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構思之前
第四講:淺談情節發展
不好意思各位同學,昨天晚上并沒有如期授課,今天我會盡力補上,同時我也會多加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盡量不要做出無法實現的計劃。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設置推理小說中的情節布局。
在以前,我創作推理小說的時候,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我并不注重情節發展的節奏,以及層次感,只是在腦中大概的描繪出整個故事框架,然后隨心所欲的讓劇情中的人物自己去發揮,基本上完全是靠人物自己去帶動劇情,可殊不知,小說是我們自己寫的,情節是我們自己構思出來的,劇情的進展,也應該由我們自己掌控。
作者必須要有能力把握住自己作品中的一切。
幾天前(其實就是兩天前,我說幾天前其實就是為了押韻,順便體現一下我的滄桑感),我閱讀到了一段話,讓我觸動頗深。
引用 所謂空間層次,就是說,故事的起因、進展、烘托、爆發、回味這五個層面,各自都是需要自己的必要空間。當一個層面沒有必要的回旋余地,它的效果就會大大受阻。
這段話里面,我看出了三個信息點,分別是:層次、布局、節奏。
這三個點其實也是互相之間有關聯,并且密不可分的。
我來分別解釋一下我理解的這三點,首先說層次,層次是什么?在上面這段話里面,層次就是“起因、進展、烘托、爆發、回味”這五個東西。
請大家將這五個詞默念三遍,是不是覺得有些耳熟?沒錯喲,這跟小說三要素之一的情節的基本模式有些類似。
小說情節的基本模式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這里,我們在發展和高潮的中間加進一個烘托,把高潮換成爆發,把最后的結局換成回味。是不是就更容易讓人理解了?
其次說布局,我所理解的布局,既是在當下的劇情里面,通過明確的線索,或者是暗示的線索,表明你現在所安排的情節正處于哪一個層次。
布局這個詞,本來源自于圍棋術語,意思是下棋的人通過盡可能少的幾步棋,來完成自己心中設想的某個局面。
在小說,尤其是推理小說中,因為要體現偵探和兇手斗智斗勇的情節,那么合理的布局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于布局,現在暫時先簡單的說這么些,我最后來解釋一下什么是節奏。
節奏既是指上述5個層次里,互相之間所需要的“必要空間”的安排。上面那段話里也提到了,“這五個層面,各自都是需要自己的必要空間。當一個層面沒有必要的回旋余地,它的效果就會大大受阻。”
打個比方給大家解釋一下,比如說,我現在正在寫到劇情的進展這一層次上,那么在進展這個階段,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將與劇情相關的人物介紹出場,并且糅合他們互相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也是需要留下一點回旋余地,這個回旋的余地是交給下一層次的前奏做鋪墊。
這樣的說法其實難免還是讓人覺得有些空洞,不好理解,那么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決定引用我之前所做的拙作《白烏鴉》,來做一個詳細(或者狗屁不通)的解說。
(以下內容涉及到劇透,尚未閱讀過《白烏鴉》的人,其實我寫的不怎么樣,劇不劇透都無所謂啦~ )
看過《白烏鴉》的人都知道,整篇小說的情節,主要是圍繞兩個人展開,一位是小說里面的“我”林樂(以下部分統稱林樂),一位是林樂偶然相遇的大學時期的暗戀對象張雪玉,同時,她也是本作里面的案件的兇手。
劇情的起因,當然就是兩個人的相遇,這一段是很簡短的,但是注意以下幾個部分:
引用 “我今天來這里領遺物……那個……”她輕輕提起手中的紙袋讓我看了看,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丈夫的……”。
引用 張雪玉小姐,她是我大學時代的同學……也是我當時的暗戀對象。
引用 可是她卻一臉為難的樣子,慢慢伸出左手。我仔細觀察才發現,她的右臂一直無力的垂著,似乎不能動彈。似乎是被人看到了不便示人的東西,她垂下了雙眼。為了不觸及她的傷處,我把伸出的右手換成了左手。
第一、三句話交代了張雪玉目前的狀況,第二句話交代了林樂與張雪玉的關系。其實從這三句話交代的起因,就可以隱隱約約看出整篇劇情的布局,
林樂曾經的暗戀對象,如今成了未亡人而守寡,然后兩人多年未見后的偶然相遇,好吧我承認是有點狗血,但是這個起因是不是把某種莫名其妙且不明覺厲的微妙氣氛調動起來了呢?你們看到這里是不是有接著讀下去的欲望呢?
由于我這本小說里面的進展這個層次總是描寫得平平淡淡,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我打算連同烘托和爆發部分一起講解。
全文其實一共有三個高潮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爆發層次。
第一次,是林樂在張雪玉的家里面看見了“鬼”的“幻覺”這個片段稱之為小高潮比較合適,第二個是張雪玉將自己身上的傷疤展現給林樂看的時候,這里和后面的部分可以說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爆發點。然后就是故事的結局,張雪玉的自殺,還有出現在林樂夢中的自白,全戲的最高潮。
第一段,進展和烘托分別是林樂對于張雪玉的擔心思念,和在張雪玉家中的不自在的感覺,(其實是LSD制幻物的藥物作用)這一段高潮本來設計是要達到一種非常恐怖的效果,但是因為烘托部分的節奏太快,沒有做足鋪墊,導致懸疑以及恐怖的氣氛不夠強烈。換做現在,我會事先安排一些更離奇、無法解釋的現象發生在林樂的身上,以體現其懸疑和恐怕的感覺作為這一次高潮的烘托。當然,除了這些以外,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力也要相當的深厚,足夠描寫出那種氣氛才行。
第二次男女主角的感情爆發,這一段其實我處理的也不是很好,因為這一段高潮來的太突兀,只有林樂的那段夢境勉強隱喻了張雪玉和她的亡夫其實并沒有什么很深的感情。而張雪玉突然決定獻身給林樂,這件事是發生在他們兩人基本上沒有什么感情基礎的前提之下的,所以就會顯得有些不符合常理。
雖然在之前,我有努力營造某種氛圍,去體現張雪玉對于林樂的情愫,在張雪玉和林樂兩人相處時有一些細節的描寫,如:
引用 “那時候,我真想把自己做的手機鏈送給你當作餞別禮物。”
張雪玉的話出乎我的意料,那時候的女生似乎有這種將小飾品作為禮物送給意中人的風潮。
引用 “嗯,我等著你。”
我隱約感覺這是一句微妙的話,卻也不敢妄猜含義,于是右手握著門把,一時僵在那里。我左手提著剛剛借來的傘,她伸出左手,蓋在我的左手上。有種把手插進冰雪中的感覺。她的左手異常冰涼——卻又帶著即將消逝的溫柔,無名指上的婚戒,給我一種異樣的觸感。
“張雪玉……”我有些嚇到了。
她不顧我的驚慌失措,把頭輕輕地靠在了我的肩膀上。
但是光靠這些看起來還是有些單薄,不足以支撐更加強烈的感情,但是目前我又沒發現什么更好的處理辦法...
因為我本身就是不太會處理感情的那種人,要是有誰能給出好的意見就好了。
最后一段高潮戲份,我本人自我感覺還算一般般吧,情節的發展是這樣的:
本來張雪玉利用亡夫的死亡保險金打算重新去過上自己的新生活,她自己不惜變成殺人犯也要逃離丈夫的迫害,本以為只要她丈夫一死,事情就能這樣結束,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她遇見了多年以前的意中人,林樂,通過了短暫的接觸,她心中那份對于愛情的早已化成了炭灰般的渴望,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可是她知道自己始終已經不是純白無暇的了,正如文章中引用的那段“白烏鴉”的故事,她已經將自己染黑,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對林樂釋放自己的感情。
其實在這里,如果我要是能再用心一點,把這個發展和烘托得節奏放慢一些,就會安排上比較虐心的一段情節,比如:為了體現張雪玉矛盾糾結的心態,故意對林樂忽冷忽熱,時不時鬧失蹤,時不時又突然投懷送抱,然后最后因為杜律潔一直懷疑她是殺人兇手而與她面對面單獨交談了一次,談話的內容其實我是故意不詳細寫出來,這里我認為要是交給讀者自行去開腦洞,會不會更好。
反正,張雪玉與杜律潔交談過后,就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林樂,并割舍這段感情。但是此時的她已經是沒有那么容易就能割舍得斷的了,在極度無奈與悲傷的感情之下,她只有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以上部分包含了最后一段高潮的起因、發展和烘托。可以說,除了節奏稍微快了些,其他方面我還是覺得可以接受的。(少臭屁了,自戀狂~! )
當然,情節的發展少不了一個結尾,我在上面用回味來替代,其實我也非常喜歡用主角爆發式大感情來回味整個事件,就好比我在文章結尾處所寫的:
引用 “她本該是那樣潔白、純凈的人,但是為何最后卻落得如此的下場?”我低著頭,努力抑制著眼眶里的淚水。
“我想,這個答案已經不重要了。”杜律潔走到窗前,緩緩地說道。“不管她曾經是怎么樣的人,但是她選擇了把自己染黑以實現自己的目的。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惜改變自己的初心,這或許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本性吧。”他嘆了口氣,目光柔和地望著窗外。烏云早已散開,一道陽光從藍色的天上照了下來。
而我卻早已淚水決堤,淚流滿面。
結尾,對于情節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好的結尾,能讓讀者引起強烈的共鳴,同時也會讓人回味無窮。
所謂情節,并不是單純的故事發展經過,情節是包含了人類的情感變化,還有邏輯因果關系在內的劇情發展。所以情節,是由劇中人物推動發展的,但是情節的發展,也要以人為本,要考慮到合理的節奏和布局,不能跳出你構思的整個故事框架,作為作者,你一定要把握住情節的發展。
好的同學們,這堂課關于情節的發展,我們就講到這里,請大家期待下一節課:第五講淺談背景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