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動物的眼睛,耳朵.
回復
動物的眼睛,耳朵.
樓主:
753
|
查看:
4569
|
回復:
6
查看:
4569
|
回復:
6
[知識科普]
動物的眼睛,耳朵.
簡潔模式
753
發表于 2008-8-21 09:46:52
動物的眼睛有各種形狀,顏色、大小也不一樣。鼴鼠在黑洞洞的地下生活,不太需要眼睛,所以它的視力極弱。蝙蝠的耳朵作用很大,無論是飛行、俯沖還是捕捉昆蟲,都靠這雙耳朵對回聲定位。眼睛在蝙蝠的日常生活中遠不及耳朵重要,所以蝙蝠只有一雙小眼睛。
在夜行動物中,小鼠狐猴有一雙大大的圓眼睛,貪婪地吸收著每一束微弱的光線,以便在黑暗中搜索目標。它也有一雙大耳朵,那是為了引導眼睛辨認方向,而捕捉小蟲則全憑眼睛。
食肉魚的眼睛是扁平的,這是迫不得已。比如梭子魚,身體是流線形。它的眼睛不能像兔子那樣突出,也不能像彈涂魚那樣豎在頭頂,它需要寬闊的視角,解決這個矛盾的唯一辦法是具有廣角晶體。難怪攝影家們總是把他們的廣角鏡頭叫做魚眼透鏡。從魚眼透鏡看東西會產生歪曲的效果,歪曲的影像會被大腦修正,這樣,梭子魚看東西就正常了。
螳螂的兩只復眼生在三角形頭部的兩端,并且向外突出,所以視野特別開闊。螳螂能根據復眼中各個小眼測量的數據,計算獵物的距離和飛速。蛾子從前方飛來,螳螂靜觀默察,暗中進行窺視測算,然后一躍而捉獲,顯示出準確而巧妙的技能。螳螂的整個捕食過程只須0.05秒,速度之快實在驚人,連昆蟲世界的跑跳冠軍——蝗蟲,也常常遭到它的暗算。
蟹也有一對獨特的敏銳復眼,視角能轉180度。有趣的是眼珠下面連著一根眼柄,能伸能縮,控制自如。如果萬一其中一只眼球受損,它還能長出一只新的眼球來,這在動物界也是罕見的。如果把它的眼柄切斷,它又能在眼窩里長出一只很有用的觸角,彌補缺眼的不足。
淺海里生長著一種六線魚,它的眼睛與眾不同,能隨著外界光線的變化而改變其色澤,好比換戴“有色眼鏡”一樣。六線魚眼角膜上有大量的色素細胞,在幽暗水層中是透明發亮的,在陽光照射下變成金黃色,到了中午又變成深紅色的。有了這幾副“有色眼鏡”,可以幫助它免受強光刺激而影響視力,在不同光度的情況下都能清楚地分辨周圍環境,進行有效的攝食。
響尾蛇不僅白天活動,夜間也照常獵取食物,有時被獵動物發出輕微的響聲,別的動物看不見,而響尾蛇卻覺察到了,其原因是它的眼睛后下方具有一副天生的紅外線視物裝置——熱定位器。這真可以說它“獨具惠眼”了。有了這一法寶,響尾蛇就能很容易地發現獵物。而人類懂得用紅外線在黑暗中視物,還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昆蟲是色盲,但它能看見紫外線,許多植物吸收紫外線。在人類的眼睛中花的世界五彩斑斕,但在昆蟲的眼中卻只有黑和白的區別,只是深淺不同罷了。硫黃色蝴蝶是雄性,淡黃色的是雌性,從顏色我們就能辨別它的性別,但在昆蟲眼里,它們都是黑白相間的。
變色龍有兩只炮塔一樣的眼睛,可以獨立轉動,兩只眼睛可以看不同的方向。它看到的東西可能多得令人難以想象。變色龍頂著那雙完美的眼睛,悠閑地坐在那兒審視著世界,它所看到、所知覺的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對我們依然是個謎。
眼睛是動物賴以生存的重要器官。為了生活,每一種動物的眼睛都能恰到好處地滿足其自身生存的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動物眼睛的功能不是千篇一律的。視遠視近,視動視靜,因物而異。有的動物能看見近物,看不清遠處;有的能看運動中的物體,對靜止的物體則視而不見。舉例說,人的眼睛每一只都有中心凹,聚物映象,遠近都能看見;但蛇眼就不一樣,沒有中心凹的結構,屬于近視眼,而且對靜物缺少反應。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殺人兇手把一條眼鏡蛇放在大偵探家波羅的艙室里,波羅發現它后一動不動地站立著,蛇抬頭望著卻不攻擊他。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蛇對靜止不動的物體沒有多少感覺,所以波羅為免受傷害站著不動是有科學道理的。
青蛙有一雙凸起的大眼,對運動中的物體能“明察秋毫”,但對靜止的物體卻“視而不見”。這點與眼鏡蛇很相擬。但這不是缺陷,而正是蛙眼的長處。蛙眼有四種感覺細胞,即四種檢測器,分別負責辨認。青蛙看東西,先顯出四種不同的圖像,接著讓四張圖像重疊在一起,最后得到鮮明的立體感圖像。蛙在捕食前蹲著不動,一旦得到立體感的圖像時,就會一躍而起。蛙眼好像一個活雷達,根據這種原理制成的電子蛙眼,能夠有效地跟蹤敵機和導彈。青蛙捕食蒼蠅時,有一個眨眼的動作,這是青蛙在用眼睛“幫助”吞咽食物。因為青蛙沒有上顎,當它吞咽食物的時候眼睛向內陷。這樣,滑進滑出可以擦亮眼睛,有助于下次進攻。
夜幕降臨,百鳥入林,天空群星一眨一眨的,閃著微弱的星光,四周靜悄悄的。幾個小孩手拿電筒去捉麻雀,用電筒的光柱進行搜索,突然照到了一只麻雀,只見它停在樹上,睜著兩只眼睛一動不動,對這突如其來的光線,沒有作出任何反應,小孩用手一下子把它抓住,“喳喳喳......”麻雀一個勁兒地拼命驚叫。已知遭到不幸,但為時已晚。它為什么不趁著電筒亮光馬上飛走,老老實實俯首就擒呢?原來,麻雀和其他一些鳥類的眼睛到晚上是看不清東西的。我們知道,眼睛看東西,主要靠視網膜上的感覺細胞,再由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在這些感覺細胞中,有的需要較強光來刺激才能興奮,這種細胞叫圓錐細胞;有的則在較弱光線下就可以起作用,叫圓柱細胞。在麻雀眼睛的視網膜上,只有圓錐細胞,沒有或很少有圓柱細胞。這就不難理解了,麻雀在白天很活躍,人休想要接近它,可一到晚上,就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停留,因為它什么也看不見,即使是有一道強光射來,眼前也不過是一片白茫茫的,這種現象俗稱“雀盲眼”。
貓頭鷹卻恰恰相反。白天,躲藏在樹洞中,或停在枝葉茂密的大樹上,動也不動;晚上,它們開始活動了,飛來飛去行如白晝。即使田鼠在田間偷食,它站在樹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早在1973年科學家舒爾茨就指出,眼睛有兩種光感受器,一種叫視桿構造,利于夜視;一種屬視錐構造,便于晝視。貓頭鷹屬于前者。此外,在貓頭鷹的眼睛里,沒有使瞳孔變小的收縮肌肉,故此它的瞳孔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間,都是圓圓的一樣大。貓頭鷹的眼睛還有一處與眾不同,一般鳥類是不會“眨眼”的,唯有貓頭鷹可以把上眼皮垂下來,做眨眼的動作。但是,當貓頭鷹睡覺的時候,卻是上眼皮不動,下眼皮向上合攏。所有的鳥類,睡覺時也都是下眼皮往上合。
在鳥類中,鷹觀察物體的敏銳程度名列前茅,而且視野十分開闊。鷹屬于晝視動物,視錐細胞密度每平方毫米達100萬個左右,而人眼只有14.7萬個左右。鷹在2000米的高空俯視地面,能夠從許許多多移動的景物中發現田鼠、黃鼠那樣的小動物,然后立即俯沖下來,并能不斷調節視距和焦點,準確無誤地掠過地面,把獵物抓住。
鳥眼還有奇趣之處,都有一塊第三眼瞼,叫做瞬膜。這是一塊透明的薄膜,可以把眼球的角膜全部蓋住,借以濕潤眼球,卻又不影響視線。而人類只能靠眨眼來濕潤眼球了,因為人類的眼睛沒有瞬膜,只是在眼角處有一點瞬膜的痕跡。
0
3
分享
13904
0
|
發表于 2012-3-23 21:36:11
長見識了
頂一個
16614
0
|
發表于 2012-3-24 01:45:19
世界好神奇
13975
0
|
發表于 2012-3-24 09:11:59
自然真是太偉大了
15016
0
|
發表于 2012-3-25 16:18:36
打印收藏了!!
16399
0
|
發表于 2012-3-27 19:40:15
奇妙的大自然啊
18380
0
|
發表于 2012-6-16 18:39:21
在狗的世界里也只有黑白之分~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