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常識]分析案情的重點與難點

樓主: 2653 | 查看: 2990 | 回復: 7

發表于 2009-1-22 12:40:39
重點與難點:
1、對犯罪動機的分析
2、反社會型人格與犯罪
復習和思考:
1、什么是動機和犯罪動機?
2、如何進行犯罪動機分析?
3、在犯罪行為中關于自我態度的三個理論結論是什么?
4、反社會型人格與犯罪的關系?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的心理現象(動物)
        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  
二、動機
       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動機的作用下產生、發展和變化,但有了動機不一定產生行為。
1、動機的定義
        動機(motivation):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促使該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過程。
2、動機發生過程
      體內失衡—>需要—>動機—>指向目標—>行為(趨向目標)
3、犯罪動機
      犯罪動機:引起、指向、維持個體犯罪活動的內在過程。
任何犯罪行為都是具有犯罪動機
變態犯罪人的犯罪動機 無意識的犯罪動機
4、對犯罪動機的分析(本章重點和難點)
(1)對犯罪動機的分析的意義
-確定偵查的方向
情殺、仇殺、財殺
杜培武案件
-排查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動機的犯罪嫌疑人的疑點上升,不具備犯罪動機的則下降
-定罪量刑
犯罪動機的性質不同,如故意殺人與防衛過當殺人
(2)犯罪動機分析方法
對犯罪動機的分析是一個由表及里,以“動機發生過程”為基礎進行逆向性思維的過程。
體內失衡—>需要—>動機—>指向目標—>行為(趨向目標)
(犯罪)行為—>(犯罪)指向目標—>(犯罪)動機—>需要—>體內失衡
具體分析的內容包括:
第一、對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分析
       根據動機發生的過程,犯罪行為是受“指向目標”的支配,也就是說犯罪行為不過是“指向目標”的外化。可以根據偵查犯罪行為或者犯罪行為的結果來回推“指向目標”,從而對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進行分析。
案例:古交“7·11”特大爆炸案
2000年7月11日凌晨2時43分,古交市舊城區南坪街4號一幢小二樓發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一對浙江籍釘鞋夫婦及一6個月大的嬰兒喪生,房主邢建民夫婦等5人受重傷,多人受輕傷,周圍百米內數十間房屋窗戶玻璃盡毀。“是沖著劉經理來的”鎖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云南少數民族人)當日行蹤。犯罪嫌疑人邢建平(男,31歲,古交市人) 其好友郭泰(男,46歲,古交市人)密謀報復。 6月17日,郭在婁煩找到其妻弟尹愛軍(男,30歲,婁煩縣人),以開山取石蓋房為名讓尹找雷管、炸藥。7月2日,尹愛軍找到在婁煩縣新舍科新營煤礦當保管的妹夫李建清(男,27歲,婁煩縣人,郭的連襟),向李拿取了炸藥和雷管,并于7月7日將雷管、炸藥送給了郭泰。7月11日凌晨2時40分,經過密謀之后,邢、郭二人將爆炸裝置放在受害人邢家的窗臺下,在實施爆炸后,逃離現場。
分析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一定要準確:
-分析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的具體和泛化
泛化
具體->泛化 泛化->具體
-分析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的直接性和間接性
聲東擊西
古交案件的間接性
-分析犯罪動機的目標指向的單一性和多重性
韶關案件 錢財(父親)和情(父親和女兒)  
第二、對犯罪動機類型的分析
類型分法一:仇、情和財
類型分法二:發泄型和貪婪型
第三、對犯罪動機背景的分析
近景分析(近因)
遠景分析(遠因)
第四、對犯罪動機強度的分析
強度大或者弱而多更易于產生犯罪行為
針對強度的相對性
三、態度
1、定義(與一般意義上的不同)
對人或者事物看法,包括對人或事物的認知、情感和評價。
個體對人或者事物的態度不同,對其的行為方式也不一樣,而一些行為可能是越軌行為。
2、自我態度
鏡相自我
自我 理想自我—>自我態度
真實自我
自我態度:是指關于自己的知識和信念,包括對感情關注或自尊的態度。
在犯罪(越過)行為中關于自我態度方面存在三種理論觀點:
-良好的自我態度是抵御犯罪行為的絕緣體
-消極的自我態度是標簽的結果
標簽理論
-良好的自我態度來源于獲取成就的能力、信心以及在社會關系中的認可。
林文瑛 王震武(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 )黃富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青少年犯罪形成歷程的學校因素探討 》比較一般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態度量表(自尊量表)的得分發現: 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得分遠遠低于一般青少年
四、人格(Personality)
1、人格的定義  
生活中對人格的了解:“沒有人格”、“人格高尚”,這與心理學上的概念大不一樣
生活中的人格概念
-聲望
-產生聲望的內部過程
        心理學中,“人格”一詞的英文是personality,這個英文詞來自拉丁語的Persona,而persona是指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戲劇面具。當時的戲劇演員常在一部劇中扮演好幾個角色,因此需要戴著表示特定角色的面具上場。 這樣,personality之為“人格”,就有了“把一個人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基本意思。
2、反社會型人格與犯罪(重點與難點)
      案例:羅杰是州立監獄中年僅27歲的囚犯,他被監獄精神病專家診斷為慣常的反社會者,有社會病態人格障礙。他上小學二年級時就經常違反校規,用東西砸老師,不服從老師管教,攻擊其他同學,12歲時已被3所學校開除過。之后進了安息日圣經學校,他依然毆打傷害教師,經常逃學,又被開除。14歲時他被開除出所在城市的整個學校系統,后來父母送他進一所私立學校,他又毆打女管家,以致其他同學拒絕讓他進自己的房間,兩個星期后他又被除名。
類似羅杰這種反社會傾向的人格,即反社會型人格,是各類變態人格(人格異常)中最容易違法犯罪的。反社會型人格一般自兒童期就開始有表現,其主要特點是智能尚正常,行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氣暴躁、情感冷淡、不誠實;無道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因而缺乏羞恥心,對是非善惡缺乏正確判斷;極端自私和自我中心,冷酷無情,對他人的痛苦無動于衷,不通人情,無自知之明,不重視人際關系,愛幻想;常違反社會規范。由于反社會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會責任能力,所以盡管人格異常,但他們違法犯罪仍要負法律責任。
  導致反社會型人格的環境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當,學校管束無力和歧視等。有些家長對子女過分苛責,隨意打罵,或趕出家門,使孩子產生對抗心理,有意無意地模仿大人的強力、攻擊行為;或者在不良青少年團伙影響下,形成各種不良習慣和越軌行為模式。若學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而且,有的教師視差生和違紀學生為不可救藥,動輒嘲諷,隨意處罰,從而加深了這些青少年與社會環境和教師的對立情緒,實際上起到了強化其反社會傾向的負面作用。

密室殺人的一般情況
1.偽密室:通過某種方法可使人只有進出
換鎖、門窗手腳、天花板、閣樓、地道、天井、陽臺、可以拆下的空調……
2.偽裝密室:是作案人在密室外通過某種方法形成密室
拆鎖虛套、御線拉栓、震動使窗栓下擺、自動裝置(另文討論)……
3.真密室:
1)室外直接殺人于室內:
    屋頂吊頸、吊床殺、拉面具銜刀殺、鼓熱氣球窒息殺……
2)室外間接殺人于室內:
    自動裝置
3)室內殺人:
    ①殺人后躲藏:門后,旋轉門間……
    ②進入時殺人
4)室外殺人后入室
    ①被害人主動入室
    ②被害人被動入室
5)裝死
    玩笑、訓練、連殺(另文討論)
6)自殺(另文討論)、意外、自然死、特殊死。

0

12

分享

| 發表于 2009-1-22 13:52:59

不曉得全不?想下來看看增長知識

還有謝謝樓主了
| 樓主| 發表于 2009-1-22 14:53:47
嘿嘿,別客氣,喜歡就行
| 發表于 2009-2-2 16:05:31
這個不錯哦
| 發表于 2009-2-16 14:33:43
值得學習。。。。。。。。。
554
| 發表于 2009-2-18 19:14:48
其實,我個人認為,一上案子就分析動機很容易誤入歧途的~~就算是心理側寫師,動機分析其實也只占很小一部分。
| 發表于 2009-3-7 21:30:35
當然會先收集好證據  做好口供..
| 發表于 2009-3-7 21:38:47
人格這方面很難分析?。。。。。。。。。。。。。。。。。。。。。。。。。。?/td>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