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用砒霜下毒一直都是有權有勢的富豪人士的專享手段。而那些不那么富裕的人們,則不得不尋找其他手段來互相殘殺。但是工業革命對鐵、鉛之類金屬的大量需求,當這些金屬作為礦石被人們從地底下開采出來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受到砷的污染為獲救純金屬,礦石必須用火燒煉,在此過程中塊石所含的砷就會和空氣發生氧化反應,從而形成三氧化二砷。白色固體狀的三氧化二砷會凝結在煙囪壁上,為了防止煙道堵塞,必須定期鏟除它。實業家們并沒有把砒霜當垃圾扔掉,而是把他作為消滅老鼠、臭蟲、蟑螂幾其它滋擾家庭的害蟲(也包括人)的毒藥出售來獲取利潤。砒霜的價格從此一落千丈,不就,隨便哪個普通人都買得起足夠多的砒霜來解決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親戚或一個礙手礙腳的仇敵了。
不足為奇的是,砒霜中毒的案子也在急劇攀升。任何熟悉19世紀英國報紙的人都知道,使用砒霜謀殺在當時英國簡直到了流行病的程度,而施毒的罪犯往往是工人階級的女性。但是不管社會壓力多大,對毒殺進行審判的案例非常少見。譬如,英格蘭在1849年共發生了2萬件可疑的死亡時間,其中415件與毒藥有關,但只有11件有謀殺嫌疑,而最終結果也不全都是有罪判決。造成這些案件無法定罪的原因是,如果此案件涉及砒霜,被害人表現出的癥狀就可能被歸結為自然死亡,而且當時也沒有手段從尸體里檢測粗砒霜。
顯然,這樣的結局必須有所改變。1832年英國化學家詹姆斯·馬什(James Marsh,1794—1846)設計出了能驗證砒霜的裝置,并在法庭上大發作用。但是另一位毒理專家弗朗索瓦-文森特·拉斯巴耶(Francois-Vincent Raspail,1794-1878)在1840年總結了馬什實驗唯一的致命缺陷:它也許有點過度敏感。因為該實驗能夠檢測出少到0.02毫克的砒霜,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它是法醫學上的一大進步,但砷這個元素普遍存在于世間,尤其在19世紀的歐洲家庭里。很快,人們就發現砒霜簡直無處不在。
三氧化二砷及其相關的化合物之所以有毒,是因為它們破壞了人體內基本的化學平衡。砷化物易于被人體的皮膚、肺葉和為倡導吸收,大部分的施毒者都在利用這點將砷化物添加到食物、飲料和藥品中去。
砒霜中毒的最初癥狀——劇烈嘔吐和腹部疼痛——大約發生在人體攝入后的三十分鐘,它是由胃組織的刺激所引發的。如果被害人運氣好,那么大部分的讀物都會在這一階段被排斥到體外,但運氣差的被害人就會在血管里吸收到致死劑量——大約100—150毫克。過去,有許多被害人就會在砒霜中毒后仍能存活數周,也許正是因為在嘔吐和腹瀉中除掉了大量毒物。
B代表顛茄
顛茄:名詞。在意大利與中是美女的意思,在英語中則代表一種致命的毒藥。兩種語言同時反映出這個詞匯的本質的特征。多么神奇的一個例子啊! ——安布羅斯·比爾斯《魔鬼辭典》 |
|
顛茄是(belladonna)是一種有毒的植物,人類長期將它使用于化妝品、藥物以及殺人的武器。這三種不同的用途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幾部小說里都有所提及,最后一種用途出現在兩起謀殺案中, 其中一起獲得了成功。從某些方面來說,顛茄是一種完美的毒藥,因為它是生長在荒野里的植物。顛茄所含的最主要的的毒性成份是一種被稱為“阿托品”(atropine)的化學成分,該成分一旦攝入體內就會廣泛分布于身體鼓出,因此在死后不會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因為它是生長在荒野里的植物。阿托品在人死后還會迅速分解,也許在落葬后的數周內就會不復存在,因此它也是難于追蹤的一種毒藥。不過,阿托品的苦味會引起被害人的警覺,中毒的癥狀也較易識別,而且阿托品中毒還較易治療。顛茄的故亊
阿托帕顛茄(Atropa belladonna)俗稱”致命的夜色”,是生長英國荒原里的劇毒植物之。不論是學名還是俗稱,都突出了這種植物的毒性。阿托帕也是顛茄最主要的毒性成分阿托品一詞的來源。顛茄一詞是意大利語,意思是“美女”,這種植物之所以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常常用該植物的漿果來美容。其方法是擠出漿果的汁液,然后用一根羽毛蘸上汁液直接涂抹于眼睛。漿果汁里所含的阿托品成分具有促使瞳孔擴張的作用。(蠟燭光有同樣的效果,因為在光線較暗的地方,我們的瞳孔就會擴張來讓更多的光進入眼睛。浪漫的燭光派對也出于同理)顛茄提取液的擴瞻作用最長可持續三天,但它同時也會引起視力模糊,使用不當甚至會造成失明。顛茄提取液在現代醫學上有一個更有益處的用法——敷眼法,該方法通過擴瞳使醫生能夠更好地檢査患者的眼底。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幾部小說里提及利用顛茄的擴瞳作用作為一種偽裝的手段。那是因為擴張后的瞳孔會使眼睛顯得更黑,盡管它并不會改變虹膜的顏色。
顛茄是一種茄科植物,臭名昭著的曼德拉草(mandrake)、曼陀羅 (datura)之類植物也屬于茄科。這些植物全都在巫術、醫藥和神話中占有一席之地。茄科植物中也有一些不那么可怕的成員,比如土豆和西紅柿。即便如此,西紅柿在剛剛引人英國的時候還是遭到了人們的拒絕,因為它的樣子長得和顛茄很像,所以人們認為它的果實也是有毒的。為了讓公眾放心食用,當時還專門安排人員在大庭廣眾下吃給別人看。
在有毒的茄科植物中,最有名的也許就是曼德拉草。.這種植物在《圣經》和莎士比亞的多部劇作中均有提及,甚至還出現在《哈利•波特》霍格沃茲學院的溫室里。以前,人們相信曼德拉草是一種介于植 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因為在它的綠葉底下有一雙分叉的草根,看上 去就像兩只腳。仔細觀察草根,你也許就能分辨出這是一株雄曼德拉 草還是雌曼德拉草。為了使區別更明顯,人們有時會在草根上刻一些 標志。曼德拉草含有多種毒性成分,除了果實以外,其渾身上下都有 毒。過去,曼德拉草的草根被當作藥材出售,因為它能緩解分娩時的 陣痛,還能在手術前被當作麻醉劑使用。曼德拉草所含的成分在這些 用途中都發揮出了作用,盡管只用到了該植物的提取液,但人們還是 難于控制其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曼德拉草的根也被當作治療不孕癥 的藥材出售,因為人們相信它具有催情劑的功效,但其實完全沒有。 收割曼德拉草時,如果你要把它連根拔起,就會有一定的風險,傳說當 它被連根拔起時,會發出一種凄厲、慘烈的尖叫聲,能導致拔草人喪 命。如果你想把這種植物連根拔起,建議你最好先捂住耳朵,然后用 一根繩子把曼德拉草和一條餓狗檢在一起;接下來用一點美味的食物 引誘餓狗跑起來,這樣就能把草根拔出來了。
阿托品被歸入植物堿一類。阿托品化合物氣水融合后,一般會產生堿性溶液,通常還帶有苦味。許多植物堿都會對人體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被廣泛運用于醫藥領域。阿托品屬于莨菪堿(tropane alkdoid)的一種,因為它包含化學譜系中的莨菪族(顛茄化合物結構圖)。許多植物都含有莨菪基化合物的成分,但它們對人體的作用卻是千差萬別的。
茄科植物的許多成員都包含阿托品和另一種與其關系極為密切的莨菪化合物,列如東莨菪堿東莨菪堿和阿托品在化學性質上的區別微乎其微,因此它們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非常相似。
自從海因里希•邁因(Heinrich F.G.Mein, 1799—1864)在1831 年首次從顛茄里提取出了阿托品,這種植物,再加上詹姆森草,就成 為了現代醫療用阿托品的來源。阿托品其實是一種叫作天仙子胺 的化學物質的兩種不同形式的混合。這兩種形式分別叫作卜天仙子胺和心天仙子胺,兩種形式互為鏡像。具有這種形式的化合物被稱作“手性”(chiral)化合物,因為它們就像左手和右手。我們的手具有相同的內容(手指、拇指、掌心等),但左右手的布局卻略有不同,它們形成了一種鏡像,因而無法疊加在一起(因此手性化合物有這樣的標簽:l-和j-代表拉丁語laevo,意思是左,d代表拉丁語dextro意思是右)。這兩種形式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還有同樣的物理屬性,比如熔點和遇水分解性,但它們和其他的手性分子發生的互動卻是不同的。你只要想一下套在左手上和套在右手上的區別,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天仙子胺的兩種手性形式,這兩種形式含起來就組成了 R托品。(如上圖)
生物界非常擅長制造單手的手性化合物,而非雙手的,我們的身體里也充滿了各種“手性”分子。藥物的分子作用是由它們和身體里的化學物質互動而產生的,因此藥物中的左旋和右旋形式的成分對人休產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具體說到左旋天仙子胺和右旋天仙子胺,人們認為在低劑量的情況下其大部分的生物活性都來自左旋形式。而在致死劑置的情況下,這兩種形式似乎具有同樣的作用。對阿托品的敏感度因人而異,有人攝人了10毫克就會致命, 有人攝人1000毫克還安然無恙;不過一般來說,攝人量在5到10 毫克時會開始出現中毒癥狀,而致死劑置則在100毫克左右。
阿托品可以通過注射、攝食吸收,或者經皮膚和黏膜進入血管后吸收。純粹形式的阿托品難溶于水,但易溶于油脂,因此這種形式更容易通過皮膚吸收。藥用阿托品,比如眼藥水和注射液,為了增加其溶水性通常都會以鹽的形式出現。(把某種酸加入阿托品堿,就會形成相應的鹽。比如,加入鹽酸,就會形成氰化阿托品)把阿托品轉化為鹽并不會改變其藥性,只不過是更易吸收了而已。在藥用方面,阿托品一般會被轉制為硫酸鹽的形式,這樣就易于通過腸胃道和黏膜吸 收,不過這種形式較難穿過皮膚。
阿托品一旦被血管吸收,就會迸速分布到身體各處。它會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兩大分支發生相互作用。(其結果就是在有意識的控制之外增加了自動功能的控制,比如心串、流涎和一些本能反應,或者咳嗽)兩大分支之一為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在身體感知危險時作出“戰斗或逃跑”的反應。另二個分支為副交感神經系統,或者叫PN,負責身體的“休息和消化”,以及控制液體的形成,比如眼淚、唾液和支氣管粘液。
小劑量的阿托品,可以用來抑制在PN作用中一般會產生的分泌物。在過去,它也被用于治療干草熱(hay fever)和感冒,因為它能抑制黏液的產生。阿托品至今偶爾仍被使用于咳嗽糖漿,因為它還有放松肌肉(用于咳嗽的肌肉)的額外效果。手術前有時也注射阿托品,來抑制肺內的細支氣管分泌,這樣就能防手術中的氣管阻塞。
用阿托品會產生不辨方向的感覺甚至幻覺,是因為它對神經系統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中樞神經系統,或者叫CNS——產 了影晌。使用阿托品產生的幻覺是一種很逼真的幻視——根據報告經常出現的有人臉、樹木和蛇類,而不是像諸如LSD之類的迷藥所產生的那種迷幻的感覺或者圖形。人們常常這么形容自己的視覺:透過一塊薄紗或一張薄紙來看這個世界。這個說法也許反映出 了藥物對人的眼球及大腦的雙重作用。在醫療實踐中,被施予一個劑量阿托品的患者常常會出現白日夢的癥狀——此時要讓他們集中起注意力并維持一段時間是極難辦到的。一開始患者還比較聽話,但當他們認識到自己看見的東西其實并不存在時,也許就會發展出神經衰弱的癥狀。另外,時間感知障礙和不辨方向感也是極常見的癥狀。阿托品的致幻效果最長可持續12小時。
在被害人攝入了低劑量阿托品的情況下,通常只要把毒藥的來源切斷就能有效地獲得完全康復,盡管這一過程也許要花上幾天時間;阿托品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永久性的損傷。不過,投毒者也許會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來解決掉被害人,通過將大劑量的阿托品混入食品或飲料中的方式來施加。由于阿托品的苦味,任何人在吃下了 毒的食物時都能輕易地發覺該食物已變質,因此投毒者必須確保被害人吃下第一口就能致命。這就是馬普爾小姐系列里的短篇小說《圣彼得的拇指印(The Thumb Markof St Peter)中的殺人犯采取的方式。
即便被害人攝人了致死劑量,他仍有機會獲得康復,因為阿托品中毒有許多解藥及治療手段。出于對被害人難得的同情,阿加莎夫人在《圣彼得的拇指印》中吿訴了我們一種解藥——毛果蕓香堿 (pilocarpine) 毛果蕓香堿也是一種植物堿,它是從毛果蕓香的葉片中提取出來的。它和阿托品的結合受體相同, 但它的作用相當于激動劑,能激活受體引起汗液和唾液的增加心跳速度放緩。毛果蕓香堿在醫療上被用于發汗實驗,這項實驗是用來檢測出汗液里的氣化物和鈉的排出量,另外它還能治療口干癥, 在頭部和頸部癌的放射治療后常常會出現這一病癥。此外,它還以眼藥水的形式被用于青光眼的治療。因為阿托品和毛果蕓香堿的作用相反,所以它們能互為解藥。
C代表氰化物
從古到今最厲害的毒藥來自凱撒的桂冠......
——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示》 |
氰化物(cyanide)在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少于十部長篇和四部 短篇中出現過,她用這種毒藥至少干掉了 18個書中人物。克里斯蒂讓她的殺人犯以獨創的、有效的方式投毒,其中包括注射、飲料、嗅鹽,甚至還出現在一根香煙里。她對毒藥的推述,對被害人表現 出來的癥狀的描述,以及對氰化物來源的令人信服的說明,無不呈現出高度的精確性。
“氰化物”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Kyanos,意思是“深藍”,不過該詞演變為cyanide詞的過程可謂迂回曲折。普魯士藍畫家們經常用到的一種深藍色顏料,法國化學家皮埃爾•馬凱(Pierre Macquer,1718—1784)在1752年用該種化合物制造了氫氰酸(HCN),當時的人們稱之為“普魯士酸”。因此,氰化物一詞是指包含了一個氰基的分子結構,盡管絕大多數的氰化物并不呈藍色。
氰化物只含兩個原子——碳原子和氮原子,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CN)構成大分子結構的一部分。氰基化合物的種類多得令人咋舌,它們廣泛存在于整個自然界和人工合成的領域。它們的毒性強弱取決于它們在阻斷氰基和其他分子之間的聯系時的難易程度。比方說,氫氰酸里的氰基和氫原子的結合極容易被破壞,因此這種化合物的毒性極強;50到150毫克的量即能殺死一個成年人。但是,同樣的氰基和一個甲基結合所形成的甲基氰(CH3-CN) 的毒性則要弱得多(約低5000倍),因為它們之間的結合很難被破壞。一旦被意外攝入,大部分的甲基氰會在釋放出氰化物之前就被排出體外。
許多植物含氰基化合物,但危險程度各不相同。這取決于氰基 化合物呈現的式樣和數童。李屬植物的種子或者說果核都含氰化物,桃子、櫻桃、蘋果和苦杏仁的果核尤其危險,如果大量攝入,甚至 有潛在的致命可能。那是因為在這些果核中包含的氰化物為一種 叫作“苦杏苷”(amygdalin)的化合物形式,苦杏苷易于被小腸里的酶代謝,從而釋放氫氰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經常以提到苦杏仁的氣味來表示使用了氰化物實際上,不是氰化物聞上去有苦杏仁的氣味,而是苦杏仁有氰化物的氣昧。
人類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在自然界里提取出氰化物的方法。月桂葉是氰化物的一個自然來源,自古羅馬時代起就被使用了,戚廉•布萊克的詩句“凱撖的桂冠”就是一個特別邪惡的象征。
攝入極少量的氰化物不會構成健康風險:我們偶爾都會吞下蘋 果核,但不會出現任何不適反應,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對含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人類的食物鏈中也包含了一些可獲得的植物,經過數千年一代又一代的進化,我們已經適應了一定程度的氰接觸
不過,有一種動物對氰化物完全免疫。闊鼻馴狐猴(greater bamboolemur)喜食馬達加斯加巨竹,幾乎不吃別的東西。這些巨竹的竹筍富含氰化物,但狐猴已經具有了免疫力,因此它們能盡情享用美味的竹筍。
氰化物的來源五花八門。在家里持有氰化物的一個合法途徑為攝影術。這里的氰化物包括氰鐵酸鉀(K3Fe[CN]6)一種橘紅色的晶體;還有一種我們已經碰到過的化合物一普魯士藍,攝影界稱之為氰鐵酸鐵(Fe7[CN]18)。這些化合物被用來改變曬印的色調,來制作曬藍圖即藍圖。這兩者的毒性都不算特別強,但都可以加入酸來制造出氫氰酸。
氰化物的另一種形式一種經常和謀殺或自殺聯系在一起的形 式是,諸如氰化鉀(KCN)或氰化鈉(NaCN)之類的氰鹽。就像食鹽一樣,這些氰化物易溶于水,從而釋放出一個個氰鹽。水分子與氰鹽發生反應,形成氫氰酸,這一過程被稱為水解。氰和其他分子之間的結合容易被破壞,因此氰化鉀和氰化鈉的毒性都很強,其對成年人的致死劑量約為200到300毫克。這些氰鹽被運用于金礦的開采,因為氰化鉀與金發生反應,會形成可溶性的氰化金,這樣就可以從礦石中淘洗出來,進而釆集起來。然后,金子可以被很容易地從含金的氰化物中離析出來。氰鹽在工業領域依然是一種極其重 要的化學品,在化學實驗室上了鎖的藥品柜里經常能看見它。現在,氰鹽的出售受到嚴格的管控,其使用也僅限于那些對它的用途了解得一清二楚的專業人士。
氰化鉀和氰化鈉曾被廣泛用于殺蟲劑。把少量的氰鹽投人一瓶水或弱酸中搖一搖,就會形成氫氰酸,能殺死黃蜂或別的蟲子,當然也能殺死一個吸入這種氣體的傻瓜。美國監獄里的毒氣室在處決死刑犯時,也采用這種方法。毒氣室的死囚處決在1921年的內華達州被首度投人使用。這種方法按道理應該是速死的,但有些囚犯會屏氣、掙扎。死囚被帶人一間密閉的房間,房門關上后,拉動一根手柄,丸狀的氰化鈉就會落人放在囚犯椅子底下的一桶硫酸里。囚犯斷氣后——有的甚至在出現身體抽搐后長達8分多鐘后——注人新鮮空氣凈化房間。最后一次使用毒氣室處決囚犯發生在1999年。現在,美國的死刑處決已改用注射的方式。
氰化物殺人在二戰時期被納粹用到了極致,在種族滅絕的政策 下,有數百萬人死于氰化物中毒。以殺蟲為榥子,納粹生產出無數噸的齊克隆B(ZyklonB,氰基殺蟲劑的商標名)運往集中營。罐裝的齊克隆B中包含了氫氰酸、安定劑、臭味劑(溴乙酸乙酯),最后,這種成分是為一發生泄漏時能引起衛兵的警惕。氫氰酸的沸點為26°C,能在毒氣室炎熱的有限空間里迅速蒸發。大量的氫氰酸能夠達到速死的人道主義效果。滿戰接近尾聲時,許多納粹頭,包括希特勒本人,因為不愿意面對被捕和接受審判的命運而咬下氰化物膠囊自殺。
氰化物為何致命?
氰化物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它會和一種特定的酶——細胞色索 c氧化酶一發生反應。不管身體攝人的氰化物是苦杏仁苷還是氰鹽的形式,其結果都是一樣的。臟器里的酶和含氰糖苷發生反應, 氰鹽和胃酸發生反應;不論哪種情形,結果都是產生氫氰酸。氫氰酸會快速地被血管吸收,然后被輸送到身體各處,造成大面積的損傷。在血管里,氰化物會和血紅蛋白結合,血紅蛋白是一種將氧氣
從肺部運往身體各處的蛋白質。每一個血紅蛋白都包含四個球狀 的亞單元,而每一個亞單元又包含一個單一的鐵原子,氧氣或氰化物會與之結合。氰化物與鐵原子的結合力更強,這樣它就能取代氧分子。血紅蛋白代表了一種在身體內傳遞氧氣的高效系統,因此氰化物也能被高效地傳遞到身體各處,從而在人體細胞內進行大肆破壞。
吞下大童的氰化物能在幾分鐘內速死,原因是大量的、大面積的細胞死亡。盡管有些個體能支撐更長時間,但一般不會活過4小時。氰化物中毒在死前短暫的窗口期(指從感染毒物到產生抗體的這段檢測不到抗體的時期。多用于HIV治療)內表現出來的癥狀有:頭暈、呼吸急促、嘔吐、臉紅、昏沉、心跳加快,以及失去意識。
D代表洋地黃
洋地黃是指從洋地黃屬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組相關的化合物。洋地黃屬植物的種類不下20中,全都含有洋地黃化合物,但含量及比例各有不同。 |
E代表毒扁豆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