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國雖然是歐盟的成員國,但尚未加入歐元區,故仍然使用英鎊。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于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 (Great Britain Pound)。
現時的英鎊又叫“英鎊”,一英鎊等于100新便士(New Pence)。硬幣分為半便士(halfpenny,于1985年停止流通),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一克郎(25便士,于1990年停止流通),50便士,1鎊,2鎊,5鎊(1990年后叫克郎)。所有硬幣正面皆為英國君主像,背面除鑄有幣值外,在不同行政區所鑄的硬幣鑄有不同的圖案。但不論硬幣于那個行政區鑄造,皆全國通用。英國紙幣分為1鎊(于1988年停止流通),5鎊,10鎊,20鎊和50鎊,所有幣值的紙幣正面皆印有英國君主像,編號及幣值,不同幣值的紙幣,背面則印有不同的英國名人像。
在英國,女王是最尊貴的象征,所以所有英鎊的正面都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反面的圖案則根據錢幣的面值各有不同。5鎊背面是英國19世紀發明家喬治·史蒂芬森的肖像,左側還有他發明的蒸汽火車頭的圖案;10鎊背面是英國19世紀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肖像,左側是1836年舉行的一場板球賽;20鎊背面是英國19世紀物理學家、化學家麥克爾·法拉第肖像,左側則是他在皇家學會演講時的場景;50鎊背面是英格蘭銀行第一任總裁約翰·霍布倫肖像,左側是銀行的看門人,后面是他的住所。
舊英鎊(LSD或£sd)
1971年未進行幣值十進制之前,一英鎊等于20先令;而1先令又等于12便士。換言之,一英鎊等于240便士。 當時的硬幣分為:
Farthing (一便士的四分之一,這里的便士是指舊便士,下同。最后一次鑄造是1956年,1960年末停止流通)
Half Penny (半便士,一便士的二分之一,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69年8月1日停止流通)
One Penny (一便士,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71年8月31日停止流通)
Three Pence (3便士,即四分之一先令,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71年8月31日停止流通)
Six Pence (6便士,即半先令,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80年6月停止流通)
One Shilling (一先令,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71年進行幣值十進制后可當5便士使用,1990年末與舊版本的新5便士硬幣停止流通)
Two Shillings (又叫 Florin,2先令,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71年進行幣值十進制后可當10個新便士使用,1993年7月1日與舊版本的新10便士硬幣停止流通)
Half Crown (半克郎,即2先令6便士,最后一次鑄造是1967年,1970年停止流通)
Crown (一克郎,即5先令,最后一次鑄造是1965年,1970年停止流通)
還有英鎊是一種等價交換物,是可附加勞動屬性的物質的量化。學名貨幣,是社會產物。
它是一般等價物用英文來說就是Money is any marketable good or token used by a society as a store of value, a medium of exchange, or a unit of account. Money objects can meet some or all of these needs. Since the needs arise naturally, societies organically create a money object when none exists. In other cases, a central authority creates a money object; this is more frequently the case in modern societies with paper money
財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
錢不是萬能的 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用得當,可驅鬼推磨;
錢!用不當,必遭鬼纏身!
有錢之后不是為了更有錢
富可敵國
財不露白
朋友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視錢財如糞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