十七年《<小倉日記>傳》榮獲第28屆芥川獎,芥川獎很傲嬌的,時有空缺,自1935年第一屆開始,截止到2010年第143屆,第2、11、15、24、27、30、36、40、42、45、52、55、60、65、71、76、80、83、86、87、89、91、93、95、96、101、112、118、121、142全部空缺,足可見其評選之嚴謹)。
3.優質作家作品林立且層出不窮。
如前所述,前面兩個方面正是第三點狀況形成的背景及重要原因。從20世紀下半葉起,名家紛呈,佳作不斷,風格各異題材多樣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學界日益占據重要的地位,并始終保持著世界一流的創作水準。難得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代作家與上一代作家都做到了很好的傳承,并不斷開拓創新。私以為,造成這種狀況還有兩點重要原因:
(1)短篇推理小說作為推理小說的主體樣式,在推理小說中占有很大比例。很多大師都是從短篇起步,因為其篇幅短小,結構精巧,節奏感強,廣大讀者追捧,本身在體裁上便有發展的優勢;
(2)從市場及需求的角度講,無論是早期重理派抑或是后來以東野圭吾為典型的重情派,始終在市場的發展中有很大的需求。推理小說不同于其他文學樣式之處在于,其搭建方式具有數學的精密性。這使得讀者對情節發展具有了強烈的好奇心,探求本身是滿足人的窺求欲。讀者經久不衰的好奇心和閱讀的參與新不僅決定作品的生命力的高低,更是推動作家作品發展的強大動力,使得日本推理作家在創作時一再探求讀者的閱讀心理,精益求精,以更加優質的作品滿足市場及讀者的需求。
4.推理小說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
這一點沒什么好解釋的。推理小說改編電影、電視劇、動漫,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點與線》、《砂之器》等等等等(想到這我就不禁又想吐槽,同樣是小說改編影視作品,我國拍的那都是啥啊,看完都無力摔碟=。 =),都進一步推動了推理小說的創作及需求。這事不屬于文學范疇,不多言。
總而言之,推理小說確實在日本的現代乃至當代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甚至對外的影響也是可圈可點。但是有沒有到【巨大】的程度... ....至少我個人認為是沒有的,作為小說中的一個分類,其影響力并沒有嚴肅文學的各大文學流派(如無賴派)來得深遠持久。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推理小說中所反應的人性、對社會的深層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文學本來就是生活和時代的審美反映,二戰后日本文學從以主義形態、流派為中心走向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并與20世紀與西方傳來的各種主義與流派的異質文學碰撞融合實現日本化,其本身就具有獨特的意義。
-------------------------------------------------------------------------------------------------------------------------------------------
-------------------------------------------------------------------------------------------------------------------------------------------
二、為什么推理小說在中國沒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同樣,這一層問題中,題主一沒有界定【巨大】,二沒有界定時限(時間非常重要)。但是必須要說偵探小說是次于嚴肅文學的通俗文學,是具有獨特文學價值的小說體裁。作為“舶來品”,它在中國的發展狀況不是波瀾壯闊,而是細水長流。它對我國的影響并非不大,因為在誕生不久就被引進了中國,并在中國本土發展起來。但是為什么會給人一種【沒有產生巨大影響】的感覺?我大致想到以下幾點:
1.從線性時間發展上來看,其過程出現過中斷。
其實從20世紀初開始,曾出現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偵探小說作家和大量的中國偵探小說;但是在1949年以后,這些以私人偵探為中心的偵探小說在大陸逐漸消失,被公安文學、法制文學所取代。隨著改革開放,在近些年來由于人們思維意識發生變化,偵探小說才又得以發展起來。在我國,本土偵探小說的研究幾乎一片空白,因為存在各種偏見、客觀條件的限制、材料大量散佚等原因,這種現狀是與它的文學地位非常不相稱的。
2.時差。即這種【巨大】的影響力最顯著的體現是在清末民初到1949年這段時期。
這段時間,是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產生并發展的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偵探小說實質上是兩種源流的合流所造成的產物:一是量變——隨時代漸變的中國公案小說;一是質變——外來偵探小說提供的創作模式。前者是帶有濃厚的時代背景的產物,大部分作品雖保持著傳統公案小說的創作模式,但是也有一些作品悄悄變型。除了本土創作外,還有一些譯述、編述轉述過來的作品,雖然不中不西,但是仍有新的東西蘊含其中。總體來說晚晴是中國公案小說創作量最多的時期,但是大多質量不高,這也說明公案小說正向偵探小說轉軌;至于后者,因為從愛倫坡到柯南道爾,古典型偵探小說已然發展到頂峰,所以被引進中國的,是一種成熟的文體,在公案小說處于走下坡路而中國作家對此失去創新的希望時,這種偵探小說無疑使作家們感到驚喜。故從翻譯到創作,中國本土很快就出現一批本土作家創作的有特色的中國偵探小說。
這種影響首先體現在翻譯上: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外國偵探小說作家作品,不論國家地區,不分作家作品的格調與層次。清末民初的文壇,翻譯作品三分天下有二,翻譯作品中,偵探小說又占三分之二,不可說影響不大吧。比如1905年周作人把愛倫坡的《金甲蟲》易名翻譯成《玉蟲緣》發表;以及191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譯者有程小青、嚴獨鶴、周瘦鵑、陳曉蝶、劉半儂等10位作家,用文言翻譯。清末民初的翻譯家幾乎每一個人都翻譯過偵探小說,著名的有程小青和孫了紅外,還有周桂笙、周瘦鵑、陳冷血,也在翻譯上有突出貢獻。
從創作上來說,它很快成為了中國通俗文學之中的一個重要文學體裁。和武俠一樣,始終是通俗文學的一塊陣地;但并沒有如武俠一樣掀起創作狂潮,其發展始終顯得平穩、細弱,卻也從不斷流。
3.真正專門寫作偵探小說且成為偵探小說家的人寥寥可數。
民國時期的通俗文學作家大多寫過偵探小說,但是真正專門寫偵探小說并可稱其為"家"的實在寥寥可數,且水平有高低之分。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翻譯作品壓制本土創作。但中國近現代偵探小說也因其在各類雜志中占有欄目和專號而打破譯作一統天下的局面,這是非常難得的。不過創作上也有還值得一提的作者:張無錚,《半月》推出的偵探小說家,他的偵探小說統稱為《徐常云新探案》;姚賡夔,《鮑爾文新探案》;王天恨,《半月》、《紫羅蘭》的"偵探之友"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康卜森新探案》... ...這些作家可以說是“學步者”,因為優秀的偵探小說創作家需要較高且獨特的文化素質、歷史的縱深感、對現實的敏銳判斷、科學的文化知識以及高超的推理能力。很顯然,中國的“學步者”在這些方面準備不足。因為中國偵探小說家大都是平民出身,對于生活的熟悉范圍決定了他們寫作的題材范圍。他們大致代表了中國偵探小說在起步時的基本樣貌。
但是中國第一位致力于偵探小說創作的人是社會偵探小說家程小青,他也是中國偵探小說家中影響最大的;還有反偵探小說家孫了紅,在中國偵探小說史上的貢獻與程小青不分上下。此外還有鄉鎮偵探小說家愈天憤、業余偵探小說家陸澹安、家庭偵探小說家張碧梧以及“門角落里的福爾摩斯”趙苕狂。這些作家里,有的最初是創作其他類型作品后轉入偵探小說,有的作品并不特別上乘只是具有某些閃光點。這與日本推理小說界名家輩出的情況相比,實在有些相形見絀。
4.當代推理小說——中斷后的發展但仍有諸多不足。
經過中斷后再發展的當代推理小說,與清末民初一樣,首先一個顯著的毛病就是翻譯作品壓制本土創作。偵探小說畢竟是一種很挑剔的文體,需要作家具備一些特殊才能,所以創作熱很快就沉靜下來;第二,中國的作品總是試圖在法律之中寫出感情,在情節演繹中,作者總是忍不住跳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與國外推理小說只注重情節離奇曲折、小說結局合理而不作是非判斷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國的小說存在兩條價值標準,法律為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為隱。隱形標準往往起決定作用進而影響小說結局與人物最終結果安排。就我個人而言,對此并不看好;第三,偵探小說重在寫人與人之間關系之復雜,顯然本土小說在這點上做得并不夠完美,且政治社會背景也不夠復雜;第四,模仿有余,創新不足。這樣就勢必造成市場需求與作者創作的不平衡。這些方面無不削弱推理小說在中國的影響力。
原文地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390809/answer/27984737
5
22
分享
68232
0
|
發表于 2018-8-5 12:20:52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有道理
62281
0
|
發表于 2018-8-5 17:47:12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我個人覺得首先現在中國所謂的推理小說大多數是變格小說,并不是本格小說,其次在很多中國人眼里文學作品才是主流,高大上的,而推理小說只是休閑娛樂而已。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