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球狀閃電

樓主: 39150 | 查看: 2457 | 回復: 5

查看: 2457|回復: 5

[知識科普] 球狀閃電

簡潔模式
發表于 2016-6-5 19:31:45 發帖際遇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通常在雷暴時發生,為圓球形狀的閃電。這是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至2分鐘的記錄。顏色除常見的橙色和紅色外,還有黃色、紫色、藍色、亮白色、幽綠色的光環,呈多種多樣的色彩。
球狀閃電的危害較大,它可以隨氣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飄飛或逆風而行。它可以通過開著的門窗進入室內,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后進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因為碰到障礙物爆炸。

對于球狀閃電的相關信息少、而且多有爭論,能歸納的現象僅如下幾點,多與降雨有關:
1. 球狀閃電呈球形,也有部分接近球形。
2. 球狀閃電于空中漂浮,直徑從15到40厘米不等。
3. 球狀閃電的高溫能把周圍樹木烤焦。
4. 球狀閃電的閃光常為紅色或黃色。
5. 球狀閃電存在時間短,一般為幾秒,個別的可達幾分鐘。
6. 球狀閃電可以進入室內。

球狀閃電的形狀:大部分報道為球形或卵形,還有扁長方形、立方體、圓環狀、啞鈴形、云霧形、圓柱形、子彈形、雪茄形、錐形、透鏡形、盾形和螺旋形等。球狀閃電的速度卻并不很快,在非雷暴時期可以靜止到難以想象,一般情況下約為每秒5米,大概就是一輛自行車的正常行駛速度。其結構似乎是某種等離子體或云霧狀物質,有的球狀閃電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沒有明顯的固定結構,有些球狀閃電似乎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球狀閃電有時是靜止的。大部分為直線運動,有些是在一靜止位置旋轉,有些是不停地轉動,有些是按明顯的復雜路徑來運行的。個人認為有些可惜的是,這種閃電的壽命短至數秒,只有一些在一分鐘以上。球狀閃電有些會模仿周圍的物體運動,有些直沖大地。有些球狀閃電似乎在“調查”其他物體。大部分被引向金屬性或磁性物體,會發生強烈碰撞,有時會造成很大損傷。閃電球會跳動、分解、重組、衰減、爆炸或同時發生這些變化。極少情況會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聲音。消失時會產生爆炸。球狀閃電的高溫能把周圍樹木烤焦,偶爾也有人類因球狀閃電受傷死亡的案例。球狀閃電一般都像路燈一樣亮。它們有時白天即可見到。它們通常發生在雷暴之時,但極少也會發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數的球狀閃電都伴隨著普通閃電——盤旋著待機而發,但有時它們也像普通閃電一樣從云端直擊大地。球狀閃電通常都在雷暴之下發生。通常它只會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2分鐘的記錄。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氣中獨立而緩慢地移動。

由于球狀閃電出現的頻率很低,科學家難以做系統的觀測。2012年,中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球狀閃電,于2014年1月28日發表。理論方面,有人認為它是灼熱的空氣團或汽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鈉或銅。雖然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球狀閃電的部分特性,卻不能說明為什么它可以在飛機艙內形成。此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如等離子體、離子、帶電塵埃、有外層電子殼的水等,但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滿地解釋這個科學懸案。球狀閃電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并不常見,它行蹤不定、色彩外形多變,還具有巨大的瞬間破壞力。所以,早在古希臘,人們就開始留意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了。
很多人認為球形閃電是一團密度不大的常溫等離子體,由于“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轟擊,包圍地球的空氣被電離成正、負離子和自由電子形成的離子層。當離子層部分離子和電子集聚,便可能形成球狀閃電。
氣象專家介紹,突發雷雨天氣時,帶電云層離地面很近,地面又有一些突出物體產生感應電荷,兩者之間形成放電,因此形成了滾地雷。滾地雷容易對地面上的人員和物品造成電擊傷害。
球狀閃電至今仍是人們不能解釋的奇怪自然現象。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球狀閃電基本上發生在雷暴天氣中。
2013年8月,科羅拉多美國空軍軍官學校的團隊從一種專門的溶液中制造出了類似的球形閃電。但同時團隊坦言:“我需要保持誠實:我們并不確定我們在實驗中所產生的就一定是人們所說的球狀閃電現象。”

球狀閃電是一種危害較大的閃電,在雷雨天氣常常會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對于人類來說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所以當球狀閃電出現時:

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洼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

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

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被雷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導。

如果遇到飄浮的“火球”,輕輕避開它,并避免引起空氣流動,千萬不要去碰觸。

5

9

分享

| 發表于 2017-6-23 20:10:3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尼古拉·特斯拉可以解決
| 發表于 2017-6-23 20:45:0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到現在這玩意都還沒被研究透徹
| 發表于 2017-6-23 22:47:58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哇哦,長知識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