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戶外常見自救方法

樓主: 1951 | 查看: 3535 | 回復: 7

發表于 2009-1-17 13:23:54
暈到昏厥:千萬不可隨意搬動,應先觀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異常。如發現心跳、呼吸正常者,可輕拍患者并大聲呼喚使其清醒。如無反應則說明情況比較復雜,應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并稍放低,取后仰頭姿勢,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方法進行急救。

  關節扭傷:關節不慎扭傷后,切忌立即搓揉按摩,應立即用冷水或冰塊冷敷15分鐘,然后,用手帕或繃帶扎緊扭傷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藥外敷包扎,爭取及早康復。

  心源性哮喘:奔波勞累,常會誘發或加重心源性哮喘的急性發作。病人首先應采取半臥位,并用布帶輪流扎緊患者四肢中的三肢,每隔五分鐘一次,可減少進入心臟的血流量,減輕心臟的負擔。

  心絞痛:有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出外游玩應隨帶急救藥品。如發生心絞痛后,首先應讓其坐起來,不可搬動,并迅速給予硝酸甘油含于舌下,同時服用麝香保心丸或蘇冰滴丸等藥物,以緩解病情。

  膽絞痛:旅游途中若攝入過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容易誘發急性膽絞痛疾病。發病時首先應讓患者靜臥于床,迅速用熱水袋在患者的右上腹熱敷,也可用拇指壓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緩解疼痛。

  胰腺炎:有些人在旅游時喜歡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暴飲暴食而誘發胰腺炎。發病后,應嚴格禁止飲水和飲食。然后,用拇指或食指壓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緩解疼痛減輕病情并及時送醫院救治。

  急性腸胃炎:由于旅途中食物或飲水不潔,極易引起各種腸道疾病。如出現嘔吐、腹瀉和劇烈腹痛等癥狀。同伴們應立即將病人送附近醫院診治,并將其吐、瀉物按防疫要求進行清毒處理,以防傳播擴散。
  腿腳腫怎么辦?

  春天是旅游觀光的大好時節,不管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坐著、站著和行走,時間一長,腿腳便會腫起來。醫學上把這種由于旅游引起而查無其他原因的腿腳腫稱為旅游性腿腳腫。

  旅游途中腿腳的位置較低,加上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不暢,血液長時間在靜脈中淤積,使腿腳血管的壓力增加,于是毛細血管擴張,血液中的水分通過血管壁滲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皮下水分積聚多了,便形成腿腳腫脹等。另外,人體長時間保持直立狀態,還可使身體大量分泌醛固酮,這種激素能調解水分和鹽分的代謝,使腎臟排出水鹽的作用減弱,造成大量水鹽在身體里潴留,使腿腳的水腫加重。

  為了防止旅游性腿腳腫,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妥善安排旅游的時間和路線,不要趕得太緊,游完一個景點后要休息一會,注意勞逸結合。

  第二、途中要注意體位的變化,站立和行走一段時間后,要坐一會或平躺一會,并把兩腿翹起來。長時間坐車船時,要把兩腿抬高,便于腿腳的靜脈血液回流。

  第三、外出旅游需要長時間逛街或登山時,最好打上松緊合適的綁腿,或用寬布帶在小腿上纏幾圈,用別針固定住。

  第四、每天旅游完以后,用熱水燙腳,使腳部的血管擴張,便于血液回流。

  第五、萬一發生了旅游性腿腳腫,要平臥休息一兩天,抬高腿腳,使其高于心臟的位置,便于血液回流,一兩天即可好轉。若腿腳腫仍不減輕,就要請醫生進一步治療。

  腳泡處理

  外出旅游,腳泡的發生比較常見,它會影響旅游的順利進程,而且處理不當還會引起感染。

  腳泡的產生是由于腳底汗濕,表皮軟化,足掌長時間著力和摩擦,促使局部組織液滲出而形成;常與鞋襪、行走的道路不平和速度不勻,以及旅游者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預防腳泡的發生必須注意:一是鞋襪要合適,鞋子不宜過高或過小,最好穿半新的膠鞋或布鞋,女同志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鞋墊要平整,襪子無破損、無皺褶,鞋內進砂應及時清除,要保持鞋襪干燥;二是徒步游覽應循序漸進,先近后遠,腳步要均勻,落地要穩,不可時快時慢;三是臨睡前要用熱水燙腳,以促進局部備液循環,對足掌部位應用手按摩或用煤油在足底突出部位涂搽。此外,亦可用藥物預防,川芎、細辛、防風,白芷各4兩,加水5斤煎至3斤,徒步旅游前涂腳底,每日一次。

  若發生腳泡,目前治療尚無良法,主要是將泡穿刺與引流。首先用熱水燙腳5-10分鐘搽干,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將腳泡局部進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針(針可用煮沸的水或酒精浸泡)刺破腳泡,使泡內液體沿道流出,排干。也可用消毒的馬尾穿過腳泡引流。但處理腳泡時,切忌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熱昏厥

  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動中,由于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生熱昏厥。

  熱昏厥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感覺精疲力盡,卻煩躁不安,頭痛、暈眩或惡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體溫保持正常或下降。

  為避免發生熱昏厥,一些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參加夏季登山的活動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活動,注意休息節奏、保持體力。應多喝一些含有鹽份的水或飲料,即使對體內的電解質損失給予補充。

  一旦發生熱昏厥,應盡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臥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癥狀減緩,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如何防治中暑

  夏季濕熱無風的山區中開展登山活動時,由于身體無法靠汗液蒸發來控制體溫,人就會中暑。

  中暑的主要癥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膚干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準備好預防和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另外,還應該準備一些清涼飲料和太陽鏡、遮陽帽等防暑裝備。
一旦有人中暑,應盡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并保持潮濕。或不停扇風散熱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

  中暑者意識清醒,應讓其一半坐姿休息,頭與肩部給予支撐。

  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趕衣物覆蓋,并充分休息否則重復以上措施,并盡快送醫院救治。

  如何應付蜂蟄

  首先要注意預防,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因為那里往往是蜂類的家園。
發現蜂巢應繞行,一定不要做出過與'親近'的表現。

  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蜂類的視覺系統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誤惹了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

  如果不幸已被蜂蟄,可用針或鑷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后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蟄傷處,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最后,直奔醫院吧!

  如何應付蛇咬

  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或經過蛇類棲息的草叢、石縫、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較陰暗潮濕處時,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嚇得不知所措。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并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癥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癥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并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后10-20分鐘后,其癥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后,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鐘扎緊,緩解毒素擴散。

  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鐘左右,放松2-3分鐘。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藥片,并將解蛇毒藥粉涂抹在傷口周圍。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并迅速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并帶到醫院。

0

12

分享

| 發表于 2009-1-17 14:47:55
嗯,對被蛇咬傷有了更一定的了解,從小就怕這玩意,呵呵……
| 發表于 2009-1-17 14:50:17
還是預防最重要  嗯嗯  ~

謝謝LZ給的信息  學習學習
| 發表于 2009-1-17 20:28:35
上面的情況最好就是不要碰見啦。。。隨便一樣都搞到你心煩。。。
| 發表于 2009-1-17 20:42:53
看來啊    我要多注意了,偶是一個不注意安全的女生啊!!!
| 發表于 2009-1-17 20:43:20
還是要多多謝謝LZ啊。。
| 發表于 2009-1-18 18:07:12
開眼界,開眼界~~~
| 發表于 2009-9-26 08:22:24
不錯,收藏啦!!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