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6-8-13 19:34 編輯
主犯高一行,從犯秦恒志。
總體來看四期案件的死者應該是與田綺順當年的遭遇有關,當年四人對田綺順做了什么,如今就類似的方式死去,對應關系如下。
秦申志:騎著摩托車朝腰部踹了一腳。被車撞死,腹部糜爛。
杜浩思:把她的頭浸到水桶里(窒息)。死因是機械性窒息。
呂譽:拿打火機燒傷她的腳背。被燒死。
許昌嵐:將尸體放入汽油桶倒入水泥。死后被裝入汽油桶。
按時間表順序發展分析如下:
第一起應該是其徐如林:
這起案件兇手很容易鎖定,由于工廠外人很難進入,所以一定是工廠工人之一,而其中與田綺順有關的只有高一行。 從現場描述來看出現的有:宿舍樓結構為一層五間、尸體、鑰匙、推拉窗、吊扇、粗麻繩、桌子、門、草坪以及一聲異響。 攝像頭拍到了兇手來到2樓,卻沒有拍到兇手離開,結合樓下草坪上的痕跡,可以推斷兇手肯定是通過房間的窗戶跳離2樓。但是死者房間的推拉窗是反鎖的并且生銹嚴重,說明不可能通過某些方式讓窗自動上鎖。考慮到一層內有五間房間,兇手身為工廠員工并為謀殺策劃了許久,可以通過配置同一樓層其他房間的鑰匙進入其他房間跳窗離開。 唯一的問題就是桌子是怎么擋在門后的。工友撞開門時聽到的“砰”應該是門撞到桌子的聲音,那說明其實桌子不是緊挨著門的,這樣的話兇手只要控制好桌子與門的距離,將門打開一條縫后通過大門,然后將門反鎖即可。因為撞門時大家都急吼吼的,所以沒注意到,誤以為是桌子挨著門的。 事件還原:20:00,兇手來到死者房間將死者勒死后吊在電風扇上,在桌子上刻下“林”后將其靠近門處,但空開一段距離是門可以讓人側身離開。兇手側身出門后將門反鎖(鑰匙提前配好),通過同樣是提前配好的其他房間鑰匙進入其他房間后跳窗離開。
21:00,來到3樓回到自己房間。
第二起其疾如風:
根據時間表可以很容易發現在死者被撞時,高一行正在上班,那說明肇事的肯定不是他。在一開始就分析了本次事件的被害人都是田綺順的兇手者,但田綺順還有還有個人是協助犯罪,那就是秦恒志。秦恒志協助高一行進行復仇,可能是良心發現,不過更有可能是受到高一行的威脅(杜浩思已死),不過當他撞死秦申志后,就再也不能回頭了。“”這么看,兇手應該是死者很熟悉的人啊,知道他的行動軌跡精確的撞死死者然后逃逸。”江流的左手顫顫巍巍地拿著茶杯飲用,右手翻閱著調查資料自言自語。 秦申志的死狀是四仰八叉的躺在滿是血跡的柏油路上,面部朝上,已經看不清的表情被大片血跡覆蓋。面部朝上說明被撞時死者是正對著汽車的,很可能看清了兇手的臉。 右手以一種極怪異的狀態扭曲著。右手扭曲應該是想打招呼,是熟人沒有防備,所以與車首先接觸的是右手。否則應該立刻向旁邊閃避,來不及閃避下意識應該也是抬起雙手護頭,不會一只手扭曲。 根據時間表也可以發現,在12:00,疑似秦恒志的人穿著和兇手一樣的衣著打電話給許昌嵐。 綜合以上幾點,開車撞人的應該就是秦恒志。事件的發展就和原文敘述一致就不重復了。
第三起不動如山:許昌嵐在8.11中午接到電話后就出門,不是急事就是熟人,結合小店老板的證詞,有理由相信打電話叫其出來的就是秦恒志。 尸體是8.14一早在工地發現的,工地不是第一案發現場。為避免被人發現,兇手應該就是8.13晚至8.14凌晨這段時間將尸體搬至工地。 由于裝著水泥和尸體的汽油桶分量并不輕,一個人很難進行搬運,在本案中有嫌疑的只有高一行、秦恒志,應該是兩人協同作案。 動手的應該是高一行,首先是出于報復與發泄(多次擊打頭部,策劃多年終得所愿),其次許昌嵐定位應該是協助犯罪(秦申志是投名狀)。 遇害時間與高一行下班時間上有3個小時的空白,應該是在路上,所以遇害地點應該路程較遠。事后需要搬運處理尸體,期間沒有沒有目擊者,附件應該較為偏僻或者是封閉環境,結合田綺順遭遇,可能就是秦恒志家里。 事件還原:
8.11中午死者被秦恒志約到家中,可能通過藥物或者其他手段限制了其自由。
18:00高一行下班,前往秦恒志家,使用鈍器擊打死者頭部多次致其死亡。之后兩人將其裝入汽油桶中并灌入水泥。
8.13日半夜至8.14凌晨,兩人將裝有死者的汽油桶搬運至工地。
第四起侵略如火:呂譽一周前出獄后只回來向他們拿了點錢說自己要去外面住就離開了,只有其父母知道住址。其父母肯定不會告訴陌生人,那知道其地址的只能是熟人。甚至這個租住地很可能就是這個熟人幫忙介紹的(為了方便實施計劃)。 8.11 23:00曾一名衣著與兇手類似的人出現在附近路口的監控,但當時警衛室有人監視,窗戶又是封死的,在不可能通過大門進入死者房間的情況下還出現在監控內,不是巧合就是兇手另有目的。 住在呂譽房間隔壁的陸仁賈從自己房間沖了出來開始敲呂譽家的房門。陸仁賈會跑出來肯定是聽到了什么異樣的聲音,普通燃燒是不會產生巨大的噪聲,如果是死者的呼救話,在旁邊沒有兇手的情況下應該可以自行逃脫,那應該是和燃燒有關的聲音。 死者房間門窗都不存在人為進入點火的可能,排除人體自燃的巧合外,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化學品混合后強氧化還原反應起火,而“火”字是提前寫好的。 地板上扔著五六個空的啤酒罐,而尸體體內只有少量的酒精。那就很明顯有多余的啤酒罐。 以此為出發點,根據現場情況,有兩組有實施的可能: 根據現場的難聞氣味,如果不是尸體或者其他物質燃燒后產生的,那就是三氯氧磷+水反應后的味道。本身三氯氧磷用途也較為廣泛,高一行很可能從工廠取得。由于三氯氧磷遇水猛烈分解, 產生大量的熱和濃煙, 甚至爆炸。對很多金屬有腐蝕性,兇手可能通過使用某些容器達到延遲觸發的效果。 還有根據現場的空啤酒罐數量以及死者體內的酒精含量來看,高錳酸鉀+酒精+水的組合方式也可以達到效果。高錳酸鉀可以從藥店買到,而酒精和水本身就是啤酒的組成部分。(由于實施中不可控因素較多,可能性較低) 事件還原:
8.4 秦恒志曾在呂譽出獄后就聯系上他,聊天中提到在外租房住可以過得比較自由,還推薦了一個租住點,不想受父母約束的呂譽很容易就上鉤了。實際上這個租住點是高一行實現考察好的,方面試試接下來的計劃。
8.11 23:00 高一行出現,繞到死者租住建筑的后方,就是有窗戶的那邊,在窗戶上制造出可以通過啤酒罐大小的孔洞。
8.12 4:00-5:00 兇手將裝有三氯氧磷的數個啤酒罐通過窗戶丟入死者房間,三氯氧磷在空氣中發煙,抑制了死者的自救行為。然后丟入數個裝有水的啤酒罐,使其燃燒(爆炸)。
5:00 隔壁的陸仁賈聽到異樣(爆炸聲)后過來敲門,之后的發展就和原文一致了。
***************************************************************************************
以上,可以看到高一行對4起案件是早有計劃,對案件中每個重點都做了計劃,無論是個人習慣、生活規律、犯案中用到的手法,道具、犯罪現場周圍環境、警方的反應等,都在把握之內。甚至是高考失利進入那所工廠,應該也是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聰明的一個人,考不上大學,我不信)。整個計劃貫穿了17年,可見他對于四人的復仇之心的強烈,也側面反映了對田綺順的感情是多么濃烈。
期待故事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